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天工开物主要介绍是什么(天工开物主要内容简介)

天工开物主要介绍是什么(天工开物主要内容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77 更新时间:2024/1/17 20:11:05

在近期的《经典中的中国》节目第二期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中国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百科全书《天工吴凯》,"古有“天工开物”,今人继往开来"科学精神。《天工开物》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它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综合

性科技著作。也有人称之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宋·。国外学者称之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在书中,作者强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力资源应该与自然力合作。是中国最丰富的科技史料。它更侧重于手工业,反映了中国明末资本主义的生产力。

1.《天宫吴凯》的作者是谁?

宋·应星(1587-约1666),名长庚,明代江西新人,对"读书人埋头四书五经,终日食之,不知五谷杂粮从而来;穿着丝绸衣服,不明白丝绸是怎么喂的,怎么织的",并注重实学,在崇祯七年(1634年)被任命为江西太傅,开始编撰《天宫吴凯》,由好友屠伯干(约1582-1645年)于崇祯十年(1637年)出版。宋一生致力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收集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同时,他的先进意识使他成为一个批判封建主义和中世纪学术传统的思想家。

2.天宫吴凯简介

《天宫吴凯》一书共分三卷十八章。书中包含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蜡烛、纸张、武器、火药、纺织、印染、制盐、采煤和采油。特别是“机械”一章详细描述了包括立式风车、糖车、牛绳轮等农业机械工具,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它附有123幅插图,描绘了130多种生产技术和工具的名称、形状和过程。这本书的标题取自《尚书·皋陶·休谟"日工取而代之"还有《易凝聚》"打开东西,完成事情",作者说"巧盖人致异物"(硬件)。根据这本书"五谷值千金的意义"(序)分为乃力(粮食)、乃服(纺织)、张世(印染)、香精(粮食加工)、左鲜(制盐)、甘(糖)、油膏(食用油)、陶等。

3.《天宫吴凯》主要内容介绍

《天工开物》一书详细描述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艺品的原料种类、产地、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第一卷记载了粮豆麻的种植和加工方法,丝棉和苎麻的纺纱和染色技术,以及盐和糖的制作过程。中册的内容包括砖和陶瓷的生产,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造和锻造,煤、石灰、硫磺和明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采油和造纸的方法。第二卷描述了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武器的制造,颜料和酒曲的生产,以及玉珠的收集和加工。

中国古代的物理知识散见于天宫吴凯,例如水举工具(卡车、沙滩、风车)、舵、浇钢、泥铸釜、失蜡铸造、排除煤矿瓦斯的方法、盐井吸卤器(泵)、熔化提取方法等物理知识很多。硬件中明确指出锌是一种新金属,其冶炼方法首次记载。

《天工开物》记载了农民培育水稻、大麦新品种的案例,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式对农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注意到了不同品种的蚕蛾杂交产生的变异,说明动植物的品种特性是可以通过人为努力改变的,并获得了"土脉因时而异,其种类以水土分"科学见解。

《天工开物》一书最早出版于崇祯十年,很快引起了学术界和刻书界的关注。明末方以智的《物理学小知识》引用了更早的天宫吴凯的相关论述。明末有人刻了第二版,准备出版。大约17世纪末传到日本,日本学术界一直没有停止引用。早在1771年,它就出版了一本中国书和一种雕版,后来又刻了许多版本。反而在中国消失了。直到民国初年,一个人到云南同治,发现冶炼铜矿的地方引用了一本名为《天工吴凯》的书。于是他想看到这本书的全貌,于是他去北京各大图书馆搜索这本书。结果他什么都没找到,问了各种藏书家,都说没人知道这本书。

在清朝的200多年间,天宫吴凯消失了,很少有人知道。幸运的是,这本书传播到了海外。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天宫吴凯》一书共出版了16个版本,在全世界印刷了38次。其中11版在中国(含mainlandChina和台湾省)发行印刷17次;日本发行4版,印刷20次;欧美发行一版,印一次。这些外国版本包括两个中版本和版画,两个完整的日文翻译,和两个英文版本。

4、搭售开物的意义

《天宫吴凯》书名取自《尚书·皋陶·休谟"日工取而代之"还有《易凝聚》"打开东西,完成事情"。

原文:日工取而代之。

天职由人代替。

原文:开事情,成事情。

知道了尤物的原理,就能做好各种事情。

《尚书》最早的书名是《蜀》,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的《尚书》(也称为《金文尚书》)是由傅生传下来的。传说是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下来的。

衔接是《易经》的一本书,一般指《易传》衔接或《周易》衔接。是《易经》第四版,大体论述了《易经》的重大意义。相传孔子对《易经》进行了七次阐述和总结,也就是俗称的《易经》。

《内聚》是这七篇论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一篇著作,里面引用了很多孔子的论述,应该是孔子之后儒家整理出来的。可以说,“衔接”是先秦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缩影。

标签: 天工天宫易经

更多文章

  • 刘禅是不是个聪明人?刘禅真的扶不起么?(刘禅到底是聪明还是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诸葛亮,刘备,刘禅

