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德国入侵波兰时为何法国不帮忙?与马奇诺防线什么关系?(德国占领波兰后多久能进攻法国)

德国入侵波兰时为何法国不帮忙?与马奇诺防线什么关系?(德国占领波兰后多久能进攻法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胖次 访问量:196 更新时间:2023/12/22 2:24:19

1939年9月,波兰被纳粹德国击败,这是欧洲历史上第四次德波瓜分波兰,最终消除了东线隐患,避免了腹背受敌的危险,为下一次全面进攻法国创造了条件。消息传来,德国一片欢腾,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庆祝,也让英法的无能成为嘲讽的话题。

原来英法在战前就

兰结成了军事同盟,一图"雨要来了,风在它前面投下阴影"德国人民担心未来的局势。但让他们放心的是,德军进攻波兰时,英法无动于衷。同时也证明英法的警告无非是虚张声势。

因为英法还没有做好战争准备。

欧洲主要国家经历了一战和长达10年的大萧条,国力下降。再加上战争带来的巨大损失,人们普遍厌战、渴望和平,甚至绝望。这也是德国崛起后英法采取妥协绥靖政策的主要原因。

俗话说"把善良和善良结合起来"盲目的妥协并没有遏制住德国的野心,英法表现出强硬的一面,不仅与波兰结成军事同盟,也是对德国的警告。只是因为目的还是为了避免战争,也表明了他们的警告和宣战,更多的是"雷声大,雨点小。。

果然,在德军入侵波兰的第三天,英法在警告中,要求德军立即撤军,否则就履行对波兰的义务,但并没有确定撤军日期。换句话说,他们仍然对和平抱有一线希望,这就是他们不准备战争的原因。

当德国对警告置若罔闻,根本不理睬的时候,恼羞成怒的英法意识到战争不可避免,于是对德宣战,开始专心备战。而英法在地理上与波兰并不相邻,不可能直接出兵进入波兰,只能由法国或比利时出兵协调盟友。

奇怪的是,110法国师无动于衷,眼睁睁看着波兰灭亡,而英国在波兰灭亡仅三周后就法国派出了4个师。缓慢的备战不得不让人怀疑他们的实力和诚意。就连英国首相丘吉尔也称之为"象征性帮助"。说白了,我还是没准备好。

此时德国已将主力全部投入波兰,西线齐格菲防线仅剩下23个步兵师,还有同样虚张声势的意大利。换句话说,部署在法国"马奇诺防线"110个师,完全有能力跟在德军后面"插刀"迫使德国放弃进攻。

那么法国为什么错过了进攻德国的最佳时机呢?

德国于1939年入侵波兰。如果英国派军队穿过海峡,"鞭长莫及"究其原因,那么与德国相邻的法国是不动的。真的没有什么不可推卸的理由让大家觉得这是一场奇怪的战争,也就是"静坐示威"。法国人傻吗?不,他们有自己的计划。

首先,没有称霸欧洲的能力。因为"鲁尔危机"后来,法国意识到一战后它把英国夹在了中间"搅起来",就不可能成为欧洲大陆"Boss"反而会处处受制。于是他在外交上追随英国的脚步,甚至成为"关注"我不在乎。

虽然英国、法国和波兰结成了军事联盟,但主导战争进程的是英国人。英国先对德国宣战,法国附和,这个事实已经说明了问题。更况,在没有英军参与和指挥的情况下,擅自进攻显然不是"Boss"在眼中,这不符合法国的战略需求。

其次,德军实力不容忽视。"闪电战。波兰战役的第一次亮相简直是毁灭性的横扫。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各国都对德军的实力感到不安,无论是单兵的军事素养,还是坦克和飞机的数量和质量,在当时的欧洲"无人能及"。

在法国看来,以法军的实力,是有能力突破齐格菲防线的,但波兰军队的主力在短短5天内就被德军的师团包围,损失比是60:1;当然,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德军的强大,法军根本不是对手,波兰的快速灭亡也没有给法军留下更多反应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苏联的立场。苏德互不侵犯协定使英国和法国试图"灾难传入东方"诡计破产,苏联参与瓜分波兰,让法国更加确信苏德有共同对抗的意思。本来就犹豫不决的法国更不敢擅自出击,因为死的可能性更大。

