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解密:梁山头目宋江为什么一定要谋求朝廷招安?

解密:梁山头目宋江为什么一定要谋求朝廷招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671 更新时间:2024/2/13 2:44:31

宋江这人能做梁山泊首领,并不仅仅是他救了晁盖,并因为晁盖的关系当上了二把手,晁盖一死他就继任为第一头领。他所以能让兄弟们服他,有一个很大的原因能说会道,善于协调和周边人的关系,这在郓城县如此,到了梁山泊更是如此。即便是一时兄弟们意见稍有差异,他也会在拿出自己的限制措施以后让兄弟们行事。比如那个李逵,很多次一定要违拗宋江,宋江总是要给李逵一些限制,无非是不准吃酒、收起板斧、跟谁行动就要听谁指挥之类。这样既能遂了兄弟们心愿,自己又有台阶可下,保住了自己的权威和面子。不过,有一件事情例外,那就是招安。这件事情宋江根本就不容兄弟们有异议,即便是很多人明确表示反对,宋江仍然是一意孤行,丝毫不考虑兄弟们的心理感受,甚至要借机杀掉救过他的李逵。

应该说,农民起义造反最好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条是自己当皇帝,方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不过,宋徽宗治理下的大宋王朝虽然已经是奸佞当道,民怨沸腾,但这个政权的力量还远远大于起义的农民军,要想自己当皇帝夺取政权或者和现在的朝廷分庭抗礼还不是合适的时机。比如说这个方腊,虽然是当了几天皇帝过了一把瘾,最终却是身首分离,一班部下也都跟着殉葬。他们还好说,毕竟壮怀激烈了一把,可是跟随他们的那些“喽啰”们可是惨了,死了的是“逆贼”,活着的是匪,家人也都算成了匪类。还有一条出路也就是招安了。问题是,宋江这个招安既露骨又急切,并不是在梁山众兄弟思想统一,外部环境有利的情况下进行的。他见了人人都说可杀的高俅,表现出的那副奴才相实在是令人作呕!为了实现招安,他不惜走妓女的门子,也是为那个社会的正人君子所不齿。那么,宋江为什么这么急切地想要招安呢?

宋江的一贯思想使然

宋江要朝廷招安,是骨子里的东西,既不是为了大众生灵免受干戈罢兵息战,也不是经过深思熟虑找出来的必经之路,而是本性使然。他杀了阎婆惜,流落到孔家庄,遇见了准备上二龙山落草的武松。这时候,他还是一名逃犯,自己惦记着朝廷能够大赦也就罢了,还不忘惦记着武松日后招安之事,而这时候,武松能不能上得二龙山尚且不知。宋江说:“……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在他看来,只有招安,才能成为英雄,“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声。”为了能够说服武松,它掩盖了不屑与“草寇”为伍的真实思想,说:“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兄弟,你如此英雄,决定做得大事业。”临分手还不忘了再絮叨一番:“兄弟,休忘了我的语言。”在前面为阎婆惜介绍时,说宋江“是个好汉,只爱学使枪棒”,后来被逼无奈上了梁山,也能够骑马上阵,为什么就不能上二龙山?说到底,宋江的意识当中,他这个罪犯也比草寇强。他更不管武松内心是怎么想的,只管把自己的思想强行灌输给武松。武松两次都没有接这个茬儿,后来鲁智深、杨志更是反对招安派。

对于招安,宋江也消停过一阵子,那就是刚上梁山那会儿。这原因有二,一是宋江刚从刑场上逃生,惊魂未定,他时刻幻想着的那个朝廷不但没有饶恕他,还在连他的老爹也困在了庄园里,这让他一时失望透顶;二是梁山上的头领是人家晁盖,总不能连脚跟还没有站稳就推销自己的主张吧!等到他代替晁盖出了征,觉得有了资本,他那个招安思想又冒出了头。捉到呼延灼,他说“等朝廷见用,受了招安”,见到宿太尉,他马上表明态度,他不是要造反,而是“权借梁山水泊避难,专等朝廷招安”。就是在卢俊义捉了史文恭,他要按照晁盖遗嘱把山寨第一把交椅让出来,也不忘了告诉卢俊义,将来要“归顺朝廷”。等到他找了一个道士玄通,破译了一个谁人也不识的蝌蚪文字,证明他们这些人都是上应天命,他那个招安之说也就提到了议事日程。在重阳节这天,宋江写了一首《满江红》的词,仍然是“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哪知道武松等人心里非常反感这件事情,平常不说是抹不开兄弟面子,在这重阳佳节,你宋江不让兄弟们开心的过一个快乐节日,兄弟们可就闹心了。于是,武松叫了起来:“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兄弟们的心!”黑旋风李逵更是把椅子踢碎。鲁智深虽然没有直接发作,但在宋江教训武松时,鲁智深明确表示:“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尽管后来众位兄弟都没有了话说,但重阳节那天,“当日饮酒,终不畅怀。”大家闹了个不欢而散。

