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一战马恩河战役经过(假如一战德国打赢马恩河战役)

一战马恩河战役经过(假如一战德国打赢马恩河战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617 更新时间:2024/1/17 10:27:52

一战期间的边境之战使得法军遭受到了严重损失,法军的司令根据新的情况重新制定了作战计划。8月25日,霞飞发出了二号指令,将三、四、五集团军撤退至松姆河以及凡尔登一线,准备在此进行反攻。接着,他把从东部撤出的一部分军队几个后备师组成第六集团军

,加强在西部的力量,对抗德军右纵队。在第五集团军的东侧,又建立了以费迪南·福煦为首的支部队(后来成为第九集团军)来支撑第五集团军的右翼。霞飞又指令约瑟夫·加里尼为巴黎总督,在巴黎集中军队,修筑防御工事。

在德国方面,总参谋长小奇远离战场和作战部队。他对于法军的重新部署毫无所知,相反,却被夸大了的胜利弄得昏头昏脑,以为胜利在握。在东普鲁士容克地主和西部地区垄断资本家不断施加的压力下,小毛奇从右纵队抽调一部分军队驰援东普鲁士;又改变原来将德军预备队补充右纵队的计划,派去加强左纵队;同时,为了围攻仍未攻克的莫伯日等城又从右纵队分出不少军队。到八月二十六日,德军右纵队的进攻力量就从原来的十六个军减少到十一个军,在数量上少于法军。

在这种情况下,小毛奇于八月二十七日下达新的命令,一面让右纵队继续按原计划前进,一面又改变左纵队(即德军第六、第七集团军)原来的防御任务,让它攻击设防坚固的南锡高地一带的法军。这样,德军的西线战场由原来的一路迂回包抄改为左右纵队两路同时进击,既削弱了右纵队,又使左纵队碰上了法军的硬钉子,对德军处境不利。八月三十日,德国右纵队第一集团军司令克鲁克应第二集团军司令比洛的要求,将进军方转向东南,目的是协同第二集团军追击法国第五集团军。这就将使德军从东面而不是从西面越过巴黎,因而受到集结于巴黎的法军的威胁。到九月一日,德军行至亚眠-拉费尔-提翁维尔一线,由于进军太快,后勤供应跟不上,部队疲倦加上饥饿,便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

此时,法军已经撤至松姆河以南,但霞飞觉得反攻时机还不成熟,于九月一日,他发出第四号命令,让法军继续向南撤退,并指令第六集团军集中于巴黎的堑壕营垒,暂归巴黎总督加里尼指挥,准备反攻。九月三日,法国政府从巴黎迁到波尔多。

1、马恩河战役

克鲁克指挥德第一集团军继续向东南追击法第五集团军,企图歼灭其左翼。它远远超过了第二集团军。九月三日晚,德国第一集团军到达马恩河北岸的提埃里堡。这时,小毛奇让第一集团军作第二集团军的第二梯队,并保卫德军右翼。但克鲁克没有执行这个命令。他指挥军队渡过马恩河,继续向南追击,只留下一个军在马恩河北岸,防备巴黎方面的威胁。

法军调动和重新部署的情报频频传来,使小毛奇惊醒,知道霞飞在准备大反攻。这时,他意识到德国第一、第二集团军力量单薄,受到巴黎地区的法军的严重威胁。九月四日,他决定,由这两个集团军挡住巴黎方面的法军,第三、四、五集团军对付法国其它各军。九月五日,克鲁克虽接到小毛奇这个命令,但他仍不执行,继续孤军南下,这就给法军反攻造成了有利局势。霞飞面临有利战机,开始有些犹豫,后在其部下的不断催促下,他决定反攻,发出第六号命令。按照这个命令,法国第六集团军北出巴黎兵营,沿马恩河向东进发,应于六日跨过乌尔克河,攻击德军侧翼;同时英军和法军其他各部队也应各自在自己战线上展开反攻。

