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历史上那些少数民族王朝的世婚制度

中国古历史上那些少数民族王朝的世婚制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499 更新时间:2024/2/4 0:26:51

史学大师陈寅恪在《记唐代之李武韦杨婚姻集团》中指出,李唐皇室以关陇集团起家,在婚姻上的择偶对象,最初自然多眷顾关陇集团;武则天入宫为一大转折点,标志着山东集团成为李唐皇室的联姻对象,从而构成了所谓李武韦杨婚姻集团,适应了大唐帝国的统治情势。这一婚姻集团居于最高统治核心层的百余年间,也正是唐代文治武功的极盛期。安史之乱后,这一集团势力衰竭,随之而来的,则是李唐中央政权丧失了统治全国的实际能力。

这个著名的史学案例,其实际意义远远超出唐代政治史研究的视阈,在中国历代王朝中,类似李武韦杨那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式的婚姻集团,几乎每个朝代都是存在的,只是在具体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在君主制下,任何皇室集团都试图通过婚姻的纽带笼络或倚重一个或几个可靠有力的势力集团,使一姓的家国有一个更广泛坚实的政治联盟基础。

如果说,历史上中原王朝往往以陈寅恪揭示的李武韦杨式婚姻集团缔结政治联盟,那么,以少数民族而入主中原的封建王朝,其皇室往往通过世婚制的形式,构成一个持续稳定的婚姻集团。他们立后册妃不必外求,只在后族中遴选。这种世婚形式的后妃制度的产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人类婚姻形态进化角度而言,世婚制显然有着族外婚制的遗蜕,即这一族的男子的配偶必从对方一族的女子中产生。显而易见,这种世婚制与这些少数民族王朝往往是不久前才从野蛮时代跨入文明门槛是密切相关的。从政治统治角度来看,进入中原的少数族皇室,一方面迫切需要加强与自己利益相关、休戚与共的部族的政治联盟,来扩大并巩固其王朝的统治基础;另一方面则为了维护皇室血缘上的纯洁性,不让王朝继承者在血统上介入被统治民族的成分。

世婚制属于交换婚方式,西周时期的姬、姜两姓就世为婚姻,周天子的妃子必定是齐国的女儿,已然定下了这种婚制。但秦汉以后的汉族王朝,乃至十六国、北朝诸少数族王朝,实行严格世婚制的却并不多见。唯辽、金、元、清四代保存下来帝王后妃世婚制的记载较为丰富。其中,辽代的世婚制最为典型,金、元则次之,满清仅在入关以前有较浓重的世婚倾向,但并未确立为严格的制度。

以契丹族建国的辽朝,因突厥旧俗称皇后为“可敦”,契丹语是“忒里蹇”,尊称作“耨斡麽”。在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过程中,其妻淳钦皇后述律平出身大族,是一个既能帷幄运筹,又能鞍马征战的不可或缺的人物。她的儿子辽太宗说:“太后族大,像古柏之根不可移易。”阿保机必须倚重后族,立国之初就规定:王族只与后族通婚,其他诸部不获特许,不得与二族联姻。阿保机仰慕汉高祖刘邦,便以刘姓推尊耶律氏,又以后族比拟汉相国萧何,便赐后族为萧姓。契丹族的萧姓包括乙室氏和拔里氏,也许就是述律后的父族与母亲的前夫之族二帐所构成。于是,有辽一代,后族多出自萧姓,并世代任宰相之选;而契丹公主也多嫁与萧姓,构成一个封闭的婚姻集团。这样,就把帝后婚姻与君臣政治捆绑在一起。

当然,辽朝只有皇后必须册选萧姓,至于妃嫔,出于异族异姓者偶也有之。例如,辽世宗甄妃就是五代后唐的宫人,是世宗即位前随父亲太宗南征时将其俘获的。这年她已四十一岁,也许姿色依旧而颇受宠遇,世宗即位后,还一度立为皇后。甄氏册立为后,《辽史》与《契丹国志》的《后妃传》都有记载。但《辽史·后妃传》又说天禄末世宗册立述律后之弟萧阿古只之女为后,《辽史·世宗纪》系此事于天禄四年(950)。萧氏与甄氏同死于察割内乱,一后健在而更立一后,其中必有原委,可惜《辽史》未载其详。而《辽史·后妃传》传首列甄氏名位只是妃,或是在萧氏册立后被废。至于甄氏册后不见于本纪著录,大概也是此举有违旧制的缘故。由此可见,这个特例最后还是服从了以萧氏为后的通则。

