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几万北伐军为什么能轻易打败北洋军阀?

几万北伐军为什么能轻易打败北洋军阀?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123 更新时间:2023/12/25 13:36:26

说到"北洋军阀"其实这个军阀从字面上看应该是很强大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你会发现这个军阀好像很脆弱,脆弱到只有几万北伐军就可以轻易推翻北洋军阀。那么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感兴趣的网友一定不要错过!

北伐战争前后的历史

,其实比教科书上的文字要复杂得多!当时北伐军的实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北洋军阀也没有书上描述的那么强。其实北洋和国民政府的问题很多,北伐的过程是反复的,不是一边倒的战争。

先说当时的背景。孙中山在北京去世后,广东革命政府内斗不断。先是国民党左右派的斗争,然后是国共两党的斗争。最后大家坐下来达成共识:先北伐,再打败北洋军阀。

与此同时,北洋军阀内部争斗不断,没有一天停止过互相争斗。

第一个是吴,他实际上是最差的。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吴的精英全部被消灭。在和冯玉祥的共同推进下,不得不乘战船南飞,准备在湖北东山再起。由于当时的湖北巡抚萧耀南是吴一手提拔的心腹,吴非常信任萧。然而,萧耀南一点也不欢迎吴的到来。他给吴发了一个信息,告诉吴不要进入湖北。吴走投无路,只好飞回洛阳的老巢。不久,在洛阳被杀,吴和再次宣布辞职。这时,萧耀南派人告诉吴,他愿意支付旅费,让吴出国。实际上,萧是怕吴不能留在河南,回鄂对他不利。

正当吴还在犹豫的时候,冯玉祥的部队又杀到了河南,准备把吴逼出河南。吴当时就火了,准备坐火车去湖北,跟萧耀南掰腕子。结果,萧耀南派人拆掉了铁路,却不准吴入鄂。无奈之下,吴只好在湖北广水县下车。那时候辽阔的中国,吴没有地方住,那是苦不堪言的。

再看孙和张,这两个此时也好不到哪里去。解决吴后,张和冯玉祥又起了冲突。当时张稍强,冯玉祥稍弱。为了扳倒张,,冯玉祥暗中拉拢了的直系孙,要他起兵南下,驱逐张的势力。

1925年10月,孙与陈会师,两人在苏皖大败。歼灭冯部三个师,控制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五省。孙自称是五省联军的总司令。它号称有20万人,实际上都是临时扩编的部队,战斗力不强。而且,只是名义上的孙总司令。事实上,所有五个省都有自己的监督员。

孙反击冯时,冯玉祥也派人夺取山东和直隶。正当张欲全面反攻时,郭松龄又被冯玉祥翻脸了。冯玉祥再次夺取天津,把战线推进到山海关。这时,张正要退休。后来在日本人的帮助下,郭松龄的叛乱被平定了。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冯军的精英阶层也遭受了内耗。

郭松龄造反,冯玉祥不出手,冷眼旁观。等到张平定郭乱后,公然就会开始报复。于是,冯玉祥宣布退役。跑去找吴的联队,准备与吴的联队对阵奉军。

冯玉祥当时为什么要找吴呢?这是因为此时的湖北省省长肖耀南日子不好过。段被冯玉祥、张请出山后,以中央政府的名义镇压肖耀南。孙的直系亲属到了南京,全国为之震动,号召全国直系亲属团结一致,不要自相残杀,共同讨伐张。再加上当时姚身边的心腹——也是吴的心腹,他们都一致表示欢迎回吴。萧耀南无奈,只好请吴回去。于是,在外漂泊了几个月的吴回到了湖北,当上了贼寇十四省的统帅。

吴傅沛复出,冯玉祥肯定要巴结。问题是,冯玉祥和吴是死敌。在吴十四省统帅时,讨伐的是冯玉祥,而不是张。于是,吴一出山就发出电,把联冯为张变成联张为冯。

1926年4月,张、吴、张宗昌阎锡山等军阀形成"为红十字会而战的联军"。大规模进攻冯玉祥的国军,国军被迫放弃天津、北京,退守南口预设阵地防守。于是,北方开始了为期四个月的混战。