英法虽然结成了军事同盟,但英国陆军的实力远远落后于其海军,更不用说"远水救不了近火。一旦我们轻举妄动,英国可以冒险自卫,而法国只能亡国。"不要动,动起来"相反,法国人并不傻,他们在对错面前更加谨慎。

让他们坚持下去"带静态制动"底气来自"马奇诺防线"。

著名的"马奇诺防线"虽然战后成为大家嘲笑的国际笑话,但却体现了当时法军的战略指导思想。一战的经验教训让法国人设计的最强防线毫无用处,毕竟在"矛和盾"在进攻和防守中,"矛"它更具选择性和尖锐性。矛"。

一战,随着武器的更新换代,靠人海战术和勇气已经无法取胜。最终双方陷入了旷日持久的堑壕战和阵地战,谁也无法突围。无视士兵的生命,让法国将领抛弃传统的进攻理论,在防守上下功夫,用强大的防守消耗对手的精神。

尤其是在凡尔登战役中。一战成名"贝当元帅(当时是一名上校)非反对让士兵持枪冲锋。不允许他进攻易守难攻的阵地。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防守,尤其是构筑了坚固的防御阵地,真正的打退了德军的进攻,赢得了战争。

贝当在长期担任法军总司令期间,坚持防守,放弃进攻到了极致,这就是"马奇诺防线"。防线长390公里,纵深14公里。也就是说,一旦对方突破第一道防线,法军就可以再次组织纵深防御,从而不断消耗对手的有生力量。

法国花了50亿法郎,相当于一年的预算,来建立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里面什么都有,包括火车、总部、医院,甚至还有一个小电影院。储存的粮食和弹药足够部队维持三个月,成为当时法军引以为傲的防线,也是后来德军迂回的原因。

但由于建设成本高,加上法国认为德国绕过马奇诺防线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只修建了法德边境段。当然,这也是单纯防守的最大弊端。任何没有防守的时期都有可能成为对方进攻的软肋。既然不能完全防御,那就不是最好的防御。

有人认为,法军的军事指导思想比德军落后20年。这句话有点"事后聪明"作为一战后军事思想发展的两个方向,一将"盾"达到极致,一个人会"矛"研磨更有利可图,简单使用"向后"这个词明显缺乏严谨性。毕竟德军并没有正面进攻马奇诺防线。

无论如何,马奇诺防线给了法国人一种虚幻的安全感,想当然地认为一切都是安全的。正是对这条防线的过于信任,让它放弃了任何进攻,把战役的主动权交给了德国。在他们看来,进攻就是送死。毕竟有了这道防线,法军就攻不下德国了。

标签: 波兰英法法国

更多文章

  • 金朝是哪个族统领的朝代?金朝和宋朝恩怨介绍(金朝和宋朝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女真,他们,金兵

    金朝是由女真族领导的。宋朝时期,辽、大理、西夏、金朝分别崛起,对付金朝是最痛苦的。宋朝几乎所有最著名的战役都是对抗金朝的。为什么宋朝的兵力比金朝多,但打起来却那么吃力?宋朝国力虽强,但部队战斗力比唐朝低了几个档次。所以统治者一直看不起宋朝的军队,却羡慕宋朝的文化和生活质量。其实除了军事,宋朝还是世界

  • 在夺取位置的关键时刻,全副武装的十四阿哥为什么会被康熙调到西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雍正,皇位,康熙

    自古以来,围绕皇权的明争暗斗就从未停止过。在这场权利的游戏中,参与者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亲情友情在内心的欲望面前往往是那么不堪一击。康熙晚年,为了继承皇位,著名的"九子夺位"事件中,九位王子为争夺皇位浴血奋战,十四阿哥尹贵就是其中之一。但在当时夺取位置的关键时刻,被全副武装的康熙调到了西北。为什么?

