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793
更新时间:2023/12/26 4:55:09
布朗族是中国西南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土著民族。施甸居住着的濮人,自称“乌”,他称本人,俗称“花濮蛮”。
朗族自称布朗、邦、乌、阿瓦、翁拱。史籍中称布朗族为“朴子蛮”(唐)、“蒲人”(元)、“濮满”、“苞满”(明、清)。
布朗族人的名字十分独特。传统上布朗族人没有姓只有名,凡男子都在名字前加一“岩”字,女子都在名字前加一“伊”字。布朗山的布朗族人还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的遗迹,实行母子连名制,即小孩出生3天拴线命名,将母亲的名子连在孩子的名子之后。
布朗族文化
朗族人使用布朗语,分为布郎与阿瓦两个方言,没有本民族文字。部分人通汉语、傣语和佤语。
西双版纳的布朗族人都信仰上座部佛教,各地的布朗族人都崇拜祖先,信仰万物有灵。
朗族山区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重要产区。
布朗族服饰与图腾
图腾:布朗三弦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公元前,他们,一个,河西,匈奴,单于,民族
大月氏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古族。匈奴发迹、汉通西域、佛教东传,都与大月氏有直接的密切的关系。秦时,中国北方为三大族所分据,史记匈奴列传称:“东胡强而月氏盛”,匈奴介乎其中,东西皆臣事惟谨。大月氏-基本简介公元前2世纪以前居住在中国西北部、后迁徙到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在中国先秦时代的古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为,蒙古族,统一,元朝,一个,中国,部落,蒙古
蒙古族,是一个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民族,关于蒙古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远古,一只受天命而生的苍狼和一只白色的鹿在位于斡难河河源的不儿罕山下结合,生下一个儿子,传说这就是蒙古族的祖先。因此蒙古人又称自己为苍狼白鹿的后代。而苍狼与白鹿的神话传说,恰恰反映了蒙古先民的图腾观念。蒙古属东胡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服饰,世纪,主要,地区,西藏地,政府,图腾,一般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洛渝地区,少数聚居于米林、墨脱、察隅、隆子、朗县一带。在中国实际控制区内(能够普查到的)的人口只有约3000人左右,还有超过60万人生活在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印占区。因此,也有珞巴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的错误说法。藏文史籍《红史》等记载,早在松赞干布(617~650)时代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公元,由于,慕容,国王,地区,进攻,中原,建立
夫余是历史上东北腹部地区第一个建立政权的古代民族。它的兴起,是伴随着夫余国的建立才为中原人所知的。被统治阶级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战国及以前先后移居今第二松花江中下游以西地区的部落,传说橐离王子东明南逃至此,以此地秽人为基础建国称王;二是夫余国强盛后,橐离部落的广大部民,也成了被统治阶级的一部分。由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服饰,新疆,主要,全家福,萨克,图腾,简介,分布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字,中国,哈尼,图腾,服饰,全家福,缅甸,老挝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6大民族。云南是哈尼族世居地。哈尼人的一支阿卡人(又称为雅尼人,阿卡的语义即是奴隶),在缅甸、老挝、泰国都有分布,缅甸、老挝称其为高族.哈尼族可能源于古代氐羌族群。汉文史籍中,对哈尼族有“和夷”、“和蛮”、“和泥”、“离泥”、“倭泥”、“哈尼”、“斡泥”等称呼。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吐蕃,喇嘛,西藏,拉萨,蒙古,英国,达赖
(一)第一帝国中华第一帝国(秦汉)时期,青藏高原被称为唐旄发羌,与中国没什么交往。不过,藏族在血缘上属于黄种人华南族群,与华夏族很接近;在语言上属汉藏语系,与汉语千丝万缕。(二)第二帝国中华第二帝国(隋唐宋)时期,青藏高原开始与汉族中国交往。唐朝唐朝时期,吐蕃的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字,民族,开始,图腾,武陵,土家,称为,土家族
土家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居住在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分布于湘、鄂、黔、渝毗连的武陵山区,共有8,037,014人(2000年人口普查)。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或者为古代巴人后裔。史籍中将湘鄂西一带土家族称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表示,春节,姑娘,壮族,人们,他们,节日,活动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民族 内容白族“放高升”云南白族同胞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渤海,使用,语言,关系,氏族,他们,主要,头皮
鄂伦春族,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的鄂伦春自治旗、扎兰屯市、莫力达瓦旗、阿荣旗,黑龙江省的塔河、呼玛、逊克、嘉荫县和黑河市。“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公元5世纪前,古鄂伦春人仍处于氏族社会时期,各氏族按照血缘关系和婚姻关系沿水居住。史书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