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鸦片战争清朝火炮与英国火炮(鸦片战争清朝火炮打不到英国舰队)

鸦片战争清朝火炮与英国火炮(鸦片战争清朝火炮打不到英国舰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915 更新时间:2024/1/18 5:15:09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鸦片战争时清朝战败的最大原因是清朝装备太落后,清军失利,英军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因为鸦片战争时期,清军英军在装备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足以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换句话说,简单来说,当时的英军处于火器的

早期时代,清军处于热兵器混用的时代。

当时清军的主要火器都是明朝的"鸟肫"、"法国机器"、"弘毅坎农"等等,不过这个是明朝传入的。这里要注意一点,这些火器本质上是西洋火器,是明朝改进的。也就是说,某种意义上清军用的是老式的"洋枪洋炮"。与英国人相比,落后西方世界200年。虽然这200年来西方枪械发展缓慢,性能上还是有一些差距,但差距并不是致命的。

英军在火枪上比清军有一定优势,但在火炮上并不大。

清军装备的火枪主要是霰弹枪和步枪,其中以霰弹枪装备最多。猎枪和步枪都是猎枪。他们用火柴绳、瞄准装置和棍子(即推杆)射击。他们用的是圆铅弹,弹长2.01米,重量1元,火药装药量3元。射程100m左右,射速1-2发/分钟。

英军装备了先进的布伦瑞克式前装滑膛击发炮和伯克式前装滑膛火石炮,其中伯克式炮长1.16米,口径15.3毫米,弹丸重35克,射速为每分钟2至3发,点火装置为摩擦火石;布伦瑞克枪长1.42米,口径17.5毫米,弹重53克,射速每分钟3至4发。点火装置是击发机打火帽。

根据这两个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清军的火枪枪身过长,装弹射击不方便,点火装置落后,在风雨天设计效果较差。虽然两者在性能上没有太远的差距,但是射程不如英国人,只能靠数量来弥补。因为军费开支,当时的清军没有配备鸟枪,有的还用大刀长矛。所以很难在数量上击溃英军。

至于火炮,费迪南德·南怀仁等人,西方传教士,帮助清朝监管了很多火炮。所以清军的火炮主要是照搬西方17、18世纪的大炮。但由于整个18世纪西方火炮变化不大,鸦片战争期间,清军火炮在样式和原理上与英军火炮基本相同,没有代差。如果非要说一个区别的话,主要是制造工艺和粉比以及外壳的区别。

第一,铸造技术的差距

英国工业革命后,冶炼技术突飞猛进,产出的铁含量高,使枪有了很好的铸造材料,用铁模等工艺铸造枪,用镗床加工枪膛内部,使之更光滑。而清代冶炼技术落后,铁水不能尊道净化,含有很多杂质。铸造的火炮非粗糙,有许多密集的气孔和气泡,很容易爆裂。清代一般采用加厚管壁的方法来避免爆炸,但重炮机动性差就是其中之一。其次,为了避免爆炸,不得不减少火药的用量,这就降低了火炮的威力。另外,清朝造的枪只是仿制品,根本不了解枪管/口径比和火门位置在火药燃烧中的实际意义,所以很多枪都是不成比例铸出来的,或者火门开得太远太大。你怎么把这个和英国拼在一起?

第二,火药比和炮弹的差距。

清军的炮弹品种少,质量差。与同期英军相比,他们有实心弹、霰弹、爆破弹等。清军只有一种固体弹,弹体粗糙,直径小。而且清军很多枪都是固定的,没有枪架。即使有的有枪架,也只能调节高低角度,不能左右旋转,限制了射击范围。更可怕的是,清军的很多枪都没有准星,或者只有"星星"(用于确定拍摄方)不带"枪规"(用于确定高低之间的角度)。士兵主要凭经验瞄准。

1825年,谢瓦利埃经过多次实验,提出了黑火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上硝酸盐、硫、碳的比例分别为74.84%、11.84%、11.32%,为最佳粉末配方。根据这个方程,英国配置了发射药(75%硝酸盐、10%硫和15%碳)和发射药(78%硝酸盐、8%硫和14%碳)。此外,英国工业革命带来机械化生产,英国火药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

清军制造的火药是用明朝的配方,百分之八十的硝酸盐,百分之十的硫磺,百分之十的碳,在手工作坊或者作坊里生产。这个配方含硝酸盐太多,容易受潮。而且手工生产无法提取高纯度的硝酸盐和硫磺,杂质多。滚磨出来的粉末颗粒粗大,大小不一,不能充分燃烧,爆炸效果低。

这是清朝火器和英国火器的差距,不大,但清朝绝对不会跨越。

标签: 清军火炮硝酸盐

更多文章

  • 古代活人陪葬进去后能活多少天(古代的活人陪葬)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陪葬,合葬,坟墓

