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三四九年,这是史书上重要的一年,因为过了这一年,的胡病逝,而江北的石姓士人夺取了官职。最后冉闵取得政权,下令杀胡,开始了北方汉家的叛乱。这一时期,从349年初到352年底,史书记载较多,但一些重要部分模糊不清。在此,我对史书中的两大死法提
出了一些质疑,大家一起思考。
第一个疑点是20多万南贵遗民死亡。他们为什么会死,什么时候死的?
《晋书》记载,前不久史基龙死的时候,他的国家大乱,留二十万人渡江,他要归顺老师救援。而惠(楚)一直在打转,他因为权力而无法自拔。都被慕容慕和苻坚掳掠,死的很咸。
《资治通鉴》记载:河北大乱时,20多万遗民渡河加入,却无法自拔,稍有死亡。
前期历史上前将军赵溺杀汉朝两万余人,王军引来的鲜卑溺杀女青年八千人。史书中记载前因后果的文字很多,而这次记载二十多万人的却寥寥无几,尤其是《子简》的历史。我很疑惑。20多万,这么大的当量,很严重的历史事件。
《晋书》记载的时间,是公元349年,石虎刚刚死去,凶手是慕容慕和苻坚。《子简》记载的地方是河北,背景是后赵(河北)之乱。
但慕容慕死于348年,燕国的负责人是349年前的慕容慕。而且349年河北还是后赵天下,慕容离河北很远,在河南方头;至于背景,后赵虽乱,但也只是诸子之乱,疆域相对有序,乱局很快平定。
所以这里记载,这20多万人什么时候死,为什么死,是个问题。
个人猜测应该发生在352年魏冉战败之后。当时北方真的很乱,鲜卑军杀人了!
至于史书为什么记载349年,名字为什么不对,不得而知。
第二个疑点是,魏国灭亡后,邺城有10万宫女。他们为什么会死?
《金淑》和《资同治鉴》都记载了这样一句话:叶饥,人相食,故皇族略被食。
时间是352年5月到6月,地点是魏冉邺城。事件是吃掉10万名女仆。耸人听闻吧?
估计有人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大约346年,石虎洗劫了13个以上20岁以下的年轻女子,3万多名年轻女子充斥后宫。诸侯也乘机搜刮了一万多;这些可怜的女孩住在邺城。按照傅红的建议,这部分其实有10多万女性!
据史书记载,352年5月至6月间,因为饥荒,有10多万妇女被邺城守军吃光了!
呵呵,史书上有记载,别人信不信,我不知道,但我不信。
一是叶城被慕容平围困。8月,它敞开大门投降了。六月,它吃掉了所有的人。七八月是怎么过的?
第二,邺城只有5000守军,要吃掉10万宫女需要很长时间。为什么不把城里的人杀了一起吃?你能吃十万,你就能把人放了?
第三,心理素质有多强,吃了那么多人不叛变打开城门有多难!
只有一种解释。十万宫女因为灭魏被鲜卑军掠夺,胜负未明!
352年,魏冉大败,河北大乱,鲜卑在邺城掠夺宫女十万,追击南逃遗民二十万...如果两个疑点都这样解释,时间,地点,背景,人物都能吻合!
当然只是逻辑关系,没有历史证据,只是推测。期待民间藏家分享传世资料或考古新发现!但是历史书肯定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