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南方政权想要统一全国,为何北伐大业却很是差强人意?

南方政权想要统一全国,为何北伐大业却很是差强人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080 更新时间:2024/1/4 14:06:58

史上以失败而告终的八次北伐,“北伐”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词,北伐所指的往往是历代南方政权未恢复中原,长江黄河、统一全国的举动,但是,实际上却差强人意。历史上中国的北方无论是政治、军事、经济实力都高于南方,南方统一北方的时机还不成熟,这就是为何每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东晋时期祖逖北伐

当时东晋政权刚刚建立,北方流亡到江南的人们为了恢复家园进行北伐。人物首推祖逖,当时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经过4年多的苦战,祖逖率领的北伐军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使石勒不敢挥兵南向。太兴四年(321),正当祖逖抓紧积谷练兵,准备进军河北时,东晋朝廷派戴渊都督北方六州诸军事指挥逖军,并扼制逖军后路。同时东晋统治者内部斗争非常激烈。这些情形,使满腔热忱的祖逖忧愤成疾,病死军中。北伐功亏一篑,北方领土为后赵石勒所得。

2、东晋时期桓温北伐

祖逖北伐失败后,东晋权臣桓温为了建功立业、树立自己在朝廷中的威信也进行了北伐。永和三年(347年),他率军入蜀,灭了氐人李氏的汉国,声威大振。后来他曾三次北伐。第一次是在永和十年(354年),他亲率步骑四万余人,连破氐族苻健军,直抵霸上(今陕西长安东)。当地居民“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晋书·桓温传》)桓温因军粮不继,未能攻克长安,退返襄阳。

第二次北伐是在永和十二年(356年),桓温击败羌族贵族姚襄,收复洛阳。桓温向晋穆帝建议还都洛阳;又建议自西晋末年南迁的土庶人等,一律返回故乡。但上自皇帝下至达官贵人,均安于江南一隅,不愿北还。桓温的建议未被采纳。后来桓温返回江南,洛阳和其他已恢复的土地又相继失掉。第三次北伐是在太和四年(369年),桓温率步骑五万人大败前燕军,进抵枋头(今河南浚县)。可是前燕得到前秦的支援,截断了晋军的粮道,桓温只得退兵。在退兵途中,晋军遭到前燕名将慕容垂骑兵的追击,死伤三万人。最后导致北伐以失败而告终。

3、东晋时期刘裕北伐

东晋末年,北府将领刘裕控制朝政。占据山东地区的鲜卑慕容氏南燕政权,此时便乘东晋衰乱之际屡次侵扰东晋边境。义熙五年(409年)二月,慕容超大掠淮北,刘裕兴兵北伐。四月,率水军从建康北上,沿淮河,越大岘(今山东沂水北穆陵关),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收复青、兖两州,追获慕容超,斩首建康。九年(413年),西攻谯纵,收复巴蜀。十二年(416年)后秦主姚兴病卒,子姚泓继立,兄弟相杀,关中扰乱。刘裕乘机率大军分兵四路北伐后秦,进攻关洛。途经黄河,击败北魏军。翌年进克洛阳,至潼关,命大将王镇恶直趋长安,姚泓投降,后秦亡。

晋军收复长安,在少数民族统治下达百年的汉族百姓纷纷响应。这时留在朝廷坐镇的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病故,刘裕怕政权旁落他人之手,便留次子刘义真镇长安,王修、王镇恶等率兵万余辅佐,自己仓促返回建康。长安留守军内讧,夏主赫连勃勃乘机夺取关中。刘义真虽被迫撤出长安,但自潼关以东、黄河以南直至青州已为南朝版图,江淮流域得到保障,这是祖逖、桓温经营百年所未能达到的。刘裕在朝廷中声望也达到极点,进而实现禅代。

4、宋文帝刘义隆元嘉北伐

刘宋先后于元嘉七年(430年)和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两度大举北伐,每次北伐都是宋军趁春夏雨季北进,并迅速攻占沿黄河一线的重镇,然后沿河列戍置守,元嘉七年战领河南后还设立了河南四镇:洛阳、虎牢、滑台、碻磝;但是等到秋高马肥的时节,北魏铁骑南下,沿河的防御便很快崩溃,所以两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

因宋文帝的年号为元嘉,故这场大规模北伐被称为元嘉北伐,又因为此战中,拓跋焘兵临长江北岸的瓜步山,所以也叫瓜步之战。后世大词人辛弃疾曾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内有“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之句,说的正是这段千古教训。