法第六集团军按计划向乌尔克河进发,不料于五日就同德第一集团军留在马恩河北的部队在乌尔克河西岸遭遇。一开始,双方高级指挥部对这个战斗都没有重视。但仗越打越大。直到八日,克鲁克不得不将整个集团军带回马恩河北,投入战斗。这时,加里尼也从巴黎驰援法第六集团军。

法国第五集团军也按计划从六日开始反击。它掉过头来同一直追赶它的德国第一集团军厮杀起来,其右翼同德国第二集团军的部队交火。克鲁克的德第一集团军在八日撤到马恩河北后,德第一、第二集团军中间出现了一个约五十公里宽的大空隙。这样,德第二集团军右翼失去了保护,面临被法第五集团军包抄的危险。自边境战之后,一直退却的英军按霞飞的命令也于九月六日开始反击,其前进方向正好对着德第一、第二集团军之间的空隙。虽然英军司令弗朗奇由于胆怯,行军很慢。但到八日,也到达离马恩河不远的地方,使德第一集团军的背后受到威胁。加上福煦指挥的第九集团军又将德第二集团军的左翼和第三集团军截住,这样就使德第一、二集团军处于孤立无援的危险境地。从九月五日到九月九日,马恩河一带长达二百公里的战线上,硝烟弥漫,战火纷飞。

九月七日,小毛奇得知战场上的不利情况,大为吃惊,于第二天派他的情报头目里夏德·亨茨去巡视右纵队,并口头授权他可以以小毛奇的名义命令各军协同撤退,消除彼此间的空隙。九日,亨茨先后到达比洛和克鲁克的司令部,命令第二集团军撤退到马恩河,第一集团军停止进攻,也实行后撤。在亨茨返回统帅部后,小毛奇于十日下午又亲自命令右纵队的第一、二、三集团军撤退,其它各军停止进攻。第二天,小毛奇视察前线,又命令德军撤至努瓦荣一凡尔登一线。

马恩河地区的战斗,在九月九日由于德国第一、二集团军的撤退就告一段落了。在马恩河主要战场以东,直到凡尔登附近由德第四、五集团军同法第四、三集团军对峙的地区也于十日停止战斗。在东部法德边界,自边境之战后,德军一直在进攻,法军的第一、二集团军处于守势。十日,德军在这里的进攻也停止下来,并将第七集团军调去埃纳河加强右纵队,把第六集团军撤回边界。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重要的战役。这次战役尽管战斗时间短,双方没有什么重大伤亡,但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使德军包抄法军的计划成为泡影,也宣告了德国速决战的破产,使战争预期发生了显著转折。

战役刚一结束,小毛奇就向德皇呈述:“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小毛奇对马恩河战役指挥的失误是显然的。他远离战斗部队,同战场各司令官没有妥善的通讯联络,不能确切地了解战场上的实际情况。他放纵各集团军的司令官(如比洛和克鲁克)各行其是,不能互相配合。他没有力所能及地保持右纵队的强大攻击力量。到马恩河战役前夕,德军右纵队经过二十多天的夏季行军,加之后勤供应跟不上,已经疲惫不堪,小毛奇对这点也没有充分估计,采取措施。由于小毛奇指挥不力,九月十四日,威廉二世将他撤职,改由普鲁士军事部长埃里希·冯·法尔根汉任德军总参谋长。

马恩河战役也暴露了霞飞等联军将领指挥失误。他们行动迟缓,坐失战机,既没有从德军空隙迅猛穿插分割从而将其各个击破,又没有及时以劲旅断敌后路,从而歼灭大量有生力量,因而使德军保存了实力。

马恩河战役之后,德军退至埃纳河,在距河北岸三公里的高地上据守一个坚固阵地。英法联军由于连续艰苦的行军和战斗,疲惫不堪,加上指挥上谨小慎微,在德军撤退时没有紧追,丧失不少战机。九月十三日,联军渡过埃纳河,并在第二天发起巨大攻势。但这次进攻收效甚小,所以霞飞于十八日命令停止进攻。

