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历史上40个状元之最

中国历史上40个状元之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524 更新时间:2024/1/24 18:35:36

1、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崇敬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宝祐四年(1256年) 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这也是文天祥的家乡吉安市也被誉为“文章节义之帮”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吉安考出了3000名进士 ,是中国出进士最多的地方 )

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是唐武德五年壬午科状元孙伏伽

3、历代状元中,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是清咸丰六年(1856 年) 丙辰科状元翁同龢。他一生两次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密荐之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4、历代状元中,唯一由状元而成为皇帝的,是西夏天庆十年(1203年) 癸亥科状元李遵顼。他是夏宗室齐王李彦宗之子,于天庆十年(1203 年) 参加西夏科举考试,廷试得中第一,成为状元。袭封齐王,又擢升大都督府主。后于西夏皇建二年(1211 年) 发动宫廷政变,废夏襄宗自立,成为皇帝,是为夏神宗

5、历代状元中,最早开始从事实业活动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 甲午科状元张謇。他于及第后次年(1895 年)即从事实业活动,先后办起数十个企业及大批社会事业,影响遍及全国,被誉为“中国之大教育家、大实业家”。

6、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最早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的状元,是唐建中二年(781 年) 辛酉科状元崔元翰。他先后考中京兆府解头(解元)、进士状头(状元) 、博学宏词科敕头、制科三等敕头。

7、历代状元中,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 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8、历代科举考试中, 考中“三元”人数最多的是北宋,共有孙何、王曾、宋庠(xiáng,即宋郊)、杨寘(zhì,同‘置)、冯京、王岩叟等6人。

9、历代状元中,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 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 人。

10、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的,是唐开元十九年(731 年) 辛未科状元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 杜(甫) 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11.历代状元中,词作成就最高的,是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 年)甲戌科状元张孝祥。其词追踪苏轼,气概凌云,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色彩,与张元干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是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先行者。

12、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的,是唐元和三年(808 年)戊子科状元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书,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代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

13、历代状元中,史学成就最高的,是五代时后汉乾祐二年(949 年)己酉科状元王溥。他在唐代苏冕始创会要体的基础上,据苏冕所编唐九朝《会要》及杨绍复等续修之书,重加整理,撰成《唐会要》一百卷。后又据五代历朝实录撰成《五代会要》三十卷。不仅史料丰富翔实,而且正式建立了会要体分类编纂的体例方法,为后世所仿效。这一贡献被《四库提要》称为“厥功甚伟”。

14、历代状元中,著述最丰的,是明代正德六年(1511 年) 辛未科状元杨慎。他不仅工诗,而且能文、词和曲,并重视民间文学,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平生著述达四百余种,虽多散佚,仍留存一百多种,现存诗作二千三百首左右,著述之丰,明时推为第一 。

15、历代状元中,植物学成就最高的,是清代嘉庆二十年(1817 年)丁丑科状元吴其濬(jùn,同‘浚)。他一生历任多省巡抚,所至注意各地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睹,绘图列说,并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文献,成《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二十二卷、《植物名实图考》三十八卷,是我国19 世纪一部重要的植物学专著。

16、历代状元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南宋绍熙四年(1193 年) 癸丑科状元陈亮。他提倡注重事业功利有补国计民生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的命题, 和朱熹多次进行过义利、王霸关系的辩论。其学说独具体系,为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

17、历代状元中,最嗜饮茶并对我国茶道研究作出贡献的是唐代元和九年(814 年)甲午科状元张又新。他所撰《煎茶水记》一卷,评论各种泉水煎茶之优劣,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18、历代状元中,唯一出使过东欧国家的外交使臣,是清同治七年(1868 年) 戊辰科状元洪钧。他于光绪十三年(1887 年) 奉命出使俄、德、荷、奥诸国,任外交使臣三年。他利用西方资料撰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开创了利用西方著作、资料研究元史的新纪元。

19、历代状元中,有据可考唯一被皇帝招为驸马的,是唐会昌二年(842 年)壬戌科状元郑颢。他状元及第后七年,即大中三年(849 年),被宰相白敏中作为驸马人选推荐给唐宣宗,尚宣宗之女万寿公主

