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栉风沐雨的含义,栉风沐雨的故事

栉风沐雨的含义,栉风沐雨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165 更新时间:2023/12/9 8:35:56

大禹姓姒,是上古的治水英雄,也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部落首领。

远古时期,天地茫茫,宇宙洪荒,人民饱受海浸水淹之苦。当政时,派大禹的父亲去治水,但是鲧逢洪筑坝,遇水建堤,主要采用堵塞洪水的办法来治水,结果洪水泛滥的情况反而越来越严重。舜接替尧做部落联盟首领之后,多次亲自到各处去巡视治水情况,但是洪水泛滥的局面并没有改变,于是舜处置了治洪不力的鲧,并派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

大禹来到洪水泛滥的地区以后,并没有马上动手治理洪水,而是对各地灾情进行认真研究。他发现以前治水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是因为自己的父辈一直采用堵塞洪水的办法,结果堵得越久,洪水泛滥的程度就越严重,所以他决定改用疏导的办法来治理水患。确定了治水方案之后,大禹亲自率领徒众和百姓,带着简陋的石斧、石刀、石铲等工具开始治水。他根据山川河流的位置重新设计水道,决定开山劈石,以便让洪水由小河流入大河,最后再流进大海,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洪水泛滥的问题了。

但是治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大禹生活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非艰苦,再加上连年遭受洪灾,生活更加困苦。现在大禹要开山劈石,掘渠引洪,那劳动有多艰苦,工程有多宏大也就不用多说了。为了治水,人们用坏了一件又一件工具,磨坏了一身又一身衣服,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他们风餐露宿,粗衣淡饭,风里来雨里去,辛勤劳动。尤其是大禹,他起早贪黑,亲自掘土背筐。他兢兢业业,腰累疼了,腿累肿了,仍然不敢懈怠。大禹的脸晒黑了,人累瘦了,甚至连小腿肚子上的汗都被磨光了,脚指甲也因长期泡在水里而脱落。但大禹没有时间注意这些,他心里想的只有治水,根本就顾不上仪表风范和身体病情。下场雨他就当借机洗洗头发,刮阵风他就当老天来给他梳了梳头发。他为了治水终日奔走,但是却从来没有抱怨过。

大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时间进去看一看。有一次他在自家屋檐下躲雨正碰上妻子生产,大家都劝他进去看一下,但他怕影响治水,还是狠狠心离开家继续去治理洪水了。就这样,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用在开山挖河、治理洪水的事业中了。通过努力,大禹终于带领百姓疏通了河道,洪水再也不能为害作乱,全都乖乖地流到大海中去了。

后来,人们根据史料记载大禹治水时“沐甚雨,栉疾风。”引申出成语“栉风沐雨”。

庄子·天下》

【求解驿站】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栉,梳头发;沐,洗头发。

【活学活用】崔医生常常到偏远地区行医,救死扶伤,~,令人无比敬仰。

【妙语点拨】尧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最终由于鲧“治水无功”被尧流放。事实上,鲧除了脑子爱钻牛角尖外,其实是并没有太大过错。相反,尧却犯了用人不当的错误,他明知鲧不可用而用之,最后鲧“治水无功”还把责任推到鲧身上。这和今天有些领导的行事作风倒是非常相像。鲧之后,大禹登场了。他“沐甚雨,栉疾风”,治起水来不辞劳苦,采用“改堵为疏”的治理之道,治水成功。这说明只要积极发挥个人聪明才智,人定胜天。

【近义】餐风露宿

标签: 洪水但是治水生活大禹没有泛滥治理

更多文章

  • 急功近利的含义,急功近利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效,眼前,汉武帝,社会,利益,自己,回答,公孙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着名的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为博士官,以通晓《公羊春秋》闻名于世。他专心治学,三年不到花园游玩,很负盛名,当时的士人都以师礼尊奉他。在汉武帝时期,因朝廷长期对外用兵和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赋役日益苛重,致使百姓怨声载道,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孕育着严重危机。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

  • 结草衔环的含义,结草衔环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感恩,就是,之后,儿子,典故,报答,父亲,老人

    “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的秋7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魏颗突然见一个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杜回,使这位堂堂的秦国大力士站立不稳,摔倒在地,当场被魏颗所俘,使得魏颗