这就是第一次埃纳河战役。德军由于战前受到较好的防御战术训练,使用机枪、手榴弹,借助于野战工事保住了自己的阵地。这是西线的第一次阵地战。

第一次埃纳河战役后,德军西翼处于努瓦荣附近,无所依托,易于受敌。这时,比利时国伯特率领的比利时全军约十五万人仍屯守在安特卫普,处于德军背后。法尔根汉感到形势不利。为了消除威胁,命令德军立即攻占安特卫普。在重炮的轰击下,敌军支持不住。十月六日,阿伯特国王率军撤退,由英军接应奔向伊普尔。十月九日,安特卫普落入德军手中。

联军既然攻不下埃纳河阵地,就调兵从努瓦荣以北对德军侧翼实行迂回包围,而德军反过来也向北奔袭包抄联军的侧翼,于是两军互相包抄的紧战斗,把战线逐步向北推移,直到海岸,谁也没有得逞。因为海岸对英军极为重要,是它同自己国家联系的必经之路,所以英军便从埃纳河战线转移到靠海的佛兰德地区的伊普尔附近。

侧翼包抄不成,法尔根汉又趁联军没有站稳的时候,于十月十二日向伊普尔发动强大攻势。其目的是突破联军防线,占领法国北海岸,切断英国同其远征军和法国进行联系的通道。联军方面兵力单薄,形势很紧张。此时霞飞派福煦来这里指挥法军北部方面军。福煦很好地协调了法、英、比军队的作战,抵住了德军的进攻,守住了联军的阵线。经过一个月的激烈战斗,到十一月十一日,由于气候恶劣,战斗停止。这次战斗史称第一次伊普尔战役。此后,双方之间形成了一条稳定的战线:从凡尔登向两边延伸,西至努瓦荣,然后转向北直到海岸;从凡尔登向南绕过圣米耶尔突出部,大致沿当时的法德边界到瑞士边境。这条战线在以后几年间都没有大的移动。

战斗进入僵局后,双方相持不下,各自挖掘堑壕,于是阵地战开始了。当时堑壕系统极为简单,一般是两条堑壕并列,各约一人深,相距约二、三百米。前面的一条称前沿线,后面的称支援线。从一开始,德军防线就比联军修得好些。他们善于选择有利于观察敌情、发挥火力的地形,甚至不惜放弃某些地盘,构筑防御工事。联军方面则不然,他们往往是打到那里就在那里立足,不管地形有利与否,便就地修筑防线,绝不自愿放弃一小块地方。联军为此吃了不少亏。

横括一九一四年的西线战况,法国的损失相当重大。法国最富裕的北部沦为德国占领区,法军阵亡总数达三十八万,受伤、被俘和失踪的达六十万,战前受过训练的军官百分之八十死亡和受伤。比利时大部分国土沦陷,陆军的百分之四十被消灭。英国远征军也遭到重大伤亡。德军因为战前训练较好,伤亡人数较高军略少。但德军速决战略的失败则是其整个战争前途的凶兆。

2、巴尔干战场的基本情况

还在德国进攻比利时之前,奥匈政府已于一九一四年七月二十八日向塞尔维亚宣战。这一天,奥匈军队隔多瑙河炮轰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炸死五千多名和平居民。但是奥匈匆忙向塞尔维亚开战,军队都还未部署就绪,没有马上进行大规模进攻。

奥匈帝国总参谋部感到横渡多瑙河和萨瓦河比较困难,决定从塞尔维亚西部入侵,从北到南部署了第二、五、六等三个集团军。第二集团军部署在沙巴茨对面,俄国的进攻开始后,该集团军陆续调往加里西亚战线。这样奥匈对塞尔维亚的进攻主要由第五、六集团军担负。前者共八万人,部署在德里纳河口到兹沃尔尼克一带;后者共六万人,部署在萨拉热窝和莫斯塔尔一带,其中一部分对付约有五万人的门的内哥罗(即黑山)军队。