20、历代状元中,唯一在刚刚及第后即被皇帝下令处死的,是明洪武三十年(1397 年)丁丑科南榜(或称春榜) 状元陈安阝。因该科殿试录取的都是南方士人,遭到北方士人不满。明太祖朱元璋怀疑录取有私,大为震怒,竟下令将主考官及陈安阝等人一并处死。

2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癸丑三年(清咸丰三年癸丑,1853 年)女科状元傅善祥。

2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数民族文字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状元的,是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 年) 癸巳女真进士科(又称策论进士)状元徒单镒,为女真族人。他参加科举考试是用女真文字。

2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 年)甲辰科状元刘春霖。他状元及第次年,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慈禧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末科状元。

24、历代状元人数最多的是唐朝。自高祖武德五年(622 年) 壬午科,至哀帝天四年(907 年)丁卯科,285 年间,科举考试几乎每年一次,约产生状元270 人。在《登科记考》、《玉芝堂谈荟》等古籍中有名可考者,有140 余人。

25、中国历史上,一届科举考试中由同一地区包揽前三名发生在明朝建文二年,来自江西吉安府的胡广、王艮和李贯包揽了一甲前三的状元、榜眼、探花。永乐二年则诞生了一个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科举奇迹:同样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才子们包揽了此次科举考试前七名!

26、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是清代的江苏省。从顺治四年(1647 年) 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 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 年间,共产生状元49 人

注:清朝一代正宗江苏籍状元应为43人。之所以有49人的说法的原因是戴有祺(康熙30年状元)、王敬铭(康熙52年状元)、秦大成(乾隆28年状元)、徐郙(同治元年状元)等4人严格说应属上海人,而当时上海属于江苏;吴信中(嘉庆13年状元)、黄思永(光绪6年状元)等2人原籍都是安徽休宁、寄籍在江苏。就算除去这4人,江苏的43人仍大大领先于第二的浙江19人(如不算寄籍在外的应为18人)。

27、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府,是清代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 人。

28、中国历史上,一朝之中在较短时间内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县,是南宋时期的永福县(今福建永泰) 。自乾道二年(1166 年) 丙戌科,至乾道八年(1172 年)辰科,七年之间,连续产生萧国梁、郑侨、黄定3名状元。

29、历史上产生兄弟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唐朝,共有张式(兄)、张正甫(弟) 等兄弟状元19 人。

30、历史上产生父子状元人数最多的朝代是北宋,共有张去华(父)、张师德(子) 等父子状元6 人。

31、历代兄弟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唐咸通十四年(873 年) 癸巳科状元孔纟熏 (兄) 和唐乾符三年(876 年)丙申科状元(弟)孔缄。兄弟二人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2、历代父子状元中,其及第时间相距最短的,是北宋开宝二年(969 年) 已巳科状元安德裕(父) 和北宋开宝五年(972 年)壬申科状元安守亮(子)。父子二个状元及第的时间仅相隔三年。

33、历代武状元中,唯一参加过两科考试,先中探花后又考中状元的, 是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 年)庚辰武科状元马全。马全初名为马王泉,于乾隆十七年(1752 年) 曾参加一次武科进士考试,并在殿试中得中一甲三名(探花) 。后因在任职期间与同僚发生矛盾, 被削夺官职。为洗刷耻辱,他更名为全,决意再次夺取功名,终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在武科进士殿试中得。

34、历代状元中,最年轻的状元是唐高宗永徽七年(656年)登第的苏瑰和咸亨四年(673年)登第的郭元振,都是18岁。

35、历代状元中,有史可查的最年老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直考到70多岁,才因一偶然机会毛遂自荐,成了状元。嘉庆年间,杭州人王严,以80高龄中试,但未及殿试就死了,不然的话他也许会打破尹枢的纪录。

36、历史上唯一一次同年文武两状元均为同一个地方举子,发生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福建路兴化军(今莆田市)的徐铎和薛奕分别高中文武状元,宋神宗得知大魁天下的文武状元乃是同乡时,不由龙颜大悦,特作诗以赐,诗曰:“一方文武魁天下,四海英雄入彀中。”

37、历代状元中、在今天地位最高的,当属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状元陈文龙(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六年(1409年),朝廷封陈文龙为“水部尚书”;清乾隆四十六年(1782年)皇帝加封陈文龙为镇海王,是福州城惶神。

