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傈僳族历史, 傈僳族起源于什么时候

傈僳族历史, 傈僳族起源于什么时候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89 更新时间:2024/1/23 22:26:00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发源地民族特色。傈僳族发源于青康藏高原北部,是中国、缅甸、印度和泰国的一个跨国性质的少数民族。在跨越历史长河期间融入了不少其他民族血液。每个民族相传至今都是需要经历很多的挫折和残酷。那么下面一起来傈僳族化了解傈僳族的起源吧。

傈僳族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与彝族同属一个族源。其族名称最早见于唐代著述。唐代史籍称“栗粟两姓蛮”或“栗蛮”及“施蛮”、“顺蛮”,均属“乌蛮”,分布在今川、滇雅碧江、金沙江、澜沧江两岸等广阔地带;元明时多受丽江诸地纳西族封建领主等的统治。

16世纪中叶,因不堪纳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战争的威胁,大批傈僳族在头人括木必帕的率领下,滇西北怒江等地区迁徙。在17-19世纪,该族人在起义失败后又曾多次迁徙,一部分进入缅甸;一些人迁到老挝、泰国等。直至清代迁徙还在继续。在历史进程中,傈僳族溶进了不少其他民族的血缘。

傈僳族历史悠久。其先民原来居住在金沙江两岸。16世纪以后开始迁入怒江、德宏等地。族称唐代即已见诸史端。作为民族自称音译的“傈僳”二字,历史上曾有“栗粟”、“力苏”、“傈僳族”、“力些”、“力梭”、“黎苏”、“俚苏”等不同写法。

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傈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其散居在云南丽江、保山、迪庆、德宏、大理、楚雄等州、县和四川的西昌、盐源、木里、德昌等县。傈僳族为氐羌族后裔,即藏缅语族的一支,傈僳族有自己的语言,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在傈僳族的宗教观念中,和人具有灵魂一样,自然界的万物也无不具有灵魂,凡是日月、山川、星辰、河流、树木都是人们的崇拜对象,他们把那些认为在主宰一切自然现象的精灵称作“尼”,而且种类非多,如:“白加尼”(天鬼)、“恒刮尼”(家鬼)、“山鬼”、“结林尼”(路鬼)等等。

人们在开荒、盖房、狩猎之前,要请巫师卜卦问吉凶,同时为了免灾祛祸,不被疾病所侵扰,他们动辄就举行各种祭祀神和活动。最常祭奉的鬼灵有:天鬼、山鬼、家鬼、梦鬼、水井鬼等。

祭祀的形式和办法比较复杂多种,生什么病祭什么鬼,用什么祭品,都有一定的规定。一般是先杀鸡来祭,家里老人都会主持,如果疾病不见好转,就要杀猪、羊这类大的牲畜,还不行,最后就杀牛,数量也就不是一、两头的事了,到了这个程度还得请“尼扒”(巫师)。为了避邪驱灾,家里养的牲畜大半都是用来祭祀鬼。祭天鬼时杀牛,并杀一只鸡。牛是雌性的,那么鸡就是公的,反之就用母鸡。白、野竹各一枝,祭毕将“鬼魂”送上天云。

祭礼山鬼“米司尼”,往往为祈雨或避风灾、除病、械斗时杀鸡、羊或猪一只,艾和栗树一枝,祭时历数山、石、水、树等各种自然物的名称。祭祀鬼的祭品十二块粑粑、酒一碗,把鬼“送”到海里去。“祭梦鬼”时用猪一头、鸡一只,要求一公一母,相对应。把这个鬼“送”往太阳升起的东方。“水鬼”的祭礼用牛或猪一头,祭“触犯鬼”时用鸡或猪一只、一碗酒。祭祀“水鬼”时大呼此鬼的名字,祭物用鸡、猪各一只,用绳子串鸡鼻孔和猪的耳朵,牵到野外去祭。

傈僳族部分地区还有信奉叫“摆依鬼”的。这种鬼往往是某个女人带有,所以把这个女人就叫“摆依婆”。据说“摆依婆”能吃人。害人的主要手段是吸人血。一个人若是被它害上了就会生病,时间长了全身的血被“摆依鬼”吸干而致死。“摆依鬼”附在哪个妇女身上,就会处处维护这个妇人的家,谁要是侵犯了这个家的利益,它就加害于谁,谁很快就会染上重病。有的地区用水牛的油脂抹在嘴和肚脐上防“摆依鬼”,也有在门头上挂水牛角和桃柳枝,据说“摆依鬼”惧怕这几样东西。

傈僳族认为这些鬼灵主宰着世界,降祸福于人们。所以常常在开荒、盖房、狩猎等工作前,请巫师卜卦问凶吉。例如,他们认为山神和猎神是保佑自己狩猎成功的鬼灵,出猎前,猎人们总是杀牲献酒,让巫师或德高望重的老猎人主持祭祀山神和猎神的仪式,祈求神灵的保护,然后又用竹签、鸡骨等卜卦,求问凶吉。到了狩猎地点,又要向山神祭祀,祈求恩赐猎物。当捕获猎物满载而归时,猎人们还要鸣枪吹牛角号,向山神致谢,让猎神归神位。途中每到一处丫口岔道,都要吹响牛角号

