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蒙古八大部落名字叫什么?(蒙古部落里都有几个小部落)

蒙古八大部落名字叫什么?(蒙古部落里都有几个小部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4085 更新时间:2024/1/13 16:31:06

说到这个蒙古族的八大部落分别是那八大部落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知道不知道,小编又孤陋寡闻了是真的不知道了,不知道不要紧的下面跟谁小编一起来研究分析揭秘看看就好了,那么这个蒙古八大部落名字叫什么呢?蒙古八大部落分布在什么地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看看吧!

1、匈奴

公元前三世纪,匈奴兴起于漠南黄河河套及阴山(今内蒙古阴山)一带,与当时的赵、秦、燕三国为邻。匈奴骑兵经常骚扰三国边境。秦始皇时将匈奴击退至漠北。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匈奴贵族冒顿自立为匈奴单于以后,国势日盛,击败了周邻一些部族,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游牧民族政权,统治区域东到辽河,西至葱岭,北抵贝加尔潮,南达长城。

西汉初期,匈奴不断入侵汉朝边境,汉朝不能击败匈奴的进攻。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刘邦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战败,被迫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后来,匈奴仍不断侵犯汉朝边境。汉武帝时(公元前140-87年)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战争,将匈奴击败,匈奴国力大为削弱。

公元前一世纪中叶,匈奴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五单于争夺最高领导权的混乱局面,广大匈奴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争战的结果,郅支单于战胜了呼韩邪单于,占领了漠北广大地区。呼韩邪单于遂南下投降汉朝,接受汉朝的封号,开始了汉匈两族和平友好的新时期。

由于郅支单于西迁至今伊犁河一带,呼韩邪单于又率部众回归漠北。公元前33年(汉元帝竟宁元年),呼韩邪单于再次南下朝见汉朝皇帝,汉元帝根据他的请求,将宫女王嫱(字昭君)嫁给他为妻,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昭君出塞"的故事。"昭君出塞"进一步促进了汉匈两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巩固和加强了和平友好关系。

东汉初期,匈奴又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继续与汉朝保持友好关系,逐渐进入内地,与汉族融合。汉朝与南匈奴联合,先后对北匈奴发动大规模出击,北匈奴势力日益衰败,有一部分投归南匈奴,有一部分迁到西方,残留在漠北的十余万户后来与鲜卑融合。从此,活动在大漠南北约三百年的匈奴族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

匈奴是蒙古地区第一个见于史乘的阿尔泰语系的游牧民族,它的某些制度和习俗在蒙古高原各民族中世代流传。左右翼和十进制的军事行政划分对后来的突厥、柔然、蒙古等民族都有影响。

2、东胡

战国时期,在今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它就是东胡。东胡经常对邻国进行战争。在燕昭王时(公元前311-279年),东胡曾打败燕国,后来,燕国又战胜东胡,迫使东胡向北退却一千余里。燕国便在东胡退出来的地方设置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等五郡,并修筑长城,以防东胡。

东胡与赵国也发生过战争,曾被赵国战败。东胡势力强大以后又掳掠过赵国代郡的人众,势力达到赵国的东边。公元前273年(赵惠文王二十六年),赵国出兵打败东胡,夺回东胡强占的代郡地方。公元前265年(赵孝成王元年),赵国又一次击败东胡。

东胡势力强盛时,不断向匈奴索取人口和财物,经常与匈奴兵戈相见。匈奴冒顿单于时,乘东胡轻敌毫无准备之机,突然发动进攻,大败东胡。从此东胡势力大衰。

3、乌桓

乌桓是东胡人的一支,居地在今老哈河流域。匈奴强盛时期,乌桓人遭受匈奴的压迫和掠夺。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汉将霍去病大败匈奴左贤王兵,使乌桓人从匈奴的压迫下解脱出来。汉武帝把乌桓迁徒到上谷等五郡边塞外居住,设置"护乌桓校尉"管辖乌桓各部。

