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罗马神话中的大神母库柏勒

罗马神话中的大神母库柏勒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55 更新时间:2024/2/4 0:29:06

库柏勒又称大神母,原是小亚细亚女神,于公元前三世纪末传入罗马。传说把她与朱庇特的出生联系起来,从而甚至与古希腊神话中的瑞亚相混。

4月4日是大神母节,大神母的受过阉割的祭司们举行祭祀游行。他们敲击板鼓,拍击铙钹,抬着女神的肩舆,响声传遍城市。大神姆节如此喧闹,源于有关朱庇特出生的传说。新出生的朱庇特被偷偷送到克里特的伊达山后,人们敲击盾牌和头盔,使伊达山充满喧嚣,使婴儿的哭声不会被克罗诺斯听见。罗马人接受了这一传说。

克里特岛山鑫,山区的分割性和崇拜的地区性使得古代克里特形成许多个宗教崇拜中心。在公元前二千年稍早一些时候,克里特遭受了来自巴尔干半岛的埃奥利亚—阿凯亚人的进犯和移民,后来约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又出现了来自北方的多里斯人对克里特的移民,这两次外来入侵和移民对克里特的风俗、语言和神话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外,古代克里特位于欧洲和亚洲之间,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克里特明包含有许多西亚和希腊的混合因素。对伊达山的拟人化和奇特的大神母崇拜及其象征性解释便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在对克里特的伊达山的拟人化解释中,伊达成为一个神女或女神,是刚出生的朱庇特的哺乳者。这一神女或女神也出现在小亚细亚的弗律基亚,在著名的特洛亚地区的山间,那里也有一座山,名叫伊达山,即由她而得名。显然,这一山神女或女山神源自爱琴海和小亚细亚地区关于大神母的神话传说。

由于克里特岛在文化方面与古代西亚的紧密关系,因而西亚有许多文化因素很早便与克里特因素相混,其中之一便是小亚细亚女神大神母库柏勒与希腊传说中的地母瑞亚相混,从而使库柏勒崇拜也融入了有关宙斯出生后藏匿于伊达山的传说。在古希腊神话中,瑞亚是奥林匹斯众神之母,因而被称为大神母,她在克里特的伊达山或是狄克特山生下了宙斯。

小亚细亚的大神母称为伊达山的大神母,祭祀的主要中心是小亚细亚中部的伽拉特亚地区的佩西努斯,那里有大神母的圣殿,圣殿里贡奉着大神母的从天而降的黑石圣像,祭祀时由猛虎拉着安放神母像的大车巡游。小亚细亚的大神母祭司称为科律班特斯,流行时疯狂地舞蹈,狂野地呼喊,喇叭吹奏喧闹的音乐。在克里特,大神母的祭司称为库瑞特斯。

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在《物性论》中对大神母形象的寓意做了详细的解释。卢克莱修认为,由于大地包含各种事物的始因,因此只有大地才能称为神明、人类、各种野兽的母亲和生育者。人们祭祀大神母时,把大神母像安放在四轮车的宝座上是表示大地悬在空中,而不是安置在另一个地面上;让猛虎给女神拉车,表示无论如野蛮的孩子,都得温顺地服从父母的监督;女神头城堡型冠,表示她是牢固地建筑的城垣的维护者;给女神安排弗律基亚侍从队伍,是因为谷物生长是从弗律基亚传遍世界各地的;由阉割的祭司侍奉女神,是想以此表明对父母不孝者不应生育后代;祭司们打击皮鼓,拍击铙钹,吹奏号角,是为了激发他们狂热的心灵,他们举着的利刃标志他们疯狂的野性,表示他们能够依靠女神的威力,使忘恩负义的不敬神者感到畏惧。游行队伍中的武装行列挥舞着武器,按着节拍舞蹈。

除了与瑞亚的传说相连之外,埃涅阿斯飘泊传说也把西亚的大神母传说与克里特传说联系了起来。飘泊途中,埃涅阿斯的父亲安基塞斯听了阿波罗要他们前往他们祖先出生的国土的神谕时,立即想起了一个古老的传说,那个传说称特洛亚人的祖先透克罗斯是从克里特去到特洛亚的。当时还没有特洛亚城堡,人们还住在山谷里。安基塞斯还进一步补充说:库柏勒大神母、打着铙钹的科律班特斯祭司和伊达山的树木也都是从克里特来的。祭祀时保持绝对肃穆,把狮子套在一起拉这位女神的车,这些习惯也是从克里特传来的。女神的祭司们以击打板鼓和铙钹替代打击盾牌和头盔,不过仍然保留古代传统,吹弗律基亚笛子伴和。

