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清朝只是验证了一句老话,落后就要挨打。当时清朝的皇帝并不是说不想改变现状,但是还是有很多皇帝想改朝换代。只是因为当时清朝的封建思想太根深蒂固,短时间内很难改变,皇帝都渴望长生不老。因此,许多皇帝都在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那么,同治
皇帝皇后阿鲁特的尸体为什么不腐烂呢?我们来看看具体原因!
同治皇帝阿鲁特皇后仙体之谜:1945年日本投降,东陵地区龙蛇混杂,惠玲被盗。在挖掘同治皇帝墓时,发生了一件怪事,就是同治皇帝的尸体早已腐烂,变成了一根烂骨头;但同治皇帝阿鲁特皇后的尸体并未腐烂,面部栩栩如生。匪徒把她剖开,她的肠子流了一地。
同在一个地宫,都是同一年死的。为什么皇帝的尸体腐烂了,皇后的尸体却没有?我们查阅了大量史料,原因如下:
一个是阿鲁特的胃里什么都没有。这是至关重要的。从目前发掘出的尸体实物来看,无论是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辛追夫人,还是安徽砀山出土的女尸,她们的胃里都没有东西。没有食物就不会腐烂,这是肯定的。那么,为什么阿鲁特的家人空会被埋在腹部?她有可能是故意的吗?同治皇帝死后,慈禧太后做出了一个违背宗法制的决定,让同治皇帝的堂兄醇亲王的儿子载湉继承皇位。慈禧这样做有三方面的考虑:第一,载湉才4岁,年纪小,容易控制;第二,载湉和同治皇帝平起平坐,慈禧可以继续当皇太后,如果,在"Pu"如果从辈分上选,慈禧就成了皇太后,就不能再叫朝廷了。第三,载湉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所以更容易控制她。但是,慈禧这样做,把阿鲁特置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因为载湉是她自己的妹夫,叔伯姐妹之间怎么相处呢?而且,如果阿鲁特做不了皇太后,他怎么夺权?
所以同治皇帝死后,阿鲁特一家没有靠山,还处处受制于慈禧太后,处境极其艰难。同治皇帝死后75天,阿鲁特猝死。她到底是怎么死的?一般来说,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绝食。《李鸿藻先生年谱》和《清代后妃传》都持此观点,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吞金而死。所以盗墓之后,那些无良暴徒竟然把她剖开,从她的肠子里寻找黄金。
第二,阿鲁特的棺材里有大量的玉器。古人认为"持玉防蚀",所以有金缕玉衣等玉器随葬品。那么,阿鲁特的棺材里有玉吗?阿鲁特棺椁中的大量玉器被记载在《清代档案》、《宫中杂品》、《敬室书简》中。大约有300件玉器,包括玉指环、手镯、戒指、玉佩、玉葫芦、玉水烟袋、玉钳子、玉坠等。这些围绕在阿鲁特尸体周围的玉器,使棺材内保持一定的温度,起到一定的保存尸体的作用。
此外,双层棺材结构用空gas隔离了尸体的氧化过程,也对尸体的保存起到了直接的作用。
同治皇后阿鲁特的尸体没有腐烂是真的吗?
历史上的孝皇后——阿鲁特家族
有人统计,从顺治三年(1646年)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258年间,朝廷共举行了112次殿试,中了114次(有的书上说是113科,中了113次)。114名状元中,只有一名状元的女儿有幸坐在于风,尊严地进入大清门,经过天安门广场、端门、午门,被抬进坤宁宫,在这里嫁给了清朝入关后的第八任皇帝同治皇帝,成为了人间的宫女。状元是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百年后,满族和蒙古族尝试汉语"唯一获得冠军头衔的蒙古冠军是冲其。冠军的女儿后来被命名为"孝哲伊皇后"阿鲁特的。
阿鲁特生于咸丰四年(1854年)七月初一,比同治皇帝大两岁。他的父亲崇尚儒雅,擅长书画,多才多艺,文化造诣很高。孝哲皇后就出生在这样的文化家庭,受到父亲的教导和熏陶,文化素养也很高。根据一本书《孝皇后"我年轻的时候安静睿智,每次上课都很尊重大众,各种书都看。荣德非常慷慨。有一段时间,满蒙各族都知道,选择婚姻时,必须中宫"。受父亲影响,她写字也很漂亮,尤其是左手,受到当时人们的推崇。清宫词中有一首赞美孝哲皇后的诗:
