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百折不挠

百折不挠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23 更新时间:2023/12/21 7:06:00

东汉灵帝时期,有一位叫乔玄的大臣,性情非刚毅,疾恶如仇。

乔玄在京城任职的时候,有一天,三个强盗在他府门外转悠,看见乔玄十岁的小儿子正在门口玩耍,就劫持了孩子作为人质,想狠狠地敲诈乔玄一笔。校尉阳球得知消息后,与河南府尹、洛阳县令统率军队,将乔府围了个水泄不通,但是不敢进攻,害怕强盗狗急跳墙杀害了孩子。

乔玄赶到自己的府第,大声喝道:“强盗如此猖狂,难道我会为了孩子而纵容他们的罪行吗?”乔玄还催促阳球立刻进攻。结果强盗全部被抓获,他的小儿子也因此遇害。

乔玄担任尚书令时,发现同僚盖升有经济问题。盖升官至太中大夫,他灵帝私交甚好,就仗着这层关系,毫无顾忌地收受贿赂,搜刮民财。

乔玄非常气愤,就给汉灵帝上奏章,要求将盖升罢官,将他的家产抄没。可是,汉灵帝庇护盖升,不但不对盖升进行处罚,反而升了他的官。乔玄便以生病为由,辞职还乡。

人们非常佩服乔玄这种刚毅果敢、勇往直前的精神,蔡邕为他写下了《太尉乔玄碑》,对他“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成语释义

多用来形容意志坚强,无论遭遇多少次挫折都不动摇,不屈服。挠:弯曲,比喻屈服。

◎故事出处

汉代蔡邕的《蔡中郎集·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出处译

他的性格严正,痛恨奢华,崇尚俭朴,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转变自己意志的风范。

标签: 出处百折不挠孩子问题非常精神强盗自己

更多文章

  • 围魏救赵的意思 围魏救赵典故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后来,都城,齐国,邯郸,赵国,中山,时期,魏国

    成语解释: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0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故事

  • 噤若寒蝉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好人,国家,太守,个人,你们,批评,自己,称赞

    东汉末期,有一个叫杜密的人,为人厚道,做官清廉,刚正不阿,依法办事。他任太守等职期间,参加打击宦官集团斗争时,执法严明,对宦官子弟有恶必罚,有罪必惩。随着年岁渐高,杜密告老还乡。常言道“无官一身轻”,但杜密仍十分关注国事,他经常去拜访颍川的太守和阳城县令等地方官员,一起议论天下大事,并不断向官方举荐

  • 乐不思蜀 南柯一梦的成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一个,非常,蜀国,考试,司马,皇帝,京城,一时

    乐不思蜀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又称刘阿斗。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

  • 鞠躬尽瘁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一直,蜀国,诸葛亮,觉得,北伐,工作,国家,出师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主张联吴伐魏。他平定南方以后,一直积蓄力量,准备北伐曹魏,为蜀国的生存争夺空间。过了一阵子,诸葛亮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便决定统率人马,攻打魏国。出师前,他给皇帝刘禅上了一道奏表,名曰《出师表》,劝刘禅虚心纳谏,重用人才,把心思都用在治理国家方面。可惜的是,第一次北伐失败了,诸葛

  • 不屈不挠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出处,没有,非常,乐昌,表示,表现,突然,后来

    西汉成帝之时,有一年秋天,京城长安突然传来谣言,说大水快要进城了。汉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没有了解实际情况,就以为洪水真的会来,力劝成帝躲进船里去,以避洪水。多数大臣都对王凤的意见表示赞同,只有宰相乐昌侯王商表示反对,并且表现得非常坚决。王商为人诚实耿直、庄重正派,他觉得大水未必会突然进城,如果皇上

  • 关于苏秦的成语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成语,之间,六国,失败,家人,读书,主要,一个

    关于苏秦的成语有哪些苏秦作为一个颇为有名的历史人物,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历史痕迹,他的事迹被世人所广泛流传。在他的事迹中产生了不少成语,就比如前倨后恭、悬梁刺股、纵横捭阖、合纵连横等。《大秦帝国3》苏秦剧照前倨后恭主要用于形容一个人对待别人的前后态度差别很大。成语的故事主要是发生在苏秦出任赵国宰相之位后

  • 除夕守岁的由来故事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春节,每年,这一,这个,传说,人们,除夕,孩子

    人们把每年农历最后一天的夜晚叫除夕,“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义是“日暮”,引申为“夜晚”。“除夕”合起来就是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古人认为除夕这一天是一个人长一岁的界日(指虚岁),而这个晚上又是旧岁已过、新年到来的一夜。人们举家欢庆,彻夜不眠,围坐守岁,辞旧迎新,以

  • 毕恭毕敬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非常,态度,不是,父母,恭敬,哪个,京城,父亲

    西周末期,周幽王荒淫无度,对人民实施暴政。有人投其所好,献给他一名美女褒姒。他对褒姒非常宠爱,为了博得褒姒一笑,命人将烽火台的烽火点燃。附近的诸侯见到烽火燃起,以为有敌军攻打京城,于是慌忙带领军队前来勤王救驾。可是等众诸侯赶到京城,才知道是周幽王设计欺骗,只好扫兴地离开。褒姒见到众诸侯的狼狈样子,突

  • 望梅止渴典故出自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止渴,不到,一个,大家,困难,梅子,地方,成功

    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的典故出自谁?三国演义中,望梅止渴的典故出自曹操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望梅止渴的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

  • 春节吃年夜饭要关起大门的故事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人家,不要,不能,时候,没有,大门,年夜饭,知道

    在我国江南一带,每到吃年夜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关起大门,不能大声说话,不能敲击碗筷。吃完年夜饭的碗筷收拾干净后,再打开大门。这叫做闭门生财,开门大吉。春节吃年夜饭相传,这种做法是为了哄骗铁拐李。据说到了每年的最后一天,玉皇大帝都要了解民间的生活状况,于是就派铁拐李下凡查看民情。铁拐李为八仙之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