吴联合张共同抗击冯玉祥。表面上看,没什么病。问题是湖北省省长肖耀南不赞成打冯玉祥。吴当时是一个人的军队,所有的军费开支都得由湖北的肖耀南来计划。所以吴的内部其实是很不团结的!而吴把湖北的精锐全部调去北方打冯玉祥,导致了湖北实力的衰弱空,对湖南的控制力非常弱。

当时湖南省督军是赵恒惕,下辖四个师。湖南另一实力派唐生智与他相左,唐生智倾向革命。于是赵锡焕在湖南和唐生智打了一场仗。唐生智输给赵锡焕,请求广东支援。借此大好时机,北伐军四、七军提前进入湖南,帮助唐生智稳定湘南局势。唐生智和赵锡焕各占半个湖南,唐生智的部队随即加入北伐军,编为第八军。而且当时湖北军阀肖耀南病逝,湖北警备团龙五是第一个。时至今日,北伐军的实力得到了加强,而吴的实力却大大削弱了。

1926年7月9日,蒋中正成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北伐军誓言北伐广东。当时,吴的军队还在北方与冯玉祥交战,后院起火。这也是为什么北伐不得不先进攻吴的原因,因为北伐军已经俘虏了一半的湘鄂军空虚。

北伐正式开始时,冯玉祥的国军也被打得半死。张当时并没有把北伐军看得太重。他认为这只是一个乌合之众,而吴应该可以应付得来。冯玉祥是个威胁。另外,他希望吴打北伐军,所以他不支持吴,对战争持观望态度。

另一位直系专家孙的想法与张相同,认为北伐军不过是乌合之众,吴应该能对付。他还想让吴和北伐军打个两败俱伤,这样他就可以收拾残局,不出兵增援吴了。但是,前面已经说过,吴的主力是北方进攻冯玉祥的国军,湘鄂情虽然有十万大军,但都是杂牌军,战斗力很弱。

而且这还不是最致命的!如前所述,吴自己就是的一军,而他手下所有的士兵都属于别人。湖北巡抚肖耀南让位于他,于是湖北所有的军队都归他指挥。然而,当时与吴结盟的河南督军金云茂却没有萧耀南那么好脾气。吴打冯玉祥,金支持他,因为冯玉祥是个大威胁;吴傅沛被北伐军打了,所以他没有支持,因为他觉得北伐军离自己很远。他还想让吴跟北伐军打个两败俱伤,他再收拾残局。

也可以看出,吴号称二十万人。但实力较弱,地表疆域包括河南湖北全省、直隶湖南部分地区。但实际上,豫、湘、直隶的军队都是自成一体的,根本不嫌弃吴傅沛。吴能依靠的力量非常有限。

等到吴调兵回鄂的时候,湖南已经被北伐军占领了。此时的吴是,他以湖北一省的实力,单挑两广湘三省的北伐军。如果他不输,他就见鬼了!等到北伐军进军湖北,丁四桥和贺胜桥打胜仗后,包围武昌。吴的已经失守,他已经逃到了河南。这时,金该不该被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晋驻守鸡公山,直接冒充豫州最高统帅,下令没收吴卫队的军械,赶走了吴。在这种情况下,无力反攻湖北。所以,吴部与其说是被北伐军打败,不如说是自己人不团结,自己玩死自己。

后吴灭,乃孙为五省统帅。就像吴的,虽然他号称有二十万美金,却坐拥东南五省。但其实他的政治基础很浅。如前所述,统治的五个省都有自己的督军。名义上听他指挥,背地里却各不相同。

