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割肚牵肠的典故

割肚牵肠的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459 更新时间:2024/1/20 0:13:00

割肚牵肠是什么意思?“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那割肚牵肠出自哪儿?这个成语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想人生最苦是离别,可怜是千里关山,独自跋涉。似这般割肚牵肠,倒不如义断恩绝。”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成语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割肚牵肠的历史故事:

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危急。

为了平息后方的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首先用离间之计平息了建宁三郡的叛乱,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最后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全部释放,说:“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靠在门上等着你们呢;如果听说战败了,一定会割肚牵肠,眼中流血。你们都回去吧。”诸葛亮又问孟获:“你今天被捉,心服吗?”孟获说:“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计,怎么会服!你放我回去,让我整顿军马,来决一死战;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诸葛亮就把他放了。

割肚牵肠的详细解释:

示例:吾想汝等父母、兄弟、妻子必倚六而望;若知阵败,必然~,眼中流血。★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

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标签: 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手不释卷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手不释卷的意思是什么?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手不释卷,出自于汉光武帝刘秀的事例,史书记载“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意思是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说明了什么道理?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吧! 手不释卷的故事: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字子明。年青时,

  • 弹冠相庆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弹冠相庆(tán guān xiāng qìng):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弹冠: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含贬义。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吉传》。 弹冠相庆成语故事 西汉宣帝时,王吉和贡禹都是琅邪的才子。他们很早相识,而且因为两人兴趣相投,很快就成为交情深厚的朋友。他们两个人,

  • 余音绕梁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语出《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馀音绕梁欐,三日不绝。”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宋欧阳修》:“至若叙事处,滔滔汩汩,累百千言……所惜意随言尽,无复馀音绕梁之意。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 龙山落帽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龙山落帽是什么意思?在龙山上被风吹掉了帽子。形容人气度恢宏,临乱不惊。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呢?今天小编为你带来精彩的历史典故。 龙山落帽的历史典故: 东晋时。北方豪强士族南逃,偏安江左。江陵为长江中游政治军事重镇,荆州刺史治所终置江陵。江陵城由此又称荆州城。其时江陵镇将,往往拥兵自重,成

  • 令行禁止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令行禁止是什么意思?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纪律严明,执行认真。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小编为你带来精彩的历史成语故事。 令行禁止的故事: 商朝末年,纣王非常昏庸,过着奢靡的生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他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他在朝歌的北

  • 囊萤映雪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囊萤映雪是什么意思?囊萤映雪,囊萤:晋代车胤小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家境贫穷,勤学苦读。比喻人勤学好问。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囊萤映雪的故事: 晋朝时候,有个读书人名叫车胤,字武子,家住南平。车胤从小就非常

  • 囫囵吞枣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囫囵吞枣是什么意思?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囫囵吞枣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医生,很喜欢给别人介绍水果的吃法。有一次,他在介绍生梨和枣子的功用时,说道:“吃生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对人

  • 尸位素餐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汉语成语,出自《汉书·朱云传》:“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尸位素餐是什么意思?比喻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了解。 尸位素餐的故事: 尸音史,是古代祭礼中的一个代表神像端坐看而不须要做任何动作的人。“书经”有句道:

  • 一暴十寒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一曝十寒原意是指: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用于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出自先秦·孟轲《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一暴十寒的故事: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

  • 折冲樽俎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文化,传统文化

    折冲樽俎的意思是什么?折冲樽俎,成语,作谓语、宾语、定语。樽俎,古时盛酒食的器具。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此语出自《战国策·齐五策》苏秦说齐闵王曰:“臣之所闻,攻战之道非师者,虽有百万之军,北之堂上;虽有阖闾、吴起之将,擒之户内;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