38、在历代状元中、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因为诗赋被罢免的状元,为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状元莆田人徐寅,因梁太祖指其《人生几何赋》中“一皇五帝不死何归”句,要其改写,徐寅答“臣宁无官,赋不可改”,梁太祖怒削其名籍。

39、历代科举唯一一次“四异”同科,为绍兴八年(1138),莆田人黄公度(1109-1156)殿试进士第一名为榜魁(状元);陈俊卿(1113-1186)第二名为亚魁(榜眼);林邓七十三岁,为榜尊;龚茂良(1121-1178)十八岁,为榜幼。时称“四异”同科。又,黄公度与陈俊卿,又被称为“魁亚占双标”。

40、1300年的科举,共有连中三元的状元13名,大约100年才有一个。

标签: 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道德经》全文和注释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第一章 道可道(可以语言交流的道), 非常道(非真正意义上的道); 名可名(可以明确定义的名), 非常名(非真正意义上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天地在开始时并无名称), 有名万物之母(名只是为了万物的归属)。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因此常用无意识以发现其奥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常用有意识

  • “八拜之交”的8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

  • 财神爷的由来及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财神爷可谓是最受人们欢迎的神仙之一,不仅过年要接财神、迎财神,平时家居、商号、店铺、公司中,也常常请财神,供财神,希望财神爷给带来好财运。但是,你对财神爷究竟了解多少呢?你知道财神爷是谁吗?王浩骅在本文中,为大家介绍一下,传统意义、民俗中的财神爷所指代的。常见的财神,有文财神、武财神、五路财神、

  • 找不到我要的雨伞,我宁愿淋一辈子的雨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爱的世界,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当我把这份爱毫无保留的交给你的时候,我根本没有任何的要求,只希望你能同样的对待,希望你能永远陪在我身边,因为我的眼中只有你,一切看来都是那么的平凡,那么的不起眼,你会不会记得我的存在,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才发现,我最想念的人其实还是你,这辈子我最爱的永

  • 探索中国十二生肖顺序排列的依据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古时候的文人,为了让全天下的人,包括没有钱读书的人,不识字的人,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生肖:“生”出生;“肖”相似、相像,肖像)下面依次介绍,生肖、时辰、“天干

  • 娱乐圈中“八卦”这个词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一、娱乐圈“八卦”的意思 在娱乐圈中,八卦是指非正式的,小道消息或者新闻,通常是某个明星本意就是到处说是非饶舌。娱乐新闻和狗仔队为了吸引读者,到处挖掘明星的隐私广而告之,所以,这样挖出来的新闻被称为“八卦新闻”。 在粤语中,“八卦&rd

  • 佛教中的十八罗汉前身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据唐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带回的《法经记》说,庆友尊者在涅槃时将住世十六位大阿罗汉的名号告知众生,十六罗汉即广为流传。到了清代,世人在为十六罗汉造像时,出于尊敬,将庆友尊者及玄奘大师加进去,于是,十六尊者即演变成十八罗汉,只是后两位罗汉名号时有变化。清乾隆年间,由乾隆帝钦定,将十七、十八罗汉定为降龙罗

  • 中国“男左女右”的习俗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男左女右,好像约定俗成地渗透到了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公共厕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另外,还有照结婚玉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边,女的往往在右边。如果颠倒了位置,就会有人笑话,说是违反了“男左女右”的习俗 。这种习俗是

  • 那个不嫌你穷的姑娘,为什么没陪你走到最后 !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非诚勿扰里乐嘉老师曾发过一段微博,大意是说乐嘉老师自己初恋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很爱他,那时候乐嘉人又穷,又桀骜,又倔又愤,就觉得你爱我你就应该怎样怎样的证明,最后有一天,姑娘终于跑掉了,确实跟了个有钱人,于是乐嘉就又觉得姑娘是因为嫌贫爱富,着实的去跟姑娘纠缠闹腾了一阵子。直到很多年后的今天,乐嘉老

  • 历史上中国在世界上的11个别称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历史百科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国家以对中国某一事物的具体印象,或以对中国的关系与态度为基础,给中国以各式各样的称谓,虽然不乏褒义的美称,其中也有一孔之见,有历史偏见,甚至有少数国家对中国的歧视和敌意。1、Sinian(震旦) 古印度称华夏大地为“震旦”,震旦是古印度语中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