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八百壮士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八百壮士历史上的真实事件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93 更新时间:2024/1/13 3:05:59

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八百的电影。这部电影让我们知道,淞沪会战失败后,仍有一群热血军人坚守上海,抗击日本侵略,让我们知道了那一场实力悬殊的生死大战。虽然号称八百壮士,实际只有四百多人。然而,四年后的缅甸战场,却发生了800人4000人的血战!

安羌(Yenangyaung),一个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地名,位于缅甸。在这里,远征军113团团长刘率800人与4000日军展开激战。结果1000多日军阵亡,7000多英军被远征军解救,大获全胜!

中国远征军走出国门的第一次胜利!中国军人第一次在世界战场上扬名立万,让日本人不敢轻视中国军队。

1、远征军进入缅甸

自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中国大半国土落入敌手,中国大部分工业基地被日军占领。空前国民政府后勤压力增大,国内剩余兵工厂已不能满足作战需求。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急需外部援助,但所有对外沟通渠道都被日军切断,国际援助无法顺利输送到中国。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从云南动员了20多万民工,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修建了一条通往缅甸的滇缅公路。当时是中国唯一的通讯大动脉(后来有了驼峰航线),是国民政府接受外援的唯一枢纽。

1941年,日本海军在山本五十六的率领下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二战规模最大化,战争席卷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五大洲,日军南侵东南亚。一是抢占急需的石油资源,二是试图切断中国最后一条对外交通要道。

为了确保这条交通大动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安全,国民政府成立了一支由杜和罗总司令率领的约10万人的远征军,于1942年出发奔赴缅甸战场。

1941年12月23日,中英签订《共同防御滇缅公路协定》,东南亚和中国战场整合为亚洲一个战区,蒋介石为战区最高指挥官。同年,蒋介石下令调集5/6/66三军9个师10万兵力,于次年3月赴缅作战,这是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在缅甸作战。

但由于英国盟军的战略规划和战斗意志等多种原因,第一支进入缅甸的远征军以失败告终,仁安羌战役是唯一一次成功的战役。

2.仁安羌战斗激烈。

2.1、活动背景

国际背景:自日军加紧侵华以来,日美在亚洲地区的利益争夺加剧,两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矛盾异尖锐。

特别是1939年德国攻打波兰,法国投降,德军横扫欧洲平原后,美国的切身利益严重受损,美国国内有人建议增加对华援助。

早在当年2月,日军就侵占了中国的海南岛,切断了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的通道,中断了从西方到香港的所有航线,威胁到美国在东南亚岛屿殖民的利益。

为了集中力量抗击德军,英国日本寻求妥协,引起美国极度不满,宣布终止与日本的贸易条约。但实际上,美国对日本的贸易仍然巨大,美国仍然占日本进口贸易的三分之一。

1940年,日军占领北印度支那,与德意签订同盟条约,轴心国集团彻底形成。

这大大激化了日美矛盾。因此,条约签署后不久,美国国会就宣布制裁日本,禁止钢铁和石油。罗斯福还向中国派出军事顾问,并同意唐纳德从美国空陆军招募志愿者,协助中国抗战(即飞虎队)。

资源禁运让日本这个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经济更加严峻。而军事援助甚至激怒了日本战争派,他们一直叫嚣"给美国人点颜色看看。。

日本内阁决定(此时内阁实际上由日本军事总部控制)冒险进攻美国,从而入侵东南亚,以寻求东南亚丰富的资源,弥补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日益增加的消耗。

美国对日宣战后,积极推动亚洲战场的协同作战。所以1941年底中英签订同盟条约,中国出兵东南亚抵抗日军进攻。

国内背景: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利用其绝对的sea空优势,全面封锁中国东部沿海交通,中国对外联系被迫中断,外援无法运入。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修建了滇缅公路,云南成为阻止日军从中南半岛入侵中国大后方的屏障。但日军借此机会胁迫英国关闭滇缅公路(缅甸是英国殖民地),使中国更难获得国际援助。

从1941年开始,为了彻底封锁中国的对外交通,东条英机集结了10个强大的师,展开了从宁波到海南的海上封锁计划。从浙江经福建到广东千里海岸的海上通道被日军完全封锁。

为了保证运输路线的安全,中国必须保证滇缅公路的安全,所以国民政府出兵缅甸是必然的选择。此时英国因自身利益严重受损而积极寻求国民政府的合作,远征军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仓促组建的。

远征军在缅甸作战首先要保证自己交通线的安全,要保证中国最后的交通"动脉"没有被日军切断;二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协同作战,这是中国是最重要的反法西斯力量之一的有力证明。任国家都不能否认中国的贡献。