与库柏勒女神关系紧密的传说是关于阿提斯的传说。阿提斯原是小亚细亚一带的自然神。他本是一个牧人,面貌俊美动人,女神非喜欢他,想把他留在自己身边,看守她的祭坛,愿意为此让他永远年少英俊。阿提斯答应了女神的要求,并且发了誓,但他很快食言,爱上了比提尼亚的桑伽里奥斯河神女。女神非常生气,把与神女命运相系的一棵树砍掉了,神女随即死去。阿提斯立即陷入疯狂,在山间狂奔,用尖利的石块阉割了自己,为自己赎罪。这一疯狂成为一种侍奉女神的习俗,女神的侍从们披散头发,让自己受阉割。有的传说中称是阿提斯狩猎野猪时负伤致死,经库柏勒神明祈求而复活,从而追随大神母。

古罗马诗人卡图卢斯写过一首关于阿提斯的诗。诗中描写,阿提斯出于对大神母库柏勒的真诚崇拜,离开祖国,渡海来到弗律基亚,决心献身侍奉女神。按照库柏勒崇拜的习俗,侍奉者必须受阉割。阿提斯也按习俗阉割了,但是待他心情安静下来以后,他想起了祖国,想起了往日的生活,对自己的行为深深感到后悔。库柏勒知道后,放出为她驾车的狮子,袭击阿提斯。阿提斯陷入恐惧,不得不摆脱对祖国和往日欢乐生活的怀念,决心一生侍奉女神。

大神母神话是对母系社会关于整个自然力的怪异神话的概括和终结。这一神话和这一野蛮的崇拜在希腊古典时期被排斥到次要地位,甚至被人遗忘了,但在荷马时期的古代,在流行恢复古风的希腊化时期,这一神话和崇拜却具有巨大意义。

关于库柏勒从小亚细亚被迁印到罗马尊崇的故事,包含着一个动人的传说。

公元前204年,罗马经常下石雨,人们在西彼拉书里找到预言:不管哪个敌人侵入意大利,人们只要从佩西努斯把大神母请来意大利,便可能把敌人战胜、赶走。当时亚洲还没有哪个城市与罗马结盟,但帕伽马的阿塔洛斯对罗马很友好。罗马组成使团前往小亚细亚,迎娶大神母。使团在前往亚洲途中,前往德尔斐求问神示,使团是否能完成使命。神示的回答是肯定的,只要他们能得到阿塔洛斯的帮助。

罗马长老们去到弗律基亚,得到阿塔洛斯的帮助。阿塔洛斯带领使团前往佩西努斯,把神像(一块黑色陨石)交给罗马使团运往罗马。据说大神母亲自向他们宣谕:“我希腊迁居,赶快实现我的意愿吧。罗马是值得所有神明居住的城市。”阿塔洛斯惊恐地回答说:“女神啊,你去吧,你也仍然是我们的神灵,因为罗马是弗律基亚先辈的城市。”人们立即伐木造船,把大神母像从海路运往罗马。

载运女神前往罗马的圣舟很快造成,把女神像装上了船。船只行,平稳地航行。船只平安地经过赫勒斯滂托斯海峡,航过爱琴海中一座座希腊岛屿,绕过意大利半岛东南部沿海地区,穿过西西里海峡,来到台伯河口。数不清的罗马人都来到河口迎接女神,包括元老、骑士和普通民众,还有维基塔祭司。

据说当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人们想用纤绳拉着巨舟沿河流而上,但不管人们如何用力拉纤,船只总是稳稳地停在原处,纹丝不动,如同海上的盘石一样。人群中有个妇女,名叫昆塔·克劳狄娅。该妇女出身高贵,生活纯洁无暇,但是各种流言蜚语困扰着她。这时她由妇女中间走出来,来到河边。她用清洁的河水把自己的双手洗净,连续三次用双手捧起河水淋到自己的头上,三次把双手伸向天空。人们见此情景,以为她神智失常。那位妇女披散着过膝的头发,眼神凝视女神像,嘴里喃喃地祈求说:“仁慈的女神啊,大神母啊,请听我祈祷。人们怀疑我的贞操。若是你也认为我是有罪的,那我将承认我是罪有应得,愿意接受惩罚,死不足息。但是如若我是无辜的,那就请你为我辩护,保持自己的纯洁,沿着这条纯洁的河水航行。”那个妇女这样说完,伸手抓住纤绳拉船。那船只载着女神,立即开始移动位置。人群见此奇迹,立即发出欢呼声。

人们拉着船只向前航行,来到河流的拐弯处。夜幕降临,人们把纤绳系到一棵橡树上,然后喝水,坐下来休息,进入了舒适的梦乡。第二天清晨,人们解开纤绳,向迅速建起的祭坛敬献乳香。在船只前用未加过轭的幼畜献祭。在阿尔蒙河水汇入台伯河的地方,年老的祭司身着祭袍,用阿尔蒙河水把圣像和各种圣物洗净。其他祭司则欢呼着,边吹奏笛子,边敲打响鼓。女神登岸后,克劳狄娅走在行进的行列前面,人们庆贺女神为克劳狄娅恢复名誉。女神乘着大车,经过卡佩纳城门,进入城市。沿途人们向驾车的母牛撒鲜花。