乌桓降附于汉,经常在汉朝的统领下共同攻击匈奴。同时,乌桓又时而"与匈奴连兵为寇",在汉朝的边境地区攻杀和掳掠。

东汉时,在上谷宁城(今河北宣化市西北)仍置护乌桓校尉,代表汉朝政府管理乌桓各部。同时,东汉王朝用乌桓骑兵征讨匈奴、鲜卑,甚至用乌桓打乌桓人,用乌桓骑兵镇压起义农民。

公元二世纪末期,中原地区爆发黄巾大起义,乌桓统治者蹋顿在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统一乌桓各部。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亲征乌桓,大破蹋顿于柳城(今辽宁辽阳南),得降众二十余万人。这些乌桓人被迁入内地,逐渐与汉族融合。少数留居塞外的乌桓人,很快又为鲜卑人所征服。

4、鲜卑

鲜卑与乌桓一样,都是东胡的后裔,居地在今西拉木伦河流域。

东汉时,鲜卑受匈奴的役属。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归附汉朝。东汉王朝采取联合鲜卑、孤立打击北匈奴的政策。从汉光武帝末年到汉明帝、汉章帝三、四十年间,鲜卑一直归附汉朝。公元85年(汉章帝元和二年),鲜卑与南匈奴、丁零等族共同向北匈奴发起进攻,鲜卑骑兵发挥了重大作用。公元87年(汉章帝章和元年),鲜卑再次攻入匈奴腹地,大败北匈奴,占据漠北地区。从此,鲜卑逐渐强盛起来。

公元二世纪中叶,鲜卑首领檀石槐在高柳(今山西阳高县)北三百余里的弹汗山建立牙帐,组成了"南抄汉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的部落大联盟,分东、中、西三大部,有十二大人,势力盛极一时。公元181年(汉光和四年)擅石槐死后,轲比能兴起,兼并漠南各部,再度统一鲜卑。到公元三世纪中叶,鲜卑分裂为许多部落,其中强大的有慕容部、拓跋部和宇文部。拓跋鲜卑的祖居地在今呼伦贝尔高原。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鄂伦春旗嘎仙洞发现的石室,就是拓跋鲜卑祭祀祖先的地方。在"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人进入内地,鲜卑贵族建立了前燕、后燕等好几个割据政权,后来拓跋鲜卑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王朝。

东胡的语言是古老的阿尔泰语系语言,鲜卑语属东胡后裔诸语言,这些语言与蒙古语有共同的祖源。

5、柔然

约在公元四世纪末叶,柔然兴起在大漠南北。它初居于乌兰察布高原,后进入漠北。柔然的统治核心是东胡苗裔郁久闾氏族,但大部分臣民是突厥语族各部。

柔然在首领社仑时,势力开始强大起来,在漠北弱洛水(今蒙古土拉河)建立汗庭。公元402年(北魏天兴五年),社仑自称为丘豆伐可汗。柔然政权强盛时,疆域东接高句丽,西至天山,北达今贝加尔湖,南临阴山一带。柔然汗国与北魏王朝长期攻战,柔然势力被削弱。公元410年(北魏永兴二年)社仑为北魏所败。

公元五世纪后半叶,柔然内部连续发生被奴役部落的反抗和逃亡。敕勒族一次有十余万户西迁,脱离柔然贵族的统治,对柔然政权的影响很大。此后柔然与敕勒展开了三十多年的拉锯战争。到公元六世纪初,役属于柔然的突厥族逐渐强大起来,开始反抗柔然贵族的统治。552年(西魏废帝元年)柔然首领阿那瑰为突厥所败,柔然汗国亡。

