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秦国和楚国都进行过改革,但为何楚国却越发落后了?

秦国和楚国都进行过改革,但为何楚国却越发落后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738 更新时间:2023/12/6 7:49:15

秦国最后能一统天下,并非秦始皇一人厉害,而是祖孙几代人都奔着这个目标努力。更重要的是,连续几代君主眼光长远,逐步蚕食各国,采用“虚实”结合的政策,软硬兼施破坏竞争敌手的攻防力量。

秦国最后能胜出,某种程度上也说明:其它几国的自身内部都出了很大问题。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楚国人应是恨秦国的,看后来项羽的举动,将那些秦国王公子弟都杀了,似乎也不解恨。曾一时,楚国的实力虽谈不上能号令天下,好歹也是六国的盟主地位。而秦国只不过是个偏于西北一角的小国。不过秦国的那些国君们很是谦虚,广纳天下有才之士,于是,商鞅去了。

从这时开始,秦国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路线。那时天下纷争不断,但是,谁能最后胜出,没人敢定论。各国其实都在卯着气力,都想着能战斗到最后,不过,总会出来位特有“主见”的君主,将前人的功力消耗殆尽,就如:楚怀王。这等没啥能力的国君,其在位时间还很长,30年。

战国时,不但有很多谋士,还有很多改革派,楚国的吴起也算是一位。他本是魏国人,不受重用后,就到楚国,楚悼王倒是欣赏他,于是,一番雷厉风行的改革开始了。

任何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痛处,那时的楚国看着疆域面积大,但是,国君的实际控制力却很弱,贵族阶级更多代表着国家,扰乱了国家的办事效率,也助长了很多骄横风气。吴起的做法就是:权力集中,加强执行力度,强化军队管理。一时间,周边的国家都很忌惮楚国。

但是,那些被夺走部分利益的贵族阶级,却是心里恨极了吴起。结果,楚悼王离世后,这些人便迫不及待要追杀吴起,在丧礼上就开始攻击吴起。可怜吴起哪怕躲进灵堂,也没躲得过那些乱箭。历史上一些手段激进的改革派,似乎下场都不太好,但是,如楚国人这般做法,倒是鲜有的。连自己亲爹的丧礼都无法掌控,可见楚怀王的治国水平,真的很差劲。

有人说:秦国和楚国,在差不多时间,都进行过改革,那么,为何一国从此蒸蒸日上,一国越发落后?

那是因为,前者时间长,差不多有21年时间,而后者,最后也就10年,不够深入。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在位者的魄力。商鞅被车裂,那是因为他将太子鼻子给割了,他和吴起都有得罪权贵,但是,秦惠文王继位后,只是处置其个人,对于变法并没有太多的推翻。到了楚怀王这,看着像做事的样子,但是,任由他人在丧礼上胡来,可见,他对吴起以及吴起所作的改革,至少是不支持的。

楚怀王先用屈原,从吏治上改革,似乎一切都会有一个的新开始,和齐国也是一度交好。那时楚、齐二国是大国,两者的结盟,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极大的威胁和震慑。秦国想成天下霸主,于是,就得想办法要拆散他们。秦国找的是楚国,于是,就派张仪去楚国,开出一个很有诱惑力的条件:会将之前夺走的六百里商於之地方还给楚国,前提是楚国和齐国断交。

天下哪有便宜买卖啊,不过,楚怀王就是相信啊,还特意派出一个将军和张仪来到咸阳,准备土地的交接一事。这不过就是秦国的一个伎俩罢了,张仪酒后摔断腿,就再也不露面了。楚怀王还以为自己做的不够彻底,于是,派人到处做舆论,彻底将自己和齐国的关系搞僵了。

秦国就是要这种效果啊,不过几句话就破了楚齐两国的联盟。

所以,很多事怨不得旁人,自己贪小利,又辨不明对方的用意,自然吃大亏。没有了齐国的助阵,秦国要对付楚国自然容易了。楚怀王哪能咽下这口气,立刻发兵攻打秦国,这厢和秦国苦战一年,那边的韩、魏二国乘机偷袭,都打到如今的湖北境内。楚国两边都没讨到好,还丢了汉中,战场死亡人数超10万,70多将领被秦军俘虏。

秦国似乎吃定了楚怀王,没过多久,又提出要还地,将一半汉中还给楚国。楚怀王很有个性,这一次他不要地了,要人——张仪。屈原的意思是要杀此人,张仪不怕,来到楚地后,先用金子将楚怀王身边的人买了,这些人就劝这位大王:“张仪此人可不能杀,他可是秦国国君的红人,杀了他,秦楚两国必交恶,其他的国君就会认为你做人太有失水准。”于是,张仪又大摇大摆的回去了。

楚怀王还以为这样就可以和秦国世代友好呢,只有屈原看得明白,非常反对如此行事,却是落得被流放汉北。但是,现实并非如楚怀王想的那般美好,此时的楚国,已经陷入无人帮的地步。楚怀王二十六年,齐、韩、魏三国联合伐楚,楚国太子被送到秦国做质子,才换得秦国救兵。

然而,第二年,这位太子和他人决斗,杀了一大夫后逃回楚国,秦、楚关系又破裂。秦、齐、韩、魏四国打楚国,战争持续到楚怀王三十年。秦国给了楚国一份国书,邀请楚怀王前往秦国武关会谈。楚怀王犹豫再三,还是去了。

