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藩镇是用来平定一些叛乱的,为何却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

藩镇是用来平定一些叛乱的,为何却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159 更新时间:2024/1/8 2:16:40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外地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

而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

藩镇割据总是不自觉地把藩镇与割据联系在一起,似乎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已经是四分五裂,气息奄奄,而且也模糊对唐朝中后期一百五十多年的政治风潮、经济变革、制度更替以致文学艺术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复杂历史笼统地称作藩镇割据。

唐代藩镇割据与动乱的历史,是从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所谓“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黄巢起义以后,“天下分裂而无纪”,接于五代十国,陷于军阀混战的另一番境地。

实际上,从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定,到唐懿宗在位期间黄巢起义爆发的乾符年间,大约110多年时间里,藩镇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藩镇数目最多也大体固定在46个左右。

一、藩镇割据的起源

唐代藩镇设立之前,唐朝政府在边地上设置有守捉、城、镇、军,总体称为道。711年,贺拔延嗣被任命为凉州(治今甘肃省武威市)都督,为防范吐蕃的入侵,河西藩镇成为唐朝第一个藩镇。

唐玄宗时,开始置有大量的藩镇。例如713年始置幽州藩镇(驻今北京市)节度使与朔方藩镇(驻今宁夏灵武市)节度使。

717年置剑南藩镇(驻今四川省成都市)节度使。718年始设置安西四镇节度经略使。至天宝年间,已增至10个节度使(天宝十节度):河西、范阳、陇右、剑南、安西、朔方、河东、北庭、平卢、岭南节度使。

伴随着边地藩镇的设立,府兵制逐渐被募兵制所取代,边地置有大量的精兵,共计49万士卒和8万匹战马屯驻边地。

天宝年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与部将史思明起兵反唐,连陷洛阳及长安,唐玄宗奔蜀。而太子李亨得朔方将士的拥立而登基为唐肃宗。期间安氏节节败退,原本降唐的史思明又再次起兵反叛。

经过多次的动乱后,唐朝接受一些安史的部将的投降,任命他们为节度使。这些节度使以河北三镇为最强大,而且更有反抗中央之心,后来这些节度使自行世袭,又或由兵变自立,中央无法插手,只有追认既成的事实,但这些节度使亦无足够力量叛乱。其余大多节度使也是受唐朝任命。

二、藩镇割据

1.泾原兵变

唐德宗时期,河北一带的藩镇叛乱,用来镇压叛军的一支部队趁势占领京师长安,德宗逃到汉中,用了4年的时间才平定,史称泾原兵变。这虽然是藩镇割据初年的叛乱,但是范围却越来越大。

2.河朔三镇

尽管唐宪宗派兵平定了藩镇割据,但根子却并没有除掉,许多藩镇趁平定民变之机,扩大势力范围。817年冬天一个雪夜里,唐邓节度使李愬率领九千士兵雪夜袭克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了淮西之乱。

819年平定了淄青李师道。沧景、卢龙、成德等镇相继归顺中央,唐朝曾出现短暂的中兴局面,全国表面上维持统一,是为“元和中兴”。

820年唐宪宗被宦官毒死,唐穆宗即位后主张“销兵”(裁减兵员)。中央接收河朔,长官多昏庸骄矜。821年卢龙发生兵变,将士囚禁朝廷派去的新节度使张弘靖,尽杀其幕僚,“河朔三镇”复叛。

新的割据者朱克融、王廷凑、史宪诚力主旧制。裴度的讨伐军无功而还,朝廷因军费浩大,无法支撑长期作战,只好承认现状。

不过此时藩镇多少有所收敛,成德镇节度使王元逵“岁时贡献如职”。黄巢军入长安,唐僖宗逃至成都,王元逵之孙王景崇率兵勤王“供输相踵”,王镕“献马牛戎械万计”。

3.唐末

唐僖宗以后,社会矛盾激化,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战争爆发,唐朝中央征集各镇士兵围剿,全国逐渐出现了许多割据势力,如杨行密、董昌、钱镠等,伺机扩充自己的势力。