雍同治皇后
惠的心很美很美,花花回忆起爱情的开始。
于迅的颜色可以倾全国,但对宫中的左手书却是负面的。
荀、禹是指荀公主阿鲁特和禹公主赫赛日哈拉。意思是说荀和禹都很美,但不如擅长左手写字的仲宫娘娘。孝哲皇后喜欢文学,对著名的唐诗"像小溪一样背诵"。通常她"无尽的包容,不苟言笑","没有亵渎的话。颇有母仪。
然而,如此杰出的皇后却无法取悦婆婆慈禧,在宫中受尽凌辱。慈禧为什么不喜欢这个媳妇?事情还得从同治皇帝的建立说起。
婆媳不和,被虐。
大婚后,阿鲁特与同治皇帝恩相恋。慈禧看在眼里,恨在心里。她在宫中散布密探,监视这对年轻夫妇的言行。慈禧看到同治皇帝很少去惠妃宫,惠妃受到皇帝的疏远和冷落。她相当不满意,就把同治皇帝叫来说:"慧妃贤惠,虽被贬为公主,也要趁早相见。皇后年纪小,宫中无礼仪,要常学。皇帝没必要进宫,会妨碍政务。"慈禧严重干涉了他们的夫妻生活。同治皇帝不得不听慈禧的话,但又不想接近自己不喜欢的惠妃,所以干脆一个人住,在清宫工作。新婚的阿鲁特一个人住在宫里,一个人吊着,郁郁寡欢。慈安经常把她叫到钟翠宫,和她促膝谈心,百般安慰。同治皇帝很尊重皇后,皇后更爱自己的丈夫。阿鲁特每次见到皇帝都会笑脸相迎,但慈禧会说“娘娘”"谄媚惑主"。
自从她入宫后,阿鲁特的家人处处小心翼翼,没有任何不敬。然而慈禧一见到她,总是生气,对什么都吹毛求疵。同治皇帝病了,阿鲁特急了,却不敢伺候。慈禧责怪她"恶魔和女仆没有夫妻感情"。同治弥留之际,阿鲁特偷偷前去探望,为同治皇帝擦拭脓血,慈禧称她"妖女啊,这个时候我还是狐媚的,我会想死的。"阿鲁特进退两难,什么都做不好。据《崇陵传》记载,阿鲁特曾探病同治皇帝,落泪谈宫中孤苦伶仃,饱受虐待。同治皇帝安慰她说:"你的耐心会到头的。"小两口的这些话被慈禧听到了,慈禧跟在后面,在外面偷听。她勃然大怒,立即闯进皇宫,抓住阿鲁特的头发,一边拉一边打,并威胁要准备一根大棍子伺候。病床上的同治皇帝想救他,却眼睁睁看着皇后受辱,又急又气又怕,昏了过去。慈禧放过了阿鲁特一家。崇义撰写的《道县以来朝野杂记》载:有一次,慈禧萌发了废除阿鲁特王位的念头。于是,宗仁宫命咸丰帝的五弟奕譞亲王来商议此事。太子敦说:"要废,非从大清门入,不能废。我不敢被命令。"慈禧想抛弃阿鲁特的心,但她深深地憎恨奕譞王子。
阿鲁特的性格诚实坦率,不会讨好所有人。她以为自己是堂堂正正从大清门出嫁的皇后。只要她做的是对的,就没必要拍马屁和奉承。而且她几次有意无意地刺激和激怒慈禧,使得矛盾更加尖锐。有一次,阿鲁特陪慈禧看戏,"演淫秽剧,会回头看,不想看。慈禧厌倦了讲它,不服从它,已经厌恶它"。阿鲁特的行为一方面是不听话,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慈禧好色庸俗的作风,从而加深了她对阿鲁特的怨恨。阿鲁特身边的人都劝她处处讨好慈禧,讨好她,只有和慈禧太后搞好关系才能保住位子,否则对她不利。阿鲁特说:尊重可以,其实不然。我是奉祖先之命受清门欢迎的人,不能轻易动摇。"慈禧通过选秀女入宫,最怕通过大清门被别人提起,一直是心中的痛。有人偷偷把阿鲁特的话告诉了慈禧,慈禧勃然大怒,认为这是故意蔑视自己,于是告诉了阿鲁特"我更讨厌它,因为我有死亡之心"。
慈禧为什么不喜欢阿鲁特?
关于慈禧为什么不喜欢阿鲁特一家,最后把她逼得走投无路,还有其他说法。
有人说,因为阿鲁特是郑亲王·端华的孙女。段华是咸丰帝去世时任命的赞乡政府八大臣中的主要成员之一。他是慈禧的死敌,后来被朝廷准予死刑。慈禧因此迁怒于阿鲁特。
还有人说,慈禧听说阿鲁特怀孕了,害怕生下太子成为继承人,阿鲁特成了皇太后,不能听政。
还有人说,慈禧怕阿鲁特揭露她违背同治皇帝圣旨的秘密,所以把她处死了。
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五日,同治皇帝英年早逝。14天后,皇太后发布了一道圣旨:"皇后被任命为大行皇帝,以坤逸为饰,被封为嘉顺皇后。"光绪元年(1875年)2月20日,阿鲁特在储秀宫病逝,年仅22岁,距同治皇帝驾崩仅75天。
阿鲁特为什么会死?