  • 古代的诸侯、诸侯是怎么产生的?功率大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总督,清朝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明清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明清两代。我们先来看明朝。事实上,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汉人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当时明朝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但是明朝的社会等级制度还是很发达的。所以当时做官不是那么容易的,明朝官员的薪水普遍较低。这其实和当时明朝的开国皇帝有关。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是

  • 与老子密不可分的函谷关的来历是怎样的?(老子为什么选函谷关)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函谷关,秦国,孟尝君

    说起函谷关,一直有:"当空开,关中谷强,万谷惊尘归北空";、"两只蜜蜂耸立在河边,自古以来就是函谷关的战场"函谷关西临高原,东临绝壁,南依秦岭,北依黄河。它是中国最早建造的雄关要塞之一。此外,函谷关与中国古代智者老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让我们来看看今天边肖的函谷关。灵宝函谷关西临高原,东临绝壁,

  • 瓜岛战役当中为何日本会失去制空权?飞行员%淘汰率是什么意思?(瓜岛战役日本海军损失)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瓜岛,日军,莫尔兹比港

    二战前后,在日本的整体战略中,大概就是他"南向政策"是的。在北移的过程中,朱可夫被打得找不到北,中国战场也被耽误了,拖了很久,没有"成就感"。短短半年横扫东南亚,让日本人找到了称霸太平洋的感觉。1942年8月,尼米兹积极响应,占领了瓜达尔卡纳尔岛(以下简称"瓜岛"),打乱了日军进攻莫尔兹比港的计划。

  • 日军第师团的暴行山西灵丘大屠杀(日军在灵丘暴行)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日军,日本,尸体

    1937年9月20日,日军第五师团占领山西省灵丘县。为报复其在平型关的失败,第五师于23日上午在县城挨家挨户,将所有被俘的男女老少赶到城东北的大球场、北城墙下的大菜园、城西北的财神庙和老君庙后面的三个街区空进行集体射击。这一天,这些动物枪杀了600多名无辜的人。而那些被抓到的女人也被聚集在一起,脱光

  • 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皇后最多?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太后,皇后,慈禧

    皇太后一般指先帝的皇后。新皇帝登基后,将原皇后视为皇太后。如果她本来就是皇太后,那她就是皇太后了。但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同一时期不止一位皇太后的情况。那么,在古代历史上,一个时期最多能有几个皇后呢?慈禧太后可以是什么样的人?历史上有没有过皇后最多的时期?除了慈禧慈安还有其他朝代给慈禧太后的吗?1.理论上

  • 白居易和白起有什么关系?(白居易和谁一个时代)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白居易,白起,长平

    白居易和白起,相隔几百年和近千年,自然不可能有什么直接联系,但他们都姓白,所以如果有联系的话,应该是白起可能是白居易的祖先。真的是这样吗?以杀人狂著称的白居易,一生杀过无数人,名声远播。白居易以诗著称,是一个羽翼丰满的文人。白居易真的是白居易的后代吗?说到田雷,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不是他所向披靡的胜利

  • 秦国历史上失败的三次战役秦军也曾全军覆没(秦国败得最惨的一战)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楚国,王建,秦国

    这个世界上没有永远赢而不输的人。即使他被称为常胜将军,也不能保证每一场战争的胜利。秦国灭六国也是如此。虽然大秦铁骑最终平了六国,但过程极其惊心动魄。秦国历史上有过三次这样灾难性的战役,其中一次全军覆没。那么,这三场战役是什么呢?在人们眼里,秦军是精英的象征,是虎狼之师。他们消灭了六个国家,笑到了最后

  • 历史上卫青死后汉武帝为何要诛杀卫家人?(为什么卫青死后汉武帝要灭他家族)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卫青,汉武帝,霍去病

    卫青,西汉名将,为抗击匈奴做出了突出贡献。当时除了卫青,另一个名将是霍去病。卫青也是汉武帝第二个皇后卫子夫的弟弟,也是汉武帝的妹夫。这样的亲缘关系是密切相关的。然而,就在卫青死后,魏氏家族没有得到好结果,汉武帝杀了魏。为什么?汉武帝为什么要这样对待魏氏?首先,卫青生前被汉武帝冷落。魏家的兴衰与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