公元881年,黄巢攻破长安,唐朝中央政权瓦解。

黄巢叛将朱温投降唐朝朝廷,并且平定黄巢军,得到了唐僖宗的信任,朱温做了节度使,势力范围远远超过当时控制范围最大的藩镇李克用。藩镇立即转入互相兼并的战争。

到了唐昭宗时,朱温还把朝政大权牢牢的控制住了。最后到了唐哀帝(唐昭宣帝)。藩镇并未随着唐朝灭亡而消失,整个五代十国时期都可以视作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只不过部分藩镇或许选择不承认中原政权而完全独立,以建立王国或帝国。

三、割据类型

藩镇几乎成了分裂割据的代名词,一部藩镇史似乎就是混乱割据的历史。但这实际上是不合乎历史事实的,唐代藩镇近50个,被列入《新唐书·藩镇传》最多不过8个,是不能代表整个藩镇的情况的。中晚唐时期藩镇可分为四种类型:

河朔割据型,主要集中在河朔(河北北部),大多是安史之乱后的旧部归降者,其代表则是魏博、成德、卢龙三镇。这里的藩帅不由中央任命而由本镇拥立,赋税不上供中央而由将士瓜分,代宗至穆宗朝时期,朝廷曾数兴讨伐之师,无不以屈辱容忍而告终。

中原防遏型,非割据性藩镇,主要集中在中原一带。这些藩镇一般由战争期间临时设置军镇分合变化而来。特点是平时常宿数十万重兵,“严备常若有敌”,是重兵驻扎之地。这里的赋税基本上是当道自供。中原镇既是唐后期收功平乱的重要力量,又是乱兵频生的是非之地。

边疆御边型,非割据性藩镇,主要集中在广阔的西北、西南边疆,其中尤以西北地区最为典型。唐代京西、京北地区本来是朔方军的天下,唐德宗时朔方军被肢解,神策军的势力控制了这一地区,从而巩固了关中的军事地位。重兵驻扎和仰给度支供馈是这类藩镇的两大特点。

东南财源型,非割据性藩镇,主要在东南地区,最典型的有浙东、浙西、淮南、福建、江西等八道。这里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安史之乱前的采访使,只是管地较小。特点是兵力寡弱和财富丰厚,是唐王朝的“赋税之地,与关右诸镇(西北边镇)及河南(中原镇)河北(河朔镇)有重兵处体列不同”。所以史称“天下藩镇,东南最宁”。

四、唐代藩镇形势

第一,唐代藩镇割据主要表现在河朔,而河朔割据又集中在三镇。此外绝大多数藩镇都是唐王朝控制下的地方政权,不是割据性藩镇。其节度使的调任和派遣基本上由中央决定,其动乱只是内部兵乱,不是割据叛乱。

第二,中原、边疆、东南型藩镇虽然不属割据性质,但是由于它们各自不同的地理特点影响了唐王朝的政治、财政、军事关系。东南型从财力上支撑朝廷,边疆型从武力上奠定了关中,中原型从军事上镇遏叛镇。河朔割据形势的变化也取决于上述三类藩镇的动向,可以称之为藩镇割据的制约性。

第三,各类藩镇之间的总体关系,在唐代宗时业已形成,最后黄巢起义打破了这种格局:举足轻重的中原型藩镇大部分被野心勃勃的朱温吞并;李克用、李茂贞据有河东及西北边镇之一部而与之抗衡;东南型藩镇也不再供给唐朝的财源。

五代十国的历史仍然明显地受到唐代藩镇格局的影响:北方相继递嬗的五个小朝廷的激烈争夺和南方若干小王国的相对安定,实际上多多少少反映着唐代北部藩镇(河朔、中原、西北边疆型)重兵驻扎、动乱频仍和南部藩镇(东南型)驻兵寡弱、相当安定的差异。

五、唐代藩镇的影响

藩镇割据造成了唐朝中央政府实际管辖地区的缩小,吐蕃、回鹘等过去臣服于唐朝的少数民族相继建立地方割据政权,吐蕃甚至与唐朝发生过对立冲突,使得陇西一带丧失大半。

唐宪宗初年宰相李吉甫上《元和国计簿》中,有15道71州不申户口,造成税户比天宝年间减少四分之三,对唐朝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标签: 藩镇唐朝

