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牛年。中国文化中的牛形象不仅是生产力的声音,也是一种艺术符号,为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在今天的河南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广东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我们来看看汉代是如何用牛的形象来装饰存钱罐的。
1.河南博物馆:东汉
鎏金金牛
镀金技术盛行于汉代,受到贵族的推崇。牛健壮丰满,表情倔强刚毅,造型生动逼真。乍一看,它们没有千年的距离感,只有身上斑驳剥落的痕迹告诉我们,这是两千年前的文物。
另一个是一尊铜像,形状为牛,圆眼厚角,似乎在积蓄无穷的力量。在传统农耕社会,牛也象征着财富和地位,因为它与土地、劳动和生存有着密切的联系。
河南博物院研究员王景全:牛耕技术在汉代的中原地区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牛对中原地区的粮食生产和加工做出了巨大贡献。
2.上海博物馆:八牛贝类集装箱
牛作为财产,是用来装饰存钱罐的。这个八牛壳容器是西汉时期在云南铸造的。出土时还配有贝壳币和束腰筒,让人不禁好奇什么样的大家族才能装满这么大的存钱罐。盖子中间,大牛站在鼓形的座椅上,长长的犄角向前弯曲,弓着背,威武有力。七头小牛把头尾挂在盖子周围。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副研究馆员胡家林:这个贝壳容器象征着财富。当时,贝类在云南被用作货币。这个贝壳容器的造型很奇特,这头牛的艺术风格很写实,充满了野性之美。
3.广东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四牛鎏金骑士铜壳容器。
这件一级文物"四牛镀金骑士铜壳储物器"表现了古滇国镀金骑士猎牛的场景。仔细观察发现,这种牛的背上有一个凸起,与常见的牛有很大不同。原来这是中国早就灭绝的瘤牛。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讲解员何:这种瘤牛的特点是背上有一个像驼峰一样的东西,有人叫它驼峰牛。
4.贡纳青铜壳容器。
刘牛还在国家博物馆装饰了贡纳尔场景的铜壳容器,也是西汉时期的存钱罐。在鼓口的位置,人物分为七组,首领佩剑,随从牵牛背,生动记录了周边民族向云南王进贡的历史场景。
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翟胜利:是周边部落以社会财富的形式送给云南王的。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云南整个贵族社会对牛的喜爱程度,很可能与当时的信仰和习俗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