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为何德国有万大军还是选择了投降(德国战败后为什么还剩这么多军队)

为何德国有万大军还是选择了投降(德国战败后为什么还剩这么多军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197 更新时间:2024/1/18 4:07:43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德国。事实上,二战结束时,这个德国仍有近700万军队。为什么希特勒还是选择投降?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看看是什么原因。

事实上,希特勒已经告诉了我们原因。从二战开始到二战结束,三个因素一直困扰着德国的

胜利,德国的战败是必然的,不仅仅是因为恶不压权,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1945年3月19日,希特勒发布命令,决定执行"焦土"。

所有军事设施、运输、通讯系统、工业设备、补给仓库以及帝国内敌人可获得的任有价值的物资和原材料都必须被摧毁。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据说76年前的一个漆黑的夜晚,空弥漫着浓浓的烟雾。柏林郊外,苏军阵地看似无声,实则暗流涌动。两百多万士兵正准备采取秘密行动,但柏林防线上的德军对此毫无察觉,开始感到疲惫。

那时候欧洲还在春天,四月的德国日空只是灰蒙蒙的一片光明。德军认为苏军也是凡人,需要睡眠和休息,不可能半夜进攻,所以暂时放松了警惕。

凌晨五点左右,从不按套路出牌的苏联突然开始对德军采取行动。这一次,苏联终于成功了,彻底扭转了二战的局势。

在朱可夫的指挥下,苏军同时打开了100多盏探照灯,所有车辆的灯光也都对准了德军营地。睡得正香的德军被突如其来的照明战术惊醒,昏昏欲睡的德军甚至还没明白发生了什么还以为天亮了,但被几千亿度的灯光照亮的德军却眼花缭乱,惊恐万分。

就在德军还在绝望的时候,苏联开始下一步行动,机会难得。这时,数千门苏军大炮同时开火。德军被这种强大的火力压制,根本无法抵抗。他们只有放下枪四处逃窜,德国苦心构筑的柏林防线瞬间变成一片火海。

毁灭苏联的计划失败后,希特勒为了防止苏联报复,下达了死亡命令。柏林是德国的首都,是德军的指挥中心和最后的退路。如果柏林被盟军攻占,就预示着德国将被彻底打败。

希特勒深知这个道理,于是下令在柏林设置特别坚硬的防线。就在希特勒以为自己的安排天衣无缝的时候,他没想到苏军以如此快的速度到达柏林,成功突破柏林防线。

1945年4月30日,枪炮声离帝国总统府越来越近,希特勒从未感到如此强烈的挫败感。

他知道德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他亲手缔造的帝国大厦注定要走正义。作为一名军人,他选择了开枪自杀。

苏军到达希特勒办公室时,帝国总统府内一片狼藉,到处都是火光。苏军忙着灭火后,从大火中发现一具烧焦的尸体。因为无法辨认,是在希特勒的办公室里,所以苏军一致认为这具尸体就是希特勒。

同一天晚上,苏联在德国国会大厦的圆顶升起了胜利的旗帜。5月2日,苏联在解决部分残部后,完全攻占柏林。

德国首都已经被攻占,作为他们的领袖,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德国人已经失去了斗志,于是在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投降。

后来有一种说法,德国投降的时候,还剩700多万士兵。如果这700万士兵继续苦战,也可以给盟军一个沉重的打击,不可能这么快结束战争,意味着还有机会挽回。

但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有两个瑕疵。

第一:德国投降的时候,真的剩下700万士兵了吗?

第二:即使有700万士兵,德国还有胜算吗?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说当时德军还剩700万士兵,肯定不靠谱。

据二战后统计,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时,兵力分布如下:

德国投降时,捷克斯洛伐克有90多万军队,装备1800多辆坦克和火炮,1000多架战斗机。

丹麦和挪威有30多万军队,大部分是拥有超强战斗力的SS。他们有500多辆坦克、突击炮和400多架飞机。

南斯拉夫还有40多万士兵,大约300辆坦克和迫击炮,200多架飞机。

在波罗的海,有20多万辆坦克,600多门突击炮和100多架战斗机。

分布在德国的德军几乎被苏联等盟军歼灭,其中40多万人被俘。

这样,德国投降时,虽然没有所谓的700万人,但至少有180万主力,3200多辆坦克和突击炮,1700多架飞机。如果算上分散的游击队、临时招募的新兵、武装的战俘,总兵力至少有250万。

所以可能有人认为德国还有实力,可以继续抵抗。甚至有人认为,如果德国能再坚持一两年,就会比美国率先发展核武器,然后力挽狂澜。

这种想法看似合理,实际上却是无稽之谈。

德国之所以在力量还没有完全耗尽的情况下选择投降,涵盖了很多因素,德国选择投降是他们明智的选择。

第一,德国成了石油,又失去了石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石油确实发挥了它不可否认的威力。拥有先进机械化优势的德国,把石油带上了历史舞台,从此一鸣惊人,让德国一度成为欧洲战场的霸主,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石油资源,德国在后期节节败退,直到最后一败涂地。