2.2、活动策划

1942年,日本军队"南迁"进攻东南亚时,英国殖民军大败,整个战局受到侵蚀。日军一路横扫如入无人之境。

正如我团团长龙张说的,英国疯了,日本人也疯了,一个小分队敢追一个营。所以,远征军在整训还没完成的情况下就冲进了战场。

4月7日,日军第33师团为了歼灭仁安羌西线英军主力,夺取仁安羌油田,决定向驻扎在此的英军发起总攻。

首先以荒木213联队为主力,配属33山炮联队、33工兵联队和速射炮第5中队,向仁安羌以南发起进攻,路线从伊洛瓦底江左岸进军。

二是原田第215联队下辖,辅以第11速射炮兵中队、第7山炮中队、炮兵中队、工兵中队、野战炮兵中队、坦克装甲中队,以掩护师左翼安全,吸引英军注意。

第三,第214师联合起来,同时第3炮兵旅赶到仁安羌,占领此地,切断英军退路。同时配合主力师作战,歼灭了西线英军主力。

433师司令部、214联队第1步兵旅、215联队第3步兵旅在后方缓慢移动,视战局进展,投入后续部队作为补充支援。

从4月13日开始,英军就一直在大肆破坏油田,运送物资,安排撤离行动,毫无还手之意。

英缅殖民军总司令亚历山大也向蒋介石要求,中国军队接管西线防务,掩护英军撤退。

16日,英缅军第1师、英印军第17师和装甲部队第7旅放弃仁安羌南线的马圭线,沿公路线向北缓缓撤离。但由于日军的周密部署,英军并没有发现日军214作为接头。傍晚时分,第1师和第7旅首先到达仁安羌,而第17师在东部集结以防御日军的进攻。

15日中午,亚历山大下令爆破仁安羌油田,并再次电告蒋介石,要求中国军队迅速增援,因为油田的爆破行动要到第二天16日才结束。

应英军要求,远征军司令罗于14日派38师113团支援1师侧翼。15日,112团被抽调支援17师掩护右翼。38师主力继续留在曼德勒。

4月16日深夜,联合队秘密到达仁安羌以东,发现英军除平冲河南岸外,其他部队全部渡河撤至北岸,于是决定进攻。

17日上午,一个联队分头两路进攻。第3步兵旅向北进攻,击溃英军第1师,俘虏80余人,封锁了平羌河唯一的桥梁。

主力进攻岔路线,切断交通,俘虏英军200余人。日军通过讯问得知,第1师团主力仍在江南,没有渡江撤退,于是日军决定继续进攻。

根据4月18日远征军司令部参谋向蒋介石报告的电报,远征军判断这里的日军只有几百人。但按照日军的编制,一个联队加上一个炮兵旅的人数应该在3000人左右。

当初英军求援,发现远征军只支援了一个团,太少了,于是又打电报给蒋介石,请求增援。蒋同意了,于是我们抽调112团支援。

17日,左剑联队第2步兵旅占领了仁安羌外的交通枢纽,并在此设伏,阻止远征军前来援助,同时也防止英军撤退。

以第3山炮旅把守交通线,封锁一切对外通道,围攻英军,等待师团主力歼灭英军。仁安羌一线英军被围困,无法突围,紧急向外界求助。

当英国人听说远征军113团已经到达前线时,斯利姆司令立即去会见远征军团长刘,要求113团立即采取行动营救被困的英军。刘上校用无线电向司令员请示后,率领部队向盘羌河进军,准备战斗。

临近夜晚,防守北岸的日军被刘上校的进攻打败了。此次战斗,英军还调集了12辆18吨级轻型步兵战车和3门火炮配合战斗。当晚,驻守河岸的日军前指挥官向车间提出夜袭,未获批准。

车间里,第九中队奉命增派兵力掩护联队主力北上,联队南下进攻,随后第三山炮旅调回配合。

23800到4000

18日,113团在英军火力支援下,向驻守北岸的日军发起攻击。激战半天至中午,日军被击退,第9中队被迫渡河,撤至南岸。

刘上校下令追击这个情况。三营紧跟在日军后面,渡过平羌河后继续向日军进攻。它试图在此歼灭防守日军,但遭到日军顽强抵抗,未能实现这一作战目标。

此时,英军第1师从南方撤退到仁安羌,并立即向左坚联队发起进攻,试图突破仁安羌的日军战线。后来根据日本人的记载,发动进攻的英军大约有4000人,有15辆坦克和大炮,300多辆汽车。

英军攻势虽猛,但仁安羌伏击地形复杂,属于丘陵地带,极不适合坦克作战;其次,英军士气低落,而日军斗志昂扬,所以英军一直没能突破日军阵地,打通交通线。

撤退的英军抓住机会,反击了一次,士气更加低落。再加上退路被切断,英军紧急求援,希望远征军能来这里。

日军第33师团在得知英军第1师团主力已被包围后,加快行军,再次增兵,并于18日晚派出该师团所属的第214联合阵线第1旅与日军会合。其余增援部队也奉命于20日抵达仁安羌,围歼被围困的英军。

