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著名的文学家郑板桥为何认为吃亏是福?

清朝著名的文学家郑板桥为何认为吃亏是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942 更新时间:2024/1/19 7:38:52

郑板桥简介,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因此世人称他为板桥先生。是我国清朝著名的学家、思想家和画家,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郑板桥的祖籍在苏州,他后来生活在现在的江苏省兴化县。

郑板桥在康熙年间就考取了秀才,但是一直没有中举人,直到雍正十年才中举,但是一直没有为官。到了乾隆元年的时候中进士,一直在家候补,后被任命为河南范县县令,之后被调任山东潍县继续担任县令,这是他一生为官的两个地方。

郑板桥虽然在不惑之年才做到县令职位,但是他一心为百姓谋福利,在任县令期间他关心百姓疾苦,重视农桑和小商人,兴修水利,对当地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深得百姓爱戴,在山东潍县辞官后百姓为他建立了一座生祠,以表达对他的思念。

但是郑板桥简介中的一生最为出色的不是做官,而是他的文学和画作,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他的一生也多以书画卫生。在早年郑板桥的生活拮据他在扬州卖自己的书画以解决生活中的经济问题。而到了晚年辞官回家后,也是由于经济问题,郑板桥还是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的诗造诣很高,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书法也相当了得,也是当时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而在画上他的造诣更高,郑板桥尤其擅长画竹子,非传神,得到了当时人们的认可,而现代人对于郑板桥的书法和画作也是相当认可的。

郑板桥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是郑板桥的著名话语,也是正板桥先生著名的书法作品,全文是: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利于彼,外不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继平且安。福即是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应该有一个平常心,如果懂得付出而不去计较自己是否会“吃亏”,那么你将拥有一个富有的人生。这是一种哲学思想,和福兮祸所依是一样的道理。

关于郑板桥吃亏是福还有这样一个故事。说郑板桥有一个亲戚,一直在洪江经商。有一次他从水路运送一大船木材到江浙一带去销售,但是此次航行非常不顺利,到了途中搁浅了,如果不能按时到达就将亏损。

就在这个人非常着急的时候,汛期却到来了,于是他们加快速度按期到达了。而到了以后发现别人都卖完了,这时候碰巧江浙上有要修筑,需要大量木材,他们不但没有亏本,还迅速销售一空,最终赚了一大笔钱。

郑板桥的这位亲戚将这件事情告诉了郑板桥,郑板桥听了以后非常有感触,于是当时就写下了这句名言。这就成为这句著名话语的来历。

不管这个郑板桥吃亏是福故事是不是真的,但是这句话是非常著名的,现在的很多人,还认为这句话为经典。这句辩证看待问题的方式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也成就了郑板桥的这个经典书法,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书法的同时还给我们深深的迪。

郑板桥难得糊涂

郑板桥家里有块匾写的是“难得糊涂”,用了隶书、篆书、草书三种字体,不同凡响。

这四个字读起来容易、理解起来也容易,做起来却很难,世间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的做到在该糊涂的时候糊涂。糊涂和聪明是相对的,人的一生中,都在极力表现聪明,有些人的聪明叫做小聪明,有些人的聪明叫做狡诈,只有少数人的聪明叫做智慧。聪明如此重要,是因为人很多时候都很糊涂,做事糊涂,做人也糊涂。

郑板桥难得糊涂背后有个有趣的故事,有次,郑板桥到云峰山游玩,晚上的时候住在一个老者家里,老者自称糊涂老人,说话间感觉老者很有学问,不像普通人家,两人聊得很愉快。老者家里有块很大的砚石,材质是上等品,不是寻常家能够拥有的,郑板桥看了非常喜欢。老者请郑板桥留下真迹,日后把字迹刻在砚台下面,以作纪念。郑板桥是个爽快之人,没有拒绝,他觉得这位老者不是普通人,题了“难得糊涂”四字,并盖上自己的印章。郑板桥也请老者题字,老者也没客气,提笔写了一段话,意思是得到精美的砚石难,得到顽石更难,美石要变成顽石是难上加难,因为顽石被乡野村夫拾走了,难得在富贵人家见到。老者题完字,盖上印章,郑板桥一看果然是退隐的高官,又补填了一行文字,说的意思是糊涂比聪明还要难。后来郑板桥难得糊涂这个故事传开了,这四个也被人们广泛使用。

标签: 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个女人下场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野史秘闻

    汉武帝一生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建立了不朽丰功伟绩,不仅使汉朝在他统治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汉武帝刘彻也是一个荒淫无度的人物。做为一个“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无妇人”的男人,汉武帝多次在全国挑选秀女,充盈后宫,一时间后宫竟有美女两万之众。然而,在这些女人中,有四