决定性的国家之一是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石油资源丰富,也是德国石油资源的主要供应国。没有罗马尼亚对德国源源不断的石油资源输入,德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得如此迅速,也不可能有二战的关键。

在德国还处于弱势时期的时候,为了抢占罗马尼亚这块肥肉,德国首先采取了一种经济策略,就是给罗马尼亚国家提供良好的贸易待遇,借钱给罗马尼亚。唯一的要求是罗马尼亚向德国出售石油。

后来英国也发现了罗马尼亚这块肥肉,就直接把手伸进去,不给德国一点面子。

英国人有钱,大方,故意抬高油价,让罗马尼亚成为英国最忠实的贸易伙伴,让德国不知所措。这时候德国退出了。

当时德国和罗马尼亚之间还有军火往来。德国政府认为,既然罗马尼亚不愿意向自己大量出售石油资源,那就必须停止向罗马尼亚供应武器。

当时苏联和芬兰因为领土争端发生了战争。罗马尼亚害怕苏联下一个攻击自己,没有武器支持的罗马尼亚会大开方便之门。这个时候罗马尼亚想找个硬靠山。

再想想英法离自己很远,德国愿意和自己进行经贸往来,同时也愿意给自己供应武器,所以罗马尼亚也在逐渐向德国靠拢。

因为罗马尼亚的间接支持,德国有稳定的石油来源,所以国内军事工业发展迅速,使得德国迅速成为欧洲霸主。

随着二战的枪炮声,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拯救生命需要有一个强大的靠山。当时德国处于非强势的时期,罗马尼亚为了保证自身安全,不得不加大与德国的合作,于是进一步向德国供应更多的石油资源。

整个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乎已经进入机械化时代。尤其对德国来说,没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德国的这台战争机器就无法正常运转。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德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也在上升。希特勒当时想到一个问题,为了规避潜在风险,他不能从罗马尼亚进口石油资源,所以德国也积极与苏联合作。

德国最擅长闪电战,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扼住敌人的咽喉,而闪电战是在石油的辅助下形成的新战术。

二战后期,德国的战线越拉越长,尤其是德国对苏联宣战后,造成了德国石油消费市场更大的空短缺。

德国想领导苏联,因为苏联是当时欧洲石油产量最丰富的国家,中东的石油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德国本想从苏联那里抢夺石油资源,但令德国在进攻苏联后大失所望的是,他们只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占领了麦克普油田,而这个油田的石油少得可怜。而且苏联撤退的时候破坏了这里的设施,也破坏了这里的石油,让德国根本占不到便宜。

此时德国距离万里之遥,所需资源无法及时补充。这时德国屡试不爽的闪电战优势开始失效,这时德国发动了最后的决战,即斯大林格莱特之战。

此时德军燃料即将耗尽,机械化部队几乎处于强弩之末,逐渐丧失战斗力,而苏联寒刺骨的气候更是让德军丧失了斗志。

屋漏偏逢连夜雨,德国自家后院又着火了。

当时德国发明了所谓的合成油,以应对其石油资源的匮乏。煤和石油的结合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国几乎所有的主力都去了苏联战场,而此时德国国内防御已经空虚。借此机会,英美组成战略航空兵空部队轰炸德国供油系统,德国所有的合成油厂和储油罐几乎全部被毁。

当这样的问题出现时,德国政府不得不从苏联撤军,给苏联一个喘息的机会。然而,德国并没有就此止步,转而进攻北非,试图在中东撕开一个运输石油的口子。

一开始还算顺利,但自从英美联军发现了德军的油柄,开始在海上封锁和摧毁德军的运油船,让德军面临被动挨打的局面。

接连失利后,德军开始腹背受敌。德国不得不调整作战策略,由攻转守再到撤退。最后德军战线越来越短,二战前期奠定的优势几乎荡然无存。

当时德国的石油储备已经捉襟见肘,大部分武器因为没有石油资源作为动力而闲置或报废,然后就等着被对方轰炸机摧毁。尤其是1945年,德军甚至需要骡子、马匹和人力来运输战略物资。

当时德国即使剩下很多军队,战争也根本无法继续,局势已经大逆转。德军资源的匮乏让德军根本无力反击。

第二,精神领袖的丧失和帝都的陷落彻底打击了德国人的士气。

希特勒可以说是当时纳粹德国人的精神领袖,他的一举一动都对德国人的战斗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选择自杀,这对德国人的心理打击很大。这让当时在战场上作战的德国人甚至所有德国人都看不到希望。他们已经不知道自己这么努力是为了什么,所以渐渐失去了斗志。

还有就是当时苏联已经攻占了柏林,曾经庞大的帝都现在变成了别人手中的玩物,让德军的心理防线破到了极点。

到1945年,德军士气早已涣散,军队毫无斗志,士兵纷纷开小差逃跑,军官也无力阻止。纸面上看似百万雄兵,实际上却像一团散沙,难以拧成一股绳,战斗到底。

还有一些德国高官,看到自己的元首没了,再纠结也没用。同时,他们也看到德国已经失去了动力,失去了信仰。他们只想为自己而活。为了战后能得到宽大处理,他们尽量早点投降,选择投降是一念之差。