傈僳族的巫师有尼扒和尼古扒,两者都被认为是神鬼之间的沟通者。所不同的尼扒能“直接看到”鬼,和鬼面对面打交道,用咒语来杀鬼,而尼古扒则不能。所以尼扒的社会地位较尼古扒高。但在卜卦方面两者都是同样的,能卜签卦、刀卦、鸡骨卦、贝壳卦、手卦、猪肝卦等十余种。

从前,傈僳族的每个部落、氏族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怒江地区过去有虎、羊、蜂、鼠、猴、熊、雀、竹、荠菜、谷子等十几个氏族,以他们的图腾为他们的氏族名称。而且在这方面有很历史的传说故事。他们中自称的“括扒”人,即荞麦人;自称是“拉扒”,即虎人,等等。傈僳人认为上述的动植物是他们自己的始祖。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纳西族历史简介, 纳西语是怎样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纳西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这个被世人称之为“象形文古国”的纳西人生活区域内,纳西人所创造出来的独特的象形文字不但创造了一种辉煌的古文明,而且丰富了纳西族乃至中国的古文化。7月28日,生活报踏访56个民族的记者在对纳西族进行采访时深深感到,纳西人始终在为拥有这一独特的文字而骄傲。有资料显示,纳西族

  • 纳西族历史简介 ,东巴文化是怎样发展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东巴文化是人们对一千多年来纳西人创造的东巴教文化的总称。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主体。它既是本民族社会生活、宗教哲学、历史演变、民俗事象、科技医学、文学艺术的百科全书,同时也融汇了苯教、藏传佛教、道教乃至古波斯、古印度的文化因素,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页奇观。东巴文化融汇的多元文化丰富博大,因此被国际上很多

  • 毛南族的民间故事 ,毛南族人流传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毛南族的故事传说十分丰富。有关于祖先来源、征服自然、反抗强暴、助人为乐、爱情悲欢的故事,以及以山水、动植物为题材的寓言、神话和生活的谚语等,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毛南族的历史发展过程。 征服、改造自然的斗争,体现了毛南族人民的勤劳勇敢精神《格射太阳和月亮》、《三九的故事》等充分反映了这种精神。《

  • 毛南族名称的来历, 毛南族的历史来源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毛南族历史悠久。“毛南”之称源自地名,最早见于宋代周去非所著的《岭外代答》一书,当时“三南”地区被称为“茆滩”。以后史藉碑刻中又有“茅滩”、“茅难”、“茆难”、“冒南”之类同音异字之类记载。谓此地人为“茅滩蛮”。 毛南族的民族源流,以往很少人研究,目前学术界以及在毛南族群众中持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

  • 达斡尔族的历史 ,达斡尔族的族称族源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达斡尔族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11-12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时,聚居在大兴安岭西北的就是达斡尔族先民。然而,达斡尔族的形成是在明代,从这时期起才有确切记载达斡尔民族活动的史料。 在明代,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黑龙江北岸。这里水源丰富,土地肥沃。他们经营农业、种植麦类、放牧牲畜、林中狩猎,并与周邻

  • 羌族历史 ,羌族的羊角花有着怎样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宇宙一团昏黑,像用黑纱笼罩着一样,没有天,没有地,更没有万物。阿巴木比塔(天帝)叫神公木巴西造天,又叫神母如补西造地。天地造好了,阿巴木比塔又叫赶造太阳、月亮、星星,然后再造了万物。这个时候,大地静悄悄的,没有一点生气。 阿巴木比塔看了看静静的大地,忧心忡忡地说:“大地造好了,万

  • 仡佬族历史, 仡佬族的名人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民族名人是一个民族的骄傲,也是一个民族实力的见证。文化底蕴越是深厚的民族往往民族名人也会相对比较活跃。在仡佬族文化中,也曾涌现出许许多的十分有名的人物,那么他们都有谁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盘点一下吧。1、冯辅元 贵州正安县人,乾隆四十年(1726年)生于一个宦官家庭,21时在省城书院学习,毕业

  • 羌族历史 ,羌族与藏族有着怎样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现代的藏族和羌族都起源于几千年前的古羌族,他们的语言同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古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6000年以前就已经生活在甘肃、青海、川西北一代。“羌”字指古羌人以牧羊为生。大约在5000年前,古羌族人口繁衍,开始向四周迁徙。陆续向东方迁移的羌人先后进入中原成为汉族先祖的一部分,许

  • 羌族是怎样由来的?羌族历史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大禹在我国名声很大,许多人了解羌族是从大禹与羌人的关系开始的。传说中大禹出生的地方,禹穴在北川县中部禹里乡,这里有石纽山和摩崖甘泉,相传大禹的母亲圣母最初就住在此山并饮用甘泉的水,从此才孕育了大禹。石纽山对面有座山叫望崇山,相传大禹的父亲崇伯(又名鲧)外出治水,圣母思念,常登此山遥望。当然最有名的要

  • 东乡族介绍 ,东乡族人口有多少分布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东乡族是中国甘肃省颇具特色的一个少数民族,其历史、民俗十分悠久,融合发展了多方文化,形成了今天的东乡族。 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族自治县,少数散居在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乡族地区位于甘肃省的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 东乡族因居住在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