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这个词是一个习语,而这个习语,无论是看上去还是读上去,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仿佛真的有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温暖却不刺眼,很舒服。实际上,阳春和白雪最初是分开的,它们都是由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音乐大师创作的。那么后世是怎么把这两
个词放在一起的,现在又是什么意思呢?
1.春雪的由来
阳春白雪原指《阳春》和《白雪》两首古歌。这两首古歌出自春秋"乐圣"师旷所做的,不过是作为一个音乐家,做了一个配乐,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无法从专业的角度去欣赏很多著名的古画一样。大部分人只知道一个大概,也许你只是在一件极品文物面前看了一下,真的看不出里面有什么样的小聪明。
后来有两首曲子传入楚国,楚人自行发展。到了战国时期,阳春和白雪成了普通人欣赏不到的高端高雅艺术,和普通人不在一个频道上,自然无法产生共鸣。一个国家有几十个人欣赏一个高级琴手配一把高级古琴就很不错了。
2.下里巴人
春雪的反义词是"下巴丽人"。听起来很俗气。的确,《李霞》和《巴人》也是两首歌,但属于通俗艺术,是战国时期楚国非常流行的歌曲。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区别,大概就是今天专业顶级交响乐团演奏的进阶歌曲和你平时耳机里循环播放的流行歌曲的区别吧。
3.如何看待阳春白雪和下里坝人?
其实说起来,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知名度在某个时间段完全不一致是事实,但如果是多年以后呢?优雅依旧是优雅,是名人趋之若鹜,沾点光的优雅;但是当时极度流行之后的流行可能就没那么强了,因为会有更新的人们没听过的流行来代替之前的流行。
但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并非不可调和,这必然会成为传世经典,比如三都赋。曾经有很多人因为左思名声不高而排斥他,但伯乐总有。皇甫谧看后大加赞赏,并亲自作序,顿时抬高了三都赋的价格,人们争相传阅、复制。当时极为流行,造成洛阳纸贵的局面。
时至今日,三都赋已成为现代人研究三国时期各国不同风俗、地貌、政治、经济的重要资料,其价值早已超越其体裁"文章",成为史料,这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