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二战末期最后一次对日作战,苏联为什么不让朱可夫指挥战斗?

二战末期最后一次对日作战,苏联为什么不让朱可夫指挥战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22 更新时间:2024/1/15 17:47:24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第二天,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指挥150万苏军从西、北、东三面越过4000公里的中蒙、中苏边界,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围绕苏军最终会战,人们一直很疑惑,斯大林为什么不任命有过对日作战经验的朱可夫为指挥官

,而称呼他"Officegeneral"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当局长?

1.首先,朱可夫有一个比战后欧洲主战场布局更重要的任务。

根据战争需要,用朱可夫出兵东亚打击日本关东军是最合适的,因为1939年朱可夫在诺门罕大败日军。然而,1945年初,苏联准备进攻柏林时,斯大林在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与英美达成共识。苏联负责进攻柏林,在易北河上与盟军会师,而盟军妥协的条件是苏联打败德国后出兵东亚,与美国南北全面夹击日本,迫使其无条件投降。

事实上,当苏联率先发动柏林之战时,不仅盟军前线指挥官对三国指挥官的决定不服气,苏联内部也陷入了谁先拿下柏林的争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战斗打响前,斯大林临时命令科涅夫放弃白俄罗斯第一集团军的指挥权,朱可夫打头阵。

斯大林之所以要把攻打柏林的荣誉公之于众,是为了告诉将军们,朱可夫是西线的代理人,将来代表他与盟军通话。也因为这个决定,朱可夫不顾一切地想用优势兵力在柏林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甚至遇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斯大林只好亲自打电话给科涅夫让出一条通道,让朱可夫的装甲部队从侧翼迂回。

柏林战役胜利后的结果也证实了斯大林的猜测。当苏联以巨大的伤亡占领柏林的时候,盟军也在疯狂地东进,在易北河上与苏联会师。然而,战斗结束后的战局并没有前线士兵欢快的拥抱那么愉快。以丘吉尔为首的西线开始防范苏联向西扩,而秘密战线的较量才刚刚开始,直接导致了后来战思维的出现。

从重要性上来说,朱可夫作为苏德战场上苏联的灵魂人物,以及苏联在盟军中的崇高威望,成为苏联出任德国占领军长官的唯一人选。只有他才有资格与英美盟军领导人平起平坐。这不仅是苏联的形象,也是代表斯大林苏联的需要。

2.其次,日本关东军是秋后的蚂蚱,华西列夫斯基完全有资格指挥。

有人认为斯大林命令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指挥最后一场战斗,是因为朱可夫声望很高,怕朱可夫以后更加骄傲。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与苏联入侵东亚相比,苏联在东欧的利益要重要得多。据说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

回顾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的二战履历,他也是一位指挥果断的军事将领。虽然在哈尔科夫战役中被曼斯坦因伏击,被斯大林痛斥,但他没有一批像朱可夫那样能招到好战士的副手。但是,如果说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是朱可夫的功劳,那么有一大半应该归功于华西列夫斯基,因为华西列夫斯基在朱可夫担任最高副总司令时曾长期在前线督战,也正是因为他提出了天星计划的许多设想,才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二战打到1945年下半年,欧洲的战争已经停止,西线也没有战争了。盘踞在东北的关东军也是秋后的蚂蚱。虽然自称是日军的精锐,但实际上其大部分主力已经在与美军的战斗中南下太平洋,留下的不是老弱病残就是新加入的娃娃兵。对于这样一支毫无战斗力可言的军队,斯大林派谁就能赢。

但从苏德战争中苏军的损失和表现来看,很难判断战争的功过。让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指挥苏军东进,也可以平衡苏军各方面的关系。从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当时的资历和指挥来看,他也是最合适的人选。

第三,他们都是斯大林的左膀右臂,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有为苏联利益说话的权利。

那么,在苏军还没有完全取得柏林战役胜利的情况下,斯大林为什么要抽调一部分苏军东进准备进攻日军呢?这是斯大林起用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的主要原因。

在苏联进攻柏林之前,斯大林把白俄罗斯军队分成三部分,朱可夫指挥第一军,科涅夫指挥第二军,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亚历山大4月苏军发起柏林战役时,近卫军第5军、第39军和第6坦克军开始乘火车向西伯利亚转移。

虽然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在前线战斗,但他的思想致力于抗日。因为1944年秋,斯大林曾命令他带领参谋部拟定一个穿越中苏边境的作战计划。该计划虽然主要是计划后勤保障,但实际上是为出兵东北打击日本关东军做准备。从这个角度来说,斯大林从制定计划的时候,就在提前一年计划南方进攻日本。

1945年5月,苏联取得柏林战役胜利后,朱可夫被任命为苏联占领军在德国的最高指挥官,全面负责与盟军瓜分轴心国的公共福利。6月,作为苏联远东军区总司令,亚历山大·华西列夫斯基正式接管对日本关东军的进攻。

一个是斯大林最信任的战场指挥官,一个是斯大林身边的智囊团指挥官。一个在东方,一个在西方,为划分二战后苏联和同盟国的势力范围做最后的努力。最终,朱可夫为苏联赢得了东欧的势力范围,华西列夫斯基为苏联赢得了东亚的势力范围。今天东欧的变化,日俄四岛之争,都留下了当时激烈竞争的阴影。

