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如果赵构支持岳飞北伐不议和那么伐金的结果会不会改写?(如果赵构同意北伐岳飞能成功吗)

如果赵构支持岳飞北伐不议和那么伐金的结果会不会改写?(如果赵构同意北伐岳飞能成功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151 更新时间:2023/12/21 18:11:41

说到宋朝,其实说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岳飞,真的很可惜。但是历史毕竟是过去了,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有这个说法,就是假设一些问题?如果当时赵构支持岳飞,全力支持岳飞,宋朝削金的结果会被改写吗?让我们跟随边肖揭示分析,看看!

结果只有一个,就是大宋直

捣黄龙府,光复中国,重开盛世!

岳飞的能力有目共睹,战绩众所周知。

如果赵构坚定支持岳飞北伐,从1140年(绍兴十年)起,最多用五年时间灭徐进,收复十六州。

首先,不再是吴手下的阿蒙,战斗力突飞猛进。

实战能练兵,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与宋军金兵的战斗中,他逐渐培养了一批能征善战的铁军。

从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到岳飞被害前的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军事实力对比逐渐向有利于南宋的方向转变。宋军由弱变强,金军由盛转衰。

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三月至四月,韩世忠率十万金军在黄天荡地区截击;四月至五月,岳家军收复建康后,将金军全部驱逐出江南。从此,长江流域的金兵再也没有南下过。不是我不想去,而是我没有能力去。

1131年(绍兴元年)十月中旬,川陕战区吴军击败金兵总司令完颜宗弼(兀术)率领的十万金军。粉碎了金兵对四川的进攻。

这是关系到南宋国家命运的关键战役,也可以说是南宋的开国之战。赢得这两场战役后,宋军停止了溃败,逐渐站稳了脚跟。

经过三年的积蓄力量,1134年,宋军发动了局部反攻。收复襄阳六郡。

1134年(绍兴四年)三月,吴郡率军在仙人关又击败了洪雁宗弼(兀术)的十万金军。

1134年(绍兴四年)五月至七月,岳飞率军发动第一次北伐,收复了包括战略要地襄阳在内的韩翔六郡等广大地区。

1134年冬(绍兴四年),金军主力入侵淮南失败。

经过这场战争,宋金之间的战争几乎都以宋朝的胜利而告终。力量对比的天平已经向南宋倾斜。

1135年,南宋重新组织各界人士,组建了五支强大的护卫部队,总兵力近40万!

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七月至八月,岳飞再次率军北伐,到达洛阳附近,缴获战马一万五千余匹。

公元1140年(南宋绍兴十年)五月底至六月初,宋朝大将刘琨在顺昌郡(颍州,今安徽阜阳)坐镇,伺机而动,以少击众,击败晋国精锐十万,取得顺昌大捷。

1140年(南宋绍兴十年)七月上旬和中旬,岳家军在盐城之战和应昌之战中击败了金军主力,进军东京离开封府只有四十里的朱仙镇。

1140年是宋金权力的一个根本性转折点。

这一年,宋军接连击退金兵的进攻,在空之前取得了胜利,这说明强晋弱宋的局面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就连一向畏敌如虎的和也看得清清楚楚。

绍兴十一年(1141)初,金兵再次下淮西时,宋高宗和赵构认为:"国内外议论纷纷,敌忧强渡。我不知道今天的情况和建言不一样。剑炎与剑炎之间,我军全部投降江南。杜充秀才,派了部分将领与敌轻战,敌人只好占了小木屋的便宜。今韩世忠在淮东,刘琨在淮西,岳飞在上游,张浚从建康挺进。在渡河侦察敌人之前,我们的战士都走在后面。今天一路到镇江,不敢来叫敌人过河"

这时,宋军的总兵力达到40多万人。

宋军经历了从瓦解到重组的过程,逐渐形成了五支驻防军。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宋廷颁布营卫番号,川陕吴军称右卫,长江中游岳飞称后卫,长江下游韩世忠称前卫,称左卫,张军称中卫。

40军中,岳飞军(10万)、吴军(7万)、韩世忠(8万)战斗力最强。单就实力而言,南宋已经超过了游牧民族。

我们写这么多只是想明明白白地告诉你,靖康之耻后的十年,宋军从畏敌如虎到一路溃败,一年后站稳脚跟并奋力维持,四年后实力大增,开始局部反攻,10年后展开战略决战并取得决定性胜利。一步一步,宋军的战斗力和战斗信心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到1140年,游牧民族很难在战斗中击败宋军。

宋军的问题在于指挥不集中。40万大军,分五大战略集团,只有岳飞、韩世忠、吴军战斗力强。军队人数最多的岳家军也不过十万。十万北伐基本相当于游牧民族主力兵团的兵力,战略进攻显然不够。

四次北伐时,岳飞屡受兵力不足之苦,经常大败敌军,攻破城池,却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守,于是岳飞多次向宋高宗和赵构请示,调拨更多兵力归他指挥。组建20万人的精锐兵团进行北伐。

如题,赵构坚决支持岳飞北伐。那么岳飞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组织一支20万人的铁军了。想想看,十万人的岳家军是多么的强大,所向披靡。二十万人口的岳家军,还没有把金兵的军队老巢全部打完。