柔然的语言是东胡后裔诸语言的一种方言,但在蒙古高原突厥语世界中逐渐被同化。

6、突厥

突厥是铁勒族的一支,初游牧在今叶尼塞河上游,后来迁移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北山(今博格多山)。公元五世纪中叶,柔然族攻占了高昌,突厥人被迫迁居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公元552年,突厥首领土门灭柔然,遂以漠北为中心,建立突厥汗国,自称伊利可汗。木杆可汗时(公元553-572年),突厥势力更加强盛,辖境东自辽水,西至里海,南达阿姆河,北抵贝加尔湖。

公元583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二部。随后东突厥向隋请和,585年(文帝开皇五年),沙钵略可汗率领部众,驻牧在漠南一带。东突厥在始毕可汗(609-619年)的统治下,势力又强大起来,曾率领十万骑兵围隋炀帝于雁门(今山西代县)。公元628年(唐太宗贞观二年),役属于突厥的薛延陀在漠北建立政权。630年(贞观四年),唐朝联合薛延陀,向突厥大举进攻,东突厥政权亡。

682年(高宗永淳元年),南迁至漠南的东突厥族骨咄禄叛唐,重新建立了一个突厥政权(通称"后突厥")。后突厥在漠北于都斤山(今蒙古杭爱山)建立牙帐,在漠南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设南牙帐,派官驻守。公元745年(天宝四年),回纥首领率部众灭后突厥。

土门弟室点密在公元562年自立为可汗,号称"十姓部落",在今新疆一带建立西突厥政权。隋末唐初,西突厥政权控制了中亚及我国西域广大地区。公元640-648年间,唐朝在对突厥的战争中,先后占领了天山以北地区,并在西域设置了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等军事据点。公元651年(高宗永徽二年),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叛唐,并攻掠西域各地。唐朝遂于651-657年屡次发兵平乱,终于657年(高宗显庆二年)击灭西突厥政权。

7、回鹘

原称回纥,唐德宗时改称回鹘。唐初,漠北有九姓铁勒,回鹘即其中之一。回鹘部落联盟中以药罗葛为首,后来的回鹘各可汗,大多出自这个氏族。驻牧在仙娥河(又名娑陵水,今蒙古色楞格河)和温昆河(今蒙古鄂尔浑河)流域。

隋唐时期,回鹘受突厥政权统治。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回鹘联合仆骨等部族起来反抗,终于摆脱突厥的统治,逐渐强大起来。公元646年(唐贞观二十年),回鹘配合唐军攻灭了薛延陀政权,首领吐迷度自称可汗,接受唐朝的管辖,唐在其地分置六府、七州。公元744年(天宝三年),回鹘首领骨力裴罗自立为可汗,建立回鹘政权。这时回鹘控制的地区,东起今额尔古纳河,西至今阿尔泰山,势力日益强盛。

公元840年回鹘政权被黠戛斯推翻后,大部分回鹘人向西迁徒。一支迁到葱岭以西,一支迁到河西走廊,一支迁到西州(今新疆吐鲁番)。西州回鹘又向西发展,以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为中心,建立了高昌回鹘政权。西州回鹘后来改称为"畏兀儿",也就是今天维吾尔族的先人。

突厥、回鹘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突厥创造了自己的文字,使用动物名称作符号以计算年份。唐代以前,大漠南北的蒙古高原大半属于突厥语世界。突厥和回鹘草原贵族都力图加强对内蒙古东部地区契丹人、室韦一达怛人的统治,在契丹、室韦驻有官员。后突厥还似乎曾向兴安岭一带移民。突厥、回鹘势力进入内蒙古东部地区,便向室韦一达怛等族打开了通向大漠南北的门户。突厥和回鹘对室韦一达怛人的经济文化都有影响。

室韦-达怛---室韦-达怛人的居地在呼伦贝尔草原,大兴安岭东西,额尔古纳河与黑龙江两岸。六世纪时,室韦一达怛人分为五大部,曾受突厥的统治,后与唐朝保持密切关系。

732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年)所立的《阙特勤碑》中的"三十姓达怛",大概指的就是室韦一达怛人的主要部落。室韦、达怛这两个名称在汉籍中可以互通互易,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室韦一达怛人。

