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雨水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什么含义?雨水节气意味着什么?

雨水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什么含义?雨水节气意味着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276 更新时间:2024/1/9 7:38:54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中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

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荣的景象。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

“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

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俗话说:“麦浇芽,菜浇花”,对起苔的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以争荚多粒重。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应注意抓住“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

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还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感冒。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标签: 雨水二十四节气

更多文章

  • 惊蛰时节各地区的习俗有哪些?这些习俗都是怎么产生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惊蛰,习俗

    惊蛰时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祭白虎化解是非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

  • 农业生产在惊蛰节气要注意哪些?农作物该怎么种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惊蛰,农业

    惊蛰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果树管理惊蛰后气候逐渐变暖,

  • 芒种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什么含义?芒种节气意味着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芒种,含义

    芒种,是农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

  • 大暑在二十四节气中有什么含义?大暑节气意味着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暑,含义

    每年公历7月22-24日左右,视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为大暑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节气正

  • 白露时节为什么要养生?白露时节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白露,养生

    白露时节,真正进入了秋季。此时,气温下降速度快,而且昼夜的温差较大,所以白露养生的关键仍是养肺。《黄帝内经》曰:“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秋主肺也。”而“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位高近君,犹之宰辅”则明确说明了肺在人体中的重要地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

  • 农业生产在白露节气要注意哪些?农作物该怎么种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白露,农业

    白露时节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秋季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因此要预防低温冷害和病虫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冷空气入侵时,可采用灌水保温,低温之前灌水二寸以上,可增温1~2℃。低温来时,晴天可日排夜灌浅水;阴雨天则要灌厚水;一般天气应干干湿湿,以湿为主。这个节气暑气

  • 什么是冬至九九消寒图?最早的文字记载是什么时候?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冬至,九九消寒图

    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中国民间将冬至叫做交九或数九,即从冬至开始,每9天分为一个“九”,共分9个“九”,数到81天时便“九尽桃花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

  • 什么是冬至九九消寒歌?明代《五杂俎》中如何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冬至,九九消寒歌

    冬至一到,便进入数九寒天。中国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中国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经已到来。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九九歌》是利用人对寒冷的感觉以及物候现象(即因天气气温的变化而导致动植

  • 小寒时节的气候有哪些特点?各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度?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小寒,气候

    小寒,太阳到达黄经285°,于每年公历1月5-7日交节。小寒的天气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俗话有讲:“冷在三九”,由于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小寒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讲法。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冬至是北半球太阳光斜射最厉害的时侯,那为什么最冷的节气不是冬至而

  • 元宵和汤圆是一种东西吗?元宵和汤圆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元宵,汤圆

    吃元宵的习俗源于何时何地,民间说法不一。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从此,元宵节吃元宵便成了一种历史。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还有一种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