阿鲁特的死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靠山,人生路漫漫其修远兮。同治皇帝是阿鲁特唯一的靠山和希望。同治皇帝在世的时候,还被慈禧辱骂羞辱。同治皇帝一死,靠山倒了,生的希望破灭了。第二,处境尴尬。同治皇帝死后,慈禧没有为他立继承人,而是让同治皇帝的堂弟载湉(也是慈禧的侄子)做了继位皇帝,由儿子继承咸丰帝,这让阿鲁特作为皇太后的地位很尴尬,既不是皇太后,也没有原皇太后宫中的权力和贵族地位。以后光绪皇帝建立后,阿鲁特的地位会更加尴尬,这是清朝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客观上把阿鲁特逼上了绝路。
阿鲁特死的那天,两宫太后告诉内阁:"同治十一年,嘉顺皇后成为大行皇帝。她在中宫,温文尔雅。他侍奉两宫皇太后,接受颜顺之,表现孝顺。去年12月,玉龙皇帝,一个著名的痛经皇帝,是一个荣誉的客人,他是如此严重的损坏,他今天失去了生命。"这是清廷公布的官方死因,但含糊不清,没有说服力。
阿鲁特是怎么突然死亡的?
阿鲁特才22岁,平时也没病。他怎么会突然死去?显然不是自然死亡。当时关于她是怎么死的众说纷纭。总结起来,有四种说法:
吞金而死。这个说法相当广泛,影响也很大。
绝食而死。李鸿藻先生年谱:"崩溃后,盖绝食抗议。"《清代年谱》、《万勇笔记》等。也持这种观点。
吞鸦片而死。《清代户外纪》持此观点。
服毒而死。《德宗成童私训》如此记载。
不管怎样,都是自杀。据说在阿鲁特自杀前,她的父亲崇启曾去皇宫探望过她。整天在以泪洗面看女儿,疼得眼睛都哭肿了,就打慈禧问怎么办。慈禧说:"皇后很伤心,可以跟皇帝走了。"意思是女王可以殉道。这时候正巧女儿写了个纸条问她现在该怎么办,冲其批了个"死亡"词。几天后,阿鲁特死了。
夫妻同穴,葬后祸
阿鲁特死后,由于同治皇帝的惠玲刚刚在吉建成,她和同治皇帝的子贡暂时定居在东陵的龙符寺。光绪元年(1875年)九月十八日,光绪皇帝亲自护送子贡到东陵龙符寺,在那里待了三年半。
建一座山陵。按照封建社会的国家习俗,新皇帝即位后,要在一千年内建一座陵墓。然而,在同治十三年间,孝哲仪皇后和同治皇帝被葬在惠玲。
从未提及陵墓。直到同治皇帝驾崩,急需安葬,慈禧才不得不派大臣在东陵和西陵为同治皇帝选择陵址。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大臣杜翔和他的风水官员游览了东陵和西陵的山川。经过反复比较和筛选,他们最终认为东陵的双山谷和西陵的九龙谷风水最好。东陵双山谷龙腾,大殿宽阔平坦,雒城周密,屏障齐备。"后面有山可以靠,前面有金星山可以照。金星山的两边,左边是万付山,右边是香山","这是一块真正幸运的土地。。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一日,慈禧召见宰相。慈禧详细询问了杜翔陵墓的情况,这是由恭亲王决定的。发出了回声。最后,焦点是用东陵的双山谷还是西陵的九龙谷。慈禧向群臣求教,易?Echo说:"有了理性,九龙谷会更好;有情,惠玲的前景(徐光远提供)
我不敢说话。"明显透露出选择双山谷的意图。哎?Said"理查德",指乾隆皇帝的规定"赵穆向简"系统。按照这个制度,咸丰帝已经葬在东陵,同治皇帝应该葬在西陵。哎?Said"爱"指父子之间,母子之间的爱。咸丰皇帝的定陵和慈禧的菩萨谷丁咚陵都建在东陵。如果我们在乎这个,让焦耳跪下,同治皇帝应该葬在东陵。哎?很圆滑,善于言辞。他显然倾向于选择双山谷,但他说"我不敢说话"意在让慈禧自己做决定,让她不承担损害"赵穆向简"体制之罪。慈禧是个多么聪明的人,她立刻就明白了这个游戏。脑海中,立即决定将双山东陵谷作为惠玲的陵墓遗址。醇亲王奕、左都石喻夔陵、工部侍郎荣禄、工部代理侍郎翁同龢被任命为承修大臣。他们于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十二日中午破土动工,八月三日中午开工。经过三年紧张施工,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惠玲,惠飞园,八旗和礼部。惠玲的规制虽不及当年的清帝陵,但其木材坚硬珍贵,故惠玲素有"铜梁铁柱"被称为。
皇后下葬了。
