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孝文帝为何将北魏都城迁往洛阳?为了实现统治中原的需要

孝文帝为何将北魏都城迁往洛阳?为了实现统治中原的需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441 更新时间:2024/1/21 2:47:30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五岁即位太和十四年亲政三十三岁驾崩,在他短暂的生命中为北魏以及古代中国的发展,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他是一位锐意改革、积极进取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改革,使北魏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大力发展。

尤其是发生在公元493-494年的北魏迁都运动,将北魏的政治中心迁往洛阳,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北魏政权,同时也从大方向上促进了民族融合。

如果从北魏民族发展的历史来讲,其实不断“向南迁徙”摆脱恶劣环境,其实既是拓跋鲜卑的历史传统,也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一个初衷。

同时通过由平城迁都洛阳行动,也能够在一个程度上实现孝文帝拓跋宏的政治理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特别倾慕汉族文化,他希望通过迁都洛阳离中原文化更近一些,这其实对于鲜卑族政权“实行汉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原因

从历史角度来看拓跋氏鲜卑政权,在不断强大的过程中从未离开过“南迁”这一基本国策。

孝文帝曾对群臣说:“卿等或以朕无为移徙也 。昔平文皇帝弃背率土 ,昭成营居盛乐,太祖道武皇帝神武应天

,迁居平城。朕虽虚寡,幸属胜残之运,故移宅中原,肇成皇宇。卿等当奉先君令德 ,光迹洪规” 。

其实北魏孝文帝迁都与先辈的影响密不可分,在其迁都之前拓跋鲜卑就曾多次迁都。而离孝文帝最近的一次迁都,即公元396年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成。

这位皇帝在迁都之后大力实行改革,同时对汉文化也十分推崇而“仿汉制”也是其统治思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其实是孝文帝迁都的政治考虑。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思想,除了受到民族迁徙习惯以及祖制的影响之外,其实让孝文帝拓跋宏下定决心迁都的原因,还有本国所处之地的恶劣环境。

南朝史载 :“土气寒凝 ,风砂恒起

,六月雨雪。议迁都洛京。”,当地的恶劣环境不仅会影响人民的生活,而且还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国家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危害。

公元495年四月,孝文帝“欲自泗入河,溯流还洛”遭遇群臣劝阻。孝文帝曰:“我以平城无漕运之路 ,故京邑民贫 。今迁都洛阳,欲通四方之运,而民犹惮河流之

险 ;故朕有此行, 所以开百姓之心也。”

当时北魏的国都平城地理位置非常偏僻,而且当地多山、气温寒冷,不仅不适合发展农业,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北魏的经济产生了束缚和制约。同时,还要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粮问题,所以这也是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客观原因之一。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小时候由于北魏道武帝崇拜汉文化,所以他小的时候其实受过非常好的汉文化教育。在大量的汉文化典籍中,他了解到了汉文化的魅力以及实用性。

所以他在当政之后在本国大力推展汉文化活动,其中让鲜卑族的贵族“改穿汉服”,就是孝文帝拓跋宏仰慕汉文化以及汉民族的一个重要表现。

基于这个原因孝文帝迁都洛阳其实也是为了能够离中原王朝更近一些,这样就可以学到更多汉文化。如果从政治因素角度来看,其实北魏孝文帝拥有比较完整的“大一统理想”,而这种思想其实也是他学习汉文化的结果。

为了实现统治中原的需要,他将北魏的政治中心迁往洛阳,而洛阳曾经是很多中原王朝的国都,孝文帝也正是看中了洛阳的政治象征意义才会迁都到此。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的政治意义

洛阳位于古代中国的“中心”位置不仅四通八达,而且还曾长期作为很多封建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可谓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王权象征,《李宝附承子韶传》载: “洛阳九鼎旧所 ,七百攸基,地则土中,实均朝贡,惟王建国 ,莫尚于此”。据《冯熙传》载:

