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描述或者讽刺一些愚蠢或者搞笑的人的人,总会称之为250。那么为什么愚蠢的人被称为250呢?这种说法似乎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了,所以这一期《边肖》就带你了解一下这种讽刺的口语"两百五十"走吧。
1.从前,有一个读书人,他努力成名
,废寝忘食,但这辈子从未中过奖,连儿子也没有出生。到了晚年,老秀才终于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于是喜得贵子,晚年过双生日。秀才回忆起自己一生的成败,不禁感慨万千,于是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一个叫成功,一个叫失败。
从此,秀才在家闭门读书,生活和谐。一天,这位学者告诉他的妻子。我去赶集,你在家催二儿子写,大的写300,小的写200。"秀才赶集回来后,问他二儿子在家学习如何用功。他的妻子回答说:"写了,但是不够,绰绰有余,两个都是250!"
2.唐代的长安"市长"荆势力很大,每次出巡都有庞大的仪仗队伍。前面开道的小吏,原是一员,官名伍佰。他手里拿着一根长杆,要赶走拓荒者。后来又加了伍佰为二员,但长安的人都不叫他们二伍佰了。而是说都叫五百,所以大家都叫二百五,又因为每人拿着一根长杆,所以也叫二甘孜。在今天,二百五和二梗是鲁莽、粗鲁、无礼的代名词。
3.古代人分两部分使用银。一般520是整数单位,用纸包着,有点像我们把硬币包在包里。当时520包了"一封信",二百五十二是"半密封"银,因为有了"半疯"谐音,所以将来人们也会疯狂的去做"两百五十"。
4.从前,有一个傻瓜。有一天,他去卖一件传家宝,宝藏说"卖完二百五十八两"结果他卖的时候,有人跟他讲价,他不过是给了他250。他要250,就卖了250两黄金。许多人嘲笑他。叶竞生有很多儿子,笨蛋。从那以后,人们把对事物感到困惑的人叫做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