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越南战争的失利一度让美军失去自信。一些悲观的美军认为,当时的美军无法与世界上另一个强大的对手苏联的地面部队抗衡,甚至无法完全打赢一场地面战争。然而,在198
3年10月爆发的格林纳达战役中,美国最终赢得了地面战争。
但在1983年10月爆发的格林纳达战役中,美军首次取得全面战争胜利,并击败了苏联和古巴支持的格林纳达游击队。那么,在这场战争中,为什么美军在失去自信后赢得了战争,这场发生在西半球小国的战争对世界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1.美苏霸权的焦点
格林纳达是一个位于西半球的岛国,国土面积小,常年高温,雨林茂密,使其几乎成为"没有存在感"这个国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卷入了上世纪最激烈的美苏争霸风暴。
越南战争战败后,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国将实施"全球收缩"政策上,就像美国在70年代停止战争支援人民一样,苏联在勃列日涅夫的指导下四处扩张,把影响力渗透到美国的后院——拉美,格林纳达就是苏联渗透的对象之一。在苏联的支持下,格林纳达前亲美政府被推翻,亲苏、亲古、实行公有制改革的毕晓普就任格林纳达领导人。曾经确保美国安全的拉美,在苏联的管理下,逐渐成为美国咽喉上的一把尖刀。
但经过尼克松、福特、卡特等三代总统的改革,美国的综合国力在80年代初逐渐恢复,而苏联的勃列日涅夫改革在80年代却日益僵化腐朽。在不断变化的实力下,美国开始试图拔掉当年苏联嵌入其周边的钉子。在美国里根政府的压力下,亲苏联的格林纳达主教政府逐渐开始尝试与美国接触,并于1983年6月与美国达成协议"理解"备忘录。
然而,毕晓普的转向引起了苏联和国内强硬派的不满。他们认为毕晓普有落回美国的危险,于是发动军事政变,杀死了毕晓普。由于毕晓普生前进行了一系列涉及民生的改革,他的去世在格林纳达引起了大规模的混乱。一心想要恢复其在美洲影响力的美国找到了彻底消除格林纳达威胁的机会,因此采取了"推翻格林纳达的独裁统治,解救格鲁吉亚的美国公民"入侵格林纳达的"紧急风暴"行动。
当时距离美军撤出越南已经过去了10年,但越战的阴影仍然笼罩在大多数美国人的心头:格林纳达虽然是个岛国,但地形崎岖,山峦起伏。入侵格林纳达的行动会不会演变成下一场越南战争,把美国拖入战争泥潭?面对美国社会的这种质疑,里根最终决定批准美国军事入侵格林纳达的决定:经过10年的休养生息,里根政府知道,因为一场战争而陷入衰落的美国,需要一场新的战争来重拾昔日的自信。
2.格林纳达的紧急风暴
入侵格林纳达的行动被命名为"被美国军方。紧急风暴"行动,顾名思义,美军以为格林纳达虽然是岛国,但军事实力和美国比起来不算什么。但是,在古巴和苏联的协助下,这场战争对美国来说将是遥遥无期。所以这次行动要直接快速完成两个目标:一是进攻并夺取重要港口和机场,确保苏军和古军无处登陆和登陆空,二是营救当时还无法判断美军是否幸存的毕晓普。
1983年10月25日,紧急风暴行动正式启动。约瑟夫·梅·卡蒂夫三世在这场战役中担任总指挥。此人在美军中拥有中将军衔,并在美军将领介绍中声称"它拥有出色的两栖登陆作战"体验。早在越战时期,他就指挥美军在越南进行了首次登陆作战。在美军撤出越南的过程中,他还参与了美军登陆和撤离的指挥工作。格林纳达作为岛国,四面环海,易守难攻。所以对于这场战争来说,重视海陆的配合将是取胜的关键,而约瑟夫·梅·卡特夫的两栖作战经验正好发挥了作用。
这次战役,美军一共投入了7000人的兵力,还有美国召集的其他拉美国家的300人的兵力。在战斗的第一天,约瑟夫·梅·卡特夫制定了如下作战目标:占领盐点国际机场和珍珠机场,突袭鲁珀特堡和里士满监狱,营救被困其中的美国学生。
然而,入侵格林纳达一开始就不顺利——在大规模入侵之前,约瑟夫·梅·卡蒂夫下令海豹突击队队员进行调查。然而,空投出4架海豹突击队队员的直升机却意外放错了位置,将4架海豹突击队队员留在了原本由格林纳达和古巴士兵把守的海岸上。最终,四名海豹突击队队员全部阵亡,美军"紧急风暴"行动计划面临风险。
格林纳达意识到美军的入侵意图,迅速调集兵力,在美军可能突袭的盐角国际机场和珍珠国际机场部署了1500名士兵,并配备了苏联制造的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但格林纳达政府军缺乏反KLOC-0武器和重型武器,也没有坦克、装甲车等机动武器。面对装备落后、缺乏实战的格林纳达军队,古巴卡斯特罗政府给予了慷慨援助。根据卡斯特罗事后的说法,有630多名武装人员留在格林纳达。这些人也是工人和士兵,隐蔽性强,适合与美国侵略军打游击战。古巴驻格林纳达最高军事指挥官佩德罗·托尔托洛·科马斯(PedroTortolocomas)也有丰富的游击战经验。美军入侵前,他以保护工人自卫为名,积极向格林纳达工人发放枪支子弹,给美军入侵增加了不少困难。
