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二战中英国为什么能坚持到最后?(二战英国为什么不堪一击)

二战中英国为什么能坚持到最后?(二战英国为什么不堪一击)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538 更新时间:2023/12/18 4:47:16

半年来,国内多个省市进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战时措施"其中就有。其中最显著的是,武汉市整个小区实行了封闭式管理,湖北省十堰市湾区成为全国首个出台"战时管制令"在天津,四"战时"即战时状态、战时机制、战时思维、战时工作方法。

这些涉及与人民作

战的战时机制,极大地促进了防疫措施的顺利实施。虽然我们的防疫战役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我们不妨看看二战中的英国是如通过实施多项严格有力的战时机制,为最后的胜利带来巨大帮助的。

纳粹德国入侵英伦三岛前的态势图。

战前形势

希特勒入侵的8个月前,英国政府也经历了一段毫无根据的乐观主义和明显官僚主义特征的混乱时期。很多战时的早期措施,比如停电、疏散等,因为准备不充分,极不得人心。然而,随着1940年6月法国的突然沦陷和英法敦刻尔克大撤退,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已经直指英伦三岛,英国即将迎来黑暗时刻。在苏联和美国两个强大盟友的强力干预下,温斯顿·丘吉尔不得不带领英国人民独自对抗纳粹德国的士兵围攻。在巨大的压力下,以下战时制度应运而生。

有组织地大规模疏散和疏散平民

为了避免即将到来的德军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英国政府迅速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撤离和疏散计划。第一次是1939年9月1日,英国对德宣战前两天,英国政府开始从城镇疏散大部分儿童、老人、妇女和儿童。这是英国历史上最大的人群。三天内,150万人从城镇疏散到安全的农村地区。

战时英国铁路部门的疏散通知

大多数人乘火车到达乡下的学校,然后和寄养家庭生活在一起。对于一些没见过农村的城市孩子,很多人因为想家而不开心。一些城市儿童发现自己生活在孤立的原始农业社区,没有电或自来水,没有糖果或玩具。就像中国的孩子还被锁在家里等着开学一样,那个时代的英国孩子也经历了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剧变。

1940年,一群从布里斯托尔撤离的孩子抵达德郡金斯布里奇附近的布伦特火车站。

就像我们在疫情防控中经历过的隔离措施一样,战时的疏散撤离,意味着一个庞大的后勤组织,需要成千上万志愿者的协助。在疏散过程的第一阶段,教师、地方政府官员、铁路工人和多达17000名妇女志愿服务组织(WVS)充当志愿者。妇女志愿服务机构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不仅在火车站照顾疲惫和担忧的疏散人员,还在接待区和售票处提供茶水和小吃。大量撤离者最终被志愿者安置到理想的临时住所。

在所谓的"电话大战"在早期,许多撤离者回家了,因为预期的空攻击没有发生。但随后德国对英国的大规模空攻击导致了第二波撤离,包括成千上万的儿童被送往海外,包括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

战时英国妇女志愿服务机构海报(WVS)

严格的战时民防空火控系统

早在1930年,当纳粹主义的崛起对欧洲构成巨大威胁时,英国就开始为战争重演做准备。1937年12月,英国政府通过了“空攻击预防措施”(或"ARP")法案,要求地方当局对空攻击做好充分准备。1938年慕尼黑危机后,战争似乎迫在眉睫,一些预防措施迅速付诸行动。不仅开始大量挖掘反-空孔,还发放了3800万个防毒面具。到1939年9月战争爆发时,已经分发了超过4400万个防毒面具。

英国二战防毒面具(防毒面具)分发给空ARP人员。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1938年,英国就建立了空攻击预防系统,简称"ARP"。为了应对敌方空攻击造成的建筑火灾早期威胁,英国还建立了辅助消防部门(AFS)来补充和平时期的消防队。

AFS战时招募海报。

辅助消防局的消防员不仅负责报告火灾事故,安抚公众,并提供空preventions(ARP)的建议,还负责协助灭火和急救,以及进行调查未爆炸弹的演习。

从1939年9月1日起,英国开始实施战时"停电"。大量的窗帘、纸板和油漆被用来在夜间遮挡房屋、办公室、工厂或商店的任何光线,以防止被袭击的德国轰炸机发现和定位。如果当地居民不遵守,他们可能会被当局罚款。

