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刑不上大夫”历史之谜 不因大夫免刑罚

“刑不上大夫”历史之谜 不因大夫免刑罚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82 更新时间:2024/1/24 14:56:12

虽说律法渊源来自于“礼”,也有“寓刑于礼”的例子,但《礼记》重点强调的还是道德规范,和法律是两码事。《礼记》上这句话的原文是:“国君抚式,大夫下之。

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这是在讲乘车的礼仪。大意是说两辆车在路上遇上了。

一辆是国君的,一辆是大夫的,大夫要下车,国君不用,扶着车前面的横木,点点头,就可以了。同样,上级遇到下级,也都是下级要下车,上级扶横木点头即可。

“礼不下庶人”是说这个规定一般老百姓不用遵守。因为,老百姓不吃财政拨款,所以没有必要这么严格地去规范。“刑不上大夫”就是说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定。

级别是大夫的话,国君也不能利用暴力来逼迫大夫,那些执行刑罚的人,这时候也不要跟随在国君身边。简单地说,“刑不上大夫”,最早和法律基本没有关系。

当然,后来这句话在不断被引用的过程中,产生了变化,意思就被发挥了。大概是从写《过秦论》的贾谊开始,渐渐地,我们现在理解这个意思就成了主流观点。

直到近代,梁超、郭沫若也都这么认为。但其实这层意思更多地来自于知识分子的美好愿望,或者说,来自于士大夫阶层对帝王的要求和限制。

但你看看中国历史,就会发现,刑上大夫这样的事从古至今不曾断过。最早周公管叔蔡叔,厉王流放于浇,就是着名先例。到了汉文帝时期,文武百官如违犯法规,朝堂之上仍难免遭受如同寻常百姓一样的刑罚。考虑到这些受罚的高官的面子问题。当时的执政、执法官员提出,对高级官员施刑时要宽待一些,汉文帝倒也痛快,接受了这个建议。“刑不上大夫”只不过是刑少上点,或者不公开上大夫而已。如何去把握怎么少上,或者如何不公开上,历史亦有参考。比如西周时期有个“八辟”,后来也叫八议,意思就是说有八种人犯罪。

要特别审议:一曰议亲(皇亲国戚)之辟,二曰议故(皇帝的故交旧友)之辟,三曰议贤(有德行的人)之辟,四曰议能(有大才能的人)之辟。

五曰议功(有功勋的人)之辟,六曰议贵(高官显贵)之辟,七曰议勤(为国服务特别勤劳的人)之辟,八曰议宾(前朝皇帝子孙)之辟。不过,这个规定执行并不严格,时断时续,关键要看君王的态度和心情。

再举个例子,发生在唐朝着名的长孙无忌身上。有一天,他刚从前线作战回来,向李世民汇报工作,进内殿时忘记摘刀,跟皇帝李世民聊完事。

走的时候,被看门的保安发现了。此事本来非常严重,至少也属于“十恶”中的大不敬,要知道,“十恶”是最严重的十种罪行,所以十恶不赦。

但是李世民为了救长孙无忌,就想到了“八议”,按“八议”标准去划分,长孙无忌符合第七项。很快,李世民就召集了诸位大臣共同商议,最终罚了长孙无忌20斤铜钱,就算拉倒了。

所以,刑上还是不上大夫,在专制社会中,不过是君王意愿。很多朝代,高官贵族犯罪,在处死刑的时候,为了照顾情绪,会采取秘密处决。

或者赐死,不在大街上公开砍头。相对一般犯罪分子来说,只是让你死得好看些罢了。《汉书》中的解释说:因为士大夫是有社会地位、有身份的人,万一犯法,被制裁了,就是极大耻辱。所以,死得虽然没有那么难看,也足以给世人警示了。

关于“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还有一种解释,说我们对“上,下”这两个字的认识本身存在错误。“上”表示尊,“下”表示卑。

整句话意思就是“刑不尊大夫,礼不卑庶人”,不会因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罚,也不会因为庶人社会地位低,就将他们排除于文明社会之外。