战争开始时,塞尔维亚军队共有二十四万七千人,分为四个集团军,加上后方部队近四十万人。由于没有国防工业,武器几乎全靠进口,军队装备很差,四十万部队只有十万枝能用的步枪,炮弹缺乏,一门炮只有七百发炮弹,服装、药品、交通工具等也很匮乏。尽管如此,塞尔维亚决心抵抗敌军入侵,进行了积极的准备和动员。它估计奥匈军队从北面和西面进攻的两种可能,为便于两面策应,只用三分之一的军队守卫两面边界,而将主力集结于伐列伏东部山区。

八月十二日,奥匈军队从莎巴茨到留博维乌长七十公里的战线上开始了进攻。十五日,奥匈第二集团军占领莎巴茨。十六日第五、六集团军渡过德里纳河,展开进攻。匈的小战初胜却引起了国内沙主义的狂热。在维也纳街上,人们高唱战歌。报纸号外、战报吹嘘着前线的胜利,似乎一切最迟到圣诞节就将结束了。塞尔维亚不畏强敌,进行了英勇的抵抗。集结于伐列伏一带的第二、三集团军迅速赶赴前线,十六日与敌激战。十九日,在落兹尼察以北冲破奥匈军队阵线,迫使其全线退却。

二十四日,奥匈军队退至萨瓦河和德里纳河沿岸。塞军俘虏敌人五万,取得重大胜利。奥匈军受到挫伤,因而迟滞了向俄国战线的调动。奥匈军队补充兵力后,于九月七日再次发动进攻。主攻方向改在战线南翼,从兹沃尔尼克到留博维乌,北翼佯攻配合,试图从塞尔维亚西南边境突进,进攻伐列伏。塞军坚守阵地达两个月之久,最后由于弹药严重不足,并有受夹击的危险,不得不一面阻击敌人,一面向内地撤退。十一月七日,放弃贝尔格莱德,逐渐退入本国中部高原地带。

在这期间,法国等协约国成员国向塞尔维亚提供了一些武器、弹药和食粮。塞军整顿了兵力,于十二月三日开始反攻。塞尔维亚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不但得到国内人民的广泛支持,也得到其他南部斯拉夫民族的同情。许多志愿兵参加塞军行列,与塞尔维亚士兵并肩战斗。军队为解放家园而战,士气高涨,军事进展很快。十二月十五日,收复贝尔格莱德。十九日,将奥匈军赶出国境,俘敌四万六千人,缴获大量战利品,再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巨大胜利。

一九一四年,塞尔维亚的抗战给奥匈军队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奥匈军工损失二十八万一千六百人,士气瓦解,指挥部门丧失信心。奥匈被迫停止对塞尔维亚的进攻,只留下两个军驻守塞尔维亚边境一带,其逐渐调到奥俄战线。

塞尔维亚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取得的胜利,鼓舞了国内人民和南部斯拉夫民族抗击侵略的意志,挫败了德奥在巴尔干的侵略计划。从军事意义上来说,它牵制了同盟国的兵力,援助了协约国其他战线。

战争开始后,德奥与俄国之间从波罗的海沿岸到罗马尼亚边境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个主要战场,即东线战场。德国将作战重心放在西线,战争开始时它仅将一个集团军(即第八集团军)放在东普鲁士,加上哥尼斯堡等要塞的警备部队,近三十万人,主要任务是防御俄军。

俄军在其西北战线部署的第一、二集团军,数量等于东线德军的两倍,准备向东普鲁士进攻,试图一举两得:实现吞并东普鲁士的宿愿;牵制德军在西线的进攻,并与法军配合,进逼柏林。

