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Xi和洛阳哪个才是真正的十三朝古都?

Xi和洛阳哪个才是真正的十三朝古都?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10 更新时间:2024/1/19 7:31:06

我们经常听到"六朝古都""十三朝古都"这些词有非常强烈的历史背景,这些词也有自己对一个城市的具体指代。这些城市曾经是古代历史上不同朝代的首都,也因为曾经被视为一个国家的首都,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财产。但是关于"十三朝古都"但一直有争议

,因为两座城市都是十三朝古都,Xi安和洛阳,但总有人认为其中有些不严谨。那么谁才是真正的十三朝古都呢?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不少地方曾作为首都。这些地方要么富饶灿烂,要么四面环山,要么就是有山有水的城市。如果按次数排名,Xi安和罗阳无疑是首选。

是Xi还是洛阳?让我们以历史事实为基础。我们先来确定一下古都的判断标准。

首先,定都于此城的朝代要被正统历史认可,过渡政权不能算,如辛莽政权、五洲政权、大顺政权等。其次,这个城市应该是出纳的最高政令,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不是皇帝和中央政府办公地点的驻扎地"伴随资本""Biedu"这不算数。

接下来,根据上述标准,让我们列出Xi和洛阳的首都。

1.关龙山河是雄都的灵魂

Xi安地处关中平原腹地,是一座底蕴深厚、积淀厚重的历史名城。八百里秦川"丰富的财富,尽情享受"四堵之国"自然灾害的优势可以东进称霸天下,撤退可以根据风险防守,等待时机。如此有福"使用地点""胜利之城",使Xi成为中国历史上许多朝代建都的首选。

历史上最早建都Xi的朝代是西周。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中叶,周武王经商洽后,定都于濠井,即陕西省xi市长安区一带,这是Xi安建都历史的开端。

公元前771年,西周被犬戎所灭,濠井成为一片土堆废墟。从那以后,安的第二个首都是秦,他在公元前350年迁都咸阳,直到公元前206年去世。目前,学术界对秦都咸阳的城市范围众说纷纭,但毫无疑问,它与今天的Xi安辖区有所重叠。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秦都咸阳的历史也可以看作是Xi安都城历史的一部分。

秦朝以后,西汉王朝在Xi安建都。汉长安城旧址在Xi安西北,是"四方交汇"中国的大都市承载着汉帝国的活力,同时也见证了当时人民的勤劳和进取精神。

东汉建立后,以刘秀为首的新统治集团迁都洛阳。

到了东汉末年,天下不断动荡,执掌朝政的凉州军阀董卓迫于来自关东的军事压力,与董连军商议,并于公元190年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再次成为汉帝国的首都。然而此时的长安并没有给董卓带来长久的安全。西迁长安才两年,董卓就成了吕布的刀下之鬼。看来所谓的"只有鹿入长安,才能没有困难"预言并没有在董卓身上应验。

西晋末年,长安再次短暂地扮演了首都的角色。永嘉之乱后,晋朝宗室司马晔于公元313年在长安称帝,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朝皇帝。当时的西晋是一座即将倒塌的建筑。经过四年的艰苦斗争,秦始皇和他的臣民终于被迫投降匈奴人于公元316年建立的汉朝(后改名为赵,历史学家称之为)。就这样,西晋在长安度过了最后的日子。

西晋灭亡后,中国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在这段时间里,长安是三个政权的首都:前赵,前秦和后秦。北魏末年,北魏孝武帝修远受到权臣高欢的欺凌。公元534年,他派宗室朝臣到长安。此后,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长安成为西魏的首都。公元557年,西魏权臣宇文护立宇文觉帝,建立北周政权,定都长安。

公元581年,北周大臣隋文帝代表周朝称帝,建立隋朝。隋文帝是隋朝著名的文帝。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辉煌的隋唐时期。隋文帝在隋朝建立后,认为汉长安城自西汉使用以来就破败不堪,经常受到渭河洪水的侵袭。此外,由于空之间空间狭小,汉长安城没有进一步扩张的空间。

