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汉能出如此多的明君,最重要的一点是与什么密切相关?

西汉能出如此多的明君,最重要的一点是与什么密切相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66 更新时间:2024/1/1 23:36:14

自刘邦建立西汉,到王莽篡位建新朝,在西汉的二百一十年间,这个王朝共出现了十二位帝王。其中,光是贤明赞誉千古未绝的帝王,就有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汉武帝刘彻和汉宣帝刘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人们常说,时势造英雄。刘家能出如此多明君,首先便与其时代密切相关。我们不难发现,西汉的明君,主要生活在西汉早期,直到盛世。从汉高祖在刀光剑影中建立起西汉,到汉武帝将这个王朝迎上巅峰,再到汉宣帝继承汉武帝的政治遗产,这些明君所在位的时代,要求他们为政得当。

越是亲身经历过创业的艰难,就越清楚守业的必要。刘邦作为一个典型的草根帝王,有着强烈的巩固家族统治的欲望。在萧何、张良等贤臣的辅佐下,他顺利的从一个农家子弟,转变为一个体察百姓的出色的政治家。刘邦不但自己为政贤明,还对自己的继承人提出为政要求。

而汉惠帝刘盈,不仅有汉高祖、吕后、曹参陈平等人的耳提面命,他本人,也是经历了秦末的战火,深知刘家的家业来之不易。刘盈在十六岁时便即位,之后国家大权实际上由吕后掌握。因而刘盈也不得不采取更温和的为政风格。换句话说,有了强势的吕后唱红脸,白脸自然就留给了刘盈。他推行仁政,放宽思想文化控制,因而政治愈发清明,他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一代明君。

而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他们也从自己做起,带领西汉迎来了著名的“文景之治”。刘家子弟能做好自己,也是他们明君频出的重要原因。当时仍处于西汉初年,人们还在努力摆脱秦末以来战乱带来的经济凋敝。因而二帝继续推崇黄老之治,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不仅汉文帝一生节俭,二帝还在春耕时下地劳作,以此来劝课农桑。正是他们身上那种纯朴而又真挚的情感,引导他们成为了真正为民着想的明君。

而汉武帝刘彻,本已经是家业稳固的天选之子,但他自己却很有抱负。在刘彻出生的三年前,即景帝三年(前154),七国之乱爆发。虽然这场叛乱在三个月内即被平定,但这场祸患却给刘彻敲响了一个警钟:危险一直都存在,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守住天下。

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朋友们应该都有所了解。虽然这位带领西汉走上巅峰的君王和秦始皇一样,功过皆有,历史评价颇为复杂。但他通过推恩令等解决郡国并行制的弊病,推行平准等稳定经济秩序,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进而推广教育,都切实推动了西汉的发展。

而西汉的最后一位著名明君汉宣帝刘询,也是一位复杂而简单的帝王。他的复杂,来源于他的经历。刘询确实是汉武帝的嫡系血脉,但由于巫蛊之祸,刘询早年一直苟活,因而接触到真正的底层民众。继位后,刘询又受到霍光的控制。因而对刘询而言,只有自己成为一位有真材实干的君主,才能不负家族,不负余生。

刘询是因为才能和德行而被霍光送上帝位的。他不缺为政的能力,更不缺将心比心体谅百姓的气度。因而他也是简单的。在自己饱经苦难以后,刘询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治理国家的事务中。这位帝王像他的前人们那样,一心为国,励精图治,政绩颇丰。

再之后,刘家也没逃过“富不过三代”的厄运。安稳的社会让帝王沉迷酒色,日益荒淫,明君也就不再出现。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西汉明君一代接一代,自然离不开前人的正面影响。而早期西汉社会的落后和不安,也要求这些帝王成长为实干家,成长为有真材实料的明君。最终,在他们的努力下,臣民对他们称赞,青史将他们留名。

标签: 西汉明君

更多文章

  • 为何在说战国哪一国的实力最弱时,燕国是最没有争议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燕国,战国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53年,另一说公元前403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对于战国七雄来说,要说哪一国的实力最强,可能还有所争议,比如在战国初期,魏国