更多文章

  •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它与察举制有着什么根本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科举制度,察举制

    科举,科举制、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一、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众

  • 最早的盖头最早出现在古代哪个时期?它最初的用途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盖头

    最早的盖头约出现在南北朝时的齐代,当时是妇女避风御寒使用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到唐朝初期,便演变成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用以遮羞。据传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明皇李隆基为了标新立异,有意突破旧习,指令宫女以“透额罗”罩头,也就是妇女在唐初的帷帽上再盖一块薄纱遮住面额,

  • 礼崩乐坏是什么?它对西周的统治有着怎样的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礼崩乐坏,西周

    其实每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文化发展都是需要保存和一定延续,如果出现过一定的断接时间,那么可能会对后世的影响以及研究探索带来许多的问题以及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中国的礼乐文化起源于上古时代。礼,源自祭奠天神特定的行为准则;乐,源自上古人们内心情感的表达。为

  • 道光皇帝为什么要踢死皇长子奕纬?这事要从谁开始说起?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道光,奕纬

    小时候犯了大错,会被父亲打。但打得都不重,今天要讲一个相反的案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个父亲,不,一个父皇,活生生地一脚将他的皇子给踢死了。踢在哪里?踢在要害部位,下身。这个父皇是谁呢?就是清朝的道光皇帝。这个皇子是谁呢?就是道光皇帝的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开句玩笑

  • 西汉名将卫青的妻子到底是谁?关于这段婚姻有着怎样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卫青,妻子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将领,任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胜,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

  • 康乾盛世之中,关于康熙有哪些重要的相关人和相关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康熙,康乾盛世

    清朝前期还是很鼎盛的,曾经是出现过康乾盛世,今天呢,趣历史要给大家分析的便是‘康乾盛世’之中的康熙帝生活中的相关人和相关事。康熙乃是中国历史上当皇帝时间最长的一个人,他在位期间做的事情也是让人敬佩不已。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可以亲自处理朝政相关事务,除掉鳌拜,平定三藩之乱,收服台湾,雅克萨自卫保击战等等,

  • 索额图和明珠同是康熙的谋臣,那康熙更为欣赏哪一个?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索额图,明珠

    说到康熙皇帝,我们都知道他在位期间是办了很多事情的,比如少年的时候将鳌拜铲除,后来又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总之康熙的功绩在历代帝王中是比较多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康熙能有这么多的功绩,和他身边的两个大臣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两个大臣就是索额图和明珠。根据影视剧康熙王朝的描

  • “悬丝诊脉”的故事是怎么来的?御医如何给皇后和妃子们看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御医,皇后

    太医院的御医给皇帝看病难,给皇后和妃子们看病更难,尤其给皇后和嫔妃看病更是难上加难。皇宫里“男女授受不亲”的规定十分严厉,于是就有了“悬丝诊脉”的故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御医不能手触手地给后妃们诊脉,只能把一根丝线由太监递到挂着帷帐的房间里,系在后妃们的手腕上,另一

  • 很多人会对此有疑问,皇上为何就偏偏不防太医进后宫?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太医,后宫

    在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是统治者奉行的游戏规则,皇权的至高无上无人可以抗衡,所以偌大一个天下都是为皇帝服务的,而皇宫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天下,这里汇聚了婢女,嫔妃,太监,朝臣,各司其职,统统围着皇帝转悠,为皇帝服务。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不过自古皇帝在后宫问题上就对男人有所

  • 三国演义中除草船借箭之外,还有哪些特别有名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演义,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有哪些有名的故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刮骨疗毒关羽中了曹仁毒箭,右臂青肿,无法运动。忽然一日,一人驾船而来,此人乃是华佗。华佗查看伤势后说:“要治好不难,只怕将军害怕。”关羽大笑,华佗说:“要立一根柱子,上钉大环,您将手伸入,用绳子系好,然后蒙住眼睛,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