此时,汉朝的长安已经不适合作为新王朝的都城,隋文帝决定另起炉灶,建新都。

隋开帝第二年,也就是公元582年6月,隋文帝下令在汉长安东南,也就是现在的安市区,建立新都。隋朝大臣高炯牵头修建新都,太子之子宇文恺负责具体的修建和创建工作。因隋文帝早年名大兴公,新都城名大兴城。

公元583年,大兴城建成,隋朝迁都新都。隋朝短命灭亡后,唐朝继续以它为首都,直到公元904年唐昭宗和叶莉在朱温的胁迫下迁都洛阳。

唐代的长安曾经是一座世界性的大都市,见证了初唐的精神和盛唐的辉煌,也见证了中唐的挣扎和晚唐的衰亡。

唐朝灭亡后,Xi安不再被中国历代王朝选为帝都。虽然远征之王李自成曾在Xi安称帝,但由于大顺政权不在正统之列,这段短暂的历史并未载入Xi安建都史。

据统计,定都安的王王朝有10个:西周、秦、西汉、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

但有两种特殊情况:一是东汉末年,献帝被迫迁都长安。但六年后,曹操迎击许昌;另一次是西晋后期,晋献帝陈在长安仅三年就去世了。

但东汉西晋毕竟是正统王朝,两朝末年的都城长安也是受国家意志支配的,所以也可以算。

就这样,Xi安先后12次成为首都。

2.龙兴河洛居北辰

洛阳地处中原,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用北宋学者李(李清照之父)的话说,“李清照是一个伟大的诗人。洛阳在世界的中央,是隆庆的咽喉,赵岩的汇集"。明末清初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称赞洛阳为"山川拱磨,形胜于世"。

得益于以上优势,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看中了洛阳,选择它作为都城。

历史上第一个以洛阳为首都的朝代是夏朝。根据古代竹书记载。太康住在城中,次年,颉利住在城中"。历史学家分析,这里的《夏都传》就是今天洛阳下辖的县级市偃师西南的二里头遗址。

此后,盛夏的商朝也在洛阳附近定都,这个商都就是锡伯。锡伯位于邙山与洛河之间,具体位置大致在今天偃师西南的尸乡、大槐树、塔庄一带。

周朝灭商朝后,为了更好地控制商朝遗民,加强对东方新征服领土的控制,在建水以东、邙山以南、洛水以北、洛水两岸修建了洛邑城。敌军攻下濠江后,公元前770年东移至洛邑,洛邑成为东周的都城,直到公元前256年东周被秦所灭。

东周灭亡后,洛阳再次成为东汉国家王朝的都城。从光武帝刘秀开始,直到汉献帝被董卓逼迫西迁长安,东汉王朝一直以洛阳为都城,统领天下,治理四海。东汉末年,汉献帝曾和曹操一起在许都居住。曹丕代汉称帝后,将都城迁回洛阳。此后取代曹魏的西晋继续以洛阳为都城,直到公元311年,洛阳遭到匈奴建立的汉军袭击。

北魏结束了十六国时期的混乱之后,中国北方恢复了稳定。北魏第七任皇帝,孝文帝拓跋弘(后改名为袁弘),是一位推崇中国文化的君主。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的改革,他于公元494年将北魏都城由平城迁至洛阳,洛阳再次成为中国北方的政治中心。

隋朝建立后,大兴城一直是隋文帝的都城。杨迪·杨光继位后,洛阳的政治地位上升。杨迪下令修建东都洛阳,并将都城迁至此。

至于杨迪迁都洛阳的真实想法,有观点认为杨迪是想摆脱关陇军事贵族势力强大的关中地区,以加强皇权。也有说洛阳当时水陆交通便利,接受南方的粮税贡,经济上很方便。

在唐代,洛阳的政治地位依然重要。公元657年,唐宪庆二年,唐高宗、李治命洛阳为唐朝的东都。武则天时期,洛阳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武则天就是在洛阳登基称帝的。

