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人吃肉的历史是怎样的?(中国吃猪肉的历史)

中国人吃肉的历史是怎样的?(中国吃猪肉的历史)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91 更新时间:2023/12/24 17:15:44

说起中国边肖,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时候我们也在谈论中国的历史。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的生活也在安居乐业。现在的人都很幸福,不管想买什么都可以买,很方便。所以,很多人也在问边肖,中国古代人吃肉吗?古代人吃什么

?让我们来看看细节吧!

牲畜的肉都可以称为肉。但是,如果你打开中国南北方餐馆的菜单,你会发现今天汉族人餐桌上的肉指的是猪肉,而且往往是牛羊肉,比如鱼香肉丝、北京酱肉丝、木须肉,而洋葱炒羊肉和红烧牛肉的配料会被明确指出。可见猪肉菜比较常见。

但在中国人的饮食史上,猪肉在古代的地位并不高。《礼记·王制》云:"诸侯不无故杀牛,医生不无故杀羊,学者不无故杀狗,庶人不无故吃宝。"这段话可以解释为不同的阶级被允许吃不同种类的肉。另一种解读是,牛肉比羊肉高贵,羊肉比狗肉和猪肉高贵。

牛,自古以来地位就高贵神圣。

对于农耕民族来说,耕牛对农业生活极其重要。同时,牛也是中国人使用的最高规格的祭品,所以牛不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有很高的社会地位。《九章算术》里有个问题:"今天一共买了牛,七家交了190,不到330;九家公司共270,利润30。户数是多少,牛的价格是多少?回答:126,牛的价格是3750。"也就是说,为了买祭祀牛,需要126家公司共同出资。那些生活困难,不能给祖先提供牛的人,就用金黍(黄米)揉成角的形状来代替牛。

想要吃饱肚子,不仅要攒够银子,还要注意遵纪守法。即使是古代高贵的王公也不能无缘无故杀牛。《三国志》里有两个吃牛的故事。一个是东汉末年的权臣董卓,年轻时冒着法律的危险招待羌人的大朋友。国王禁止杀牛,违反禁令者要受到惩罚"斩首之罪"杀牛设宴"。羌族首领非常感动。回到草原后,他收了几千头牲畜送给董卓,称他"剑侠"。另一个是三国曹魏时期,曲周县人祭牛祈福父病,被县令依法判刑"抛弃市场"就是公开判了死刑,不准当街埋。幸好太守陈娇得知,认为此人纯洁孝顺,下表赦免了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不同的朝代和世代都在谈论"无缘无故杀牛"刑法逐渐放宽:唐朝判他一年徒刑,元朝罚他一百棍,明朝发配边疆流寇,清朝视情况处以罚金、打板子或流寇。现在不仅可以自由吃牛肉,还能吃到国外进口的牛肉,比古人好多了。

宋代羊统治了人们的餐桌。

魏晋以后,大量的胡人定居在中国北方。南北朝时期的洛阳伽蓝记叫做"牧羊人是最有生产力的。"北魏的《齐书》和唐末五代初的《四时纂要》是中国古代两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它们对养羊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养猪的重视。建立唐朝的李氏家族,有鲜卑族的血统。皇室贵族都比较喜欢吃羊肉,吃羊的民俗也越来越流行。

到了宋代,羊肉逐渐占据了中国人的餐桌。北宋《太平广记》对肉类的描述有105条,其中对羊肉的描述有47条,对猪肉的描述只有12条。宋朝皇帝对羊肉的喜爱是惊人的。据记载,在宋真宗时代,皇家厨师每天宰杀350只羊。《宋史》中记载宋仁宗:"晚上在宫里饿了,想着吃点烧羊。"说皇帝晚上饿了,想吃烤羊。《宋会姚记稿》记载,在宋神宗熙宁十年,宫廷厨师食用"羊肉434,463斤42两,羔羊19只常养。"宋哲宗时期,宰相吕大方曾对皇帝说:"饮食不贵,气味不好,厨师就不用羊肉了,这是祖家法,导致平安。"换句话说,皇室礼仪要求皇室只能吃羊肉。

