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山海经中的世界有多大?(山海经中地域有多大)

山海经中的世界有多大?(山海经中地域有多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091 更新时间:2024/1/16 23:22:58

说起《山海经》,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很多人都读过。但是《山海经》里的世界有多大?说实话,真的不好说,因为说法太多了。但是大多数人的印象是面积很大,甚至有人认为是"世界地图"疆域是世界五大洲四大洋,很了不起。

但这些人往往只是从历史的角度去思考:

人们认识的地理范围是随着活动的扩大而不断扩大的,所以商朝的领土范围大于夏朝,周朝的领土范围大于商朝,春秋大于西周,战国大于春秋。至于秦汉时期,这是领土认识的现实情况。顾颉刚先生来了。直到战国时期,孟子说:"、尹、这些没有走过万里路的人"(《孟子·丑上》)因为当时人们对地理范围的认识是如此之大,远不如秦汉时期,更谈不上遍及天下。

其实《山海经》描述的范围,这篇文章写的很清楚。我们知道《山经》和它背后的《海经》不是一本书。根据袁珂先生的研究"是战国中期以后的作品"自然是比较晚的;但是《海经》的时代比较古老,尤其是夏商时期,所以《山景》中所描述的地理范围肯定比《海经》中所描述的要大得多。

在这本书的结尾,《山经》总结说:

"天地之物二万八千里,南北之物二万六千里。"

这是它认为天地是东西南北的范围。东西南北只差两千里。它是一个东长北短的长方形。但也有不同意见,如《楚辞·九问》中说:

"东西南北,哪个多?南北都是椭圆,它的导数几何是什么?"

屈原认为南北椭圆比东西椭圆长,那么长了多少?我不知道这个说法的确切数字。

请注意,这是作者认为的天地东西南北的长度,不一定是他实际能管理或实现的范围,自然也不是他能完整记录的范围。只是说明他记录的范围在里面,因为他们知道天地很广大,绝对不是他们见过的那么大的区域,天地之间还有他没有到达的地方,所以这个范围比他们实际管理和认识的要大很多。换句话说,《山经》实际记载的范围应该小于这个范围。

如果把《山经》记载的里程直接换算成现在的公里数,那就是东西14000公里,南北13000公里,而中国现有的疆域大约东西5200公里,南北5500公里,还不到《山经》记载里程的一半。这可能吗?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幻想《山海经》描写的范围是全世界。其实都是扯淡。

日本学者古田武彦先生指出,周朝采用"短",每里约76-77米;秦始皇弃短黎而用长黎,各约435米。

先秦时期的理论"一日千里"(《鲁春秋·智伯》),即好马一日能跑千里。如果秦汉以后的里程在500公里左右,那么一匹马奔跑的平均速度在20公里左右,最快速度在60公里左右。如果以平均速度跑一天(一天12小时),跑不了500公里。如果以60公里的极限速度跑500公里,再好的马也会筋疲力尽,因为马的极限距离只有100公里(200英里)左右。

古代驿站急驿,500里或600里急,沿途需要不断换马。就是这个意思,不然马根本受不了。因此,如果您按下"秦汉以后;李;算算,马"一日千里"没办法。

其实这里说的是"李;同样是短距离,一千里大约是77公里,也就是150里多一点,接近马跑的极限距离比较合理。有人会说,你一天只跑150里,为什么不一口气跑200里?它有一些特别之处。《新序·杂务五》记载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颜渊陪鲁坐在台上,东野在台下练完了御马。鲁称赞说:东野的车技真的很好!"

颜渊说:"好是好,但他的马势必失控导致车毁人亡。"

鲁很不高兴,说:听说‘君子不说人坏话’。你是君子怎么能说别人坏话?"

颜元也不高兴了,走下台阶。我走后不久,有人来报告鲁东野已经完成"马败"。

丁公吓了一跳,急忙把颜元叫回来,问他是怎么知道的。

颜元回答道:

"我通过政治了解它。以前舜劳动造人,枣父劳动造马。顺不穷其人,藻夫不精其人,所以顺无损其人,藻夫无损其马。今东野皇权亦在马上,御体正,灸突于周;礼毕,奇遇深远,但马力已尽,必知其失。"

所以古人强调骑马要适度,绝不会"尽力而为"让"马利路",肯定不会让马跑到筋疲力尽的极限距离,200里到150的极限距离已经很不错了。

那么《山经》是先秦作品,用的是短李,大概77米。先做数学题,算算东西的长度:

