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平步青云的典故

平步青云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119 更新时间:2024/1/23 17:52:28

魏国有一个叫范睢的人,他想说服魏重用他,可惜却没有适当的机会。有一次,范睢随须贾到齐国去,齐王非欣赏他的才华,便送了许多金钱礼物给他,这让须贾十分嫉妒,回国后就禀报宰相,说范睢私通齐国,宰相听了就叫人把范睢抓了起来,还把他打得遍体是伤,最后还是他装死才被门人救出来。

他一直躲在一位好朋友 -- 郑安平家里,后来,郑安平把他介绍给秦王,秦王让他做了秦国的宰相,范睢便主攻打魏国,魏王知道后很害怕,就派须贾去求和。须贾来到秦国宰相府,对范睢叩头说:“我没料到您靠自己的能力,平步青云,如今做到宰相职位。我犯了死罪,请把我送走吧,我再也不参加各国的事,如今我的生死全在您的手上了。”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代为说项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唐朝时期,江东年轻人项斯,字子迁,参加会考开始没有什么名气,别人拿他的卷子去给杨敬之看。 杨特别喜欢就作诗“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没多久,他就被长安方面录取

  • 穿井得人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拼音】chuān jǐng dé rén 【典故】丁氏穿家井,井中得一人。汉·王充《论衡·书虚》 【释义】穿井:打井。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却传说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谣言 【结构】紧缩式 【近义词】丁公凿井 【押韵词】行化如神、轶事

  • 瓜李之嫌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 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 千金市骨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他思虑了一会几,仍然花费500金,将死马的尸骨

  • 东床坦腹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典故】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释义】指女婿。 【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指女婿 【近义词】乘龙快婿、东床娇客 【成语故事】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很有才华,太尉郗鉴很器重他,想把女儿嫁给他,于是派人向王羲之伯父王导求

  • 百丈竿头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百丈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尺竿头”。比喻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要继续努力,不断攀登高峰。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ji)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

  • 破镜重圆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南北朝时期,陈国公主乐昌美丽且有才华。她与丈夫徐德言感情深厚。但当时,隋朝正入侵陈国,陈国即将被灭亡。乐昌公主和徐德言都预感到他们的国家将被入侵者占领,他们也会被迫离开王宫,背井离乡。战乱中,他们可能失去联系。 于是,他们将一枚象征夫妻的铜镜一劈两半,夫妻二人各藏半边。相约在第二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那

  • 熟魏生张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寇准镇守北部,收蜀人魏野到门下。当时北部有一个漂亮而举止生硬的妓女,士人叫她生张八,来寇府聚会,寇准即兴要魏野作诗,魏野立即作诗:“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话,半生半熟未相谙。” 【典故】北都有妓女,美色而举止生梗,士人谓之‘生张八’。……野赠之诗曰:‘君

  • 一丘之貉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惮,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人史学家司马迁的 女儿。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名人。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 惮最先向宣帝报告。 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炽,有钱的人可用钱行贿,经 常在外玩乐;无钱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

  • 大笔如椽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出处《晋书·王助传》殉(xun)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说议皆淘所草。释义用来赞誉写作才能极高,并用来称颂着名的作家和作品、故事东晋的文士王玖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大司马桓温聘为主簿。有一次,桓温为了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