金代规定完颜皇室不与庶族通婚,但其世婚制的后族范围却较辽朝广泛,不过仍有具体的部族限定。《金史·后妃传》指出:“国朝故事,皆徒单、唐括、蒲察、拏懒、仆散、纥石烈、乌林答、乌古论诸部之家,世为婚姻,娶后尚主。”据《金史·徒单铭传》说,与近代皇室完颜氏通婚的还有裴满氏。这些姓氏都是女真贵族,“天子娶后必于是,公主下嫁必于是”。金代皇室世婚的姓氏较辽代为多,而在死后追尊为皇后与在世册立为元妃的名单中,也偶有汉人或他姓。金章宗有宠妃李师儿,出身于监户。金代凡战争中掳获或有罪籍没的妇女,经过挑选送入宫监,罚作奴婢。李师儿就是宫监中的婢女,这是人最不齿的身份。但她聪慧伶俐,善解人意,又识字擅书,能诗善文,最受金章宗宠爱。章宗元配已在即位前去世,中宫虚位多年。章宗有意让李师儿做中宫皇后,无奈大臣坚决反对,台谏进谏不已,章宗也爱莫能助,只得将她进封为元妃,名位仅次于皇后。这也说明,金代帝王正式册后,只能在规定世婚的女真贵族中挑选。章宗时期,汉化加速,他命诸王选求民家女子,广生继嗣。于是,尚未即位的宣宗纳汉族王氏姊妹为妃,即位后,将妹妹立为皇后,赐姓温敦氏,也算是他对世婚制的一种变通吧!

成吉思汗起兵统一诸部,建立大蒙古国时,倚重了弘吉剌部族,不久就立其女孛儿台旭真。据说,当时他与这一族帐立下共取天下的盟誓时曾经约言:“弘吉剌氏,生女,世以为后;生男,世尚公主。”因此蒙元诸后多出于弘吉剌氏。蒙元实行多后制,皇后固然也有其他姓氏的,但按制度,正后必定是弘吉剌氏。不过,这一世婚制原则在执行中似乎不如辽、金那么严格,例如窝阔台汗的皇后即乃马真氏,而元英宗皇后则是亦烈氏。

满清入关前,爱新觉罗皇室基本上实行满蒙联姻的方式。这是因为两族在地理位置上毗邻交错,在民族习俗上大体相似,政治目标上也基本接近。然而,蒙古部族众多,有的部族在利害休戚上与爱新觉罗氏时有矛盾冲突,乃至于干戈相向。故而满蒙联姻中,有些蒙古部族是其较稳定的通婚对象,例如科尔沁部的博尔济吉特氏,清初后妃不少都出身这一姓氏。据《清史稿·后妃传》,清太祖有一妃,清太宗有二后四妃,清世祖有二后二妃,都是来自博尔济吉特氏。而清初下嫁的六十一位公主中,嫁给博尔济吉特氏的就有三十一位之多。由此可见,在入关以前以及清初,满清爱新觉罗皇室与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结成了相当稳固的婚姻集团。这种满蒙联姻虽然尚不足以称为严格的世婚制,但仍有着类似的倾向。清朝入关后,这种政治联姻逐渐淡化,清圣祖其后诸帝的后妃群中,博尔济吉特氏便明显不占优势,这与清室统一全国后立后选妃的对象扩大到整个满、蒙、汉八旗女子大有关系。

