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黄巾起义为什么一开始就放大招?一爆发就燎原?

黄巾起义为什么一开始就放大招?一爆发就燎原?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3105 更新时间:2024/1/17 19:43:39

自古以来农民起义都是从弱到强,那么黄巾起义为什么一开始就放大招?一爆发就燎原?张角把动静搞这么大,难道事前一点风声没有吗?难道朝廷一无所知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实际上,张角自称“大贤良师”,到处传教收徒的事情早已在汉灵帝前期被朝廷知道,朝廷还曾经查禁过张角,后来认为张角没有聚众造反的企图,又赦免了张角。事后,张角没有收手,反而大张旗鼓地“招收学员”,许多百姓离开家乡,跟随张角,引起了个别朝廷官员的警惕,这其中就有司徒杨赐——即《三国演义》中被“鸡肋”坑死的杨修的爷爷。

杨赐不仅知悉张角的所作所为,还想到了对策:“州郡不要兴师动众逮捕张角和他的信徒们,以免逼反他们。州郡官员可以把张角的信徒们遣返原籍,以拆散张角的党徒,然后诛杀大小首领,消除张角的威胁。”杨赐担心张角和他的信徒发动叛乱,并不是无端猜想,是有前车之鉴的,早在汉桓帝时期,就发生过几起类似张角这样的人带领信徒起兵造反,甚至称帝的事情。杨赐的属下刘陶认为杨赐的想法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于是把这条对策呈报给朝廷,结果石沉大海。

朝廷之所以敢放纵张角,也因为张角创建太平道的底本《太平清领书》是一本朝廷熟悉的经书。《太平清领书》以阴阳五行为指导思想,掺杂着各种巫术,甚至影射朝廷弊政,以及朝廷如何施政才能让天下太平的内容。早在汉顺帝年间,民间人士宫崇就把《太平清领书》献给朝廷,朝廷没有销毁此书,而是收藏起来,足见此书在朝廷眼里,不是什么危害性大的书。

既然朝廷对张角持默许态度了,州郡官员就更不管了。州郡官员睁只眼闭只眼,治下的百姓信不信张角的太平道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别利用太平道造反,影响自己的仕途。

张角对局势看得一清二楚,如今朝廷哪里关心百姓过得好不好,它只在乎自己过得幸福不幸福。汉灵帝坐拥天下,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财迷,自己明码标价,像卖菜一样卖官鬻爵,还十分体贴地让穷人先做官,然后偿还本金和利益。汉灵帝“做生意”怕忙不过来,还允许自己的亲信宦官“十常侍”做中间商卖官鬻爵。中间商“十常侍”雁过拔毛,挣得盆满钵满,还趁机安排自己的家族成员做官,和那些买官的人市场竞争,看谁更能挣钱。整个官场一片黑暗,百姓叫苦连天,张角创建太平道正好迎合了百姓渴望终结世间苦难,过上美好生活的心愿。当然,张角知道,美好生活不是等来的,而是创造出来的,而要创造美好生活,就必选打破现实的枷锁,推翻朝廷。然而,朝廷是不好推翻的,张角决定做充分准备,待时机成熟后,再行动。

对张角来说,第一步当然是深入百姓,让自己的信徒遍天下啦。张角传教的方式十分接地气,他用符水给百姓治病,或许是张角对土方子比较熟悉,效果往往还不错。即使现代科学发达了,用符水治病至今在民间没有消失,还有市场,更不用说一千多年前的东汉了。张角能说会道,给人治好病后,就会来一波太平道的宣传,这种情况下,病人能不信太平道吗?于是,张角不断收徒弟,徒弟再收徒弟,让太平道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从老家巨鹿扩张到冀州,又从冀州扩张到全国,实现了信徒遍天下的目标。

张角不仅懂得招收信徒,还懂得管理信徒。张角用军事手段管理信徒,他参照朝廷的将军制度,以“方”为单位,小方六七千人,大方一万多人,方既是各地信徒的军事首领,也是宗教首领。于是,太平道成为一个组织严密、体系庞大的民间社团。