同治皇帝和孝哲皇后定于光绪五年(1879年)三月二十六日葬于惠玲地宫。3月21日,光绪皇帝惠玲携皇太后从京参加东陵奉安大典。我于23日到达东陵的龙符寺,并在那里住了下来。24日,同治皇帝的自贡和孝哲皇后的自贡从龙符庙临时保安迁到惠玲。在跪着送走光绪皇帝后,他从地下通道前往惠玲,在参观了防城、明楼和地宫后,他跪在神龛前欢迎同治皇帝和孝哲皇后来到惠玲。两个自贡都停在龙恩殿。三月二十五日,光绪皇帝移至同治皇帝自贡,仪式结束后,将两个自贡移至方城前的鲁甸,放在龙车上。26年初,孝哲皇后子贡与同治皇帝子贡合葬于地宫。同治皇帝的子贡放在棺床中央,孝哲皇后的子贡放在同治皇帝左(东)旁,棺头朝北,棺尾朝南。同治皇帝和孝哲皇后的遗书和遗宝,在自贡下葬前,放在地宫左右书的宝石座上。大臣们退出地宫后,敦义皇妃(即惠查氏家族)等人进入地宫祭奠同治皇帝和孝皇后子贡。与敦义皇妃一同进入地宫的,可能还有于飞·赫赛里·哈拉、荀妃和Xi·林珏·罗氏。他们与丈夫同治皇帝和皇后阿鲁特做了最后的告别。同治皇帝的四位遗孀,同治皇帝驾崩时,年龄最大的玉公主19岁,最小的傅茶石皇妃(惠妃)只有16岁。她刚刚步入壮年,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漫长守寡生活。敦义皇帝贵妃等人退出地宫后,在石坛前行了一个礼。盖上地宫的石门,大葬就完成了。
地下宫殿被盗了。
震惊中外的东陵第一劫案发生在1928年7月。军阀孙殿英抢劫了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和慈禧地宫。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东陵地区的一些土匪和不法分子利用动荡的局势和政权交替的混乱,制造了东陵第二起抢劫案。此次被盗的墓葬包括康熙帝景陵、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玲和钱璐陵。盗墓这么多,损失比上次还要严重。
据《世界日报》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22日报道"三十四年十二月,清三陵被盗。首先,在同治惠玲有两个棺材。一个同知,一个陪妃,身貌如命。金棺前有同治翠银1桌,金表1块。棺椁内外的珠宝玉石、金属等制品用麻袋装好,再用香炉丈量。黄金大约20公斤。"
据民国三十五年五月二十九日的《华北日报》,"《惠玲大盗的供词》简要说明,34年11月,在指挥官的指挥下,招募了平民工人挖掘惠玲,并用炸药炸开了石门。一楼有四个架子,一边一个。一方面有皇帝的翠玺和皇后的翠玺,一方面有书籍和印板。二楼和三楼什么都没有。四楼有两个棺材。用斧锤劈开,从御棺中取出一个半斤重的墨水瓶,一个重四两的金八卦掌,一个四面镶白珠可以用半年的美式礼品金表,每面两串白珠,两串二十四颗白珠,一个翠扳指,一个金火盆,一个绿烟袋。取出一顶凤冠,一对白玉镯子和金镯子,一串翡翠、珍珠、玛瑙和木珠,一条重三两黄金的九环链,一个凤凰簪子,一个玛瑙指套,一个镶金白珠环,一个玉牌,一个玉簪。其他零零碎碎的就无法统计了。"
孝哲皇后棺椁中的这些随葬品,同治皇帝棺椁中的随葬品,都被盗走了。
惠玲被盗后,由于当时东陵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文物保管处后,盗口才被堵住。因为这个洞已经很久没有被堵住了,所以很多当地人都参观过这个地宫。当地传说,惠玲地宫皇后的尸体一点也没有腐烂,她的脸栩栩如生。她被剥光衣服,肚子被切开,肠子流了一地。社会上盛传皇后吞金而死。为了得到金子,他们从头到尾滚了她的肠子。
孝哲皇后的个人档案
姓氏:阿鲁特出生时间:咸丰四年(1854年)七月初一。
生肖:虎父:崇启
丈夫:同治皇帝载淳子女:无。
入宫: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十五日册封皇后: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十四日。
最自豪的事:被选为女王
最难过:老公早逝最大的遗憾:没有孩子。
去世日期: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日。死亡年份:22岁。
安葬时间:光绪五年(1879年)三月二十六日陵墓:惠玲。
谥号:孝、哲人、嘉顺、树神、贤明、公断贤、张甜、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