看到格林纳达早已整装待发,古巴也开始对格林纳达进行增援活动,美军迅速展开了对烟店国际机场和明珠国际机场的争夺。24日夜,美国第75突击营突袭盐角国际机场,遭到驻扎在国际机场的格林纳达军队伏击。第一次空登陆突袭失败。随后,美军使用AC-130武装直升机在空descent协助部队,彻底击溃了烟店国际机场的守军。
在争夺盐点国际机场的同时,珍珠国际机场的争夺战也在打响:这场争夺战发生的时候,格林纳达突然下起了暴雨,海豹突击队队员在暴雨的掩护下袭击了国际机场,但是抵抗不是很强。空攻击还得到了武装直升机AH-1的配合,使得海豹突击队队员成功摧毁了DShk重机枪,确保了美军后续的登陆作战。
在成功攻占盐角和珍珠两大国际机场的同一天,登陆美军迅速在鲁珀特堡和里士满监狱展开营救行动。在MH60和MH6飞鸟武装直升机的帮助下,美军成功解救了被困在两地的美国侨民。自此,美军彻底完成了"紧急风暴"运营的基本运营目标。失去机场、港口等关键节点的格林纳达军队,实际上已经陷入孤岛。没有苏联和古巴的支持,输给美国只是时间问题。
3.美国重拾自信,夺取了霸权。
美军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实现了对格林纳达的基本控制。在控制了国际机场之后,美军主要面临的是格林纳达的基本控制和安全问题。10月26日,一支古巴军队袭击了美军装甲车队,但很快被美军击退,驻扎在格林纳达的古巴军队被迫投降。两天后,格林纳达全境被美军控制。
这场战役胜利后,格林纳达回到美国的控制之下。在得知美军控制了机场后,苏联出兵已经来不及了。它只能承认格林纳达发生了颜色革命这一事实。格林纳达政府得到美国支持重组后,指挥入侵格林纳达战役的约瑟夫·梅·卡蒂夫获得了罗纳德·里根总统的特别嘉奖。据美国媒体报道,战斗结束后,约瑟夫·梅·卡提夫(josephmayKatif)打算带几把苏制AK47到美国作为纪念品,却被海关扣留,并声称"根据美国法律,任何人不得携带武器进入美国海关"约瑟夫·梅·卡特夫(JosephmayKatf)因此面临被调查的风险,但幸运的是里根为他开脱,最终使这些AK47成为军事指挥官胜利的纪念符号。
这场战役的胜利耐人寻味。格林纳达和越南一样是热带气候,还有易守难攻的山地和森林。它离古巴更近,在大陆训练了一批身经百战的游击队员。为什么美军能打赢这场仗,打败格林纳达和古巴的游击队?原因之一是,与越南相比,格林纳达虽然易守难攻,但作为岛国,缺乏相应的战略纵深,格林纳达和古巴的游击队很难在诱敌深入的同时少走弯路;其次,在这场战役中,格林纳达和古巴的军队虽然携带了大量适合游击战的轻武器,但缺乏至关重要的反-/kloc-0武器。而美军恰恰利用了守军的这一缺陷:格林纳达对岛屿地形的喜爱,不利于机械化部队的大规模发展,但可以通过武装直升机的配合,增强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从而达到歼敌的效果。然而,在盐角和珍珠两大国际机场的争夺战中,美军武装直升机发挥了不可挽回的作用。
这场战役的胜利对美军意义重大:这是越战后美军在全球范围内的首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此役的胜利,使美军重拾昔日世界霸主的自信,逐渐走出越战的阴影,开始重新走上与苏联对抗的道路。此时的苏联看似输掉了对美洲一个岛国的控制权争夺战,实际上却暗示着苏联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渐下降。入侵格林纳达战役后,里根政府利用胜利推动"星球大战计划"大规模增加军费,而苏联也增加军费以抗衡美国,但最终陷入财政危机,为90年代最终解体埋下伏笔。
然而,虽然美军赢得了这场战役,但本质上仍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美国入侵格林纳达不仅遭到了联合国的反对,也遭到了以英国撒切尔政府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批评:美国作为世界级的超级大国,依靠"杀鸡用的杀牛刀"入侵一个小国的形势,甚至不惜使用当时美军最先进的武器。美国这种欺软怕硬的态度,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看清了美国是霸权国家的本质。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这场战争中被侵略的国家"格林纳达"但由于美军入侵导致军政府垮台,他非常感激美国,甚至取消了自己的军队,把自己军队的安全全部交给美国,把美军入侵的10月25日定为自己的"感恩节。。或许,格林纳达人民怀念当年给他们带来幸福,却不幸被军政府杀害的毕晓普。但这场战争的目的和意义远没有毕晓普的生死那么简单,无力掌控自己国家命运的格林纳达注定要成为当时美苏争霸时代大国博弈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