室韦一达怛人的主要生产活动是从事游牧经济和狩猎。靠近森林的部落,多是"射猎为务,食肉衣皮",他们"冬则入山,居土穴中",有些人居住在用桦树皮盖的棚屋里。呼伦湖周围是广阔的天然牧场,居住在这里的室韦一达怛部落,盛产良马,可见他们已有较发达的畜牧业。

室韦一达怛人的语言,保持东胡后裔语言和方言的特点,这种语言和方言,应当叫作原蒙古语。《元朝秘史》中保留的一些原蒙古语的词汇和语法现象可以证明,这种原蒙古语与后来经过突厥化的古蒙古语有很大差别。

蒙古民族的名称起源于蒙古地区东北部的一个室韦部落--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的最早的汉文译写,见于《旧唐书.北狄传》。蒙兀室韦的居地在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后来,关于蒙古一词的不同译写还有很多,如"萌古"、"朦骨"、"萌骨",等等。写作"蒙古",最早见于《三朝北盟会编》所引《炀王江上录》。在古代蒙古语中,"蒙古"这个词是"质朴、无力"的意思。它开始只是一个氏族或部落的名称,后来才成为一个新兴民族的共同称谓。

十四世纪用波斯文写成的《史集》一书,记载了一个蒙古族的古老传说:蒙古人被其他部落战败,遭到残酷的屠杀,只活下来两个男人和两个女人。他们逃到了一个地方,周围都是山林,中间有良好的草原。这个地方叫做"额尔古纳·昆"--"险峻的山坡"。他们在这里生息繁衍,世代相传。这个传说里的"额尔古纳",就是流经呼伦贝尔草原的额尔古纳河,它就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

8、契丹

契丹族很早就居住在潢河(西拉木伦河)、土河(老哈河)流域。他们的子孙组成八个部落。

北魏时,契丹各部落已开始对外掳掠,并以马匹、皮毛与北魏交换物品。唐朝初年,契丹八部开始组成部落联盟。联盟长由大贺氏选充,有胜兵四万。唐朝在契丹住地设松漠都督府,加号大贺氏联盟长为松漠都督,赐姓李氏。武则天统治时期,契丹背唐,依附于突厥。唐玄宗时,突厥逐渐衰落,契丹再度附唐。

契丹贵族涅里背唐自立,重建部落联盟,划分为乙室、迭刺两个大部,自遥辇氏贵族中推选联盟长,号称可汗。涅里任军事首长,称夷离堇。这时,契丹处在回鹘汗国的统治之下,长达一百多年。

遥辇氏鲜质可汗时,契丹不断向外扩张,掳掠邻近部族和汉人地区的居民。痕德堇可汗时,迭刺部贵族耶律阿保机当选为联盟的夷离堇,多次带兵攻掠唐朝州郡,俘获牲口。906年(唐天祐三年),耶律阿保机充任联盟长可汗。此后,他又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反抗,在916年,建元神册,建立了契丹国家。947年,契丹改国号为辽。自916年契丹建国至1125年为女真所灭,统称为辽朝。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重建辽国,史称西辽,又称哈刺契丹(黑契丹)。

契丹的语言是东胡后裔的语言,它和蒙古语亲属关系密切。辽代陵墓和墓葬壁画中契丹人的身材和脸型,酷似今天内蒙古东部区蒙古族。中间剃光,留下边沿头发的髡发发式,体现了东胡后裔诸族的特征,这种髡发发式在乌桓人、鲜卑人中也很盛行。契丹人后来大部分同化于汉人,一部分加入了形成中的蒙古族。

9、东胡

战国时期,在今辽河上游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它就是东胡。东胡经常对邻国进行战争。在燕昭王时(公元前311-279年),东胡曾打败燕国,后来,燕国又战胜东胡,迫使东胡向北退却一千余里。燕国便在东胡退出来的地方设置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等五郡,并修筑长城,以防东胡。