可惜历史无法改变,岳飞的野心真的很难付出。

标签: 宋军金兵绍兴

更多文章

  • 河西走廊路线图(河西走廊路线图手抄报)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河西走廊,我们,大图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河西走廊的示意图,也有很多人说,河西走廊的具体路线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具体的原因我们还是很难仔细说清楚,所以我们一起来简单分析一下,有兴趣的可以一起研究一下。先看一张全局图,如下图:从大图可以看出,在整个大图中间的左上方看到一点点还是很有意思的。当然,这只能从一个大

  • 项羽带万人打跑刘邦万人这一壮举堪称史上第一人(项羽怎么用三万打败刘邦五十万的)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刘邦,彭城

    虽然最后项羽是输家,但人们对项羽的评价和喜爱一直不低。因为一般把项羽放在正面,而刘邦放在负面。当时项羽已经知道自己很难打败刘邦,韩信集结了56万兵马拦截他。结果他没想到项羽只用三万人就打败了五十多万大军,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这中间项羽也用了一些招数。毕竟50万大军不在一处,还是有机会一一击破的。中

  • 克制蛤蟆功除了一阳指还有什么?射雕只有两人掌握此神功(蛤蟆功为什么能硬接降龙十八掌)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九阴真经,武功,重阳

    欧阳锋的蛙技是西域一绝,欧阳锋也正是凭借它才能站在四绝之一的位置上。然而,根据雕塑中的设定,南帝段知行能够克制青蛙的技能,王重阳去学习一阳指,将欧阳锋赶回西域。不过克制青蛙的技能其实不止一个技能,因为在第一次华山论剑中,王重阳打败了没有一根手指的欧阳锋,而这另一个克制青蛙的技能就在王重阳身上。不过练

  • 拿破仑的大军是如何被俄国拖垮的?莫斯科沦陷并不意味着战争结束(拿破仑进攻莫斯科几次)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法军,拿破仑,莫斯科

    说起拿破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叫from"科西嘉狮子"。拿破仑,欧洲历史上勇猛的一代,曾经征服了几乎整个欧洲,导致了以英德奥俄为基础的反法联盟的形成。1812年6月,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开始东征俄国,这是欧洲历史上非常罕见的军事行动。9月7日,俄法两国在距离莫斯科120公里的博罗季诺村出发,进行了

  • 为什么只有猪八戒敢叫孙悟空弼马温?为何其他人都不敢这样叫?(猪八戒为什么说孙悟空坏话)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武,猪八戒,名字

    孙武空曾经在天平上做过bi的马文,大家都知道。而且,当孙武空被八戒的前辈田鹏元帅嘲笑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不过是个小官。但在后来的故事中,只有猪八戒敢继续用毕这个名字称呼孙武空。按理说沙僧也知道这件事。他为什么不像猪八戒那样称呼孙武空呢?猪八戒竟敢这样和孙说话。他为什么这么做?要说毕这个名字只是孙武

  • 王安石最佳十首诗词是哪十首(王安石最佳十首诗词是哪十首古诗)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rdquo,ldquo,明妃

    说到王安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王安石变法吧,其实王安石不仅仅会变法,还会写诗词,诗词造诣也非常的高,在当时也当然是数一数二的,那么也有人问了,这个王安石最佳的十首诗词是哪十首呢?下面小编会给大家带来相关的盘点,还有这个赏析和翻译,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速度来欣赏学习吧!1、《梅花》全诗:墙角数枝

  • 王玄策灭一国是真的吗?历史真相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天竺,阿罗,唐朝

    王玄策是唐朝的官员,但他不是将军。也就是说,王玄策应该是文官,而不是武将。但历史上一直流传着王玄策一个人灭了一个国家,所以很多人可能会把他想象成战神的武将。其实王玄策并不是一个上战场打仗的将军,但是为什么会有他一个人灭国的故事呢?真的是这样吗?据说唐朝贞观二十二年,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天竺统一了北印度

  • 三星堆青铜神树为何禁止展览青铜神树的背景介绍(三星堆青铜神树为何禁止展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神树,青铜,三星堆

    其实青铜神树早就被发掘了,并不是这次在三星堆的新发现,与《盗墓笔记》中的青铜神树也没有直接关系。但是《盗墓笔记》在年轻人的圈子里影响很大,大家有这样的联想很正常。青铜神树是国家一级文物。网上有一种说法是青铜圣树禁止展出,其实是不正确的。关于青铜神树的文化意蕴,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准确的说法,但通过推测

  • 林冲为什么突然会变得十分的残忍和绝情?(林冲的性格为什么那么软弱)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林冲,梁山,一个

    说起林冲,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人真的超级厉害。其实一开始林冲是一个很有个性很有气魄的人,但是走着走着你会发现有一天林冲突然变得很残忍。那为什么呢?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有隐情的。那么是什么情况呢?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为了谋杀林冲,高俅派来的鲁和福安用沧州战俘营的营务管理和差拨"烧草料场"这样一个双保

  • 老公一词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可不是丈夫的意思(老公在哪个朝代是丈夫的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老公,太监,彭林

    在我国明末清初历史学家谭谦所著的《杂枣树》中,李自成入京"打我老公"这样的说法。在中国的明清时期,"老公"这个词通常用于称呼宫中的太监;2016年10月,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彭林批评了夫妻间的称谓。彭林也说过,"老公"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在古代是指宦官。这就是为什么"老公"它叫做"太监"的含义引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