这是他的身份地位所决定的

在招安问题上,梁山泊大致分为两派,拥护派和反对派。拥护派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有钱人,像柴进、卢俊义就是这一类。招安了,即便是没有官做,他们仍然可以回去过富豪的生活。二是当官的人,像呼延灼、关胜等人,这些人本来是来征剿梁山好汉的,一时失手自己成了俘虏,宋江给了他们一个期盼,能回到原来的官位上去,那实在是求之不得之事。本来他们就是想通过剿灭“梁山草寇”来扬名的,不成想立功不成,回又回不去,死又舍不得死,有招安这般好事,又怎能不坚决拥护?三是想当官的人,就是吴用、公孙胜。先说吴用,这是一个读书人的形象,封建时代,读书不做官谁会去读书?不想子弟们读书当官谁会去请先生?先生教学生说读书不要想着当官,谁会请这样的先生?所以,吴用无论是作为读书人还是教书人都是想当官的人,只不过他想通过科举这条路走不通罢了。现在,宋江给了他这样一条路可以实现理想,又怎会不坚决拥护?公孙胜是自己找到晁盖的,这样的修行之人哪像个修身养性之人?劫生辰纲是谋财,招安了是谋官职。更何况玄通道人弄得那番玄虚,说到底就是他公孙胜的密谋策划。

反对派也分为三类。一是鲁智深、武松,他们在官府里混过,但都是些办事员之类的人物,又是武林中人,官场上一些道道他们没有心思去琢磨研究,自然也就不知道当官利益所在;二是李逵,他是平民百姓的代表,只想到能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让老娘跟着享几天福,剩下的就是自在快活,招安了,反而失去了这番快乐;三是林冲、杨志,这些人得罪的是当朝权贵,已经是家破人亡,只剩下孤身一人,招安了又将向何处去?何况这些人已经做过军官了,他们就是从那个地方来到梁山的,再回到那个原点上,无非是兜了一个圈子而已。

宋江当然是当官的一类,他在当官的过程中不知道捞取了多少好处,这不是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人能够感受到的。所以他们才会在招安问题上产生明显的分歧。

为的是保住自己的财产

招安了,林冲回到了原点上。那么,宋江就不会回到原点上吗?就当官这个意义上来说,宋江的确会回到原点上,但是从另一个角度上看问题,宋江和林冲有着很大的区别,那就是,宋江有家产可以恢复,林冲已经是无家可归。换句话说,梁山泊是宋江的暂时栖身之处,宋家庄才是他的根本;而反对派那些人,梁山泊是他们的立足之地。宋江为了恢复他的那份儿财产,已经不管兄弟们有没有安身之地了。当朝廷决定了要对梁山泊实行招安,但还没有具体的安置措施,宋江就亟不可待地让人到梁山泊“买市十日”,到了罢市之日,又亟不可待地“便要起送各家老小还乡”。亏得吴用出来劝他,说:“兄长未可。且留众宝眷在此山寨。待我等朝觐面君之后,承恩已定,那时发遣各家老小还乡未迟。”什么叫“承恩已定”?那就是对这一百零八人进行安顿。等到宋江被封为“破辽都先锋”,宋江立马就叫 “自家庄客,送老小、宋太公并家眷人口,再回郓城县宋家村,复为良民”。什么叫做“复为良民”?就是宋江的全部财产再次归他宋家所有。

到了这个时候,一切的答案都有了,有财产和想通过当官获取财产的人是招安的拥护派,没家没业没财产的人是招安的反对派。

那么,反对派的兄弟们为什么不一反到底呢?这是由他们的思想观念所决定的。一是他们找不到一条更好的路供兄弟们选择,也就是说,拥护派内心深处当然对招安心向往之,但反对派能提出一条更好的道路吗?李逵倒是提出来让“宋江哥哥”当皇帝,但这种顽童式的理想主义根本就不切合实际,不要说拥护派,就是反对派鲁智深、林冲等人也懂得这条路走不通。试想,凭梁山的人马,打一个曾头市都会搭上晁天王的性命,攻打并占领州府城池,行吗?他们闹一闹东京,把它搅一个翻江倒海可以,真正攻打下来属于自己,恐怕这些人还真的不敢想。二是兄弟义气让他们不得不服从宋江这个大哥,当然,他们也是真正从内心里服从这个大哥。用李逵的话说:“哥哥杀我也不怨,剐我也不恨,除了他,天也不怕。”他们每一个人都懂得,要把梁山上这各色人等聚拢在一起的,只有这个宋江大哥。换一种说法,因为宋江,才有了眼下这种局面。在讲义气的宋江大哥面前,心里就是再不舒服,也不能不讲义气。正因为如此,在他们冷静下来以后,即便是心里仍然是一百个不愿意,他们也不好再表示什么。

总起来说,宋江这番招安,总让人觉得有点儿窝囊。可能当时的人把他看作是及时雨,呼保义,可是通过招安这件事情,总是让我们现在的人对宋江爱不起来。这就让人有了一种纠结,对宋江其人,爱不得又恨不得。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李清照不孕不育是因为古代技术落后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野史秘闻