八月十三日,俄国西北战线司令日林斯基命令第一集团军从马祖尔湖以北,第二集团军从马祖尔湖以南合击东普鲁士德军。这时,德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普里特维兹将三个半师放在东普鲁士南部边界阻击俄国第二集团军,主力放在马祖尔湖以北的因斯特尔堡(今切尔尼亚霍夫斯克)一带迎击俄国第一集团军。

八月十七日,俄国第一集团军越过东普鲁士东部边界。二十日,在因斯特尔堡以东古姆宾南(今古谢夫)一带与德军会战。德军在俄军优势兵力打击下被迫后撤,损失近一万人。这一天,俄国第二集团军越过东普鲁士南部边界,向马祖尔湖以西挺进。德国第八集团军腹背受敌,面临被包围的威胁,普里特维兹打算放弃东普鲁士,退守维斯瓦河下游。

德国容克集团在东普鲁士有大量地产,对俄军的侵入顿觉切肤之痛,纷纷要求加强东线,拒俄军于国门之外。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不同意普里特维兹的退守计划,撤销了他的指挥职务,任命退职军人兴登堡接替他为第八集团军司令,同时任命在列日战役中显示出指挥才干的鲁登道夫为参谋长,并决定抽调兵力加强东线。兴登堡出身于普鲁士一个军官家庭,参加过一八六六年的普奥战争和一八七0年的普法战争,是一个职业军人,在德国军界和政界享有一定声望,一九一二年因年老退职。大战开始后,应德皇威廉二世之命,重任军职。

战争爆发时,俄国沉醉在沙文主义的狂热中。宣战的当天,一些沙皇制度的御用组织在彼得堡和其他城市搞起了所谓“爱国”的示威游行,军歌、军乐混杂着“打倒德国”的口号,街道上响起一片战争的喧嚣声。首都彼得堡改名为彼得格勒。一些狂热鼓吹战争的人聚敛资金,声言要重赏第一个踏进柏林的俄国士兵。

然而,那些拨弄战争机器的沙俄将军却庸碌不堪。统帅部把最初的胜利当成全胜,认为德军已分别逃向哥尼斯堡和维斯瓦河下游。战役实际上已经结束。他们甚至准备调动东普鲁士一线的军队从华沙向波兹南进攻。在这种错误估计的影响下,第一集团军司令莱宁堪普在古姆宾南战役胜利后,命令部队休息整顿,没有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给了德军重新部署的机会。后来,当德军主力已大步西去,迂回包围俄国第二集团军时,他却错误地让部队缓慢地向哥尼斯堡行进。第二集团军司令萨松诺夫在边界地区取得小胜后,把对阵的德军少量部队当作主力,企图把它们压向维斯瓦河下游,便贸然西进。就这样,俄国两个集团军隔着天茫的马祖尔湖沼泽地带,彼此孤立作战。

德军看出了俄军指挥上的错误,决定改变以前消极防御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方针,以求在运动战中消灭俄军。德军当局命令前线部队停止退却,重新集结待命。八月二十四日,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到达前线,下属军官向他们详细报告了开战以来的情况。当天,德军窃取了俄军用明码拍发的军事行动电报。此后,又连续接收到俄军用无线电报发出的命令,因此对俄国西北战线的行动了如指掌。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进一步研究了行动计划。

在整个东普鲁士战线,他们看到德军在数量上居于劣势,决定以小部兵力迷惑、阻击俄国第一集团军,将主力调到战线右翼,力求全歼俄国第二集团军,然后腾出手来,全力打击第一集团军;在进攻第二集团军时,为了扭转德军数量仍旧处于劣势的局面,并避免打消耗战,决定利用地形,以一个军阻击俄军主力中路,而将大部分兵力分为左右两路,进攻俄军两翼,以歼灭。