张角更厉害的地方是,他懂得和官员打交道。太平道的信徒越来越多,势必会引起朝廷警觉,张角为赢得各级官员支持自己,当吸血鬼一样的州郡官员欺压信徒时,张角让信徒忍住怨气,想法满足州郡官员的要求,以换取太平道的进一步发展,最后把新账旧账一起算。此外,张角也主动行贿,从州郡官员到朝廷官员,再到“十常侍”张让赵忠段珪等人,做到了人脉通关。

就这样,张角经过十来年的苦心经营,让太平道在朝廷的纵容下一步步做大做强,拥有了对抗朝廷,乃至推翻朝廷的实力。184年,万事俱备,张角决定起兵,派马元义到洛阳联络宦官封谞、徐奉等,让洛阳的信徒和外地的信徒里应外合,一举推翻朝廷。不料,张角的弟子唐周在这关键时刻向朝廷告密,害得马元义、封谞、徐奉和一千多信徒被杀,张角被朝廷下令逮捕。张角随后向全国的信徒下达起兵的命令,于是,黄巾起义像原子弹一样,不爆则已,一爆惊人,彻底撼动了东汉王朝。

标签: 黄巾起义汉朝

更多文章

  • 袁绍为什么会为了大将军之位而不惜与曹操刀兵相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袁绍,曹操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袁绍当年为什么为了“大将军”的官位而差点和曹操翻

  • 赵武灵王是赵国影响最大的君主,为何被饿死在深宫之中?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武灵王,赵国

    战国时期,亦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关于战国的起始年份,有多种说法,而战国时期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一代英主赵武灵王为什么会落得个被饿死在深宫中的结局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战国时期,天下大争,圣贤英雄层出不穷,

  • 曹操号称不问出身、“唯才是举”,为何手下多是本家亲戚?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曹操,唯才是举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曹操号称“唯才是举”,那为什么麾下很多大将都是本家亲戚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末三国是古代人才最为鼎盛的时代之一,尤其是三分天下的曹魏

  • 在民间知名度很高的罗成,为什么没有成为凌烟阁功臣?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罗成,凌烟阁功臣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在著名的凌烟阁功臣中,为什么没有民间知名度

  • 李隆基发动第一次政变是为了父亲李旦,但为何要瞒着?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隆基,李旦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隆基发动政变的时候为什么要瞒着父亲李旦的

  • 为何说武则天再怎么也选择,也不会传位于太平公主?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太平公主

    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后便缔造了全盛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达到全盛。天宝末年,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接连出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现象,国力渐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武则天为什么不传位给太平公主的详细介绍,一

  • 陈祗的权势和影响基本上与诸葛亮持平,为何评价很低?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陈祗,诸葛亮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此人在蜀汉的待遇与诸葛亮相同,为什么后人对他的评价却很低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祗,字奉宗,汝南(今河南平舆)人,外祖父是蜀汉司徒许靖

  • 汉武帝犯了与秦始皇相似的错误,为什么没有重蹈覆辙?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汉武帝,秦始皇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共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也有认为汉始于公元前206年一说),史书又称为“前汉”“先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犯了相似的错误,为什么汉武帝没有重蹈秦始皇的覆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与

  • 历史上出皇帝最多的姓氏是哪个?详解皇帝众多的“李姓”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姓,唐朝

    历史上出皇帝最多的姓氏是哪个?那必须是“李姓”啊,首先就是唐朝时期的李氏家族,当年李渊在隋朝末期带着儿子李世民走南闯北的打天下,终于在618年建立了此后辉煌二百余年的唐朝。而李渊当上皇帝后偏心长子李建成,对有功的李世民不闻不问,再加上李建成善妒,总是刻意陷害李世民,让他忍无可忍之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 古代朝代更迭频繁,为什么皇帝不提前禅让皇位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禅让皇位,秦始皇

    其实在封建王朝时期,皇位继承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那么古代朝代更迭频繁,为什么皇帝不提前禅让皇位,让权力可以平稳过渡呢?夏朝之前,那时候还是氏族社会的状态,当时的继承制度可不是看血缘关系,而是为贤是举,说白了就是举贤德之人继承皇位,前一代君王会主动禅让皇位给新的人选,就像当初舜禅让给禹一样。紧接着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