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之所以没有通过攻占中东获得石油,归根结底是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犯下的最致命的低级错误。众所周知,希特勒没有征服英国就挑起了对庞大的苏联的战争,这是纳粹德国垮台的最重要原因。
纳粹德国的形势其实很好。德国打败了宿敌法国,迫使法国投降。德国军队横扫欧洲大陆。虽然在不列颠之战中德国空陆军没能征服不列颠,但也给了不列颠沉重的打击。德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甚至相当于共同瓜分波兰的准盟友关系,而美国会坐以待毙,看虎斗。这个时候德国唯一的敌人是不列颠群岛上还活着的英国。
此时,对于希特勒来说,彻底打败并征服英国才是唯一正确的战略决策。即使德国因为英国强大的海军和空陆军暂时无法征服英伦三岛,横扫欧洲的德军击败英军,攻占中东获取石油,应该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毕竟不列颠大陆在不列颠之战中已经岌岌可危。强大的英国海军在德、意、日、法海军的围攻下孤军奋战,包括中东在内的海外英军士气低落。后来,东南亚的英军在日军面前不堪一击,纷纷投降。
由此可见,希特勒只要拿出德国大规模进攻苏联的一半军力,就应该很容易打败英军,征服中东,获得石油。
毕竟一战土耳其是德国的盟友,二战也是亲德的。即使土耳其没有答应德军的要求走大路,德军以击败法国、横扫欧洲大陆的势头攻占土耳其问题也不大。德军通过土耳其打败英军,控制中东,比德军用闪电战打败苏联容易得多。
德国占领北非和中东后,英国变得更加孤立。希特勒有可能迫使英国媾和甚至投降。即使英国丘吉尔政府拒绝投降,德国海军也完全可以联合意大利海军和法国海军围攻英伦三岛,最终孤军奋战的英国大概率与德国媾和。
当希特勒还在英国拼命抵抗的时候,挑起对苏战争无疑是自寻死路。德国人并没有大举入侵中东以获取中东的石油,而是大举东进,企图夺取苏联的石油。放弃容易的东西无疑是困难的。可以说希特勒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要知道,苏军的实力远远强于英国、土耳其等中东国家。
希特勒挑起了反对苏联的战争。更致命的后果是,原本是签订了正式互不侵犯条约的德苏准盟友的美国,不敢加入即将被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打败的英国一方。德国大规模进攻苏联后,德国和苏联成为死敌,美国可以毫无顾忌地帮助英国参加二战,形成美苏英联合围攻德国的统一战线。
综上所述,希特勒未能攻占中东获取石油并不是成功的关键。关键是德国没有选择先攻占中东解决英国,而是挑起了对苏联的战争,使德国在战略上陷入了美苏英三大军事强国的围攻。所以希特勒挑起对苏战争后注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