东胡与赵国也发生过战争,曾被赵国战败。东胡势力强大以后又掳掠过赵国代郡的人众,势力达到赵国的东边。公元前273年(赵惠文王二十六年),赵国出兵打败东胡,夺回东胡强占的代郡地方。公元前265年(赵孝成王元年),赵国又一次击败东胡。

东胡势力强盛时,不断向匈奴索取人口和财物,经常与匈奴兵戈相见。匈奴冒顿单于时,乘东胡轻敌毫无准备之机,突然发动进攻,大败东胡。从此东胡势力大衰。

10、乌桓

乌桓是东胡人的一支,居地在今老哈河流域。匈奴强盛时期,乌桓人遭受匈奴的压迫和掠夺。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汉将霍去病大败匈奴左贤王兵,使乌桓人从匈奴的压迫下解脱出来。汉武帝把乌桓迁徒到上谷等五郡边塞外居住,设置"护乌桓校尉"管辖乌桓各部。

乌桓降附于汉,经常在汉朝的统领下共同攻击匈奴。同时,乌桓又时而"与匈奴连兵为寇",在汉朝的边境地区攻杀和掳掠。

东汉时,在上谷宁城(今河北宣化市西北)仍置护乌桓校尉,代表汉朝政府管理乌桓各部。同时,东汉王朝用乌桓骑兵征讨匈奴、鲜卑,甚至用乌桓打乌桓人,用乌桓骑兵镇压起义农民。

公元二世纪末期,中原地区爆发黄巾大起义,乌桓统治者蹋顿在汉献帝初平年间(190-193)统一乌桓各部。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亲征乌桓,大破蹋顿于柳城(今辽宁辽阳南),得降众二十余万人。这些乌桓人被迁入内地,逐渐与汉族融合。少数留居塞外的乌桓人,很快又为鲜卑人所征服。

11、鲜卑

鲜卑与乌桓一样,都是东胡的后裔,居地在今西拉木伦河流域。

东汉时,鲜卑受匈奴的役属。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归附汉朝。东汉王朝采取联合鲜卑、孤立打击北匈奴的政策。从汉光武帝末年到汉明帝、汉章帝三、四十年间,鲜卑一直归附汉朝。公元85年(汉章帝元和二年),鲜卑与南匈奴、丁零等族共同向北匈奴发起进攻,鲜卑骑兵发挥了重大作用。公元87年(汉章帝章和元年),鲜卑再次攻入匈奴腹地,大败北匈奴,占据漠北地区。从此,鲜卑逐渐强盛起来。

公元二世纪中叶,鲜卑首领檀石槐在高柳(今山西阳高县)北三百余里的弹汗山建立牙帐,组成了"南抄汉边,北拒丁零、东却夫余,西击乌孙"的部落大联盟,分东、中、西三大部,有十二大人,势力盛极一时。公元181年(汉光和四年)擅石槐死后,轲比能兴起,兼并漠南各部,再度统一鲜卑。到公元三世纪中叶,鲜卑分裂为许多部落,其中强大的有慕容部、拓跋部和宇文部。拓跋鲜卑的祖居地在今呼伦贝尔高原。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鄂伦春旗嘎仙洞发现的石室,就是拓跋鲜卑祭祀祖先的地方。在"五胡十六国"时期,鲜卑人进入内地,鲜卑贵族建立了前燕、后燕等好几个割据政权,后来拓跋鲜卑统一了黄河流域,建立了北魏王朝。