    刘禅一直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现代人和古代人似乎都对刘禅的能力非常怀疑,认为刘禅不是一个有能力、有才华的皇帝。至少和他父亲刘备比起来,两者是天壤之别,诸葛亮基本上对阿斗不抱希望。毕竟后期诸葛亮对他并不重视,一直在为北伐做对策。但是诸葛亮死后,大家可能觉得蜀国应该活不长了,但是蜀国硬生生的坚持了29

  • 秦穆公为何不去称霸中原而是称霸西戎(秦穆公为什么能称霸西戎)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晋国,中原

    秦穆公作为秦国历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君主,对后世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秦穆公时期,正是中原各路霸主相继崛起的时候。秦穆公为什么不在中原称霸,而在西戎称霸?西戎是先秦时期对位于西部的各个部落的统称,可见秦穆公在西戎眼中的地位,但为什么秦穆公没有向中原扩张而是向西扩张呢?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

  • 明朝迁都前北京是个什么建制?属于哪个省管?(明朝为什么会把首都迁到北京)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北平,北京,直隶

    说到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分阶段来解释。当初明朝的都城在南京(应天府),年后迁都北京(北平)。但是,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南京保留了首都的地位。我国历史上有个传统:首都周边地区都是中央直辖的。元朝时,首都(北京)周围没有行省,直接归中书省管辖,称为"在腹部";在明朝,它被设置为"织里"。直隶最初自然是在南

  • 苏联的一号命令是什么?有多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苏联,苏德,德军

    在战时,胜败是兵家常事,逃兵大量是很常见的。苏德战争初期,苏联的西部防线迅速崩溃,士兵们被打得落荒而逃,这让当时的斯大林非常气愤。为了解决问题,他发布了苏联最高统帅部第270号命令。也就是这个秩序为苏联赢得苏德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70号令规定,害怕打仗的军官将被枪毙或降为士兵,并允许勇敢的士兵取

  • 汉武帝为何需要金屋藏娇(汉武帝与金屋藏娇有关系吗)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阿娇,汉武帝,金屋藏娇

    其实"金屋藏娇"《汉武故事》源于《汉武故事》,是一部奇书。这个习语背后的两个主角是汉武帝和陈阿娇。阿娇是汉景帝的侄女。她比汉武帝大,但是汉武帝很喜欢阿娇,说要做他的妻子。但是皇帝为什么需要金屋藏娇呢?真是莫名其妙。其实金屋的本义并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这里简单给大家讲一下故事。1.金屋藏娇的典故提及

  • 越战期间美军是如何对待越南女兵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越南,女兵,美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就像世界警察一样,非常活跃,但每当出现问题时,它都必须插手。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许多地方的战争中几乎都能看到美国人的身影。这期间,美国人印象最深刻的战争是越南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是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战争,最终以北越游击队和越南人民军击败美国支持的南越共和国部

  • 吴三桂为什么杀永历帝(吴三桂绞死永历帝后代)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咏,吴三,利益

    吴三桂先是反明还清,后又揭竿而起反清。虽然他认为自己当时的部队比八旗强,但最后还是失败了。从吴三桂的两次行动可以发现,他并没有在家国面前立场坚定,而是按照自己的利益行事。这就是吴三桂杀李咏的原因。所以后人自然不会对吴三桂有好的评价,他的失败可以说已经注定。因为吴三桂扛着反清大旗的时候,很难说服大众。

  • 先秦电池是什么?(先秦指的是什么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东陵,文物,盗墓贼

    说到皇帝,估计很多朋友的第一反应是康熙、雍正、乾隆。毕竟是他们开创了康乾盛世。当然有人会想到唐太宗,因为唐朝的强大让全世界都知道东方有一条龙。有些朋友可能会想到统一天下的第一个秦始皇。他结束了纷争不断的春秋战国,促成了中国的第一次大统一。今天的主题不是秦始皇,而是他的祖坟,秦东陵。秦始皇陵被发现后,

  • 古代战争死人的尸骨去哪里了(古代打仗尸骨怎么处理)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骨头,挖掘,发掘

    古代冷兵器时期,战争频繁发动,往往千人一面,死亡人数非常多,到处都是死尸。那么问题来了。发生了那么多战争,却没有挖掘出大量的战骨。那么这些骨头去了哪里?事实上,在考古发掘中,已经发掘出大量的士兵遗骸。在长平战役中,保存了在这场战争中死去的士兵的尸骨。一些考古学家挖掘出了这种骨头的遗骸。当时高建礼杀了

  • 秦朝建立之后“黑社会”墨家去哪了?(为什么墨家在秦朝后消失)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墨家,儒家,思想

    参见"黑社会"这样的话,你脑海中是不是已经浮现出左青龙和游白虎的黑帮纹身了?或者"可爱"谁透露出一种无法穿透的感觉?不过要说起来,这些都是两千多年前的"黑帮"墨家来了,但还是太远了。墨学在先秦时期相当盛行,但在秦朝建立后似乎消失了。那么他们去了哪里,为什么最终不再受欢迎?1.墨家思想墨家诞生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