18日,被支援的车间联队集结整合兵力,全部部署在仁安羌东北。此时日军已经有一个步兵联队(整编)加一个山炮旅,还有辅助工程队和卫生队,并不比被围英军优越。

19日早晨,天刚亮,英军再次集结火力攻击日军防线,与此同时,增援的远征军也发起攻击,猛攻日军东北前线。

日军调集一个中队,牵制远征军的进攻,防止远征军成功渡河,突破防线。同时派出另一个旅向远征军一侧发起突然袭击,企图击退远征军。

形势危急,远征军两面受敌,被围英军不断催促。于是,团长刘决定以两个营的前三分之一为主攻右翼,二营为掩护左翼,向日军发起反攻。

18日夜,在左翼2营的拼命掩护下,1营和3营准备潜入水中,意图在凌晨完成河对岸的兵力部署。19日拂晓,已经部署好的两个营的士兵在英军火力的掩护下发起了进攻。

英军趁机反击,内外夹击远征军,一举突破日军防线,入侵仁安羌油田。部署在三岔口的日军防线也被打破,但反击的英军被挡住,无法扩大战果,突破包围圈。

113团与日军展开激战,反复抢占制高点,三次易手,最终于下午2时完全占领制高点。第三营营长张琦阵亡,团长刘继续下令战斗,一小时后突破日军最后一道封锁线。至此,仁安羌油田完全被我远征军士兵占领,英军得以解除围困。

战后113团继续在仁安羌南线部署兵力,随后112团和38师师部于20日直属,赶赴北岸驻军。日军援军于19、20日到达,113团与日军先锋部队交战,随后双方撤退等待命令。

38师师长孙立人决定于21日向仁安羌的日军发起总攻,意图歼灭这里增援的日军。但就在这个时候,英军突然打来电话,告知已经撤退,不准备在仁安羌与日军作战。孙立人被迫放弃这一意图,命令边防军撤退,仁安羌被日军占领。

3、运动的意义

仁安强之战,远征军仅用800余人,就击溃日军4000余人,击毙日军1000余人,解救被围英军7000余人,其中包括记者和传教士,己方伤亡过半。

这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胜利。此战之后,日军进攻态势逐渐放缓,更加重视远征军。后期日军在东南亚战场上以远征军为主要对手,一直在寻找歼灭远征军的机会。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英国殖民军战斗力低下,战斗意志薄弱,不敢与日军作战。虽然他们在被包围后组织了突围,但主要还是被动等待救援。

究其原因,无非是英国的战略重点不在缅甸,而英国一直想保留的是印度(后期英军一路撤到印度)。

在这样的战略意图下,英国殖民军战斗力不强可以理解。但英军的作战质量并没有战前预测的那么高,尤其是远征军与日军的火力差距缩小后,远征军的作战质量远高于英军。

但日军在东南亚的战术涵养仍然保持着中国战场的水平,其快速的兵力渗透,以及空侦察和火力覆盖,对长期在东南亚的英军有很大的优势。

日军的作战意图非常明确。它切断了通讯线路,以阻止增援,并包围了英军,然后切断其供应。这一系列作战行动使得英军很快被击溃包围。

但在这场战役中大放异彩的是中国军队,其作战能力大大超出了英军的认知。经获救记者报道后,远征军也被国际社会所知。后来远征军第二次进入缅甸,美军为远征军提供了大量装备和其他支持。

作为远征军在缅甸的第一次胜利,胜利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坚定了中国人民长期抗战的信念。更能体现指挥官中国的军事涵养不低于其他盟国,中国士兵的战斗意志甚至高于某些部队。

仁安强之战,日军未能实现其战略意图,即夺取油田。我军在营救英军后,成功阻止了日军在中东与德国在陆地上联手的企图,为二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标签: 日军英军仁安羌

更多文章

  • 吕布和赵云到底哪个厉害?(吕布和项羽哪个厉害)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布,赵云,子龙

    有一种说法是:"一个鲁,两个赵,三个典韦,四个关,五匹马,六个张飞,七个徐,八个黄,九个姜维",也就是《三国演义》中武将的排名,第一显然是指吕布、赵云只能排第二,连古代的鄂来、典韦也只能排第三,所以第一和第二的争议确实很大,但是为什么吕布在这里排第一,也就是在储旭单挑吕布未果的时候,曹操派出了夏侯惇

  • 古代神话故事中的情侣为什么都是仙女配凡人?(仙女嫁给凡人的神话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七仙女,仙女,一个

