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刘备派魏延而不是张飞镇守汉中一向高傲的关羽为什么没出来阻止(刘备让魏延镇守汉中)

刘备派魏延而不是张飞镇守汉中一向高傲的关羽为什么没出来阻止(刘备让魏延镇守汉中)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416 更新时间:2024/1/13 1:02:34

在很多人眼里,关羽一直是一个很嚣张的人。连孙权求婚的时候都不给人家一点面子。虽然这件事的浪漫度比较高,也不一定是真的,但是关羽的嚣张不是瞎说的。但这样一个骄傲的人,并没有出来阻止刘备派魏延代替张飞镇守汉中。为什么?魏延当时得到关羽的认可了吗?

刘备取得汉中之战胜利后,取汉中王称号,然后定都成都,率领主要文武官员回到成都。因为关羽留在了荆州,而此时随刘备入川的主要将领中,张飞无疑是年龄最大的,也是与刘备最亲近的一个。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应该由一个将军把守,但是刘备没有让张飞把守,也没有让更有威望、更有资格的马超把守,而是选择了当时比较浅薄的魏延。

魏延是荆州人。刘备入蜀,带的都是自己手下的将领,而以前的重要将领关羽、张飞、赵云等人都随诸葛亮留在了荆州。其中关羽拜襄阳府,驻江北,张飞拜益都府,驻秭归。也就是说,当时刘备把关羽放在前线抵御来自北方曹操的威胁,张飞镇守的益都控制了三峡水路。这是因为此时的三峡水路是荆州和益州之间的主要通道,尤其是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基本上只能通过这条路。可以说张飞掌管人心。

刘备入川受阻后,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等人领兵入川支援。关羽留在荆州,而张飞原来驻扎的宜都被最近向刘备投降的梦达驻扎。后来张飞随刘备平定益州,制伏马超,攻打汉中,尤其是攻打汉中时,张飞击败前来偷袭的张合,进而反攻汉中,立下汗马功劳。毫无疑问,在入蜀的将领中,张飞是刘备最信任的人。

平定汉中后,刘备重新调整了军政布局。魏延镇守汉中,孟达从益都进攻东三郡的方岭、尚勇、西城,再派刘封到东三郡镇守。东三郡也成为独立的军政区。当时关羽在北伐襄樊的前线,整体上进展比较顺利。不仅曹仁被围困在樊城,而且七军被淹,逃出了班,斩了庞德,从而歼灭了曹操派出的第一波援军,第二波援军黄旭还在来的路上。总体形势对刘备非常有利。

所有人都认为这个时候刘备应该留下张飞镇守汉中,包括张飞本人,但刘备选择了魏延为汉中太守,镇远将军兼汉中太守,张飞随刘备返回益州。这是因为刘备认为此时魏延的能力已经超过了张飞,还是对魏延的信任已经超过了张飞?当然不是,而是因为按照他的计划,张飞此时另有要事,而且他判断曹操撤退后汉中暂时不会大规模进攻,只需要采取防御态势,不需要张飞这个级别的将领镇守。

那么张飞做了什么呢?因为张飞之前的职务是巴西太守,刘备称王后只让张飞为右将军,但他仍然率巴西太守,驻守阆中。直到彰武元年刘备称帝,张飞入车骑将军,领校尉。也就是说,张飞在地位上永远比魏延高得多。魏延被任命为镇远将军时,张飞已经是右将军了。而且张飞被任命为巴西太守,驻守阆中。稍微看一下地图就知道,阆中在汉中、成都、宜都的中间,离每个地方的距离都差不多。

这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张飞此时的任务是率领一支军队驻守阆中,而实际上他的部队是刘备在益州的一个机动团,必要时可以支援成都、汉中任何一个地方。如果考虑到此时刘备在益州立足未稳,民心未附,可能会发生叛乱,就可以理解为刘备的这种安排其实主要是让张飞率军镇守阆中,以便反击时支援成都,同时也兼顾汉中地区的支援。

这里可以稍微解释一下机动部队的重要性。比如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著名的38军就驻扎在韩晶线和陇海线的交汇点附近,就是承担中央直接控制的机动兵团的任务。之所以驻扎在这里,是因为当时最重要的两条交通要道,所以38军驻扎在这里,是为了在反击时,随时支援铁路沿线的任何方向。三十八军转隶北京后,成为五十四军,接管总预备队职能。

所以刘备回到成都,没有留下张飞镇守汉中,而是提拔魏延。只是他基于对当时形势的判断而做出的军政人事安排。而且实际上张飞承担的任务远比魏延重要。不代表刘备此时对魏延能力的认可已经超过张飞,更不可能对魏延的信任超过张飞。后来刘备起兵攻吴,征调张飞,命张飞率领一万多人的军队在江州会师,不料张飞临行前被杀。

标签: 刘备魏延汉中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要反对祭侄文稿借给日本展览祭侄文稿有什么故事(祭侄文稿日本展览争议)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叛军,颜杲卿,手稿