这个解释虽然牵强一些,倒也符合现代的法律观念,“天子犯法,与民同罪”,多大的老虎也不能吃人,吃人的老虎,总有一天会遇到武松的。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北方战乱远多于南方,为何多数朝代还选择定都北方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国都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象征,对于国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纵观历史,很少有朝代在南方建都,大都是在北方,这是为什么呢?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首都基本上都建在了北方,而不是南方,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中国各个朝代选择都城所在地,和这个地区的文化发达程度存在密切关系。以如今的北京市为例,就集中了我国一流的大学

  • 帝王都垂延不已的“仙丹” 真的可以增加寿元吗?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自古以来,皇帝都被称为天子。这不仅代表了皇帝尊贵的地位,同时也包含着与天同寿的含义。所以帝王们最大的心愿,便是像神仙一样长生不老。在这种客观条件的存在下,许多号称“仙丹”的药品也陆续出现,今天小便就来给小主们扒一扒古代那神奇的“仙丹”。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当道的时候,有过派人去蓬莱、方丈、瀛洲等地

  • 古代结婚时要喝“交杯酒” 这个习俗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说起“交杯酒”,大家再熟悉不过,不论是在电影、电视剧,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家都已屡见不鲜。那么问题来了,结婚时为什么要喝交杯酒,意义何在?今天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下交杯酒的发展历程及所蕴含的意义。说到起源,交杯酒这一名称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在唐代,但直到历史车轮走到了宋代,才有形式上的出现。那个时候在

  • 关羽如何从一介武将升级成武圣又当了财神?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关羽(162—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汉着名军事家,官至前将军,汉寿亭侯。因关羽骁勇忠义,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尊称为“关公”,晋封为关圣帝君、伽蓝菩萨、武财神、“武圣”等,与“文圣”孔子齐名。关公信仰始于南北朝(420—479年),安徽当阳县玉泉山首建关

  • 和尚头上为什么要有戒疤?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我们看电视,不管是哪个朝代的和尚统统来个戒疤,这是不对的!戒疤是中国和尚独有,而且历史不太就,它是从元朝的时候才有的。所以,唐宋时期的和尚是没有的,比如水浒传里面的鲁智深,他是不应该有戒疤的!根据1983年的《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

  • 古代同性恋为何男子称断袖 女性叫磨镜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断袖”来源于西汉,主人公为汉哀帝与御史董恭之子董贤。西汉建平二年,一日,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发俊俏了,令后宫粉黛颜色尽失,

  • 古代守宫砂真的管用吗?原理究竟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大家看古代电视剧的时候,有时候会看到叫守宫砂的东西,那么守宫砂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中国古代验证女子贞操的药物。那么守宫砂真的管用吗?原理是什么呢?1、守宫砂是用什么做的?梁朝的名医陶宏景说:守宫喜缘篱壁间,以朱饲之,满三斤,杀干末以涂女人身,有交接事,便脱;不尔,如赤志,故名守宫。守宫砂是用一种中国产

  • 古代“失仪”后果究竟有多严重?轻则鞭笞,重则死罪!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诞生了许多礼仪文化,我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代“失仪”后果究竟有多严重?轻则鞭笞,重则死罪!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可谓头上悬着礼,脚下踩着礼,礼,无时无刻不被看在眼里,唠于

  • 江南对历史的影响及江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理位置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江南,中国古代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我国历史上,江南拥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很多朝代在末期都会退守江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江南的位置一直在变化。江南地区的开发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了。春秋末期,吴越争霸,两国对当地经济发展、文化交流起到促进作用。此后,中国的历代统一政权都为当地的平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另外,

  • 刺史制度的重大意义 加大中央集权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西汉刺史制度是由汉武帝实行的一种管理国家的政策,西汉时期的一些皇帝在治理国家的政策方面,大多都是沿用秦国的治国政策。只是在汉朝刚统一的时候,汉高祖刘邦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取消了监御史制度。而在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则是沿用秦国的监御史制度而实施的,并在监御史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并且加以完善。汉武帝摄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