猪,"反击"在路上飞奔

苏东坡,著名大诗人,美食家,兼职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曾为弟弟苏辙写过一首诗"吐槽"说,"北京肥胖十年"。意思是羊肉。久居开封的苏东坡,吃羊肉吃腻了,但对猪肉却有很深的感情。

苏东坡对猪肉的喜爱溢于言表。在回答毕仲举时,他把好友陈翔在佛学上的造诣比作龙肉,把自己一生所学比作猪肉,写道:"猪和龙是有差距的,但大众总说龙肉,不如仆人吃的猪肉好看。"一般来说,猪和龙当然是不一样的,但是整天谈龙肉,还不如吃猪肉,好吃又饱。这也是"与其整天说龙肉,不如吃猪肉"名言出处,意在务实做人,务实读书。虽然宋朝的达官贵人喜欢吃羊肉,但民间的猪肉消费也不容小觑。《东京梦》记载,首都开封每天晚上都有几十个人开着从四川买来的几万头猪到北京,场面极其壮观。

到了明朝,吃猪肉逐渐流行起来。《明故宫史》记载,皇室在过年时会吃烤猪肉、猪灌肠、猪肉包子等。万历五年,1斤羊肉卖0.013两银子,猪肉卖0.018两。万历二十年,羊肉微涨至0.015两白银,猪肉卖到0.02两。

清军入关后,带来了更多的猪肉菜。猪肉可谓彻底"反击"是的。清代袁枚介绍了乾隆年间流行于江浙地区的326种菜肴,与猪肉有关的43种菜肴单独列在专项祭祀清单中,并得出结论:"猪用的最多,堪称‘广大教师’。古人有专门的海豚喂养是可取的。"其中猪头做法有两种,猪蹄做法有四种,各种猪下水做法也有描述。牛羊肉的做法列入杂畜名录,说是"非南方人常见的事情"。牛只有牛肉和牛舌两种方法,羊有全羊、烤羊肉、羊汤、羊蹄等八种方法。

食物"食物"

从世界野生动物的驯化历程来看,发现狗的驯化约在公元前10000年,山羊、绵羊和猪的驯化比狗晚2000年,牛的驯化比绵羊和猪晚2000年,马、驴和水牛的驯化比牛晚2000年。只有当生产力充分发展时,人们才能有足够的食物来喂养肉类动物。畜牧业中饲料与肉类的比例约为10:1。一般来说,想得到1000斤牛肉,需要喂1万斤饲草。

据明代《沈氏农书》记载,在江南饲养11只山羊,一年需要饲料15000斤,其中只有1000斤桑叶(7%)由农民自己提供,其余7000斤干草和枯叶需从外地购买,共需白银六两,在当时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成本这么高,收入却有限。厨师手册上说"最大的羊也就五六十斤。"

相对来说,养猪性价比更高。猪的肠道较长,与牛羊的肠道不同。少"我们的食物可以生产更多的肉。猪喜欢吃红薯和甜瓜,可以充分吸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自身的热量。明朝有记载说"猪一年养两缸,半年后一头猪能出90斤白肉。"据清同治年间《上海县志》:"貘的皮又厚又宽,重达200公斤。"如今,猪肉已经成为中国肉类食品的主角——中国的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60%以上。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最突出的一个就是肉制品消费的增加。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比较低的时候,为了吃饱,食物是饮食的主要内容;当物质基础逐渐提高后,谷物和土豆的份额会逐渐被肉、蛋、奶所取代。

标签: 猪肉羊肉中国

更多文章

  • 兵部侍郎是一个什么职位?(兵部侍郎怎么读)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兵部,侍郎,六部

    说到"兵部侍郎"其实我们应该经常听说这个官位,无论是在电视剧里,小说里,还是一些评书里。我们都听说过这个古老的位置。看来这个职位真的很厉害,不过好像不是兵部最好的。是不是不如一般?我们来看看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和揭示。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从周朝开始,设置了六部,即官、户、礼、兵、刑部、工部。兵

  • 唐顺宗墓地发现罕见的三出口阙楼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考古,李咏,非常

    说到三座楚克建筑,实际上在考古届是非常非常罕见的,所以考古届的这一条信息是非常匮乏的,但是幸运的是,最近在这个唐顺宗墓地出土了与三座楚克建筑相关的东西,这是非常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们继续看下去吧!1.三个出口结构的考古发现。陕西考古研究所刚刚发布了一项考古成果。经过一年的挖掘,考古