德军重新部署完毕之后,立即于八月二十六日在比尔夫斯堡和奈登堡与俄军两翼展开激战。俄军当天即被击溃,连续后撤。俄军中路十三、十五两个军不了解情况,仍盲目向西进攻阿伦斯泰因。二十七日,德军开始全力迂回包围俄军中路。直到这时,萨松诺夫才感到局势严重。八月二十八日夜,他匆忙下令退却,但为时已晚,德军包围圈已经收缩。俄军中路在慌乱中撤退,道路被切断,遇到重重困难,二十九日傍晚退至奈登堡东北的森林,被德军团团围住。被围俄军得不到援助,疲惫不堪,土气沮丧,在失望的混乱之中企图突围未成。萨松诺夫见大势已去,于二十九日夜间自杀。三十日,代行集团军司令职务的俄国第十三军军长克留切夫率领一些部队投降,其余部队大部被歼。俄军彻底失败。德军在这次战役中仅死伤了一万多人。

在两军酣战的时候,担任阻击俄国第一集团军的德军,利用俄军指挥上的犹豫不决,采用了疑兵之计,白天大队兵马堂堂皇皇向阵地前进,以迷惑俄军侦察机,夜间则悄悄退回原地。第二天,同一支部队又向阵地前进。这样连续重复前进后退的运动,使莱宁堪普误信自己正面德军强大,不敢轻举妄动。后来,俄国第二集团军的覆灭暴露了德军的主力所在,但莱宁堪普仍未醒悟,依然畏缩不前,再次丧失与德军决战的时机。

八月三十一日,德军留下少量兵力追击俄军溃散的部队,主力转身北进,开往马祖尔湖中及湖北一带对付俄国第一集团军。九月初,德国从西线调来增援的两个军到达。德军在俄军正面摆开决战的架式,虚张声势,而集中力量向俄军左翼发起大规模进攻。九月六日,德军主力在马祖尔湖区包围俄军左翼,以优势兵力粉碎了俄军的抵抗,接着继续向前突进,迫使俄军全线于九日深夜开始撤退。九月十一日,德军攻下俄国第一集团军司令部所在地因斯特尔堡,并将俄军赶出东普鲁士边境。这时,俄军仓皇撤出的住所里还弥漫着香水、香烟的浊气,俄军的腐败可见一斑。德国为了扩大战果,尽量削弱俄军,以便赢得时间,腾出兵力,支援在加里西亚败退的奥匈军队,因而命令部队昼夜不停地追击。

3、结语

在东普鲁土战役中,俄军在兵力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但由于沙俄指挥官无能,不能运作这种优势,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德国虽然取得东普鲁士战役的胜利,但是它为了取得这一局胜利而增兵东线,从而扩大了东线的战争规模,越来越深地陷入两线同时作战的境地,从战略上讲,包含着失败的因素。

标签: 集团军德军法军

更多文章

  • 熊猫是我国国宝为什历史上很少有记载?(为什么熊猫被誉为中国的国宝)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熊猫,大熊猫,白熊

    众所周知,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它也被视为与其他国家友谊的象征。很多人都很喜欢熊猫可爱的样子,不仅是中国人,还有很多外国人,对熊猫的喜爱溢于言表。然而,为什么历史记载中没有熊猫呢?熊猫的历史其实很长,但为什么历史上没有熊猫的记载?可爱的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自1988年被定为一级保护动物以来,可以说受到了

  • 历史上真的存在过阴阳师吗?(有阴阳师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日本,百济,阴阳

    近年来,日本有一个非常神秘的团体"阴阳师"随着漫画、游戏、各种小说的流行而广为人知。日本历史上确实存在这样一个神秘的群体,它被称为"阴阳寮"。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神秘的日本阴阳师的出现与中国的朝鲜半岛密切相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当时在朝鲜半岛的西南方,有一个叫百济的国家,世代与日本结盟。公元553年

  • 清朝的“学政”是个什么样的官?(学政是清代地方文化教官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学政,政治,官员