标签: 德国苏联罗马尼亚

更多文章

  • 二战德国装甲部队进攻的先进之处在哪(二战德国全部装甲车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德军,装甲,坦克

    说起二战时期的德军,就不得不说一下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纳粹德国的装甲部队。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德军装甲部队的闪电战其实属于当时先进的作战思想和理念。古德里安把装甲部队从突破堡垒防御和后勤保障的禁锢中解放出来,邀请使用传统方法,这是他区别于其他作战思想的最大贡献。但几乎与此同时,英、法、苏、美等国都在不

  • 蔡文姬成了阿提拉的妾,并生了两个孩子。曹操为什么要赎她?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蔡文姬,匈奴,一个

    说起三国时期曹操的性取向,相信大家都略知一二。印象最深的是曹操特别喜欢别人的老婆,总想据为己有。中国的一位才女蔡文姬就是其中之一。当时两人都已成为阿提拉的妃子,并为阿提拉生了两个孩子,但曹操还是出了一大笔钱赎回了蔡文姬。那为什么呢?中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才女,名叫蔡琰,名叫文姬。后人称她为蔡文姬。蔡文

  • 崔涂孤雁·其二原文及赏析(崔涂孤雁阅读理解)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孤独,孤雁,自己

    《孤雁》是诗人崔途的作品。一共有两首诗,所以这次主要给大家讲第二首。崔途是江南人。他经常生活在四川、湖南、湖北等地区,难免会有流浪的念头。《孤雁》是崔途在湖南湖北时创作的一部作品。下面简单说一下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感受和带给读者的思考。大家一起欣赏吧。1.孤独的鹅齐飞的几个同伴,都回到了边疆,只有你

  •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侵略了几乎整个亚洲。为什么不直接入侵泰国?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泰国,日本,缅甸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规模侵略亚洲。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缅甸等,几乎都被侵略过,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但是,在这些东南亚国家中,泰国一直无所作为,安然度过。那么,为什么日本会放过泰国呢?是泰国人长得好吗?不。是"萨瓦迪卡"孩子很温柔?不完全是。原因是什么?日本放过了泰国

  • 澳大利亚在二战中表现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澳大利亚,北非,日军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真实的"全球变暖"。当时除了相对稳定的南美,世界大部分地区都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位于南半球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不遗余力。比如,"来自澳大利亚;袋鼠军团"在二战期间非常活跃。二战爆发,英法被迫开战。澳大利亚虽是独立国家,但仍是英联邦成员,有责任与

  • 诸葛亮为何要劝说刘备将自己的养子刘封给除掉?(刘备为什么让诸葛亮当丞相)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备,刘峰,养子

    看过三国的朋友都很确定,刘备在自己的记忆里好像只有一个儿子,刘禅,但实际上刘备有四个儿子。除了刘禅,刘备最好的射手就要属他的养子刘封了,因为刘封曾经被誉为"战神刘峰"。不过很有意思的是,诸葛亮一直在劝说刘备杀了他的养子刘封,那么为什么呢?刘峰的被子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你在隐瞒什么?东汉末魏、

  • 唐文宗李昂是一个怎样的人?唐文宗生平简介(唐文宗李昂下一个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宗,宦官,文人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唐朝的皇帝们。唐朝经济非常发达,人民安居乐业。那时候人们的幸福指数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唐诗这一新的文学题材诞生了。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唐诗三百首左右,还是很不错的。然后,唐朝也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全过程。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历史上的唐文宗和唐文宗的生平介绍吧!唐文宗李昂,原名韩,与同年,

  • 为什么黄帝的女儿Hiderigami是僵尸?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女娲,Hiderigami,干旱

    Hiderigami是一种传奇生物,名字"干旱"汉字也揭示了它的属性。根据一些传说,Hiderigami是古代干旱的罪魁祸首。只有一些传说说Hiderigami是黄帝的女儿。很多人都知道炎帝的女儿精卫,对她有好感。但是为什么黄帝的女儿是灾难呢?哪个传说是真的,Hiderigami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 刘备为什么不直接说是刘邦之后呢?(刘邦可以一统天下,为什么刘备没有)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备,刘胜,刘邦

    说到三国时期,真的很乱,乱到谁都可以称王称霸。曹操和他的儿子刘备,也称自己中山后王静,中山靖王是韩晶皇帝刘启的儿子。如果追溯到上面,那就是刘邦了,反正他是汉朝的皇帝。那么刘备是在钟山王静之后,那么刘备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是刘邦的后代呢?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一起分析一下吧!刘备喜欢自称"刘胜&rdquo

  • 论语中为何会有记载孔子的绯闻?这是一件什么事情?(论语中的孔子和师徒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孔子,南子,弟子

    根据中国的历史文献记载,《论语》是孔子死后由孔子的弟子编辑整理而成的。纵观全书,有一个明显的美化孔子的现象。只是这样一来,在永叶灿的一次记录不禁显得有点突兀。因为,在它里面,一本正经地记录了一段孔子的轶事。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子看到了南子,但是什么也没说。孔子说:"送给没有的人,天空都厌倦了!"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