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吐蕃,还有很多话要说,因为真的有点混乱,因为这个地方的人还是很厉害的,最不济的时候还跟唐朝打过仗。但为什么吐蕃选择与鼎盛时期的唐朝作战,而不是南下打印度?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
我大胆推测,看到这个问题,肯定会有很多人说怎么越过一座大
事实上,吐蕃最强大的时候,曾经把势力延伸到恒河北岸。可以肯定的说,吐蕃在印度曾经有过军事力量,但并没有占据很长时间。我们先来读一个故事。
王玄策"一个人毁灭一个国家"
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出使天竺(印度),恰逢天竺之乱。王玄策使团被洗劫一空,随行的几十名骑兵被俘。王玄策逃到吐蕃,利用吐蕃兵和尼泊尔(尼泊尔曾是吐蕃国)讨伐印度。在很短的时间内,他打败了印度军队,抓住了阿罗纳顺和起义的公主,并把他们带到了长安。
王玄策在印度的胜利并没有得到特别的关注。对于强大的唐朝来说,天竺不是强敌,胜利很正常。
但王玄策的经历留下了吐蕃出兵印度的记录。
吐蕃出兵攻天竺
这发生在赤松德赞统治时期。
当时唐朝被安史之乱搞得疲惫不堪,赤松德赞趁机出兵攻占长安。想让吐蕃攻占长安,还敢建立傀儡皇帝,理所当然不理会天竺。
为了抢夺如来舍利,吐蕃出兵天竺,不费吹灰之力就征服了恒河北岸的广大地区,达到目的后随心所欲地撤退。
历史上吐蕃确实出兵过印度,但并没有长期占领。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两地气候差异巨大,印度的炎热天气大概是吐蕃人望尘莫及的。
2.中原富庶之地是吐蕃的终极目标,对印度用兵只能"插曲"。
3.吐蕃政权存在时间短,分裂时间长,直到归属中原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