1940年11月的空袭击中,平民在伦敦南部的地铁站避难。

除了加强消防和灯光控制,英国还在1938年挖掘了大量的反-空洞。起初,政府不想把伦敦地铁站作为避难所。随着战事越来越厉害,后来被迫同意。在空attack的巅峰时期,空attack守望者、救护车司机、消防救援队、消防员都在英国国防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整个战争期间,近7000名空国防勤务人员殉职。

从1940年9月开始,德军空军队开始在夜间轰炸英国各地的城市。轰炸开始后,伦敦连续57夜遭到袭击,随后其他主要城市和港口也遭到袭击。在过去五年的狂轰滥炸中,英军不得不忍受一轮又一轮的轰炸以及V1和V2的导弹袭击。在所有的/kloc-0攻击中,有86182人死亡,86182人重伤。这些全面的空防攻措施,为英国在局势岌岌可危的情况下,坚持赢得最后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尽量维持战时教育系统的运转。

相比我们疫情中的适龄儿童,他们还可以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在网上上课。突如其来的二战彻底打乱了很多英国孩子的教育计划。1939年战争爆发后,大多数孩子离开了学校,大规模的疏散使学校系统瘫痪了几个月。2000多栋教学楼被军队征用,教师、书籍、纸张、设备都供不应求。五分之一的学校被炸弹摧毁。空的攻击让停课几个小时成了家便饭,学生出勤率急剧下降。

1940年,伦敦巴特西圣乔治教会学校的女生疏散到威尔士彭布罗克郡,上了一堂露天缝纫课。

虽然战争期间很多学校被迫撤离,但在政府的鼓励下,很多学校还是选择了继续开学。尽力而为"因为缺少适合学校课程的地方,很多大城市的酒窖、地下室都被改造成了临时教室。在温暖的月份,这些学校甚至选择在户外上课。

1941年,在伦敦东南部一所学校的地下室里,一名教师和她的学生着防毒面具。

完善人性化的配给制度

战争期间,生活在英国家庭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应付食物和衣服的短缺。1939年,英国还依赖从国外进口的廉价食品,只有30%的食品是本地生产的。战争爆发后,由于德国潜艇的封锁战术,进口的粮食无法如期大量到达大陆,英国粮食部门于1940年1月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该计划旨在确保当国家粮食短缺时,每个人都能享有公平的食物份额。

包括肉、糖、黄油、奶酪和鸡蛋在内的基本食物通过发放优惠券来定量配给。家庭主妇也必须在特定的零售店登记,并在固定的点购买。与我们今天在超市购物不同,战争期间的购物涉及不同的商店,如肉店、蔬菜水果商和面包店。

英国食品部的战时海报

战时,英国政府还利用计分制度定量分配一些其他特殊物品,如罐头食品、干果、谷物和饼干等。分配系数根据可用性和消费者需求而变化。牛奶、鸡蛋、橙汁和鱼肝油优先提供给最需要帮助的人,包括儿童和孕妇。在配给制下,保证社会弱势群体的粮食安全一直是战时英国粮食部门的头等大事。

1945年,人们在伦敦北部伍德格林的一家蔬菜水果店里排队。

随着战争的进行,一些重要的商品开始实行配给,比如1939年的汽油,1941年6月的衣服,1942年2月的肥皂。自1941年6月以来,政府一直为特殊人群配给衣服。对于身高快速增长的孩子的父母来说,服装是一个棘手的问题。1942年,战时当局调整了为儿童发放额外服装券的计划。妇女志愿服务局(WVS)还建立并经营一个衣物交换所,父母可以交换他们的孩子不再需要的衣服和鞋子。但是,整个战争期间,童鞋还是供不应求。

战时大力提倡民族自给,厉行节约。

随着战争中各种资源的巨大消耗,1942年秋,英国贸易委员会正式启动"修补"计划通过减少平民服装的生产,将工厂空室和劳动力解放出来用于战争生产。人们被鼓励学习缝纫技术,一份妇女公益组织的报告要求政府支持一项正式的"服装修补"运动鼓励人们爱护自己的衣服,尽可能用旧面料做新衣服。

1943年,一群英国孩子在缝补衣服。

英国国家储蓄委员会也敦促公众把自己的钱存起来,投入到战争中,以筹集战争资金。由此,著名的卡通形象"Bug"这个小虫子不断提醒人们不必要的购物浪费在海报和各种图像的新闻广告上,并强调购买战争债券的重要性。这个卡通形象后来被其他国家使用,包括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二战期间,英国的"Bug"海报;节目单