阿提斯崇拜也于公元前204年传入罗马。阿提斯的节庆是3月20日到22日。3月25日为阿提斯举行出殡仪式,然后宣布他复活,27日为阿提斯和库柏勒的圣像举行净洗仪式。阿提斯崇拜具有秘仪性质,包括圣餐礼和受血礼等,对基督教有很大的影响,基督教从中吸收了一些圣礼仪式。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玛雅神谱中的伊特萨姆纳神族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伊特萨姆纳神族是玛雅神话发展到鼎盛时期出现的神祗一族,它主要包括创造神、天神、雨神和玉米神。除了他们四位之外,还有太阳神、月神、战神等十四位善恶不一的神祗。 1、创始神胡纳伯(胡纳伯•库):玛雅人认为它是世界的创造者。但是,在玛雅人的思想中,这个神不起多大的作用。 2、天神伊特萨姆纳(Itzam

  • 印度神话中黑暗和暴虐的黑色地母迦梨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中译名迦梨。湿婆神妃帕尔瓦蒂产生的化身。印度神话中最为黑暗和暴虐的黑色地母,她皮肤黝黑,青面獠牙,额头和湿婆一样有第三只眼睛。四只手臂分持武器,戴着蛇和骷髅的项链,舌头上滴着血。有她的传说总是与杀戮和鲜血相连。史上曾经用过活人献祭,是印度教派中最为隐晦和神秘的一派。 迦梨产生于湿婆的妻子,雪山女

  • 印度神话中的死神阎摩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印度神话中的死神,是亡灵的审判者。他是太阳的儿子,第一个死去并到达天神世界的人。 他住在地下,都城叫作阎摩城。他的宫殿前的道路上有两条狗看守着,这两条狗各有四只眼睛,大张着鼻孔,贪婪无厌。它们作为他的使者出没人间,为主人传令。 在大史诗里,他的形象变得非常可怕:绿脸,红衣,骑水牛,一手握沉重

  • 印度神话中的火神阿耆尼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阿耆尼是吠陀教以及印度婆罗门教的火神,他又被称为阿哦那、恶祁尼、阿只尼。 创世之初,创造主梵天用他的肚脐创造出八位善良的天神,称为“婆苏”,意思是乐善好施;其中老六就是火神阿耆尼,又以他的威力最强大,成为婆苏的首领. 阿耆尼一词本身即是梵文“火焰”的名词,与拉丁语的火焰“Ignis”是同源词。

  • 科举考试作弊:古代科举考试如何处罚作弊考生?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科举考试完全称得上是古代的高考了。科举之路,一可光宗耀祖,二可顺利踏上仕途娶娇妻发大财,真可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面对如此诱惑,古人为顺利地考取功名,可谓费尽心思,夹带半个巴掌大的蝇头书进入考场、贿赂官吏、买通负责搜身的士兵、种种方法不胜枚举。为防止考生偷偷携带数据进入考

  • 科举制度废除时间 ,古代科举考试废除的过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下诏书,宣布自光绪三十二年开始废除科举。科举是中国封建皇朝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制度。始于汉代,隋唐时期形成制度。明清两代考生首先参加童试,参加者无论年龄大小,一律称为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也就是秀才。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中凛生,由官家按月发给粮食;成绩次好的

  • 古代各个朝代科举的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

  • 古代科举的含义及起源 ,古代科举制的起始年份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科举制的起源是每一本中国古代史或中国通史、教育史、政治制度史、法制史、文化史著作都要涉及的问题,也是科举学中最引人注目的焦点问题之一。多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对这一重要问题聚讼纷纭,涉及科举制起始时间的论著层出不穷。由于对“科举”一词的理解不同,导致观点相当歧异。笔者在《历史研究》2000年第6期发表了

  • 古代皇帝的女儿为何称为公主?公主一词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众所周知,“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封号。通常是皇女位号,只有在部分特殊情况下,宗女才能破格晋封为公主。为什么要把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呢?“公主”一词又是怎样来的呢?“公主”这个名词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有的。周朝的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自己是不主持婚礼的,而是叫同姓的诸侯来主婚。当时各诸侯

  • 柔然皇帝列表, 柔然历代皇帝简介及在位时间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柔然历代皇帝列表柔然是我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柔然共有18个可汗,其中病死的7个可汗,被突厥斩杀的2个可汗,自杀1个可汗,忧愤而死的1个可汗,其余被杀的7个可汗。丘豆伐可汗,名郁久闾社仑(公元?-410年),木骨闾六世孙,后自称可汗。在位9年,为北魏战败,病死于败退途中,葬处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