无论是李武韦杨婚姻集团,还是辽金元清的世婚方式,说到底,就是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式的政治联姻。对于君主国家来说,这种联姻,或许有时能起到巩固政权的积极作用,有时则会带来削弱统治的消极因素,可以说是利害兼有,祸福并存的。而对于卷入这种政治联姻的后妃来说,只不过是一根加强联盟的筹码,一枚任人摆布的棋子,她们的遭遇与拖入其他方式政治联姻的后妃命运,在本质上是毫无二致的。君主政体下后妃制所固有的不人道与非人性,对所有后妃来说,都是无计回避的。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姓、氏、名、字、号由来 ,姓、氏、名、字、号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一、姓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

  • 中国古代捕快的由来 捕快是如何办案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首先我们说说捕快的由来,说起捕快的由来,应该说这真是一个,非常久远的历史发展的故事,应该可以这么讲,当我们的国家出现了最初的法律,甚至出现了最初的犯罪案件,就有了抓捕罪犯,搜集证据的那样的一种人,也就是捕快,这种情形应该说,出现在原始社会的末期,以及奴隶社会的前期, 根据我国的史书记载,大禹治水非常

  • 古代的祭酒究竟是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明代的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的作者)都曾任过国子监祭酒。古礼,祭祀宴飨时,由最年长者举酒以祭于地,故祭酒为尊称。战国时齐国稷下学官尊长亦称祭酒。《续汉书·百官志二》刘昭注引汉人胡广说,谓官名祭酒,

  • 中国历史上义庄与家族制度的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唐末五代,门阀士族遭到毁灭性打击,研究贵族血统的旧谱牒学随之衰落。宋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再承认世袭官职田产的特权,随着社会秩序的恢复,士大夫意识到必须加强家族内聚力,以作为国家统治的补充。宋仁宗时欧阳修和苏洵首倡编写新族谱。范仲淹在苏州置良田十多顷,作为族产,称为“义庄”。范仲淹亲定规矩十三条,规定各

  • 楼兰古国的祖先根源是哪里?楼兰古国因何而建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说:“楼兰人使用中亚去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术界称作‘吐火罗语’。”“楼兰人类学研究的结论和楼兰语言学研究结果再一次提醒我们,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支印欧人部落生活在远离欧洲的楼兰。”因而,此书的观点认为,楼兰人是“漂泊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然而,

  • 回纥怎么读?回纥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回纥怎么读?回纥族是今天哪个民族的祖先回纥拼音:[huí hé]回纥,原在蒙古草原,后被突厥驱除至现在的新疆,为我国维吾尔人祖先。汉文史料中“回纥”一词来自古回纥文,回纥之名来源于部落韦纥、乌护。788年,回纥改名回鹘(hu 第二声),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回纥是铁勒诸部的一支,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

  • 藏族人为何只有名没有姓氏?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汉族人是有姓氏的,如赵、钱、孙、李,百家姓尽人皆知。藏族是无姓的,一般用四个字做一名:扎西多吉、次仁旺堆等。 在母氏社会时期,藏族人的名字,取母亲名字中的一个字作自己名字的一部分。像母亲的名字叫“朗·莫莫”,儿子的名字便叫“莫赤”;母亲名叫“索·汤汤”,儿子名便叫“索赤”;母新名叫“达劳嘎姆”,儿

  • 揭秘京剧的生、旦、净、末、丑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惯,有“生、旦、净、末、丑”的五大行当.演员面部化妆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1、生 行 简称“生”

  • 冒顿简介, 少数民族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冒顿(?-公元前174年),冒顿是人名姓挛鞮,单于是匈奴部落联盟的首领称号。于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杀父头曼单于而自立。他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第一个雄才大略的军事家、统帅。公元前209年至公元前174年在位,挛鞮氏。 公元前209年,冒顿杀父政变,登上匈奴单于宝座。其时正值中原楚、汉之争,

  • 回族有什么风俗习惯?回族的风俗习惯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回族穆斯林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未经信仰伊斯兰教者宰杀的和自死的畜禽肉,不吃动物的血等;忌讳别人在自己家里吸烟、喝酒;禁用食物开玩笑,也不能用禁食的东西作比喻,如不得形容辣椒的颜色像血一样红等;禁止在人前袒胸露臂;凡供人饮用的水井、泉眼,一律不许牲畜饮水,也不许任何人在附近洗脸、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