  • 如若朱标不英年早逝,他儿子朱允炆的皇位是否会坐得更稳?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标,朱允炆

    朱标,朱元璋的长子,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就封其为太子,对他可谓是很溺爱,朱元璋曾说皇子有很多,可儿子就一个。可惜天不随人愿啊,朱元璋不得不把他对朱标的爱转移到孙子朱允炆身上。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如若朱标不英年早逝,他儿子朱允炆的皇位是否会更稳?首先朱元璋为朱标安排了豪华的治国团队,文有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 清朝文人边寿民:好友题咏多为惋惜“英雄”老去,宏图“空负”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边寿民,清朝

    据丁志安所藏二图题咏抄本题《泼墨图》者80人,题《苇间书屋图》者50人。众多同时代人的题咏,是探索、研究边寿民其人其诗其画的珍贵资料。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程嗣立题《泼墨图》云:“苇间主人何所有?秃笔一枝墨一斗。十指夺得化工心,生气遂令君公走。东涂西抹日不停,怪怪奇奇发

  • 玄武门之变发生时,谁才是李世民阵营中的关键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玄武门之变,李世民

    历史上为了争夺皇位,避免不了的就是手足相残,公元626年的唐朝就发生了一场为了争夺权力的流血政变。唐朝建立之后,以李建成为首的太子党和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党开始明着暗斗,矛盾一触即发,最后李世民在玄武门杀了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唐朝江山开始掌握在李世民手中。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

  • 为什么李世民能顺利发动政变?李渊的禁卫军竟形同虚设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李世民,李渊

    关于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确实会有很多人疑惑,为什么李世民能顺利发动政变,而李渊作为一个开国皇帝竟然没有掌握足够的禁军来预防政变,这是不是不合常理的?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唐高祖李渊在登基的时候,就从当初太原起义的军队中选拔了几万人作为“禁军”,专门守卫皇

  • 长孙无忌为何斗不过武则天?说到底他只是一个臣子而已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孙无忌,武则天

    武则天本是唐太宗后宫里的才人,太宗赐号“媚娘”。太宗去世后,高宗将其召入宫中封为昭仪。武则天以其非凡的本领和高超的政治手腕,一步步在大唐皇宫中站稳脚跟。为了寻求更大的权力空间,武则天必须取得皇后的地位。但皇后并非想要就能要的。即使高宗想要封她为皇后,也必须征得一干大臣的同意。第一个反对的当然是长孙无

  • 汉宣帝为何要在朝中整顿吏治?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宣帝,吏治

    刘询早年生活在民间,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所以,他即位后,除亲自过问政事,省去尚书这一中间环节,恢复了汉初丞相既有职位又有实权的体制外,还特别重视地方长吏的选拔和考核,并下大力气整饬吏治。

  • 格格的称呼最早出现在清朝哪个时期?为何后来会出现公主之称?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格格,清朝

    清宫剧一直是热播剧,近几年《宫》《甄嬛传》等使清宫剧再次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经典的《还珠格格》《明珠格格》《李卫当官》《康熙微服私访记》《康熙王朝》等大家也历历在目,在这些剧中有一个称谓“格格”格外引人注意。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格格都戴有旗头,戴上这宽长的装饰品,

  • 伴食宰相顾名思义是指什么?《旧唐书·卢怀慎传》中如何记载?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伴食,宰相

    伴食宰相,顾名思义是指陪着一起吃饭的宰相。此语出自《旧唐书·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意是说,卢怀慎在玄宗开元三年(715)被擢升为宰相,和姚崇一起同掌机要

  • 雁门关为何被誉为是中华第一雄关?它有什么险要之处?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雁门关,中华第一雄关

    万里长城上有九座著名关塞被称为天下九塞,就是今天的雁门关,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紫荆关,楚长城,黄草梁,井陉关,拒诸塞,平靖关。在这九座关隘要塞里又以雁门关为首。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它被誉为是中华第一雄关。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雁门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