标签: 亚历山大苏联斯大林

更多文章

  • 沆瀣一气中的沆瀣指什么(沆瀣一气中的沆瀣是指)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勾结,串通,意思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勾结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勾结到底是什么意思。事实上,我听说过很多这个习语,但我不知道这个习语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其实只是一件事。大家一起来分析揭秘吧!1.这是什么意思?相互勾结:两个名字。2、来源。勾结指的是两个名字。宋·钱乙的《南方新书总集》记载,唐代有一位考官崔陵,曾录取他的得

  • 南京大屠杀期间为何被俘的将士们不奋起反抗呢?总归是一死(南京大屠杀最后的战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日军,南京,南京大屠杀

    说起九一八事变,相信全中国的人都不会忘记,九一八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但那只是日军对中国的局部侵略。如果真的要进行全面入侵,就要从卢沟桥事变说起。卢沟桥事变后,淞沪会战爆发。三月间扬言要毁灭中国的日本人在上海遭到了我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双方激战近三个月。1938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在上海结束,上

  • 古代慈禧太后出生时有哪些异象?慈禧的身世到底是怎样的?(慈禧太后生卒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慈禧,太后,乌鸦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的慈禧太后。说到慈禧太后,就不能不谈清朝。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灭亡标志着当时正式进入现代社会。慈禧太后作为晚清的重要人物,在当时的地位非常高,所有的权力都掌握在慈禧手中。而且慈禧太后的生活也很奢侈。据说慈禧太后每餐都要吃上百道菜。所以这样的皇后的生活方式,足以看

  •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真的存在吗?(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奇迹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巴比伦,巴比伦王国,马其顿

    今天的中东国家,伊拉克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组成的两个流域。现在的伊拉克是一个平战穷国。在古代,伊拉克曾经是一个非常富强的王国,巴比伦王国,由两条河流流域孕育而成。说到巴比伦王国,大家的第一反应肯定是美"空中国园林"因为这个传说,今天很多建筑都会效仿这个传说,在一些高楼的屋顶上建造花园。那么这座

  • 在家里不能养什么花?(在家里不能养的花)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家里,芙蓉花,风水

    在我们国家,很多人喜欢养一些花草,但同时也很注重风水。富贵树、摇钱树等寓意吉祥、风水好的植物,很受人们的喜爱。但是也有很多被人嫌弃的花,就像彼岸的花一样,人们非常忌讳在家里养。不要被家里绝对不能养的六种花诱惑。第一,千万不要在家里养外国绣球花。虽然洋绣球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但是从风水的角度来说,在客厅

  • 撒野讲的什么撒野书评(撒野文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他们,一个,这个

    《撒野》刚出版的时候并没有引起多大的轰动,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它的高知名度给他带来了很多关注。许多读者评论说,这是他们读过的最好的校园文章之一,目前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5分。《撒野》虽然讲的是青春,但是压抑和压抑的一面,大概是最深刻的。这次我准备了两篇《奔跑》的书评,就是为了让你从其他读者那里知道这部

  • 眯眯眼为什么是歧视动作(眯眯眼是贬义词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满洲,黄祸论,中国

    最近关于"斜视"这个话题已经谈了很多,所以今天边肖在这里。让我们从头开始了解它。西方人对中国或亚洲人的刻板印象"斜视"印象主要受&ldquo影响,盛行于19世纪后期。黄祸论"的影响。这种所谓的黄祸论,是19世纪西方形成的一种非常极端的民族谬误。这种谬论声称黄种人是对白种人的威胁,白种人应该联合起来反

  • 葛尔丹为什么打康熙(葛尔丹第一次与康熙交战)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尔丹,噶尔丹,蒙古

    说高尔丹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会觉得陌生。清朝时是准格尔部的首领,我们在清宫的戏里经常看到或者提到。高尔丹的野心很大。他一上台就通过行军的方式扩大了部落的地盘,可以说统治了大部分的西部蒙古部落。但加尔丹仍不满足于此,想着继续东扩。此时,恰好是清朝康熙年间。面对高尔丹的野心,两人注定要有一战..因为噶

  • 范仲淹有名首诗词是哪首(范仲淹的名诗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范仲淹,刘备,没有

    说起这个范仲淹,还是有很多人知道的。很厉害,很有故事性,但其实范仲淹还是一个很厉害的诗人。据说他有10首非常著名的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十首歌。感兴趣的网友一定不要错过。让我们一起享受学习的乐趣。1.“四杂诗”山脊上,英英向太阳敞开,皇帝故乡的情态萦绕不去。如何给一场明媚的春雨,依然无心回报。2、《

  •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是什么意思含出处(不患寡,而不患不均)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孔子,鲁国,季孙

    最近很多人肯定都被有钱的反派做的一些恶心事刷屏了。真的太过分了,这么多人都在对这件事发表看法。其中一位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话,那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忧"边肖不太明白这意味着什么,那么这意味着什么呢?一起揭秘吧。1,不患不平等,不患贫穷,不患焦虑。这句话出自孔子的“姬家将攻”。孔子说:"求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