战时的英国不是所有的食物都配给,水果和蔬菜也从不配给,但这些物资还是供不应求,尤其是从海外运来的西红柿、洋葱和水果。因此,政府大力鼓励人们在自己的花园和房前屋后种植蔬菜,自己吃蔬菜,尝试新的食谱。许多公园也用于这一目的。这个计划叫做"为胜利而挖"。许多孩子也加入进来,在学校和家里种植蔬菜,作为他们学习的一部分。这些学生在学校菜园里种植的蔬菜将直接用于他们的午餐。

在特梅河畔奈顿的当地学校,几个男孩正在采摘他们自己的蔬菜。

充分发挥妇女和儿童的作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政府动员平民的效率比任何其他交战国都高。到1944年,将近三分之一的平民从事战争工作,其中包括700多万妇女。从1941年初开始,18至60岁的妇女必须参加战争工作。当年12月开始招募,招募20到30岁的未婚女性。他们可以选择加入服务业或在工业部门工作。孕妇、有14岁以下子女的妇女或有重大家庭责任的妇女不能从事战争工作,但可以自愿参加。

除了在英国工厂领工资服务的男女之外,成千上万的儿童除了日常的家庭责任之外,也为战争做出了贡献。17岁和17岁以上的男孩加入了国内卫队,帮助保卫城镇和村庄免受敌人袭击。战争期间,许多14至17岁的孩子做全职工作。他们从事农业、办公室和文书工作,以及飞机制造、造船和汽车制造等主要行业。自1941年以来,所有16至18岁的人都必须登记参加某种形式的国民兵役,即使他们已经有一份全职工作。

1941年4月10日夜袭后,孩子们在考文垂学校的废墟中寻找书籍。

男孩到了18岁,收到了部队的征召通知,女孩也应征入伍。她们要么加入了一支女子辅助部队,要么承担了其他重要的战争工作。他们还通过回收废金属、纸张、玻璃和废弃食物筹集了大量资金来制造弹药。16岁以上的儿童,包括女童子军和男童子军,也在空攻击期间提供空攻击警告(ARP)服务,充当信使、消防队员或与志愿服务一起工作。

英国儿童可以收集金属和纸,换取海报右下角的红色徽章。

在战争空攻击期间,共有7736名英国儿童死亡,7622名重伤。许多儿童成为孤儿或失去兄弟姐妹。儿童不仅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也参与了战时的救济工作。

标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战时动员无疑是充分和高效的,而且在当时的英国,所有的人民都义愤填膺,不惧怕纳粹德国士兵的压迫。在这种困境中形成的伟大而真实的精神共同体超越了阶级和其他障碍。除了精神上同仇敌忾,上述全民参与的战时管制措施也为最终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能从中找到一些值得思考和借鉴的地方,那就太好了。

战后,皇家空陆军轰炸机司令部的地勤人员在兰开斯特轰炸机旁拍下了胜利的照片。

1945年5月7日,法西斯德国签署正式军事投降法案,欧洲战场停战。在英国,丘吉尔宣布5月8日为公共假日,以纪念这一时刻。"保持静,继续前进。英国人在街上举行聚会、跳舞和唱歌。尽管他们筋疲力尽,健康状况不佳,但重要的是他们坚持到了最后。

标签: 英国战时战争

更多文章

  • 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什么关系正统道教神系中他们并非夫妻(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谁的地位更高)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玉帝,道教,西王母

    说起太后和玉帝的关系,我们都知道,因为两人都是当官的。玉帝是老大,太后是老二。他们经常坐在一起。乍一看感觉是情侣,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不是正统道教神灵中的夫妻。那么他们是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一起分析一下!其实太后和玉帝没什么关系。他们是夫妻,却被电视剧和小说误导。他们最多只是在天堂一起工

  • 越战结束后北越缴获了大量战利品这里面都有些什么?(越战后期的实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越南,柬埔寨,武器

    1975年越南战争结束后,北越缴获了大量军用物资和战利品。各种型号的飞机、坦克数千辆,步枪、机枪数十万挺。然而奇怪的是,尽管有各种信息,这些武器后来大部分都被编入了越南军队。比如战后组建的372空师,都是美制装备。然而仅仅4年后,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除了部分M-16步枪、M-72火箭筒和M-79榴弹