5、南朝梁武帝时期陈庆之北伐

南朝梁武帝萧衍欲以魏图魏,于梁武帝大通元年(529年)派将军陈庆之率7000白袍骑兵拥北魏北海王元颢北上。陈庆之率军连克荥城(今商丘东)、梁国(商丘)。大梁(开封)、荥阳、虎牢,遂入洛阳。魏主元子攸北逃,元颢在洛阳登位。时北魏主政者为尔朱荣,尔朱荣坐镇晋阳,遥制洛阳朝廷。尔朱荣闻洛阳有变,当即火速南下,边行边部署各部迅速南下集结,然后拥魏主进兵洛阳。

陈庆之扼守河阳河桥,以拒尔朱荥之军。尔朱荣缚材为筏,渡过了黄河。元颢及陈庆之军溃败,元颢被杀,陈庆之逃回南朝。魏主重回洛阳。陈庆之入洛之战为刘宋以后南方对北方较深入的一次用兵,与刘宋时期的北伐一样,其进兵也速,其溃败也速。

6、南宋高宗时期岳飞北伐

岳飞于宋绍兴四年(1134年)击败叛将李成,收复襄阳;又乘胜北进,从伪齐手中收复邓州、唐州及信阳军。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自襄阳大举北进,相继收复颖昌(今河南许昌)、淮宁(今河南淮阳)、郑州,又配合敌后抗金的李兴收复洛阳等地。七月,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元帅宗弼之军,又在颖昌大破金兵的反扑,乘胜进至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金军对垒,准备渡河收复失地;由于岳飞的胜利进军,河东、河北人民纷纷响应,袭击金军,断其归路。

金人大恐,准备退回北方。就在这时,秦桧与襟高宗谋弃淮河以北之地与金人求和,急诏岳飞班师,岳飞被迫退兵,所复诸州再次丧失。宋高宗杀岳飞,自毁长城,也毁掉了岳飞北伐的成就,南宋以屈辱的代价换得了暂时的和平,这就是“绍兴和议”。

7、南宋孝宗时期的张浚北伐

孝宗在经过和主和派的激烈斗争后,决定派张浚北伐。张浚坐镇扬州,派手下将领李显忠和邹宏渊北伐。宋军初战告捷,收复了灵壁和宿州。但金国很快在河南调集了兵力,反攻。因为李邹不和,宿州失守,接着宋军又在符离溃败,北伐失败。主和派看到战争失败,又重开求和论调,于是主和派开始占上风。主战派不甘妥协,坚决作战。

孝宗试探了金国的议和条件,觉得太苛刻,不能接受。但此时,宋在北伐失败后,已无力再打下去了。金又乘机继续进攻宋,宋岌岌可危。最后,孝宗答应了金国稍做退让的议和条件,就是将完颜亮入侵后,宋收复的唐、邓、海、泗四州还给金国。改宋对金称臣为叔侄之国,将岁贡改为岁币,数量比以前减少20万。将秦,商二州的土地割让给金。这就是历史上的“隆兴和议”。

南宋宁宗时期韩侂胄北伐开禧二年,韩侂胄贸然进行北伐,结果很快就遭到了失败。北伐的失败让韩侂胄成为众矢之的。他的政敌史弥远借此与主和派和韩的反对派集结成联盟。而金人又以杀韩侂胄作为和谈条件之一。开禧三年十一月三日,史弥远等在杨皇后支持下,伪造密旨,将韩侂胄杀死,并将他的人头函首送到金国。

8、太平天国林凤翔、李开芳部北伐

太平军北伐。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1814-1864)在广西金田村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后派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2万多人北伐。1853年5月北伐军从扬州出发,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逼近天津,咸丰帝宣布京师戒严。1853年8月,北伐军进攻天津失利。1855年3月林凤祥在连镇突围被俘。4月3日在北京就义。李开芳退守山东茬平冯官屯。被俘后被押解北京,6月11日凌迟处死。太平军北伐,孤军远征,长驱六省,虽为精锐之师,但后援不继,终不免全军覆没。广大将士英勇奋战,震撼清朝心脏地区,牵制大量清兵,对南方太平军和北方人民的斗争客观上起到了支持作用。

标签: 北伐南方政权

更多文章

  •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有哪些姐妹花留下了传奇色彩?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姐妹花,中国

    在我们浩瀚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美女无数,也不乏“色、艺”绝佳之极品女人,其中又以姐妹花为极品中之极品!她们各自在历史的长河里书写着自己精彩纷呈的人生,留下了这样或那样的传奇色彩,令人啧啧称奇。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大乔和小乔汉代桥、乔本为两姓。大小乔姓桥而非乔,后世

