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大学章句

大学章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640 更新时间:2024/3/25 19:44:38

《大学章句》大学章句序

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闲,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此又学校之教.大小之节所以分也.

夫以学校之设,其广如此,教之之术,其次第节目之详又如此,而其所以为教,则又皆本之人君躬行心得之余,不待求之民生日用彝伦之外,是以当世之人无不学.其学焉者,无不有以知其性分之所固有,职分之所当为,而各俛焉以尽其力.此古昔盛时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而非后世之所能及也!

及周之衰,贤圣之君不作,学校之政不修,教化陵夷,风俗颓败,时则有若孔子之圣,而不得君师之位以行其政教,于是独取先王之法,诵而传之以诏后世.若曲礼.少仪.内则.弟子职诸篇,固小学之支流余裔,而此篇者,则因小学之成功,以着大学之明法,外有以极其规模之大,而内有以尽其节目之详者也.三千之徒,盖莫不闻其说,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于是作为传义,以发其意.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则其书虽存,而知者鲜矣!

自是以来,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异端虚无寂灭之教,其高过于大学而无实.其他权谋术数,一切以就功名之说,与夫百家众技之流,所以惑世诬民.充塞仁义者,又纷然杂出乎其闲.使其君子不幸而不得闻大道之要,其小人不幸而不得蒙至治之泽,晦盲否塞,反覆沈痼,以及五季之衰,而坏乱极矣!

天运循环,无往不复.宋德隆盛,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实始尊信此篇而表章之,既又为之次其简编,发其归趣,然后古者大学教人之法.圣经贤传之指,粲然复明于世.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顾其为书犹颇放失,是以忘其固陋,采而辑之,闲亦窃附己意,补其阙略,以俟后之君子.极知僭踰,无所逃罪,然于国家化民成俗之意.学者修己治人之方,则未必无小补云.经一章大学之道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旧本颇有错简,今因程子所定,而更考经文,别为序次如左.传十章第一章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右传之首章.释明明德.第二章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右传之二章.释新民.第三章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

于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右传之三章.释止于至善.第四章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右传之四章.释本末.第五章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右传之五章,盖释格物.致知之义,而今亡矣.闲尝窃取程子之意以补之曰:"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第六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着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右传之六章.释诚意.第七章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右传之七章.释正心修身.第八章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右传之八章.释修身齐家.第九章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右传之九章.释齐家治国.第十章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右传之十章.释治国平天下.

凡传十章:前四章统论纲领指趣,后六章细论条目功夫.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第六章乃诚身之本,在初学尤为当务之急,读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道教在唐代的兴起和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道教与李唐王朝有着特殊的深厚渊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唐初门阀士族的传统势力还很强大,若非系出名门,就很难得到社会的尊重。唐朝皇帝为提高自己的门第出身,便利用道教始祖李聃姓李、皇室也姓李的巧合,附会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聃的后代,是“神仙之苗裔”。道教因而也就成为李唐王朝信奉的重要

  • 佛教在唐代的兴起和鼎盛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佛教自西汉末年、东汉初年传入中国后,经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酝酿和发展,到隋唐达到了鼎盛的时期。由于唐代独特的社会人文背景为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前无古人”的契机,使其很快风靡于社会的各个阶层,不再局囿于贵族和士大夫阶层,并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封建

  • 唐武宗为什么会在佛教最鼎盛时灭佛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发生了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有三次是发生在国家分裂时期的局部地区,只有唐武宗灭佛是发生在统一时期的全国范围之内。所以,唐武宗灭佛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三次,研究唐武宗灭佛的有关问题也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正是

  • 被人信任也是一种幸福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淼的大西洋上行驶。在船尾做勤杂的黑人小孩汤姆不慎跌落大海。汤姆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托着浪花越来越远。求生的本能使汤姆在水里拼命地游,他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船越来越远,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

  • 我知道你的臂膀还有爱的力量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他的双臂好像废了,在一场劫难之后。从前,他的臂膀非常有力,因为部队的生活,让他磨炼出一双粗壮而有力的臂膀。他力气大得可以用一只手把她抱起来转圈,甚至在与她成婚的那个晚上,他还当众把腰身纤细的她抛得老高,引得亲戚朋友们笑声朗朗。但是今天的他,双臂失去了力量,特别是右臂,在伤愈之后似乎连举筷子的力量都失

  • 你是一只桶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青年人即将走上社会,为此惴惴不安。临行前,青年人来看望爷爷,希望爷爷能给他一些忠告。爷爷说我的菜地很久没有施肥了,今天你来得正好,帮我抬一桶大粪到菜地吧。爷爷找出那只粪桶,装满了粪便,然后叫青年人抬。换了别人,或别的时候,青年人是不会和爷爷一起抬粪桶的,太臭了,青年人简直受不了这股气味。施好肥,爷爷

  • 真正地成功是享受其过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成功是什么?成功就是达成了自己的目标,感受到了这种喜悦,让自己自信和满足。成功,每个人都渴望它终有一天能用在自己的身上,但是,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功的。关于成功的寓言故事:有一个人,他从小到大都是一名失败者,失败永远陪伴在他的身边。他感到上天的不公平,于是,他决定去寻找上帝,询问上帝:成功是什么。这

  • 动物园里的美洲豹 善待你的对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有鼓励才会有信心去发展,然而,有对手,更能增加人的好胜心。没有了对手,一切也总是少了些激情!对手在不断的改变,我们的想法在不断的改变,我们的实力也在不断的改变!动物园最近从国外引进了一只极其凶悍的美洲豹供人观赏。为了更好地招待这位远方来的贵客,动物园的管理员们每天为它准备了精美的饭食,并且特意开辟了

  • 关羽与关帝庙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老北京城里,各类庙宇极多,算起来大概有上千座,如果认真数一数,您就会发现,其中最多的一种,应该说是关帝庙。关帝庙关帝庙供奉的是关羽。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汉大将。据说他原本不姓关,一次,因为抱打不平杀了人,逃离家乡,跑到潼关时,被守关士兵截住,问他姓什么,他指着潼关随口答道:“姓关&r

  • 做一滴净水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l、古希腊第一个哲人泰勒斯说:万物都从水中来。空气是呼吸的水,江河是流转的水,云是飘飞的水,植物是站立的水,人和动物是行动的水,石头和金属,在一定的高温下也会还原成液态,它们是静默的水……水,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水,无所不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水,转动着整个世界,世界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