四国兵力压境,对于任何一个国君来说,压力都是巨大的,更何况,这时的楚国实力已经大不如从前了。这一次楚怀王倒是做对了事情,自己虽在秦国被绑架,但是,在威逼下,他拒绝签署割地协议,楚国也立了新君。除了折了一个国君,这一次的两国较量,倒也算是个平局。

楚怀王最后客死秦国,走到这一步,都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即使当年他拒绝将改革坚持到底,但是,好好守着祖上的基业,好好想想自己的前人为何要和齐结盟,就不会犯下那么多愚蠢的错误。这样的国君,即使身边有贤者,他也会视而不见的。

再看看史上的那些开国皇帝,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是有其过人之处。战国时期的七个国家,各个都不弱,只不过,在各自的发展中,总会出现几位不怎么样的国君,将自己的国家弄得乱七八糟,等于是将自己送给对方。楚怀王的后来者,也没有太多建树,而秦国却是步步紧逼......

这似乎就是一个铁的规律,到了某个节点,强者就会越强,而弱者,就剩下了挨打的份。所以,有这么个楚怀王霸着楚国30年,又怎么会让楚国有出息呢?前296年,楚怀王忧郁成疾,命丧咸阳。秦国把遗体送还楚国,“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我想,此时的楚人不是哭楚怀王的可怜,而是哭楚国的将来。

事实证明,在残酷的战国晚期,任何一点天真和单纯都是无法承受的奢侈,所以,只有铁一般冷酷坚硬的实用主义之花,才能在这个高冷的季节怒放。

执政伊始到客死秦国的楚怀王,可以说,是一幕悲喜剧。楚怀王执政前期(前328—前313年),楚国国家富裕,他本人亦愿图强,因此,此阶段是一幕喜剧。然而,自公元前

312年起,楚国在丹阳、蓝田两次大的战役中败北,楚国由盛转衰,怀王的喜剧瞬间成了悲剧,且这个悲剧一直延续到他客死秦国。

可以说,这个悲剧的产生和延续,与楚怀王对大势认识不清、用人不当、个人情绪智力不高有关,同时,也与楚国本身权力和人才制度的弊端、楚臣们的腐化有关。

标签: 秦国楚国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爆发于唐朝天宝年间,有哪些皇室成员被杀害?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安史之乱,皇室成员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

  • 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后,宗法制有着怎样的利与弊?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周武王,宗法制

    宗法制作为一种维系贵族间关系的制度,它的形成与完善则是在西周时期。只因当时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在宗法制度下“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宗法制是一种按照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权利继承制度,源于父系氏族家长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 古代有哪些描写卢橘的诗作?卢橘是什么呢?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卢橘,苏轼

    卢橘,在古代很多文学家的诗篇都有提到过。下面跟趣历史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唐代诗人戴叔伦有首诗《湘南即事》:“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里面提到了两种植物,一种是枫叶,这个我们很熟悉,我们不去深究,那另外一种是卢橘花,这个我们比较陌生,今天我们来熟悉一下。唐代文

  • 对于古籍善本而言,为什么宋朝的古籍收藏价值如此之高?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古籍善本,宋朝

    在现代的收藏门类中,有这样一种收藏叫做古籍善本,它的时间最起码要在清朝及以前(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而且其品相还要很完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对于古籍善本而言,为什么宋朝的古籍收藏价值如此之高?宋朝的古籍善本非常具有收藏价值,不光是一页纸相当于一两黄金,还因

  • 既有李世民的珠玉在前,但为何却说朱棣不能逼宫朱元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朱元璋

    在古代,比较最为人熟知的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与明成祖朱棣当上皇帝的过程非常类似,都是并非既定的皇位继承人,只不过李世民是杀兄逼父退位,而朱棣则是杀侄上位。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既有李世民的珠玉在前,但朱棣为何却不能逼宫朱元璋?首先,李世民对唐朝的建立在李渊以及李建成、李元吉中,其功勋是最大的。要是

  • 关于梧桐,历代历代有哪些传说与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梧桐

    梧桐,梧桐科梧桐属植物,别名青桐、桐麻、碧梧,原产于中国,现已经被引种到时节各地作为观赏树种。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法桐”行道树,其实并非真梧桐,它的本名是“悬铃木”——悬着的球形果子像个小铃铛,最初是法国人引进上海,种植在法租界,国人不识,见形似中国梧桐,所以唤做了

  • 根据历史记载,南宋的男子服饰究竟有多少种分类?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宋,服饰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南宋服饰有怎样的面料题材?这一时期的服饰受什么影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南宋,服饰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李显已经被确立为太子,为何还要与朝臣们发动神龙政变?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显,神龙政变

    公元705年,女帝武则天体弱多病,在迎仙宫卧床养病。在其身侧伺候的是武则天晚年颇为宠幸的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当时把控武周政权的中枢的三人同处一处,这就给了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等人机会。大臣们联合禁军统领李多祚,宣称二张妄图谋反,树立起大义名义发动政变,率领五百余禁军兵甲冲进宫中。就这

  • 涮羊肉起源于哪里?涮羊肉起源的三种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涮羊肉,起源

    在寒冬吃上一锅热气腾腾的涮羊肉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啊!那么各位朋友知道涮羊肉起源于哪里吗?今天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涮羊肉起源的三种传说,一起来看看吧。1、涮羊肉起源于元代据传元世祖忽必烈南下远征,在人困马乏的时候,吃水煮羊肉,感觉味道极其鲜美。战后,忽必烈又要厨师再做,厨师将羊肉切成均匀薄片,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