东胡的语言是古老的阿尔泰语系语言,鲜卑语属东胡后裔诸语言,这些语言与蒙古语有共同的祖源。

12、柔然

约在公元四世纪末叶,柔然兴起在大漠南北。它初居于乌兰察布高原,后进入漠北。柔然的统治核心是东胡苗裔郁久闾氏族,但大部分臣民是突厥语族各部。

柔然在首领社仑时,势力开始强大起来,在漠北弱洛水(今蒙古土拉河)建立汗庭。公元402年(北魏天兴五年),社仑自称为丘豆伐可汗。柔然政权强盛时,疆域东接高句丽,西至天山,北达今贝加尔湖,南临阴山一带。柔然汗国与北魏王朝长期攻战,柔然势力被削弱。公元410年(北魏永兴二年)社仑为北魏所败。

公元五世纪后半叶,柔然内部连续发生被奴役部落的反抗和逃亡。敕勒族一次有十余万户西迁,脱离柔然贵族的统治,对柔然政权的影响很大。此后柔然与敕勒展开了三十多年的拉锯战争。到公元六世纪初,役属于柔然的突厥族逐渐强大起来,开始反抗柔然贵族的统治。552年(西魏废帝元年)柔然首领阿那瑰为突厥所败,柔然汗国亡。

柔然的语言是东胡后裔诸语言的一种方言,但在蒙古高原突厥语世界中逐渐被同化。

13、突厥

突厥是铁勒族的一支,初游牧在今叶尼塞河上游,后来迁移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北山(今博格多山)。公元五世纪中叶,柔然族攻占了高昌,突厥人被迫迁居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公元552年,突厥首领土门灭柔然,遂以漠北为中心,建立突厥汗国,自称伊利可汗。木杆可汗时(公元553-572年),突厥势力更加强盛,辖境东自辽水,西至里海,南达阿姆河,北抵贝加尔湖。

公元583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二部。随后东突厥向隋请和,585年(文帝开皇五年),沙钵略可汗率领部众,驻牧在漠南一带。东突厥在始毕可汗(609-619年)的统治下,势力又强大起来,曾率领十万骑兵围隋炀帝于雁门(今山西代县)。公元628年(唐太宗贞观二年),役属于突厥的薛延陀在漠北建立政权。630年(贞观四年),唐朝联合薛延陀,向突厥大举进攻,东突厥政权亡。

682年(高宗永淳元年),南迁至漠南的东突厥族骨咄禄叛唐,重新建立了一个突厥政权(通称"后突厥")。后突厥在漠北于都斤山(今蒙古杭爱山)建立牙帐,在漠南黑沙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设南牙帐,派官驻守。公元745年(天宝四年),回纥首领率部众灭后突厥。

土门弟室点密在公元562年自立为可汗,号称"十姓部落",在今新疆一带建立西突厥政权。隋末唐初,西突厥政权控制了中亚及我国西域广大地区。公元640-648年间,唐朝在对突厥的战争中,先后占领了天山以北地区,并在西域设置了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等军事据点。公元651年(高宗永徽二年),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叛唐,并攻掠西域各地。唐朝遂于651-657年屡次发兵平乱,终于657年(高宗显庆二年)击灭西突厥政权。

标签: 突厥东胡乌桓

更多文章

  • 海明威名言集(海明威名言饥饿)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海明威,老人与海,自己

    海明威是一位传奇的美国作家。他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也正是因为这些复杂的经历,他才成为世界知名作家的根基。在海明威的声音里,他看到了太多的生与死,太多的爱恨情仇,在这些基础上他的文学作品格外引人注目。所以今天边肖将分享一些关于海明威的名言。1.一个人对死亡的恐惧和他财富的增长成正比。-海明威2,

  • 和田玉怎么识别?关于和田玉的谣言、骗局总汇(和田玉要怎么鉴别是真是假)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和田玉,白玉,羊脂

    和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但是由于和田玉越来越受欢迎,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假的和田玉。和田玉应该如何鉴定?真正的和田玉要从质地、硬度、颜色、透明度等方面来鉴别,其中硬度是鉴别和田玉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国标的范围内,透闪石占98%以上的玉石会被称为和田玉,当然和田玉也分几个不同的等级。下面说说关于和田玉的谣