    现代社会技术如此之高,也有不孕不育的女性,那么古代的李清照又是因为什么而导致不能怀孕的呢?是因为古代技术落后吗?李清照的一生不孕也成为这位中国古代文坛红粉佳人的最大的遗憾。其实,要解开这个谜底,也并非难事,只要从李清照的诗词中便可明白其中原因。 那首最为着名的《醉花阴·重阳》一词写得更是令人叹为

  • 狄仁杰有滥权的嫌疑?他担任宰相后搞裙带关系是否属实?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野史秘闻

    狄仁杰承认武则天是个伟大的政治家,是合法的君主,但是辅佐女皇还是为他带来了困扰,他对此是十分苦恼的。据说他后来担任宰相的时候,在一个雪天里去洛阳城外看望自己的堂姨,这位堂姨对待他总是不冷不热的。 刚到门口,碰到表弟打猎回来,这位表弟见到贵为宰相的表哥,随便作个揖就走了,态度很傲慢。狄仁杰倒也没在

  • 宰相冯延已害怕老母鸡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野史秘闻

    冯延巳,又名延嗣,字正中,五代江都府(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五代十国时南唐著名词人,仕于南唐烈祖、中主二朝,三度入相,官终太子太傅,卒谥忠肃。他的词多写闲情逸致,文人的气息很浓,对北宋初期的词人有比较大的影响。宋初《钓矶立谈》评其“学问渊博,文章颖发,辩说纵横”,有词集《阳春集》传世。 一朝被蛇咬,

  • 中国古代的陪嫁媵侍到底是什么用意?陪嫁丫鬟是不是妾?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野史秘闻

    古代陪嫁丫头称为滕妾,有时候是女仆或女奴,有时候是新娘的同族姐妹甚至侄女。其用意相当于新娘陪嫁中的人力资源。 其用意是两方面。首先,千金小姐肯定会有一个从小服侍自己的丫鬟,十几年生活下来,感情肯定很好。所以,陪嫁丫鬟就担当着千金小姐在男方家的耳目和帮手的作用,是小姐的“自己人”,以前的人结婚都是父

  • 嘉靖皇帝:大明纵欲皇帝被吴承恩写进了西游记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野史秘闻

    这一回说到西游记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讲的是唐僧师徒来到比丘国,见满城家家门口放一个鹅笼,笼子里养的却不是鹅,而是五、六岁的小孩子。而原因,竟是当地国王要用小孩子的心肝来煎药服用,据说有千年不老之功。 自然,这说的是比丘国。比丘国又在何处呢?那便是今日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尼泊

  • 中国历史上6位名人失踪之迷,至今未解!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野史秘闻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曾经,有很多人,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其本人却“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这些人中有思想家、有美女、有皇帝也有术士,虽然他们做过的事情已经流传千古,但他们的本人却神秘失踪,至今无人能解开他们的失踪之迷! A,老子出关 老子,乃是道家的始祖,被后世称为太上老君。他的思

  • 曹真:曾打败赵子龙 却被诸葛亮一封信直接要命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野史秘闻

    《三国志》中曾有记载,诸葛亮虽然是受刘备重邀加入的蜀国,但其实开始的时候水平非常一般,甚至到后来也就是个中规中矩的军师,相比于关张两位将军,他的打仗风格更偏向于稳定,即擅长稳中求胜,并非小说中杜撰的那么神乎其神。在小说中,孔明无疑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天命军师,是近乎传说般的存在,他非常善辩,两片薄唇开

  • 她苦恋孙中山四年,却被宋美龄抢险,她结局也不差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野史秘闻

    宋耀如是孙中山的好朋友,他非常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运动,他为辛亥革命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可谓倾家荡产,孙中山对他也非常信任,他比孙中山大三岁,两人可以算是忘年之交。 1911年底,孙中山为筹备革命活动,再次回国,他立马来见宋耀如,两人叙叙旧情,这是孙中山提出想要一个通晓英文的秘书,希望

  • 严世蕃的恶心事迹:严世蕃美人盂与肛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野史秘闻

    凡是宦官都有两面性,在主子面前是奴才,在自己家里是主子,只不过这主子照别的主子少点东西,自然想得跟正常人也就不一样,“美人盂”就是太监们的伟大发明创造,何谓“美人盂”,就是按照当今选美的标准挑出来的美人,每天负责蹲在客厅里面,当主人准备吐痰的时候,需要张开嘴,头朝上,将痰接入口中,是为“美人盂”也

  • 宋美龄晚年睡觉之前有一怪习惯:让侍从们苦不堪言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野史秘闻

    年过60的宋美龄,在晚上睡觉之前又添了一个新的癖好,要人为她按摩。这个习惯看起来似乎很好理解,毕竟年纪大了的人,能够有人为她按摩一下,疏通一下血液,对身体是大有好处的。这一点宋美龄自然是了解的,但是宋美龄的这一个习惯,却让她的侍从们苦不堪言。 曾经服务过宋美龄的一位女士回忆:“那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