28000×77=2156000米=2156公里

古人说领土的最东部是"向东走向大海",就是到达东海,古人称渤海"北海",那么"东海"就是山东半岛东部的黄海,从这里往西到今天青海省东部2156公里。周人发源于陕西,西周时其影响已到达甘肃。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秦朝灭巴蜀,人们的认识(不是控制或占领)应该已经到了当时的青海东部。至少他们应该知道,从甘肃、巴蜀往西还有一片非常辽阔的土地,所以他们想象中的面积从东到西大概是这个长度。

此外,南北长度:

26000×77=2002000米=2002公里

大概是从内蒙到湖南江西那么远,这也是战国时期人们能认可的疆域。

所谓"公认的领域"就是我已经意识到,有这么大一片区域,我可能没有去过,也没有自己控制过,还有一些想象的成分,因为中国的古人不知道欧亚大陆有多大。向东,已经到了海边,算是边界了,但是向西,真的不知道能走多远,只能根据自己活动区域的不断扩大来补脑子。即使是这个范围,这个由大脑构成的范围,显然也还在今天的中国,根本没有遍布全球。

看《海经》的记述。海外东经说:

"皇帝命令竖亥从东走到西,从5亿步中选了9800步。竖亥右手数着,左手指向青丘北。于越·竖亥。一天509800步。"

这里"竖亥"陈先生在《殷墟卜辞提要》中指出,殷商第一王王海,因曾为夷家牧,故名&ldquo。竖亥"。这个记录应该是不完整的,只说了东西的距离,没有说南北的距离。《淮南子地形训练》引用了很多《海经》的内容,但又有所不同。它应该是基于另一个版本的《海经》,其中载有这样的记录:

"余乃令太张步离东极,至于西极,是二十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让竖亥从北极一步,至于南极,233,500英里和75步。"

郝懿行在《山海经·鉴书》中说:

"《县志·国志》云:“山海经云,于使自东极西踏,二十三万三千三百七十一步,自南极北踏,二十三万三千五百步。”这个案例《淮南地形训练》说大体目的是一样的。为了校对此经,并无“石喻·张达”之说,其编号与刘钊所引不符,故其审判不详。"

两个账号的内容不一样,数字也不一样,大致是23.33万里。至于步数,差距可以忽略不计。

可以和《海中东经》相比,我们可以知道"李;肯定是汉朝的人加的,没有"李;字,竖亥,张达测量方法是"Step"那么按步计算《海经》的长度也是合理的,也符合古代的情况。汉朝人数增加"李;是因为西域从汉朝一直到汉武帝都有所贯通,公认的地理范围相当广阔。如果不是"李;仅"Step"地理范围太小,所以a"李;。

但是这个太大了。如果只算里程,就是233500英里。汉朝沿用秦朝的长度,即每英里435米,相当于现在的101572.5公里,也就是十多万公里。要知道地球赤道的周长只有4万公里,也就是说你沿着赤道从东向西绕着地球跑,还不到这个长度的一半。

即使按照先秦短距离,也是17979.5公里,接近18000公里,差不多是赤道周长的一半。它绝对是横跨东西半球,走出国门,因为从北京到纽约只有一万五千多公里!

汉朝的疆域根本没达到那么远,那只是他们的幻想。所以海外东经只有"Step"没有"李;是古书原貌,加上"李;是汉人的转变。郭璞引用《有雾的诗》说:

"天地东西两亿三千三百万里,南北两亿一千五百万里。"

《有雾诗》是东汉时期的纬本,其编号也应该是以古代版本《海经》为准。这个数字是不同的,尤其是在北方和南方,因为它在《纬书·河图》中记载了大约同时环绕着陆地的大象:

"八极从东到西是233,000里,从北到南是231,500里。于霞统治内陆的四海,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见《泰于萍兰》卷三十六)

对比一下就知道,郭璞《有雾的诗》中的南北"2亿"把它写在后面"三万"两个字。《阔地相》说于霞统治了范围和距离,并抄了《山经》。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有雾的诗”还是“有图像的河图”,都只是简单的"李;就算是"Step"号码已保存。然而他们不知道,《海经》中所描述的疆域范围很小,无法用秦汉的疆域范围来衡量。