福建、浙江两省对孙的统治十分反感,有强烈的自治倾向。北伐军沿途进攻时,当地地方军遇风叛变。浙江本土派夏超(浙江自治运动领袖)甚至直接起兵反叛,试图与蒋介石协调。当北伐军向南昌挺进时,孙的长江水师开始与蒋介石秘密媾和。结果,在南昌大败之后,孙在长江以南就彻底站不住脚了!当时他还有江苏安徽两省的部队,但是没用。北伐军已经控制了六个省。现在实力对比就是北伐军六省割据另外两个省,挂着打就可以了。

其实北洋军阀如果联合起来,实力还是很强的!冯玉祥不是被他们碾压了吗?然而现实是,不管谁被打,第三者就是不救,坐视北伐军全军覆没,然后就轮到他们遭殃了。反观北伐军,虽然内部有隔阂,但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先消灭北洋军阀。其他的都可以等。

当孙在江北击败时,北伐战争的第一阶段宣告结束。纵观这一阶段的战争,吴和孙的实力确实被夸大了。虽然号称拥有40万大军,但精英并不多。北伐军虽然只有十万人,但实力不容小觑。除了共产党的影响,苏联的帮助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此外,冯玉祥在北方牵制了张的部队,使他不敢南下。也间接帮助北伐军成功灭吴,残孙。

张和吴联手打败他后,冯玉祥直接去苏联求援。北伐军宣誓就职后,他从苏联回来,在苏联的帮助下改组军队,并于1926年9月在绥远婺源宣誓就职,宣布拥护三民主义,全国军队全部加入国民党,以响应北伐。此后不久,阎锡山也宣布参加国军,山西省响应北伐。此时的实力对比是,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派四军围剿张、孙。

所以总的来说,北伐不是想象中的十万大军、七十万大军。双方真正的实力对比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么悬殊。虽然北伐军早期面对吴和孙时确实有实力上的差距,但北伐军的装备比北洋军好得多。据苏联顾问统计,北伐军有10万人,900多挺机枪。北洋军70万,机枪只有1000多挺。北伐军拧成一股绳,北洋军却分散在全国各地。这就好比北伐军是拳头,北洋军是五指。用手指戳人不疼。一拳就能掰断手指。

此外,信仰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北伐军北上后,利用基层党员不断扩充实力,而且越来越强大。北洋军阀还是清朝的老套路。他们先是砸了一支巨资的军队,然后就没有预备役士兵了。军队完了就完了,没有重新武装的能力。这种军队被日本人戏称为一次性军队!然而,北伐军是一支有革命信念的军队,得到了苏联的援助。如果军队损失了,可以随时补充。依托基层党组织,部队来源根本不是问题!

最后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韩宁政府合流后,四方面军的国共士兵在战场上为刺刀而战时反目成仇,互相质问。他们为什么反叛革命?真的很尴尬。

当时的北伐军是一群有信仰有理想的年轻人。但年轻人往往会受到政客的影响,成为时代的炮灰。

标签: 冯玉祥北伐军湖北

更多文章

  • 八百里加急有多快?为什么不怕有人抢劫?(土匪为什么不抢劫八百里加急)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百里,唐玄宗,劫匪

    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会听到这样一个词"800里快递"光听名字就能听出紧迫感。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你通常会使用这样的词,你应该尽快传递消息。然后这个"800里快递"有多快,消息到了有时间准备吗?还有八百里快递员,你不怕路上遇到劫匪吗?会有人抢他们吗?1.八百里快车是什么?在古代,信息传递就像我们现在的

  • 第五次中东战争为何阿拉伯国家加起来都打不赢以色列?(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为何输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以色列,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

    二战结束没多久,因为联共的决议,中东战争爆发。从1948年到1982年,中东地区爆发了五次战争,每次都是大规模战争,期间不断发生武装暴力冲突。对于生活在中东的人来说,没有什么"中东和平"——如果有,也只是你玩累了,休息一下准备下一场战争。五次中东战争再起后,我们惊讶地发现,除了第一次中东战争初期,以

  • 阿登战役如果德国战胜了会怎样?(假如德国不打阿登战役会怎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阿登,德军,苏联