  • 草船借箭的含义,草船借箭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船上,诸葛亮,周瑜,任务,命令,大雾,船队,吴国

    三国时期,魏国占据北方,蜀国占据西南方,吴国占据南方。有一次,魏国派出大军,从水路攻打地处长江边上的吴国。不多久,魏军就进发到离吴国不远的地方,在水边扎下营地,寻找时机出兵作战。吴国的元帅周瑜,在研究了魏军的情形后,决定用弓箭来防守来犯之敌。可是怎么在较短时间内造出作战所必需的十万枝箭呢?因为根据当

  • 食言而肥的含义,食言而肥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说话,不算,表面,人心,自己,食言,远离,从此

    史书记载:六月,公至自越。季康子、孟武伯逆于五梧。郭重仆,见二子,曰:“恶言多矣,君请尽之。”公宴于五梧,武伯为祝,恶郭重,曰:“何肥也!”季孙曰:“请饮彘也。以鲁国之密迩仇雠,臣是以不获従君,克免于大行,又谓重也肥。”公曰:“是食言多矣,能无肥乎?”饮酒不乐,公与大夫始有恶。春秋时期,鲁哀公二十五

  • 信口雌黄的含义,信口雌黄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自己,清谈,随口,天下,错误,事实,太子,别人

    魏晋时期的上层社会盛行清谈之风,西晋大臣王衍就是个很有名的清谈家。他从小就口齿伶俐,曾在文学名家山涛府上做客。大家都对他清秀的外表和文雅的举止加以称赞,但山涛却感叹道:“日后耽误天下的,就是这种人啊!”王衍成年后,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他喜欢老庄学说,每天谈的多半是

  • 乘兴而来的成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本性,自己,仆人,老爷,生活,自然,顺应,一时

    王徽之是东晋时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生性高傲,不愿受人约束,行为豪放不拘。虽说在朝做官,却常常到处闲逛,不处理官衙内的日常事务。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隐居在山阴(今绍兴),天天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倒也落得个自由自在。有一年冬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接连下了几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现了一轮

  • 乘风破浪的故事,含义,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盗贼,库房,国家,援兵,年少,目标,一番,皇帝

    南北朝时期,有个年轻人名叫宗悫(què),字元干。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和叔叔舞剑弄棒,练拳习武,年纪不大,武艺却十分高强。有一天,正是他哥哥结婚的大喜日子,家里宾客盈门,热闹非凡。这时有十几个盗贼冒充客人,乘机混了进来。盗贼很快就潜入宗家的库房里。有个家仆正巧去库房拿东西,发现了盗贼,于是

  • 索米长安的含义和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侏儒,这些,一个,别人,皇帝,身高,你们,东方

    汉朝时期,有一个名叫东方朔的文人,写得一手好文章,且性情诙谐。起初在京城长安做“公车”(一个很小的官),起初还非常兴奋,可是,时间一长,东方朔就犯嘀咕了。眼看董仲舒、公孙弘官居显赫,自己却仍然是个小小的“公车”待诏,无权无势,自然很不甘心。东方朔想吸引住皇帝的眼球,以便得到重用,便谋划了一个点子。当

  • 杯弓蛇影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酒杯,什么,坐在,影子,怎么,蠕动,疑心,问题

    有一年夏天,汲县(汉时县名)县令应郴召见主簿(办理文书事务的官员)杜宣,并在县衙的议事厅设酒款待他。当时议事厅的北墙壁上悬挂着一张弓,阳光照在弓上,影子投在酒杯中。杜宣看了,以为是一条蛇在酒杯中蠕动,顿时吓得直冒冷汗。但县令是他的上司,上司赐酒,他又不敢不饮,所以硬着头皮喝了几口。仆人再斟时,他借故

  • 道不拾遗的含义,道不拾遗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社会,变法,国家,宰相,应该,贵族,积极,秦国

    商鞅,原名卫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他在秦孝公时任秦国的宰相,因功劳显赫而封赐商地十五邑,故称商鞅。商鞅年轻时代就喜欢刑名之学(古代研究依法治国、赏罚分明的学问)。他之所以会到秦国去任宰相,完全是出于逃生。那时,他的父亲卫叔痤在魏国当宰相。有一次,卫叔痤病重,魏王来探望。魏王问卫叔痤:“如果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