  • 溥仪的真实文化水平如何?看看他的老师就知道了(溥仪的学识有多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溥仪,英语,满语

    很多人可能一直认为溥仪的学历只有初中,但他毕竟是皇帝。古代皇帝接受的教育是不是比普通人差?但也有人认为封建社会的人知识水平远不如现代人,而事实是他们只是没有学到很多学科而已。就和现代人学的科目一样来说,恐怕没有人能是古代人的对手。那么,溥仪的真实文化水平到底有多高呢?作为皇帝,溥仪的教育培养自然成为

  • 二战法国战役隆美尔军功卓越为何没有晋升为中将(二战隆美尔什么时候进入北非)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隆美尔,希特勒,晋升

    二战法国战败后,希特勒开始向这场漫长的战役致敬。1940年7月19日,一批将军晋升军衔,包括13名元帅,原第19装甲军军长,现集团军军长,诸军兵种将军古德里安。但晋升名单中没有隆美尔,这并不十分意外,因为那时的希特勒还是很守纪律的,并不太过分。在横扫西欧的战役中,第七装甲师的少将隆美尔发挥了"魔鬼的

  • 镇元子属于什么级别的神仙?为什么镇元子可以跟如来平起平坐?(道家神仙里面有镇元子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散仙,元子,如来

    在西游记中,镇元子一直是一个神秘的人物。按照贞元子的资质,贞元子完全有能力进入天宫做神仙,但是为什么贞元子愿意在人间生活呢?其实西游记里很多散仙都不愿意加入天庭当神仙,因为天庭的条条框框太多,他们更愿意在人间过自己的生活。镇元子就是典型的例子。而且从镇元子的资历来看,他已经是道教第二号人物了,地位肯

  • 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是什么意思?苏轼本意到底是什么?(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啥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月亮,嫦娥,后羿

    其实苏轼的很多诗都是大团圆,祝愿天下有情人。比如有一句话我们非常熟悉"祝人长久,千里相伴"其实这句话很美。虽然它通常被解释为送给朋友或亲戚的礼物,但它似乎更适合恋人。陈涓"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单鹃本来是指女人,但在这首诗里,含义似乎更多了。这是好福气还是别的?这一次,我给你一个简短的回答。让我们一起

  • 吴三桂死后,名妓陈圆圆去了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圆圆,吴三,结局

    秦淮八大美女之一的陈圆圆,一直是很多人讨论的话题。关于她的故事,总是涉及到吴三桂和吴三桂"对王冠的愤怒是一种美"那个传说。但似乎吴三桂死后,关于陈圆圆的结局总是流传着很多版本,让人真假难辨。那么真实历史中的陈圆圆在吴三桂死后去了哪里?陈圆圆的结局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1.吴三桂是怎么死的?吴三桂作为

  • 关胜是如何压过林冲登上五虎将之首的?(关胜和林冲联手能打过史文恭吗)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林冲,梁山,宋江

    说到关胜,你应该知道这个人挺有意思的。毕竟大多数人还是知道林冲多一点,关胜少很多。但其实在《水浒传》里,关胜感觉比林冲厉害多了。毕竟关胜是五虎将之首,林冲不是。于是有网友说,林冲和关胜谁更厉害?让我们跟随边肖来分析其中的秘密,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关胜把林冲推上梁山五虎将之首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水浒和

  • 古代婚礼中的合卺礼是什么意思(古代合卺礼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仪式,葫芦,婚礼

    最近,很多人也在谈论这场婚礼。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婚礼仪式是什么意思,但是其实还是挺好理解的,因为了解古代婚礼习俗的一些细节就清楚了,那么这个婚礼仪式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一起学习。1.仪式是什么意思?结婚仪式是指"夫妻同饮一杯"并不是情侣都把头发扎起来,这是不正确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这

  • 历史上长安是如何被弃用的?长安为什么不在适合当首都了?(长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安,迁都,都城

    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为什么在唐朝以后被废弃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长安不适合作为首都?其实开国皇帝在选择都城的时候会考虑很多方面,既要让自己舒服,又要保证自己的地位不会被轻易推翻,所以找一个风水之地并不容易。十三朝都在长安度过。难道是因为赵匡胤做不了这个恶才要迁都吗?这次我就简单介绍一下长安作为首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