    说到清朝的一些官员,真的很复杂。如果你不仔细研究他们,你会发现这些官员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最近好像有人问有没有"学政治"位置,那么清朝的这个位置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一起分析一下!相当于现在的省教育厅厅长,但级别更高。但与其他地方官员不同,学政治有其特殊性,不能由省官直接提拔,必须由朝廷直接

  • 刘伯温的预言有那么准吗?刘伯温预言崇祯帝之死是真的吗?(崇祯看刘伯温画像)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伯温,崇祯,皇帝

    说起刘伯温边肖,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刘伯温是中国历史上明朝一位非常有权势的大臣,也深受当时的皇帝朱元璋的爱戴。当时的朱元璋其实是一个非常多疑的人,在看重刘伯温的时候只看到了刘伯温有利的一面。最后刘伯温的命运也很悲惨。今天我们来看看刘伯温的预测。刘伯温预言崇祯皇帝之死是真的吗?明末,这艘行驶了200多年

  • 你什么意思,外遇?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清照,红杏出墙,做官

    本来红杏出墙只是自然现象。院子里的红杏越长越大,慢慢延伸出了院子。外面的人看到了,觉得这是一种美景,写进了诗里,也很美。但后来,这个词被赋予了一些不同的含义,用红杏指一家之妻,而出墙则是指在外面找人。这个意思从何而来?说到"红杏出墙"这个典故,到现在都是用来形容妻子和丈夫之间的暧昧关系。而且这个谚语

  • 经历了安史之乱唐朝为什么还能存活百余年之久?(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什么延续了一个半世纪?)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安史之乱,唐朝,唐玄宗

    唐朝基本分为四个时期,其中一个时期是安史之乱。经过这次动乱,唐朝国力逐渐衰弱,最终崩溃,建立了新的王朝。但我们发现,安史之乱八年后,距离唐朝崩溃还有150年。那么,没落的唐朝为什么能持续这么久呢?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当年12月16日,同样是青年的安禄山,平陆、河东,起兵15万反唐。安史之

  • 伤寒玛丽事件是真的吗?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玛丽,伤寒,纽约

    最近很多人都比较关注这个伤寒玛丽。很多人说这个伤寒玛丽事件太邪乎,太假。边肖看着觉得有点意思,但又不知道是真是假,那就一起来分析一下,看看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伤寒玛丽事件在历史上确实发生过。这是真的。玛丽也存在。如你所见,是无证感染者,是超级病毒携带者。具体故事继续看。玛丽·马龙非同寻常的故事:她被

  • 二战挪威战役是怎样的?(二战中的挪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挪威,德国,英国

    说起挪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它是北欧的一个小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富裕、最发达、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且挪威一直给人一种与世无争的感觉。但是二战期间,德国也入侵了挪威,导致了挪威62天的战斗。让我们来看看吧。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长期实行绥靖政策的英法等国知道不能再忍了。如果他们忍了,

  • 历史上真正的鹦鹉螺号潜水艇有哪些经历?(介绍鹦鹉螺号潜水艇构造与功能)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日本,螺号,中途岛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相信大家都会略知一二。中国作为当年的参战国之一,对太平洋西岸的二战历史比较关注,对太平洋东岸和与美国接壤的部分了解不多。但事实上,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扭转二战局势的战争发生在美国东海岸,而这场战役就是中途岛战役。中途岛战役中,美军以一艘航母/KLOC-0和一艘驱逐舰为代价,击沉了日

  • 许诸的决定是否过于草率?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结拜,许诸,实力

    当段誉与许诸成为拜把子时,他也算上了他的大哥冯晓。许诸从未见过冯晓,直到少林事件发生后,他才第一次见到他的大哥。但在那个时候,冯晓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他几乎是在场所有人的敌人。为什么许诸此刻敢向冯晓结拜?当然,尽管有这些因素,许诸一定非常钦佩冯晓。虽然他从未见过他的大哥,但他一定听说过冯晓的事迹。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