  • 士族占据主流几百年,平民们又是如何推动唐代走向全盛?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代,士族

    在唐代以前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士族门阀作为社会和政治中的核心力量,成为几百年间中华大地执牛耳之阶层。而唐代,出身平民者日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政坛上如此,文化艺术界也是如此。对此现象,很多史学家们有所关注,他们有一个大致相似的看法,那就是唐代开启了社会流动的大门,让平民能够在各个方面发挥才能,实现自身

  • 后世“太太”的称谓是怎么来的?它与哪三位伟大女性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太太,女性

    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女性,周朝“三母”:太姜、太妊、太姒合称“三太”,是周朝三位开国先君的夫人,母仪天下的典范,辅佐和教化了开万世太平的几位君王。成就了周公的圣德。周公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后世“太太”称谓由此而来。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太姜是周

  • 登闻鼓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在后世会有怎样的演变?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登闻鼓,南北朝

    登闻鼓,是中国封建时代于朝堂外悬鼓,以使有冤抑或急案者击鼓上闻,从而成立诉讼。登闻鼓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晋书·武帝纪》有“伐登闻鼓”的记载,后历代相沿。我们常常在影视片中看到,冤屈的百姓在衙门口击鼓鸣冤的场面,所击的大鼓就是登闻鼓。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名词解释概述一

  • 被部下突然发动叛乱后,李存勖最终如何死于绛霄殿?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存勖,叛乱

    同光四年(926年)二月,魏博戍卒在贝州哗变,推裨将赵在礼为首领,攻入魏州。邢州、沧州也相继发生兵变,河北大乱。元行钦带兵进讨,但却连连失利。李存勖本欲亲征,被宰臣劝阻,只得起用李嗣源,让其率侍卫亲军北上平叛。李嗣源在魏州城下遇到亲军哗变,被劫持入城,与叛军合势。他本无反意,但迫于内外形势,又无以自

  • 后赵皇帝石勒本是羯族人,他对读书人又是如何重视的?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石勒,后赵

    晋元帝即位的第二年,匈奴族的汉国国主刘聪病死。汉国内部也发生分裂。刘聪的侄儿刘曜接替了国主的地位。他觉得用汉朝的名义并不能欺骗人民,在公元319年,改国号为赵。汉国大将石勒在反晋战争中扩大了兵力,不愿再受刘曜的统治,也自称赵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石勒是羯族人,他家世

  • 与汉朝女性相比,为何说唐朝女性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唐朝,女性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其中出现了许多的历史事件以及人物典故,而在这里边就有我们今天所要说的这件事情,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唐朝女性地位高。而今天在了解过汉朝之后,就知道前者根本不算什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相比很多人看到这个题目之后心中就有一定的疑惑了,为何唐朝的女性地位还不

  • 在古代诸多法律之中,哪条奇葩法律来源于冷酷的秦国?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法律,秦国

    在诸多奇葩的法律之中,有一条估计让现代男性很难接受,这条法律来源于冷酷的秦国,那就是,所有的成年男子不允许哭泣,一旦哭泣要受到重罚。这一法律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无比的惊讶,在现代生活中,由于我们远离战争,享受着富裕的生活,所以,成年男子也经常会出现一些流泪的现象,久别重逢的流泪,离婚的流泪,更有甚者喜

  • 曹皇后什么时候宋仁宗发布遗诏,让赵曙继承皇帝之位?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赵曙,宋仁宗

    嘉祐八年(1063年)农历三月,仁宗逝世。夏四月初一,曹皇后发布遗诏,让赵曙继承皇帝位。文武百官进入宫廷,痛哭哀悼。韩琦读仁宗遗诏制命。赵曙到东殿接见文武百官。正式即位,是为宋英宗。四月初二,大赦天下,赐给百官爵加一等,奖赏各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曙想为仁宗守丧三

  • 项羽最终自刎于乌江后,他还值得刘邦为此去污名化吗?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项羽,刘邦

    污死人没有必要,要污就污活的。项羽活着的时候,刘邦至少污过他两次。一次是杀出关中到达洛阳新城时;一次在广武涧对峙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第一次,刘邦光着上身哭了三天,全军披麻戴孝,大骂项羽不仁不义、天地不容、人神共愤。缘由是项羽杀了刘邦奉为的天下共主“义帝”,也就是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