然而,在唐朝的大部分时间里,唐婷的政治中心是长安。904年,朱温强迫唐昭宗迁至洛阳,洛阳在最后几年成为唐朝的首都。然而此时的唐朝已经名存实亡,洛阳城内的皇帝和朝廷都成了朱温手中的玩物,不再有统治天下的号召力。

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建立侯亮。侯亮的首都最初在开封,然后在公元909年迁至洛阳。公元913年,后梁末代皇帝朱由珍称帝,迁都回开封。五代十国时期,除了侯亮,还有后唐和后金,都以洛阳为都城。

北宋建立后,洛阳成为宋朝的西京。宋太祖和赵匡胤都想迁都洛阳,但由于许多人反对,他们放弃了。当然,北宋当时并不具备迁都洛阳的条件。由于"强干部弱支部"政策,大量皇军进驻北京。这些禁军平日需要南方的粮食和大米来供养,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很费钱的。这就决定了北宋必须以开封(当时东京称汴梁)为首都,而一旦迁都洛阳,由于洛阳没有开封那样的交通条件,大量皇军的吃饭问题就会受到影响,国家治理的成本就会大大增加。因此,北宋都城开封确实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20世纪30年代,洛阳也曾短暂地参与国民政府。航都"。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者在上海挑起“十一·二八事变”,中国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平日繁华辉煌的上海,变成了抵御外侮的战场。由于日本侵略者的威胁,国民政府被迫于1月29日作出迁都洛阳的决定。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也迁至洛阳,国民政府也发布了《关于国民政府办公地点迁至洛阳的宣言》。

他在洛阳期间,国民党召开了两次会议。一次是三月一日至六日召开的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会议决定洛阳为战时首都,Xi安为首都,并选举蒋介石为军事委员会主席。二是4月7日至12日举行"全国灾害会议"并通过了全国灾害会议宣言。

此后,由于《淞沪停战协定》的签订,局势暂时缓和,迁都洛阳的国民政府机关于同年5月30日迁回南京。洛阳是短命的"航都"历史已经走到了尽头。

从以上内容可知,历史上曾在洛阳建都的朝代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公元904-907年)、、后唐、后金,共计12个朝代。

3.东西两大古都,从古代传承到现代。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出,有12个王朝或政权在Xi安建都,有12个王朝或政权在洛阳建都。

当然,Xi安和洛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们都传承着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生生不息的生命血脉,堪称"中国历史之星空;双子座",在华夏文明的大山里"双峰"。

今天,当我们走在Xi安的街头,徜徉在洛阳的街头,依然可以感受到来自文明深处的厚重和博大,依然可以触摸到来自历史积淀的独特。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更多朝代是谁建都,Xi安和洛阳都是同样杰出、非凡和伟大的。

标签: 洛阳都城长安

更多文章

  • 元朝皇帝戴的帽子叫什么?(元朝皇帝戴帘子的帽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帽子,元朝,帝都

    说起元朝,我们都知道,这个朝代毕竟是少数名人当了皇帝,所以也有很多自己的习俗。好像元朝的皇帝都很喜欢戴帽子,那么这个帽子叫什么名字呢?还有为什么元朝的皇帝都很喜欢戴这样的帽子?让我们跟随边肖来分析其中的秘密吧!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好知道,因为史料中也有记载。元朝皇帝戴的帽子其实叫"钹冠"这顶帽子的来历也

  • 南宋到底多有钱?富裕到什么程度?(南宋有多繁荣)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朝,南宋,一个

    南宋时期的中国在古代还是很富裕的。据相关文献记载,南宋时期的人们物质生活富足,国库也十分丰富。相传当时宰相的薪水可以达到200万,相当惊人。南宋人为什么那么有钱?其实这和当时整个国家的发展密切相关。当时南宋也正在兴起宋词,一代文人主导。试想,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秩序和风尚,还能有宋立科词文化吗?所以,

  • 二战中哪个国家的军服最好看?哪个最丑?(二战时候哪个国家的军服最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军装,二战,日本