“洛阳虽经破,而旧《三字石经》宛然犹在, 至熙与常伯夫相继为州 ,废毁分用,大至颓落 ”。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洛阳之地确实是一个王朝应该据为国都的地方。

孝文帝太和二十一年,“遣兼侍中张彝、崔光,兼散骑常侍刘藻,巡方省察,问民疾苦,黜陟守宰,宣扬风化”。其实,孝文帝迁都洛阳也与自己的政治抱负有关系。

孝文帝因为小时候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所以即位之后一直都有“和天下”的 观念。在他迁都洛阳之后曾以正统之君的姿态,不断祭奠历代汉族的皇帝以及忠臣。

据《魏书·高祖纪》载:“(太和十九年 )癸丑,幸小沛 ,遣使以太牢祭汉高祖庙。庚申,行幸鲁城,亲祠孔子庙。”

这说明孝文帝虽然是鲜卑族,但他对汉族以及汉文化都具有非常深的感情,所以在迁都之后才会屡次巡幸古代中国的大好河山。北魏孝文帝之所以会在迁都后作出这些看似表面文章的事情,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华夏正统”身份,宣扬王化并表达其政治理想。

三、北魏孝文帝迁都的影响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迁都洛阳以前,就在北魏国内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这些改革涉及政治、经济以及军事等方面。

这其实也为迁都洛阳打下了坚固的基础,迁都到洛阳之后他为了进一步实行改革,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大手术”。

比如,办公时需要说汉语并使用汉语批阅奏折,由他开始以及所有官员都必须穿汉服,同时为了让改革更加彻底,孝文帝还规定北魏朝廷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还通过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的方式让鲜卑人彻底汉化。

僧渊复书曰 :“ (北方 )三光起重辉之照,庶物蒙再化之始。分氏定族,料甲乙之科;班官命爵 ,清九流之贯。礼俗之叙 ,粲然复兴;河洛之间

,重隆周道……加以累叶重光 ,地兼四岳,士马强富 ,人神欣仰,道德仁义 ,民不能名……

文士竞谋于庙堂,武夫效勇于疆埸,若论事势 ,此为实矣 。”这段记载充分反映出了但是北魏迁都后,政治、经济、文化皆一片繁荣景象。

四、结语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不论对本国还是古达中国历史,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意义。通过迁都北魏由地处偏僻的平城来到了繁华的洛阳,不仅开阔了统治者的视野和胸襟,同时也让北魏摆脱了经济落后的局面。

其实北魏孝文帝将国都迁至洛阳,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完成“和天下”的政治抱负。

他虽然是鲜卑族政权的统治者,但由于从小到大一直都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所以逐渐在内心中能发出的“大一统”的思想。

而这种思想的关键环节就是迁都洛阳,这样不仅可以近距离接触中原文化和政治体系,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北魏逐渐摆脱“狄夷”的困扰,只有这样才能让北魏真正成为统一中原和天下的强国。

但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在政治祥和的景象之下其实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鲜卑族的贵族并不支持迁都洛阳,虽然他们迫于皇权的压力不得不迁都,但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来都没有改变。

这也为“皇族反叛”提供了口实。以太子元恂为首的鲜卑贵族们,趁孝文帝出巡之际秘密出奔平城。事发后废元恂为庶人,囚禁于河阳无鼻城。但此子不思悔改故技重施,孝文帝为了国家利益赐其毒酒逼其自尽。这也不得不说是迁都洛阳之后的一个负面影响。

标签: 孝文帝都城

更多文章

  • 董卓究竟做了哪些事件?竟成汉末中最令人痛恨的大奸臣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董卓,汉末

    董卓是三国中最令人痛恨的大奸臣,没有之一。当时的各方诸侯、官员和老百姓每一个都恨他恨的牙痒痒,甚至啖其肉,喝其血也不能消除他们心中之恨。董卓进京时,童谣“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的传唱就表达人们对董卓的恨。童谣中“千里草”组成“董”字,“十日卜”就是“卓”字,再加上“不得生”,合起来的意思就