    说起书法作品,很多人脑海中出现的书法作品大概都是那些写得工整,可以用来练字的,但是在历史上,有一个"世界第二行书"《祭侄》手稿乍一看,不仅字迹潦草,而且还有很多被涂抹的墨点,让人不禁好奇这样的作品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评价。而且最近台湾省将祭侄手稿借给日本展览,引起强烈反对。原因是什么?近日有媒体报道,

  • 古人作诗为何喜欢伤春悲秋?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表达(宋词伤春悲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我们,悲秋,树上

    为春而悲,为秋而悲,就是多愁善感,会因季节和景物的变化而产生伤感的情绪。这首《习语》出自诗人钱对诗歌的注释。其实古代很多诗人都有"悲春悲秋"的情节,也许钱也是受其影响的诗人之一。人类毕竟是感情丰富的生物,也容易触景生情。有的对象是自然,有的对象是亲情和爱情。能引起他人共鸣的情绪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 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典故的出处(望帝啼鹃的典故详细一点)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长虹,布谷鸟,仙人

    说到这个故事,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的。反正边肖不知道。第一次听到。那么这个故事意味着什么呢?这个还是值得研究的。再说了,这个传说中的红花苑里长得像鸟的布谷鸟的故事是从哪里来的呢?让我们继续分析看看,一起学习!晏红华笔《王迪挂卷》典故来源:孝顺妻子、长虹、杜宇、邹衍、窦娥洪雁·毕华·王迪·克罗的意思是

  • 唐朝李治皇帝的妃子有几个唐高宗李治后宫妃子介绍(唐朝皇帝李治的皇后和妃子是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治,刺史,唐高宗

    据说当时李渊利用隋末动荡的社会局势造反,成功推翻隋朝,建立了历史上的唐朝。唐朝建立后,李渊父子继续进行改革创新。后来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顺利登基,在位期间积极推行自己的新政。以之前隋朝的衰落为教训。结果,李世民使唐朝非常繁荣。但是,李世民被调任唐朝第三任皇帝李治之后,李治是一个平庸的皇帝,平庸而无

  • 同样是明朝的大功臣为何朱元璋不杀徐达?(明朝功臣徐达是被朱元璋杀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蓝玉,没有

    说到明朝的朱元璋,我们都知道这个人是真的无情。真的让人觉得这个人真的不简单,但也可以理解。毕竟是从布开始的,那么多开国大臣被杀,却有漏网之鱼,所以同时期的开国大臣徐达没有遇到。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让我们跟随边肖揭示分析,看看!首先,朱元璋不会杀光所有人。他是皇帝,不是屠夫。朱元璋杀人有以下几个条

  • 慈禧之死对清朝有多大的影响?(慈禧死后对清朝灭亡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慈禧,太后,清朝

    慈禧太后一直是人们热议的对象。她是清朝末年的皇太后,幕后听政。她活着的时候,清政府的权力就在她自己手里,可以说对清朝的影响非常深远。但是,人终有一死,谁也逃不掉,慈禧太后也是。那么慈禧太后的去世对当时的清政府有多大的影响呢?慈禧太后之死对清政府的影响有多深?慈禧太后执政50年,可以说是给了清朝50年

  • 苗族传统建筑是什么——吊脚楼?什么样的结构?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苗族,吊脚楼,建筑

    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每个民族的建筑也都有自己的特色。中国苗族吊脚楼属于传统民居。那么,你到底知不知道苗的吊脚楼?现在边肖将带大家去了解它。苗族吊脚楼简介苗族吊脚楼是苗族的传统建筑,也是中国南方特有的古建筑形式。

  • 宋末帝赵昺怎么死的?宋末帝登基时几岁?(赵昰赵昺)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南宋,祥兴,皇帝

    赵敏是宋朝末年的三皇之一。事实上,宋末皇帝登基时只有七岁,南宋政权注定灭亡。最后宰相卢秀福背着宋末帝跳海,十万军民纷纷效仿,南宋就这样结束了。可以说,南宋的灭亡和宋末的皇帝没有直接关系。宋末三皇只是成为牺牲品,南宋政权早已到了不可逆转的阶段。只是面对这样的局面,很难想象当时南宋的重臣有多绝望,而宋末

  • 窃符救赵是什么故事?窃符救赵是怎么救的?(窃符救赵由来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国,甘洛,信陵君

    "偷符救赵"这是一个习语的故事。很多成语背后都有历史故事,偷符救赵也是如此。它讲述了战国时期,新救赵的故事。其实很多时候只是一个故事,但是那些在那些年亲身经历过这些事情的人,对他们来说都是非常真实的,就是那些可能会让他们付出生命或者威胁到国家存亡的事情。那么新是怎么偷到这个符号来救赵的呢?秦国的赵浩

  • 二战美国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征召到上千万兵力的?(美国二战时是怎么征兵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美国,战争,日本

    战争是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非常害怕的事情。因为战争带给人们的除了毁灭和灾难什么都没有。到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破坏性最大、规模最大的一次将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是纳粹德国首脑希特勒和意大利、日本组成的法西斯轴心国对世界发动的战争。这场战争几乎把全世界都卷入了这场战争,美国受益最大。美国在战争初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