古代是10万亿,10亿,所以有学者指出"5亿步中的9800步""X"是"七"文字的错误很正确。那么竖亥在《海经》中记载的东西方距离是579800步,古人以一尺为一步,加倍为一步,即每尺走一步。在《礼记》中,齐王说:"古人一周走八英尺。考古证实,商代一尺约17厘米,周代一尺19.7厘米。因为《海经》成书于周朝,所以我们这里是按照更长的周规来计算的。好算的话,一步下来大概是160cm,也就是1.6米。让我们来计算一下:

579800×1.6=927680米=927.68公里

“海上东经”竖亥说"左手指青丘北"、中国古今地名词典"青丘"文章解释道:

"山东省广饶县北部的青丘。郁芳会议记录:“据说齐景公曾在这里住过。”马相如的子胥夫:“秋田在青山中”也是如此。《大清统一史》:‘清水湖是古青山,一座青山。’"

青丘位于今天山东省广饶县西北的高青县。这应该是《海经》中记载的王海的起点,然后会到东边的大海。

从高青往西,927公里,大概就是今天陕西潼关附近,基本跨越了山东和河南两省的距离。这是直接计算出来的直线距离,不包括竖亥路上翻山越岭、过江过水等弯路。

再看看《淮南子地形训练》里记录的数字,去掉里面那个"李;,它的东西、南北长是233725步:

233725×1.6=373960米=373.96公里

距离只有海外东经长度的三分之一多一点,东西是高青到菏泽的距离,连山东省都还没出。如果画一条与之相交的南北子午线作为纬度划分,也就是河北沧州到山东临沂的距离,如果全部放在山东省内,大概就是滨州到临沂的距离,不在山东省范围内。

孟子说什么"、尹、三人,其地未曾行千里",这个"李倩""李;也短,77公里,150多里,纵横方向150多里。这在三朝已经是足够大的疆域了,所以《诗经》、《商颂》、《玄鸟》说殷人"国在千里之外,民止于此"有1000英里的邦吉已经让他们足够骄傲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恐怕《淮南子地形训》所依据的《海经》版本的人物最为古老,所以其范围也是最小的。从西汉初年的《淮南子》到南朝的刘钊,《海经》所有的书都是"2亿",所以我怀疑"V"可能是"第二"是后人觉得太少,改成"V",这个转化非常容易得到,就是在"第二"中间加两笔甚至可以改成"V",仍然没有脱离中国的范围。

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山经》还是非常古老的《海经》,他们思想的地理范围都没有脱离今天中国的版图,他们活动或真正认同的范围就更小了。

特别是海经典时代的疆域,东西南北三四百公里,就是于霞时期的疆域。愚公等人的著作说,于霞时期的疆域是"东渐入海,西为流沙所盖,北至硕放,南跨趾",或者"北至幽陵,南至胶底,西至流沙,东至平木"据何友琦先生考证,平木相当于东海,流沙是泗水,主要是泗水向南流的一段,现在是京杭大运河的航道;朔方是幽陵,幽都。在今天的济南一带,跨趾于今天的山东日照一带,而今天则遍布山东全境,并逐渐到达河北北部、河南东部、江苏北部一带。就好比纵横三四百公里,根本没有遍布全球!

标签: 公里范围疆域

更多文章

  • 古代最残忍的杀伤武器有哪些?(古代最残忍的武器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武器,攻击,镰刀

    我们经常可以在很多反映古代战争的电影中看到很多不同种类的冷兵器。这些武器很多都是根据角色特别设计的,尽一切努力让自己拥有最强的攻击能力,让敌人无法阻挡攻击能力,甚至达到杀死敌人的程度。而且这些武器大部分都不是虚构的,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残忍的冷兵器在很多历史文物中都是真实存在的。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盘

  • 官渡之战是谁献计火烧乌巢的?曹操此役获胜最关键人物是谁?(官渡之战中曹操采用了什么战术)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许由,官渡之战,曹操

    官渡之战是曹操在北方最重要的一场战役,也决定了三国未来局势的基础。当时曹操虽已迁入朝廷,但各方面名声仍不足,相当于取代了董卓的位置。打袁绍是必然的。不过曹操似乎一点也不太担心袁绍,因为曹操从小就和袁绍是朋友,他们太了解他了。曹操知道袁绍是个几斤两两的人,只要能抓住一个机会,就能一举击败袁绍。但是,当

  • 如果赵国用廉颇的办法和秦国耗最终会怎么样?(赵国灭亡时廉颇蔺相如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秦国,六国,赵国