  • 赵云和吕布谁更厉害?其实三国演义已经揭晓了答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刘备,吕布,赵云

    三国迷一直在争论武将势力排名,虽然已经有民间"一个鲁,两个马,三个典韦,四个关,五个赵,六个张飞"但是大家还是不服谁,都觉得自己的武将天下第一。其中吕布和赵云在三国中还没有交手过,大家都很好奇。这是什么?常胜将军"赵子龙,或"飞将军"吕布更好。你不用担心,其实在三国演义里,现在就有答案了!原著中,曹

  • 古代清朝末期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什么?骡车是怎样的?(清朝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骡子,清朝,役畜

    今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清朝的故事。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朝代。清朝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封建历史的结束。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清朝落后的原因是当时人们观念的落后。当然,边肖看到许多人也在问边肖古代人旅行的交通工具是什么?事实上,清代人们的交通工具是骡车。今天就来看看吧!骡车是由骡子拉的,可

  • 为什么清朝的姑姑和侄女会嫁给一个皇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后,清朝,侄女

    今天,我们来看看清朝的历史。说起清朝的小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所以很多风俗习惯都是满族人的习惯。现在很多宫廷剧都是根据清朝的剧情拍摄的。所以,很多人对清朝有了清晰的认识。我们先来看看清朝的姑姑和侄女为什么要嫁给一个皇帝。在清朝历史上,我的姑姑和侄女嫁给

  • 二战末期苏联与英美是怎样对待德国军民的?他们是否有克制住自己的仇恨?(二战苏联和德国是怎么打起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苏联,英美,德国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相信很多朋友都非常熟悉。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几乎全世界都陷入了这场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在与德军的战斗中损失惨重。再加上纳粹德国的一些恐怖暴行,苏联对德国恨之入骨。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苏联开始发动大规模反击。进入德国,士兵们把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在德国军民身上,

  • 西游记里为什么妖怪可以随便下雨龙王少下点雨却被砍头?(为何龙王少下点雨就被砍头)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精河,大仙,泾河

    西游记中的精河龙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悲剧的角色。因为他打了个赌,雨下得少了,最后他在梦里被魏徵杀死了。看来下雨很重要,不能随便乱来。不过也有很多可以随意下雨的妖怪,比如国后三人"大仙",他们能够召唤雷公电母来求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边肖给你介绍一下。泾河王和袁守城打了一个赌。结果,我没想到玉帝会按照

  • 年是金鼠吗?金鼠是什么意思?(72年的鼠是金鼠还是银鼠)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鼠年,2020,出生

    有些朋友很好奇2020年是不是金老鼠年。根据五行,鼠年的最后一年是2008年,所以2020年应该是金鼠年。对于不了解的朋友来说,恐怕根本不知道金鼠、草原鼠、木鼠的区别,尤其是年轻人不太在意。但是,老一辈可能更关心这些问题。当然都和成长环境有关,没必要形成对立关系。金老鼠60年才来一次,有什么特别的?

  • 但是你走上一段楼梯就开阔了三百英里的视野,写了哪个省的风景?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黄河,诗人,首诗

    最近,许多人还问哪个省的风景是由谁写的,但你只要上一层楼梯就能开阔三百英里的视野。其实这首诗的名字叫登河阙楼,那么这个鹤阙楼和黄鹤楼是什么关系呢?这是哪个省的风景,但你走上一段楼梯就开阔了三百英里的视野?让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些问题,一起学习!1.哪个省的风景是上了一层楼,却把视野开阔了三百里才写出来的

  • 为虎作伥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为虎作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老虎,猎人,一个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很多关于古代的成语都有着深刻的含义,或者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这个"为虎作伥"我想大家应该都不陌生。这个习语应该是一个普通的。那么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告诉大家什么样的真相?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1.做一只老虎意味着什么?这是一个中文习语,拼音是wèIhǔZuochāng。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