    说起阿登战役,了解过二战历史的朋友都会比较熟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军发动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战。德国人在这场战役中失败的原因有很多。1944年战争最后阶段,德国军事实力大不如前,已经不是40年代的德国了。在这场战争中,美军的军事实力得到了显著体现,美国已经完全掌控了控制权空权力,因此美国在战争

  • 胡说八道指的是哪八道胡说八道的来历介绍(胡说八道的原意)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八路,佛教,废话

    "废话"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习语,意思是说没有基础的话。废话最早出自《五元宵元龙门元禅师法思》,那你懂的"废话"还有"八路"的含义和起源?恐怕大部分朋友都回答不了。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从佛道的角度来说。八路"八路是什么?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过来看看。其实挺有意思的。我相信你

  • 关羽武圣称号怎么来的?还有谁能被称为武圣?(关羽被尊称为武圣)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关羽,伍子胥,武生

    关羽是在民间逐渐神话化的历史人物,古人也非常崇拜关羽,称之为"关公"。其实关羽享受的是《三国演义》主人公的待遇。很多故事都以关羽为核心描写,也凸显了关羽的强大。很多人都知道关羽被尊为"武生"不过,他是在清朝被封号的,当时还有其他几个候选人。为什么最后选择了关羽?下面给大家解释一下。过来看看。"文生"

  • 淞沪会战为什么会输(淞沪会战为什么会输得那么快)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日军,中国,上海

    说起淞沪之战,相信喜欢战争历史的朋友都不陌生。不知道大家对这场战争的看法。当时中国军队投入了80万大军,但是最后日军面对25万大军,还是被打败了。那么这为什么是战叔呢?军队人数如此之多,会被打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然后边肖会过来和你一起详细分析。1、日本狼子野心,战争扩大化。其实早在1932年,日军为

  • 为什么法国有这么多黑人?法国和非洲殖民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法国,非洲,国家

    可能大家在看今年世界杯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法国队有那么多黑人球员?法国不是一个移民国家。为什么会有黑人?其实欧洲很多国家都有黑人,因为他们曾经殖民过非洲。16、17世纪,欧洲逐渐从自己的国家向其他国家移民,许多落后的地方成为欧洲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殖民地。几个世纪以来,黑人被当作奴隶对待,法

  • 刘正风的家人被消灭了。为什么莫大老师不制止?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曲阳,莫大,刘正风

    我相信很多朋友在看过《笑傲江湖》后,都会对刘正风和曲阳的友谊赞叹不已。刘正风属于五岳剑派,曲阳是日月神道的前辈。在正邪不和的环境下,都想摆脱身份带来的阻碍,于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开会金盆洗手,希望从此专心跟曲阳大哥学习秦乐。但是刘正风想洗手不干,但是代价是巨大的。最终,用全家人的生命换来了几天的自由。当

  • 什么是瓦罐墓?为什么会有活埋父母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习俗,丧葬习俗,老人

    中国古代有很多习俗,有些流传至今,但有些在传承过程中失传了,现在不存在了。但是,风俗不一定是好风俗。比如有一个习俗,听起来很不可思议,简单来说就是活埋父母。虽然这个习俗只在一些民间传说中流传,但为什么会有这些传说呢?瓦罐坟的习俗真的曾经存在过吗?瓦罐坟是民间传说中记载的习俗,摒弃活埋老人。这个传说暗

  • 李必原型李泌是个怎样的人?四朝元老还保过三个太子(李必原型是哪位历史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九龄,太子,玄宗

    相信大家都已经知道,唐代著名政治家李泌就是《长安最长的一天》的原型。其实在原著中,男主的名字是李碧,只是在剧版中改成了李碧。历史上的李泌是一个怎样的人?李泌出生于陕西Xi,是北周李泌的第六个孙子。李泌年少成名,因此受到唐玄宗赏识,从此踏上仕途之路。然而,李泌为官的日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多次被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