    在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军队,而为了展现军队的气势和战斗力,军装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美国的军装风格不一样,样子也不一样。它们都是根据每个国家的文化和实用性而设计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二战中被公认为最美的设计和最丑的设计的军装。虽然每个人的品味不同,但是说到二战时哪个国家的军装最帅最漂亮,我想大多

  • 刘伯温为什么要挖诸葛亮的墓?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伯温,诸葛亮,刘备

    说到诸葛亮和刘伯温,这两个人其实挺有意思的。这两个人不是一个时代的人,所以其实原则上不应该放在一起说。但是刘伯温是一个喜欢做事的人。大家都不会去挖诸葛亮的坟,但刘伯温不这么认为,所以他选择了挖。那么到底为什么呢?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又名孔明,三国时期的一个能人。刘备照

  • 明朝的宗藩王爷都是什么待遇?(明朝的藩王是什么官)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藩王,郡王

    说起明朝的宗主王公,其实是一类有故事的人。他们看起来活的很舒服,直接舒服到直接腐败。然后有人会问这些明朝宗主王公他们是什么待遇?让我们跟随边肖来分析和揭示其中的秘密。感兴趣的网友一定不要错过!明朝藩王待遇的最大特点是世袭更替,也就是说爵位的转移不减。同时,藩王不需要承担相应的义务,享有很大的经济特权

  • 陈庆之真的那么厉害吗陈庆之北伐北魏如何获胜的(陈庆之为什么不灭北魏)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北魏,陈庆之,北伐

    白袍将军陈庆之真的有那么厉害吗?很多网友在网上问过这个问题,大部分都回答是。陈庆之只用7000名士兵打败了强大的北魏军队。这不是很糟糕吗?单看这一仗,陈庆之确实很猛,但从他的生平战绩来看,陈庆之未必是一个很顶尖的将领。据古籍记载,陈庆之身体孱弱,不擅骑马,但却有过人的谋略和胆识,因此深得民心。这样的

  • 隐形战机真的看不见吗(隐形战机肉眼能看到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隐形,战机,雷达

    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款隐形战机。其实事情很简单,就是大家都知道隐形战机长什么样。没错,我们看到的黑色大飞机是隐形战机,但我们肉眼就能看到。那么为什么叫隐形战机呢?所以隐形战机真的看不见?隐形战机是如何隐形的?让我们仔细看看。1.隐形战斗机的历史世界上第一种隐形战斗机叫做F-117A,是洛克希德公司在上

  • 西游记中火焰山是怎样形成的?并非是被孙悟空打翻八卦炉所致(西游记中火焰山是如何形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孙武,神火,火焰山

    西游记中,取经火焰山是唐僧西天取经的必经之路,但是火焰山的温度实在太高了,连孙武空都受不了这里的火。所以我只能向铁扇公主借一把芭蕉扇来灭火。很多朋友都很好奇火焰山的来历。据说孙武空在天宫大闹的时候,从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挣脱出来的时候,不小心把炉从凡间踢了下来。这就形成了火焰山,但是这种说法真的靠谱吗

  • 苏联人的直升机技术为何会落后于美国?这其中有什么原因?(苏联直升机和美国直升机)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苏俄,斯基,西科

    过去,俄罗斯革命后,在向俄罗斯转型的时期,俄罗斯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人才流失。可能很多人认为这种严重的人才流失是当年欧洲的战争和动荡造成的。但是,这只是原因之一,并不单纯是战争等因素造成的,主要原因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人祸。这种情况在当年苏俄的航空空界尤为明显。因为在当时的飞机制造业,尤其是制造活塞发动机

  • 中国历史上南北之战有哪些特点?东西之战为什么少于南北之战?(中国古代南北战争)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关中,巴蜀,政权

    中国历史上南北战争一般都是北方赢,南方少,所以南北完成统一的几率会高很多。但我们似乎很少提到东西方战争。东西方战争的大致情况是怎样的?物与物之间的战争真的更好,因为一般都是从上到下的覆盖,但是有些战斗也是从物打起,结果可能会出乎意料。在古代,北方的兵还是强于南方的兵,但在谋略和智慧上略逊一筹。我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