  • 陈阿娇为什么成史上经典的失败爱情案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野史秘闻

    陈阿娇出身高贵,拥有所有女人的一切。可惜,她这辈子最想要的,得不到。他们的爱情一开始便染上阴谋的色彩,虽然不是政治的牺牲品,却是政治的附属品,虽然是那么高调的浪漫。历史上至今还流传着“金屋藏娇”的传说,与文学上的《长门赋》交相辉映,成就着历史上著名失败爱情的经典。爱经不起太多的沉重。 当初令狐冲对

  • 楚襄王与容颜绝美的巫山神女发生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野史秘闻

    楚襄王与巫山神女讲述的是楚襄王梦见自己和巫山神女见面后的故事,它被记录在了《神女赋》中,因为这部作品的出名,楚襄王和巫山女神的故事也一直被流传了下来,那么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呢? 楚襄王和宋玉一起游览云梦之台的时候,宋玉告诉他,以前楚怀王也曾在这里游览过,之后遇到了一个神女。 原来宋玉在《高唐赋》里

  • 古人为了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都有哪些做法?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野史秘闻

    避讳字,是指中国古代回避君主和尊长的名字而改写的字。避讳字有哪几种情形呢? 第一是用同义字或义近字代替。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讳“正”,因此,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为“端月”。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一直沿用到今天。东汉光武帝名秀,避讳“秀”字

  • 唐朝妃嫔是怎么侍寝的?最多时九个人共同伺候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野史秘闻

    唐朝是个很人性化的王朝,这一点在对待女性的问题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婚姻上,她们如果觉得生活不够美满,可以主动提出离婚,甚至可以协议离婚;在着装上,她们想穿男人衣服就穿男人衣服,想坦露胸部就露胸部。 民间的女子尚且如此,宫里的女子的待遇就更不一般了。譬如在唐中宗的时候,皇帝的妃子可以在宫外建宅子自个

  • 古代闹洞房尺度太大 新郎为何还敢怒不敢言?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野史秘闻

    很久以前,人们习惯地把新人完婚的新房称作“洞房”。古人就“洞房”咏诗的佳作也不胜枚举。为什么把新房叫成洞房,据说与上古时期人们在山洞里完婚有关,所以叫洞房了。而闹洞房是在春秋时期才出现的。 一看新娘手,二看新娘脚,三看新娘腰,新娘要不亲手送,我们就要伸手掏……——明朝四川某地流行的《新房曲》。清康

  • 最荒淫皇室:父皇因纵欲过度而亡 皇后当了妓女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野史秘闻

    在中国南北朝时期,高姓皇室中竟出现了最荒淫的一家人,父皇因纵欲过度而亡,母后私会朝廷大臣、与和尚通奸最后还下海为妓,儿子则终日贪恋美色,不用再滴血认亲了,这一看就是亲生的。北齐王朝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荒诞的一个王朝了,从公元550年到577年,仅仅28年的时间里前后经历了6任君主,个个都生的俊美无比,

  • 郑国的子皮:为何竟称子产为君子自己为小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野史秘闻

    春秋时,郑国上卿子皮发现子产才出于已,便毅然将国政委于子产。子产为政,大胆改革,除旧布新,郑国大兴。但是在启用人才上,子产却没有子皮那样的胆识。《左传》记载:子皮欲提拔一位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新人为邑宰。认为,新人虽未尝治邑,但可在治邑中增长才干,学会治邑。子产则极力反对这样做,主张“学而后入政、未

  • 太好奇!古代太监上厕所时是站着还是蹲着?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野史秘闻

    古代的太监被阉割后是怎样上厕所的?毕竟是男人应该站着上吗?其实不然,他们随时都可能小便,自己也控制不了。 据清代笔记《宸坦杂识》记载,愿意净身入宫做太监的人,必须要由有地位的太监援引,然后凭证人立下“婚书嫁”到皇宫里。那“婚书”必须是自愿具结,这才请来刀子匠,进行施手术的准备工作,选上一个好日子,

  • 满族的由来:史上的满族是怎么演变而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野史秘闻

    满族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据文献记载,满族的祖先肃慎人于公元前一千余年即遣使向周天子进贡“楛矢石砮”。到了汉代,肃慎被称为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代称为靺鞨。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受唐封为渤海郡王,建立渤海国,这是满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地方政权。公元12世纪,黑水靺鞨的后人完颜部落兴起,公元1115年建立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