  • 你什么意思,逃跑?败走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吕布,定陶,埋伏

    195年,吕布领兵攻打曹操。当时曹操手下大部分都出去割麦子了,全营不到1000人。于是,曹操下令在营中设宴,让士兵们放松。吕布看到这一幕,怀疑有埋伏,就没有急着进攻。等到第二天曹操大军返回,率先埋伏,导致吕布立即撤退。这次要向你介绍的习语"战败而去"和这个事件有关。我们来看看背后的典故。今天的习语三

  • 五子登科是哪五子?(五子登科是哪五子带拼音)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燕山,五子,失主

    说到这个,大家都听说过,边肖也听说过,但我就是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最近很多人问,这个五孩入学是什么意思?这个五子联考中的五子分别指的是什么?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一起分析一下吧!《宋史·窦娥冤》记载,窦的五个儿子,懿、严、阚、罗、傩,在宋代相继而至,故称"五子入题"它经常被用作婚姻的祝福词,寄托了普通

  • 清明节又叫什么节(清明节又叫什么节?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来历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清明节,寒食节,扫墓

    说到清明节,这个又来了。清明节有很多名称,也可称为清明节、祭祖节、踏青节、三月节。仲春和晚春之交,清明节有人文和自然两层内涵。它不仅是人们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自然节气。清明节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春节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缅怀先人,扫墓祭奠,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既弘扬了家庭孝道,又唤醒了整个家庭的共

  • 明朝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朝廷的官员是怎么做的?(明朝后期官缺有多严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崇祯,明朝,皇帝

    我们常常觉得命运是不公平的,就像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勤于政事,一心为国,但是当他得到的时候,明朝已经是一团乱麻,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挽回。那么明朝灭亡的时候,拿朝廷俸禄的官员都做了些什么呢?他们想过为国家做贡献吗?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自杀,大明沦陷。在最后的日子里,崇祯

  • 张辽为何能成为魏国&;五子良将&;之首?(张辽为何能成为魏国大将)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权,好将,五子

    说起三国时代,大家都很激动,因为这个时代到处都是英雄和著名的谋士。其中,舒有"五虎将军"魏也有"五子好将",as"五子好将"其中的张辽甚至被收录在"王武成寺六十四将"被后世的香火献祭。张辽作为一个外姓将军,一生南征北战。虽然他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曹操手下的很多将领也是功绩卓著。廖为什么能跻身"

  • 儿孙自有儿孙福的下一句是什么后半句才是关键(儿孙自有儿孙福下一句怎么说)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儿孙,自有,儿子

    "儿孙自有儿孙"关汉卿的《蝴蝶梦》是一部流传很广的习语,相信你也听说过。那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儿孙自有儿孙福。作为父母,他们不再过度劳累和担心。其实很多家庭可能太宠孩子了,对孩子不好,会让孩子很难真正成长。"儿孙自有儿孙"后半句是整个句子的关键,其中蕴含的典故值得大家深思。1.儿孙自有儿孙。"儿孙自有

  • 帅到极致二战德军美男子(二战德国美男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德国,敌机,纳粹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罪魁祸首就是被世人唾弃的纳粹德国。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战后德国的一系列举动,迫使世界承认它是一个优秀的民族。相信了解二战历史的朋友都看过很多当年纳粹德国军官或士兵的照片,不得不说,价值脱离图表的不在少数。所以今天,我们来评出二战

  • 孙权偷袭杀死关羽给三国走势带来哪些影响?(三国孙权攻打关羽的几个理由)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孙权,刘备,关羽

    关羽在荆州时,一人带兵攻打襄樊,但孙权配合魏军从后方攻打关羽,导致关羽在麦城大败,最后被杀。关羽的死对蜀国的影响很大,也改变了三国的走向,使三国的进程迅速缩短。三国之所以能屹立不倒,是因为双方齐心协力对抗最强。如果变成两个国家,双方就这么打起来了。所以孙权此举实际上是帮助了强国打败弱国,却不知道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