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十八罗汉的名字及其简介

十八罗汉的名字及其简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242 更新时间:2023/12/24 10:07:54

一、名字:

坐鹿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 ,开心罗汉,探手罗汉,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 长眉罗汉,看门罗汉,静坐罗汉过江罗汉,降龙罗汉 伏虎罗汉,欢喜罗汉,芭蕉罗汉。

二、简介:

罗汉,阿罗汉的简称,梵名(Arhat)。最早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意译上有三层解释:一说可以帮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烦恼;二说可以接受天地间人天供养;三说可以帮人达到涅槃境界,不再受轮回之苦。即杀贼、应供、无生,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证最高的果位。修行圆满又具有引导众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养的圣者。罗汉者皆身心六根清净,无明烦恼已断(杀贼)。已了脱生死,证入涅盘(无生)。堪受诸人天尊敬供养(应供)。于寿命未尽前,仍住世间梵行少欲,戒德清净,随缘教化度众。

相传罗汉本为佛教小乘追求的终极目标,但是在佛祖释迦牟尼的规劝和鼓励下,所有罗汉们纷纷回小向大,“往世不涅”,帮助维护大乘佛教,于是在大乘佛教里罗汉们也有了他们新的地位和作为。

在中国寺院中常供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 “十八”是一个吉数,中国文化中的许多数量表达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等。佛教中也有许多“十八”,如“《十八部论》”、“十八界”、“十八变”、“十八层地狱”等,“十六罗汉”变为“十八罗汉”显然与这种“十八”情结有关。在唐代《法住记》载,谓佛陀临涅盘时,嘱付十六大阿罗汉,自延寿量,常住世间,游化说法,作众生福田,故佛寺丛林里常雕塑罗汉像,供养者众。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乃世人于宋代于十六罗汉外另加降龙、伏虎二罗汉。有的则加入达摩多罗和布袋和尚,西藏地区则加入了摩耶夫人和弥勒。而五百罗汉,通常是指佛陀在世时常随教化的大比丘众五百阿罗汉,或佛陀涅盘后,结集佛教经典的五百阿罗汉。

十八罗汉的形象是后来的艺术家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原本没有定型的形象。现存最早的十六罗汉雕像在杭州烟霞洞,是吴越王的妻弟发愿所造。

到清代乾隆年间,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认为第十七位罗汉应是降龙罗汉即迦叶尊者,第十八位应是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皇帝钦定,自此十八罗汉就以御封为准了。藏传佛教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是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第十八位是弥勒。十八罗汉取代十六罗汉后,影响越来越大。十八罗汉的石窟雕像不多,但在寺庙中则比较常见,一般塑在大雄宝殿中,作为释佛或“竖三世佛”的环卫存在。

坐鹿罗汉

第一位是坐鹿罗汉,他曾经乘坐他的鹿骑进皇宫劝说国王学佛修行

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坐鹿罗汉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赏

宾度罗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跋罗堕阁是名。这位罗汉本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权倾一国,但他忽然发心去做和尚。优陀延王亲自请他回转做官,他怕国王啰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有一日,皇宫前出现的一名骑鹿和尚,御林军认得是跋罗堕阁,连忙向优陀延王报告。国王出来接他入宫,说国家仍然虚位以待,问他是否回来做官。他说回来是想导国王出家,他用种种比喻,说明各种欲念之可厌,结果国王就让位太子,随他出家做和尚。

欢喜罗汉

第二位是欢喜罗汉,他清楚世间一切善丑恶,所以在很久以前,他是故印度一名雄辩家,他在辩论时,常带笑容。

迦诺迦代蹉尊者——欢喜罗汉

妖魔除尽、玉宇澄清 扬手欢庆、心花怒放

迦诺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论师之一。论师即善于谈论佛学的演说家及雄辩家。有人问他甚么叫做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快乐之喜。又有人问他:“何谓之高庆?”他说:“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高庆。例如诚如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他在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或欢喜罗汉。

举钵罗汉

第三位是举钵罗汉,他是一位托钵化缘的行者,所以手中一直拿着钵盂。

诺迦跋哩陀尊者——举钵罗汉

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迦诺迦伐厘情阇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钵化缘的行者。藉托钵福利世人,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

托塔罗汉

第四位是托塔罗汉,他是佛陀所收最后一名弟子,因为佛主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苏频陀尊者——托塔罗汉

七层宝塔、佛法通灵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词的第一音而制成的中国字。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是没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载佛骨的东西。由于塔是载佛骨的器具,于是塔也成为佛的象征。托塔罗汉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萨,菩萨和罗汉有分别:菩萨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罗汉则是“小乘”修成的果。这罗汉名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的一位弟子。

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苏频陀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

静坐罗汉

第五位是静坐罗汉,又名为大力罗汉,因为他过去是武士出生,所以力大无穷,能搬动任何重物。

诺距罗尊者——静坐罗汉

清净修心、神态自若 安详瑞庆、进彼极乐

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位战士,力大无比,後来出家为和尚,修成正果。他的师父教他静坐修行,放弃从前当战士时那种打打杀杀的观念,故他在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

过江罗汉

第六位是过江罗汉,他是一名贤者,过江似蜻蜓点水。

跋陀罗尊者——过江罗汉

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

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钹陀罗传去的。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去传播佛法,因此称之为过江罗汉。