    战国时期,也是动荡的战争年。经过几代人的发展,秦国终于积累了灭六国的实力。在灭六国的路上,赵是一个难缠的对手,也是一个敌人。赵的将军廉颇坚持浪费秦军,认为这样可以消耗的力量。然而,赵最终使用了赵括,一个纸上谈兵的人,他被认为是导致赵垮台的原因。那么,如果赵使用廉颇的计划,他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吗?1.长

  • 第五人格红蝶的历史原型是谁?背景故事是怎样的?(第五人格监管者原型红蝶)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美智子,迈尔斯,蝴蝶

    相信很多朋友已经在玩手游《第五人格》了,主管阵营的蝴蝶小姐可以说是颜值最高的主管了。不仅五官精致,秀发飘逸,声音甜美,微风中摇曳的红色长裙更是将她曼妙的身材和优秀的气质衬托得淋漓尽致。但是,当红蝴蝶变成了般若像,这些美好的东西都将不复存在,指挥可以留下一个恶魔般的精灵四处飘荡。那么有人知道历史上蝴蝶

  • 刘备善于隐忍是不是对他的误解?关羽死后刘备性格为什么就变了?(关羽死后刘备是真的想要复仇吗)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备,关羽,孙权

    刘备给后人的印象是仁义无双,连儿子都可以为了弟弟抛弃。刘备的另一个特点是隐忍,不然未必能坚持到蜀国建立。但是,关羽死后,刘备的性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好像整个人变得冲动易怒。为什么隐忍的性格会在一瞬间被抛弃?或许关羽的死对刘备的打击很大,就算孙权愿意割荆州赔刘备也没用。说起开国皇帝刘玄德的故事,可以说

  • 古人是怎么离婚的有什么理由(古人离婚怎么说)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离婚,李清照,还是

    离婚,不是现代人的特权,古代也有。但古代解决离婚的办法很多,有不同的称谓。在这些不同的称谓中,处理方式和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那么,古代人在离婚的问题上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法,离婚后会对男女双方产生什么影响?古人是怎么看待离婚的人的?如果他们以后还想再结婚,还能做吗?1.一个男人和他的妻子离婚可能很多人

  • 孙权非常敬重张昭为什么不用他做丞相(孙权非常敬重张昭为什么不用他做丞相呢)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孙权,丞相,张昭

    张昭是汉末三国时期吴栋的重要大臣,但张昭是"礼仪"也许很奇怪。他是孙策的托孤大臣,他也确实在尽全力辅佐孙权。朝鲜其他大臣也非常相信他。但是,孙权和张昭有些不同。当大家都认为只有张才有资格当宰相的时候,孙权却一直反对让张昭当宰相。为什么?孙权为什么拒绝"重用"张昭在哪里?1.孙权对张昭的感情很复杂,但

  • 姜子牙只是一个凡人为什么让他主持封神?(姜子牙凡人封神)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子牙,本尊,封神

    在《封神演义》中,本尊自然是重中之重,但对于最终的本尊,前期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但小说中所有的情节和人物都是为最终的神祗准备的,可见神祗的重要性。但是,既然封神这么重要,当初的佛祖为什么要把这件事交给一个法力不高的普通姜子牙呢?其实姜子牙当初拜佛门,并没有其他目的。他只想有一天能像他的主人一样。如

  • 项羽为什么没有想到当皇帝?他的思想过时了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项羽,分封,秦国

    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其实项羽当时的实力足以称帝,但项羽似乎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想法。究竟为什么?其实"帝"当时还没有深入人心。秦始皇自称"帝",但整个秦朝也就十几年,所以项羽说的对"帝"的概念并不那么深刻。而且项羽虽然比刘邦年轻,但思想有些落伍,想以分封为主,这也是项羽的战略失误。巨鹿之战,二十多岁的项

  • 沙丘为何被称为困龙之地(为何把沙丘平台叫做困龙之地)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沙丘,灵王,纣王

    喜欢历史的朋友相信不会对沙丘变化这一事件感到陌生。秦始皇东游,不料死在沙丘。此后,赵高和李斯擅自更改秦始皇遗诏,逼迫傅肃让秦二世继位,史称沙丘之变。沙丘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广宗。除了沙丘的变化,历史上还发生过几次大的抬升事件,导致它被称为"困住龙的地方"后来很多皇帝都会刻意避开这个地方。其实你可以从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