  • 太史慈比起当时的名将也毫不逊色,为何却没有去投靠刘备?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太史慈,刘备

    三国时期,东吴这边的战将相对于其他两国比较少,而其中最优秀的将领莫过于太史慈了,那么他最开始为何没有投靠刘备,而是选择了加入东吴呢?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透过历史的云雾,其实太史慈是个有头脑的人,比起当时的名将,他毫不逊色。不仅仅武艺超群,而且见识非凡,事实上太史慈是一

  • 古代负责接生的“稳婆”,为何社会地位那么低呢?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朝,稳婆

    自古以来繁衍是生物的重要的一环,人类也不例外,而生育这项重任则完全在女性上。自古以来生育就是一项艰难的责任,即使是医疗条件发达的现代,也时有发生因为分娩而遇到生命危险的状况,而在古代这个风险则是更加的高,因此出现了“接生婆”这个职业。按理说,这样重要的职业应该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但事实上“接生婆”在古

  • 刘备对于彭羕颇为器重,他为何会因马超的举报而死?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彭羕,马超

    据记载中可以得知,彭羕此人的身高约为八尺,其面容相貌魁梧,但是他的性格却很高傲,并且对人大多轻视不睬,而这也是造成他悲剧下场的缘故。而他最终会被处死,就是因为一个人的举报,他就是马超。而马超举报的动机令人感到疑惑,难道他举报就是为了立功吗?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一开始

  • 曹操在选择接班人时,曹氏宗室有公开表态支持过谁吗?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曹操,曹氏宗室

    曹操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曾经有过犹豫,为此也引发了一些人的选边站队,甚至可以说,在此问题上,曹魏集团内部明显地分成了两大派。不过,曹魏宗室的人似乎没有参与其中,至少我们没有从史书中看到这方面的记载。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有可能继承王位的主要有两人,即曹丕和曹植。曹丕的优势

  •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东汉的统治是否已经被终结了?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操,东汉

    东汉末年的混乱局面一度让后人觉得自从魏、蜀、吴三国鼎立后,东汉王朝的统治就完全结束,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被瓦解为三个割据政权独立发展,最后被司马家族篡魏后再次统一天下,建立了晋朝。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那么曹操到底是汉贼还是权臣呢?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汉献帝在他手中完全就是

  • 曹操原本是有机会统一天下的,但都被他怎么错过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统一天下

    曹操是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善变,奸诈,更是个奸诈的官员。但有人说他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放眼三国时期,只有曹操有统一天下的能力和机会,但曹操的一生,毕竟还没有能够统一天下。曹操是曹魏的领袖。曹操有很大的天赋和优越的能力。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曾

  • 曹操绝对算是出色的军事家,哪些事让他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军事家

    当我们一提起曹操的时候,大多数人对他的第一印象绝对是乱世之枭雄。在三国时期,曹操绝对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敢冒天下之大不讳“挟天子以令诸侯”,又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弱于袁绍好几倍兵力将其大败。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我们也可以说曹操是一个出色的文学家,建安风骨令我们对其又有了

  • 曹操的家底子究竟有多厚实?回到老家竟能招揽几千人马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曹操,家底

    曹操家底子非常厚实,他回到老家能够招揽几千人马,这是什么概念?当初张飞卖了自己的山庄,才给刘备招揽了300人马。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飞在当时可是地地道道的土豪,一个桃园就能够容纳300人开Party,可他卖光了家产也只能给刘备带来这么点人马。反观曹操,从董卓那儿一路

  • 卫长公主作为汉武帝的第一个女儿,为何沦落到腰斩的下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卫长公主,汉武帝

    公主,作为皇帝的女儿,一出生就高人一等,有尊贵的地位,享受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作为女子,公主虽不能像皇子一样继承皇位,但她一生衣食无忧,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因此很多现代人都羡慕以前公主的生活。但并非所有的公主命运都是好的,历史上有一个公主可以说是皇帝最喜欢的公主,不过最后被腰斩,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