骑象罗汉

第七位是骑象罗汉,骑象罗汉是佛主的侍者,他原本是一名驯象师。

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

骑象轩昂、颂经朗朗心怀众生、目及四方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

迦理迦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

笑狮罗汉

第八位是笑狮罗汉,意思为金刚子,原现是一名猎人,因为学佛,所以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伐阇罗弗多罗——笑狮罗汉是佛教十八罗汉的第八位,为梵语Vajraputra 的音译。

他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六种阿罗汉之五为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

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据说,由于他往生从不杀生,广绩善缘,故此一生无病无痛,而且有五种不死的福力。故又称他为“金刚子”,深受人们的赞美,尊敬。虽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静坐终日,端然不动。而且能言善辩,博学强记,通晓经书,能畅说妙法 ; 但他难得说法,往往终日不语。他的师兄弟阿难诧异地问他:“尊者,你为何不开一次方便之门,畅说妙法呢 ?”尊者答到:“话说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世人称他为“笑狮罗汉”。

开心罗汉

第九位是开心罗汉,开心罗汉在出家前身是一名乞丐,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所以就叫做开心罗汉。

戍博迦尊者——开心罗汉

开心见佛、各显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无穷

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来长安的善无畏尊者;他是中天竺国王之太子,国王立他为储君,他的弟因而作乱,他立即对弟弟说:“你来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说:“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

说也奇怪,他打开衣服,弟弟看见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乱。

探手罗汉

第十位是探手罗汉,探手罗

标签: 尊者出家十八国王罗汉佛教一名印度

更多文章

  • 古代计时常识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相当于,又名,时辰,五更,北京,现在,小时,时间

    1、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2、二十四时辰制。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

  • 惊蛰祝福语,2017年惊蛰节气祝福短信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快乐,惊蛰,短信,复苏,春雷,祝福,万物,时节

    现在不都是说有情的人每天都像过节,有节日的过节日没节日的时候过纪念日,过完西方的节日过东方的节日,总之每天都要找个理由联系TA。这么说来惊蛰这个节气怎么可以错过呢?快来看看惊蛰的祝福语应该怎么写吧。一、惊蛰到了,赶忙送上祝福:愿你生活当中总是‘惊’喜不断,爱情‘惊’天动地,遇事总是有‘惊’无险,事业

  • 文房四宝是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山,宣城,草书,先生,称之为,有人,文房四宝,苏轼

    笔、墨、纸、砚统称为“文房四宝”。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性,笔、墨、纸、砚亦然。在使用之余,文人雅士还给它们取了人性化的名字(见韩愈《毛颖传》):笔:中山人毛颖。中山是古代诸侯国名,在今天的河北省定州一带,战国时为赵国所灭。据王羲之《笔经》记载,汉朝时天下诸侯郡国争献兔毛笔以书写洛阳鸿都门上的匾额,结果

  • 春节文化:“正月”是怎么来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农历,正月初一,人们,这一,春节,中国,新年,正月

    春节是中国最看重的节日之一,农历的一月一号是中国传统的新年,也叫春节,民间习惯称这一天为正月初一。为什么农历的第一个月不叫一月,而是叫“正月”呢?正月,又称端月、孟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据文献资料记载,中国人过新年大约已有4000多年的历 史,最早是从虞舜时期开始的。舜当上部落首领以后,带领属下祭

  • 我国古典文学之最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我国,作者,小说家,第一部,第一,小说,著名,伟大

    成书于春秋时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其中的“风”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战国时楚国的伟大诗人屈原所作的《离骚》是我国第一首优秀的长篇抒情诗。成书于春秋末期的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有“兵学圣典”之美誉。《论语》是我国第

  • 龙之九子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进入,形象,传说,装饰,饕餮,形状,拼音,音乐

    赑屃(拼音:Bìxì),又名霸下、填下,貌似龟,有齿,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在石碑下的石龟为其形象。螭吻又叫鸱尾、鸱吻(拼音,Chīwěn、Chīwěi、Chīwěn),龙生九子之一,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灭。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狴犴(拼音

  • 惊蛰吃梨的来历,惊蛰为什么要吃梨?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那么,惊蛰,润肺,节气,功效,动物,比较,习俗

    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那么,惊蛰吃梨的来历是什么呢?惊蛰为什么要吃梨?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惊蛰这个节气万物复苏!惊蛰时节,乍暖还寒,除了注意防寒保暖,还因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

  • 春节的传说:年兽的来历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除夕,人们,老人,婆婆,乡亲,爆竹,老婆婆,乞讨

    相传,年兽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恶兽。每到年末的午夜,年兽就会进攻村子,凡被年兽占领的村子都遭受到残酷的大屠杀。但年兽怕红色、怕巨响、怕火光,放爆竹,于是人们就贴门联,放爆竹,驱赶年兽的进攻。为了防止年兽的再次骚扰,放爆竹、贴春联渐渐成为春节和除夕的习俗。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

  • 惊蛰怎么读,惊蛰的汉语拼音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春耕,二十四,进行,开始,之一,节气,惊蛰,动物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第三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卯月的起始。许多人或许看到这二字便知道是节气,但是却不知道怎么读,也不知道它的拼音是什么。那么,接下来就让小编来告诉大家吧!惊蛰:jīng zhé解释:二十四节气之一,在3月5,6或7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3月5,6或7日。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

  • 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新年,我国,正月初一,人们,春节,农历,元旦,正月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到2013年农历蛇年春节,我国现行‘春节’整整满‘100岁’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