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塔塔尔族是怎样发展的?塔塔尔族历史简介

塔塔尔族是怎样发展的?塔塔尔族历史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267 更新时间:2024/1/24 6:02:35

塔塔尔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乌鲁木齐,另外一些人散居在新疆吾尔自治区的勒泰、奇台、吉木萨尔南疆各主要城市。

塔塔尔族的先民来自中国北方突厥汗国的“鞑靼”部落。关于塔塔尔的记载最早见于唐代。“达旦”、“达达”、“鞑靼”、“达怛”等都是对塔塔尔的不同译音。十三世纪蒙古西征时,西方人把蒙古人称为塔塔尔。蒙古人建立的地跨欧亚两洲的金帐汗国衰亡后,十五世纪在伏尔加河一带建立了喀山汗国。

十六世纪末,卫拉特蒙古逐渐崛起,他们游牧于天山以北的塔尔也哈台地区,伊犁河谷和额尔齐斯河两岸的广大草原,完全服属于清朝,清朝纳贡。十七世纪初,它的势力已经越过伊犁河下游及以西地区广大哈萨克游牧草原,达到会中亚塔拉河流域,繁衍生息于这块土地上的塔塔尔人以游牧射猎为主,为卫拉特的属民。

十六世纪末与十七世纪初,当卫拉特人遭到沙俄侵略时,塔塔尔人也遭到战争的灾难。1589沙俄侵占塔拉河流域,建立了侵略据点。此后,塔拉河地区的一些塔塔尔人就逃到准噶尔部的辖区-阿尔泰山以东的科布多南北和额尔齐斯河上游到准噶尔盆地一带。1775年2月,清朝平复了额尔齐斯河上游到准噶尔封建贵族的叛乱后,收复了阿尔泰山以东的地区,居住在这儿的塔塔尔牧民和哈萨克大玉兹、中玉兹部落仍是清朝臣民。

十九世纪初,有不少塔塔尔族青年,不堪忍受沙俄的横征暴敛和为期25年的兵役制,从伏尔加河流域逃难投奔到阿尔泰北部求生计,十九世纪前期,沙俄军队越过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中国边界,侵占了大片草原,并建立了若干侵略据点,为再度摆脱沙俄的残酷统治,一些塔塔尔族牧民于1830年前后,翻越阿尔泰山来到新疆阿勒泰地区定后,1831年,沙俄侵占了我国阿亚古斯河流域,为了摆脱沙俄的统治,生活在这里的塔塔尔族宗族人士,知识分子,手工业者,牧民不顾当局阻拦。

于1840年后,陆续向中国迁移,大部分来到塔城定居。

十九世纪中叶,沙俄迫使清政府于1851年与其签定了《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在伊犁、塔城、乌鲁木齐设立了贸易区侨民区,并迁入大批俄罗斯商人和侨民。前来新疆的俄罗斯商人招幕了许多善于交际、通晓俄语、维语、哈语的塔塔尔人,为其在新疆的商业经营当翻译、保管员、推销员、会计和出纳。这样就有不少塔塔尔人跟随俄罗斯迁居伊犁、塔城、乌鲁木齐等城市的贸易圈和侨民区。这些塔塔尔人,后来成了俄罗斯商人的代理人,称为“阿克沙卡尔”、即“商总”。有些商总就地娶亲、置产立业,久而久之,由俄罗斯商人的代理人变成了巨商,在天山南北办洋行。

1882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之后,我国收复伊犁,塔塔尔人便要求加入中国国籍,留居当地从事商业并兼营畜牧业。二十世纪初的1905年,俄国暴发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境内的塔塔尔宗教人士、知识分子迁入新疆定居,成为我国塔塔尔族的一部分,1912年,新疆最大的码头--额尔齐斯河码头建成,吸引了大批塔塔尔小商贩和手工业者涌向新疆布尔津县。