    牛郎织女,白蛇和徐贤,董永和七仙女,古代神话中众所周知的恋人,为什么仙女和男人凡人配而不是仙女和女人凡人配?只是巧合吗?这样的设定当然不是巧合,因为还是有很多童话故事基本遵循这样的配置。其实这也和当时社会的男女分工有关。女人扮成仙女的样子,蕴含着美好的想象。当然,男性的起点要低一些,这样才能表现出阳

  • 有哪些神仙姓氏?不仅仅是纳兰,公孙,皇甫,还有更多。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姓氏,纳兰,中国

    说起神仙姓氏,其实有很多话要说,但真的说出来也不一定有人能说几个,所以今天边肖就来告诉你这神仙姓氏都有哪些,说的不只是纳兰、公孙、皇甫,还有越来越多,感兴趣的网友千万不要错过。我们来看看吧!下面我给大家讲几个常见的:1.纳兰中国的姓氏很多,有些不太讨人喜欢,甚至让人讨厌,比如中国十大最阴险的姓氏。但

  • 宋仁宗时期为什么会被西夏暴打?(宋仁宗时期北宋在宋夏战争受到挫败了借机向宋索取)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西夏,宋仁宗,北宋

    说到宋仁宗的事情,很多网友都知道这个时期经济其实比较好,文化也很发达,但是了解这个朝代的人都知道这个朝代是被西夏暴打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皇帝昏庸还是用人不当?让我们和边肖一起来看看吧!一:满脸灰尘的宋仁宗"贫穷和虚弱"北宋时期,宋仁宗的赵真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皇帝。皇帝在位时致力于休养生息,北宋

  • 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是真的吗?(赵匡胤千里送京娘故事绝命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匡胤,千里,周浦

    其实民间一直有很多关于古代皇帝的传说。例如,有一个关于宋太祖赵匡胤的传说,它把精娘送到了千里之外。据说,赵匡胤曾经在一个道观里救出了落入歹徒之手的女人静娘,他们成了兄妹。后来赵匡胤护送静娘回家,静娘暗恋赵匡胤,但赵匡胤心里有自己的世界,只好装作不知道。故事的最后,静娘回国后选择了自杀。这个故事里,很

  • 韩非为什么斗不过李斯?(历史上的韩非和李斯)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李斯,韩国

    韩非和李斯两个同学兄弟,都是荀子的学生,都是学法家的。李斯后来继续为秦始皇出谋划策,最终成为秦国的宰相,而韩非作为韩国的儿子,在韩国得不到重用。后来韩非来到秦国,但碍于他的身份,又不是自愿来的,秦始皇没有重用他。但作为同窗,韩非还是没能和李斯一较高下。为什么?商鞅和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两个主要代表。

  • 南斯拉夫内战克罗地亚有什么表现(克罗地亚在南斯拉夫内战中的表现)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克罗地亚,军队,民兵

    前南斯拉夫内战中,克罗地亚军队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强的。起初只有7万民兵,后来直接发展成20万人的正规军。在长达四年的战争中,克罗地亚军队与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前南斯拉夫人民军(JNA)和塞尔维亚民兵对抗,死伤2万余名对手,伤亡约4万人。战争初期,以塞尔维亚官兵为主体的JNA有近15万士兵,装备主战坦克

  • 什么是曼斯坦因计划?你是怎么晋升为陆军元帅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斯坦因,施泰因,凯撒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场浩劫。在最黑暗的时期,这场战争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苦难。同时二战是那些军事将领在战场上点兵,争夺冠军的舞台。而纳粹德国,被后世称为纳粹德国三大名将之一的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无疑是二战名将中最闪耀的将领之一。1.曼斯坦因计划曼斯坦因出生于普鲁士

  • 唐宪宗李纯的陵墓叫什么?唐玄宗李纯被葬在了哪里?(唐宪宗李纯之死)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唐宪宗,宪宗,宦官

    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乱导致了唐朝经济的衰落。不过唐朝也不乏正帝。例如,中唐时期的唐宪宗春历就是其中之一。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的皇帝唐宪宗创造了唐朝最后的繁荣局面。然而,唐宪宗上台后,大肆推行新政,严重影响了部分宦官的权利。为此,唐宪宗被宦官秘密杀害。让我们来看看唐宪宗的个人生活和唐宪宗死后陵墓的名字!春

  • 重阳节登高就是指爬山吗(重阳节登高是指爬山吗?)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重阳节,登高,爬山

    最近,很多人都在谈论这个重阳节。重阳节有个习俗叫登高。那么你觉得爬山怎么样?很多人都说不是爬山。这真的是答案吗?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我们一起分析研究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分析一下。重阳节爬山是爬山的意思吗?显然,事实并非如此。攀岩不仅仅是简单的攀爬,更是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台。可以称之为攀登。古代确实有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