    中国商朝时期,人们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去另一个世界,墓主人会在另一个世界定居。一切都应该符合"物死如物活,物亡如物存"做事的礼仪。奴隶主和贵族死后,都和奴隶埋在一起。在河南安阳发掘的奴隶主墓中,通常有几个或几十个人陪葬。有些大墓,陪葬的有二三百人。这些骷髅有的没有头,有的手骨被反绑,是被杀后随其陪葬的奴

  • 荀彧为什么放弃袁绍投奔曹操?袁绍真的比不过曹操么?(荀彧评价袁绍四个谋士)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袁绍,中原,曹操

    其实三国里,曹操和袁绍的关系很微妙。他们原本是朋友,却成了北方最大的敌人。曹操赢得官渡之战的关键人物是于迅。于迅原本是袁绍的人,后来却投奔了曹操。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感觉袁绍真的没有这个命。他的才能在当时应该是最多的,但是却不能很好的利用。袁绍比曹操差在哪里?抽象的历史形象和图像的历史幽默值得关注:

  • 英国的都铎王朝是如何诞生的?(英国都铎王朝历经几代)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亨利,王朝,英国

    说起英国历史上的都铎王朝,那是英国红白玫瑰战争后建立的封建王朝,持续了一百多年。英国社会在过去的10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一个分权国家变成了欧洲强国。那么都铎王朝是如何诞生的呢?接下来,边肖将和他的朋友一起去看一看。一是通过外交手段,搞政治联姻,争取强有力的支持。亨利七世登基后不久,娶了约克家族

  • 美国为什么退还庚子赔款给中国原因和目的是什么?(美国庚子赔款退还用途)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美国,中国,清政府

    庚子赔款,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中向列强支付的赔款,本息合计9.82亿元,可以说是非常巨大,而美国得到的赔款占7.32%,总体来说并不算多,大约只是俄国得到赔款的四分之一。但美国有一招是帮助中国培养留学生,而不是支付赔款。究竟为什么?美国绝对不可能出于好心这么做,那么它的目的是什么?让边肖给你介绍

  • 雍正在历史上的名声为什么那么差(雍正为什么名声这么好)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雍正,殷勇,清朝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雍正是清朝历史上一位非常勤政的皇帝。虽然他工作态度最好,最认真。但是,他在历史上的名声很不好。甚至一度有很多人在骂他。这是为什么呢?雍正为什么会被后人质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边肖吧!雍正,本名胤禛,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四子。1709年,胤禛被封为雍亲王。他在康熙末年加入了争夺皇位的斗争

  • 哈德良长城附近发现的上帝之手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兰达,发现,罗马

    所谓上帝之手,就是一只小孩手那么大的金属手。这只手是2018年4月在一座古罗马城堡的文多兰达遗址的挖掘中发现的。这只手被遗弃在一条沟里,在一座供奉朱庇特的神庙旁被发现。这座神庙是公元3世纪的一部分,它可以停留在古罗马历史上的动荡时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研究人员确定这只手的年代在公元208年到212

  • 齐国在春秋时期那么强大,为什么在战国就衰落了?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齐国,秦国,齐王

    很多人都知道,战国时期的齐国并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尤其是战国末期,其他国家与秦国作战,虽然都以失败告终,最后齐国投降而死。本来齐国离秦国很远,秦国的方针是远攻。因此,秦国不会直接进攻遥远的齐国,但这只是一个临时的策略。当两国灭亡的时候,齐国也就离灭国不远了。但是在春秋时期,齐国也很强大。为什么到了战国

  • 皇帝的曾祖母称为什么?(皇帝的祖母自称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上官,太皇,太后

    其实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很少见的,一般皇帝在登基之后,原先的皇后都成了太后,如果皇帝的祖母活得够久,她就成了太皇太后,但如果说皇帝的曾祖母还在世呢?在很多影视剧中,太后和太皇太后出现的概率还是很大的,然而再往上就很少见了,那么作为皇帝,他该如何称呼自己的曾祖母?如果曾祖母还活着的话,她又该叫什么呢?下

  • 曹操麾下谋士如云在赤壁之战时智商怎么都下线了?(三国演义中提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投入多少兵力)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刘备,孙权,荆州

    据说三国时期,很多网友都说这次赤壁之战真的有点厉害,有很多故事可讲。其实三国时期曹操的谋士还是蛮厉害的,而且很多。那么为什么赤壁之战他一个人的时候智商会下降呢?让我们和边肖一起继续揭秘分析,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曹操赤壁之败是一方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曹魏的谋士们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应该对这次败

  • 为什么曹操会遇到赵云,让黄旭和张合打?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赵云,黄旭,阎良

    当然,其实曹操在遇到赵云之后,为什么要两个将军去打赵云?这件事还是很有争议的。最简单的解释就是,黄旭和张合如果单挑都不是赵云的对手,所以只能派两个人去打,所以这个事情其实也比较好理解。所以赢不赢都要讲一个道理。到底是什么情况?让我们跟随边肖来揭开这个秘密吧!其实我很想说,应该有以下两个具体原因: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