1892年,散居的阿尔泰山地区的一些塔塔尔牧民,陆续内迁,从阿尔泰山北麓牧区来到天山博格达高峰脚下,分别在奇台县白河山区和吉木萨尔县泉子街山区定居从事畜牧业生产,解放后,我国塔塔尔族一部分散居于牧区从事畜牧业与养蜂生产,一部分散居于城市,大多从事教育事业。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塔塔尔族为何被称为是高学历的民族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奔涌的河流两岸被鲜花缀满,碧草如茵,煞是好看。阿合买提的羊群,像白云片片绕青山……”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民族乡,面对着绵延苍莽的群山,吐尔地老人弹奏着曼陀铃,用悠扬的歌声,歌唱着自己脚下这片美丽而宁静的土地。 我国的塔塔尔族是一个有着“两多一无”特点的“高学历”民族:专家多、教师

  • 毛南族历史 ,毛南族语言语法有何历史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毛南族使用毛南语,一般认为属汉藏语系(一说属于“澳斯特罗尼西亚语系”或“台——卡岱语系”)侗台语族侗水语支。传统上毛南族没有文字书写系统,而是用汉字音义拼记或以汉字为基础创造新字来记录毛南语的民歌和宗教诵本等,这些“土俗字”只有师公和少数学者认识。 2010年后出现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毛南文字拼音

  • 布朗族历史, 布朗族的古代历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古代永昌郡范围内的濮人,由于分布地域广阔,所处的环境不同,其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分布在城镇附近和交通便利的部分濮人,逐渐融合于周围先进民族中,而另一部分自汉代以来很长一段时期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狩猎和采集经济阶段。由于这种狩猎和采集经济的不稳定,濮人的迁徙活动甚为频繁。此外,大民族统治阶级的压迫政策,也

  • 布朗族历史 ,布朗族哀牢古国文化的传承人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大约于公元前300余年,在中国云南西南部兴起、而于公元一世纪末期衰亡的哀牢国,是一个神秘的古国。南朝时期范晔撰《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载述哀牢说:“其称王者七十七人,户五万一千八百九十,口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一十一。”“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采文秀,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桐华木。织以为布,

  • 柯尔克孜族历史 ,柯尔克孜族古历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柯尔克孜族是中国的古老民族之一。汉文史籍首先著录柯尔克孜先民的是《史记》,称之为“鬲昆”。后来的史书又作“隔昆”。东西汉时期多称“坚昆”,魏晋至隋朝称“结骨”、“契骨”、“纥骨”、“护骨”,“黠戛斯”是唐时对柯尔克孜族的普遍称谓,宋、辽、金时期“辖戛斯”、“黠戛司”、“纥里迄斯”称之,蒙元时期一般称

  • 走进云南彝族普者黑花脸节, 揭秘节日习俗和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普者黑花脸节,是云南丘北彝族群众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丘北县的彝群众就把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蛇日或猪日定为“花脸节”起始日。“花脸节”是丘北县彝族独有的传统节日,因远古先民用锅烟把脸部抹黑、驱魔除害而得名。 花脸节因远古先民用锅烟把脸部抹黑、驱魔除害而得名。经过发展,“花脸节”已经成为当代彝族青年借抹

  • 唐三彩简介:唐三彩的颜色是哪三彩?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唐三彩,中国古代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全名唐代三彩釉陶器,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并且沿用至今,享誉中外。 1899年修陇海铁路时,在洛阳出土了一批

  • 古装剧常说的“江山社稷”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看古装剧的时候总会听到“皇上”说江山社稷,社稷也可以说是我们现在的国家的意思,为什么古代称国家为社稷呢?社稷说法由来,小编以下为大家解说。 “社稷”从字面来看是说土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

  • 无事不登三宝殿是什么意思?三宝殿又是何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人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不登三宝殿说法从何而来?是什么意思呢?三宝殿又是在哪里呢? 无事不登三宝殿是由佛教寺庙中有礼拜、供养等法事方入佛殿,无事不得随便在此走动吵嚷。后引申为有事而来。“三宝殿”即是佛教寺院中佛、法、僧的三个主要活动场所。有着现代意义的词汇。 三宝,佛教指佛、法、僧。佛

  • 陛下乃是“台阶之下”的意思,为何成皇帝尊称?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陛”的解释简单明了:陛,宫殿的台阶。如,石陛。在《辞海》中,“陛”字条目下的解释又多了“帝王”二字,即“帝王宫殿的台阶。同时,举出《战国策·燕策三》:“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蔡邕《独断》卷上:“陛,阶也,所由升堂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显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