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廉颇在赵国未尝一败,但为何却没能在魏国建立功业?

廉颇在赵国未尝一败,但为何却没能在魏国建立功业?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953 更新时间:2024/1/17 10:55:07

说到廉颇蔺相如小编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廉颇是古代的一位大功臣,同时,关于廉颇小编看到还是有很多人在议论纷纷,有的人说廉颇的功大于过,有的人说廉颇过大于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廉颇是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一,其在赵国身经百战而未尝一败,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是个很能打的将领。其在晚年因为不受重用而逃出赵国后。先后来到魏国、楚国,而且也都有任其为将领,尤其是楚国,专门把廉颇从魏国接到寿春,但是从史籍记载来看,老廉颇在两国并没有建立任何战功。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身经百战的老廉颇在魏楚都没能建立功业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首先:国君并不信任。

长平之战后,尤其是到战国晚期,各国的国君好像都出奇的相似,就是昏庸。就拿魏国的魏安釐来说吧,小肚鸡肠,不能重用人才,就连其亲弟弟,韬武略都十分了得的信陵君,也一直不受重用,更何况一个外国将领。因此,廉颇到魏国后,其实并没有受到魏王的重视和重用,而且从后来楚国派人在大梁直接接走廉颇就可以看出来。但是,到了楚国,楚王也任用其为将了,但是,似乎并没有打出一两个漂亮仗。本身就不信任,还没啥功绩。可想而知最后的结局。

其次,自己并不愿意。

老廉颇的叛逃其实也是一时冲动而为之,主要也是为了赵王表明,我廉颇还是最能打的,因此,其内心深处,一直是很后悔的,也一直在等待赵王反省后再次重用自己的那一刻。从后来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就可以看出来,廉颇在来使面前,种种表现,种种的动作,足可以看出来,他是多么渴望为赵国效力,想再次回到赵国,为赵国建功立业。所以,从其内心来讲,他在魏国、楚国心里还是想着赵国,所以这仗打不好也无可厚非,毕竟是忠勇的老将啊。

最后:军事素质太差。

老廉颇在楚国,死前就明确的说,他宁愿使用、指挥赵军。从这句话侧面可以反映出,魏国、楚国当时军队素质很差,至少廉颇指挥起来很费力。这主要是跟廉颇的作战习惯有关。首先,在当时国际环境下,赵国胡服骑射后的军队实力是最接近秦国军队的。而魏武卒、楚国军队只能算二、三流了。其次,廉颇老将最擅长的是坚守,打仗步步为营、步步紧逼,最擅长的是稳扎稳打,而这就对军队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时的魏军、楚军达不到。最后,廉颇使用赵军已经习惯了,到魏国、楚国毕竟会水土不服,这也很正常,将不知军,军不知将,指挥起来很费力。

因此,晚年的廉颇是颇为不得志的,一方面,想回赵国回不去;而另一方面,在魏国、楚国又是碌碌无为,徒费名将威名,最后在寿春郁郁而终,死的很凄凉。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宁夏之役的胜利背后,隐藏着哪些问题?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很多人都不了解宁夏之役,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万历二十年(1592年)九月十七日,李如松领兵攻入宁夏并将拜围在府中,拜于绝望之中自缢身亡,大明赢得了万历三大征之一的宁夏之役的胜利。单从表面上来看,通过这场胜利,明军在李如松和麻贵的率领下不仅全歼了拜叛军,还在贺兰山下重创了套虏(盘踞在河套地区的蒙古

  • 印象主义音乐:带有一种完全抽象的、超越现实的色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印象主义音乐,古典乐派,历史解密

    从十九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在音乐史上称为“近代音乐”时代。在这一时期,以印象主义音乐为代表的几种音乐流派,实现了音乐史上从晚期浪漫主义向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过渡。产生印象主义音乐是19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新音乐风格,是受“象征主义文学”和“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而出现的 一种音

  • 盘点三位留名青史的明代太监,他们做了哪些事?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说起明朝宦官,大多数人想到的大多是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他们专擅弄权,党同伐异,为害朝廷,简直罪无可恕。但其实明朝历史上还出现过不少颇有建树的宦官,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郑和的功绩自不必多说。而《明史·宦官传》中也列举了三个评价比较好的宦官:怀恩、李芳、陈矩。那么我们就来看看

  • 罗大纲曾多次献策,为什么洪秀全从未采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罗大纲,清朝,风云人物

    说起太平天国罗大纲来,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只是一位太平天国将领,但是并不是太平天国著名将领,甚至他都没有参加“上帝教”。不过,这样太平天国将领的军事才能可是非常厉害的,可惜遗憾的是,虽然罗大纲曾多次献策,但是洪秀全杨秀清从来都没有采纳过,难道仅仅因为他没有参加“上帝教”吗?早在洪秀全杨秀清北伐的时

  • 张士诚一直受人好评,他为何会如陈友谅输给朱元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文史百科

    元末明初,各地诸多枭雄崛起,其中当属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最为耀眼,他们也可算成三国鼎立之势,这三人当中朱元璋和陈友谅都具将相之才,有敏锐的眼光和果断的杀伐,但张士诚却跟他们不一样,他宽厚而爱人,深受百姓拥戴,受人一直好评,如果说陈友谅因为心狠手辣不近人情而输给朱元璋,那么张士诚为何也会输于朱元璋呢

  • 赤壁之战孙权为什么只给周瑜三万人马?周瑜带三万人马怎么敢迎战曹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周瑜,曹操,战史风云

    三国时期,群雄割据,在那个时代最为震惊世人的莫过于赤壁之战了,这场战役直接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以少胜多的典例,据说当时周瑜说需要五万军队即可抵御强敌,但是当时的孙权只给了三万却是为何?元208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终于一统江北,占有了半壁江山。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止步,反而一面高吟“老

  • 一样是立太子,朱元璋这边齐齐拥护,康熙这边却是龙争虎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皇权之争从来没有停歇,但是在明朝和清朝却有两个极端对比,朱元璋和康熙的儿子们。在朱元璋册立太子之后各个儿子之间风平浪静,放在清朝康熙年间,九龙夺嫡的可是闹得欢腾。朱元璋和康熙都是我国历史上相当厉害也相当出名的皇帝,朱元璋草根出身,白手起家建立了大明王朝。康熙是清王朝的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

  • 刘文静被杀事情结束了吗?其实这才是父子反目的开始!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唐朝,刘文静,野史秘闻

    1武德二年(619年)十月,正是“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时,一位头发凌乱的中年男人在一片萧瑟肃杀的氛围中,人头落地。死前,他抚膺长叹道:“高鸟逝,良弓藏,故不虚也。”他,就是太原起义的主要策划者之一、大唐开国功臣刘文静。两年前他曾经纵论天下势,尽管身为阶下之囚,却神色从容,侃侃而谈,意气风发。一

  • 公孙敖是什么身世?最后却受牵连惨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公孙敖,汉朝,风云人物

    公孙敖是西汉时期里面一位比较著名的将领,他做事都很有自己的思想,并且十分勇猛,也为此得到将军的职位,但是在这些年里面公孙敖也经历过比较惨痛的失败,可以说他的一生都一直都非常坎坷,没有能够长期得到任用的机会,最后甚至还因为自己的妻子受到了当时比较重要的案件之间的牵连,最后全家都被灭,死的非常凄惨,是一

  • 皇贵妃制度最早起源于明朝,清朝对此进行哪些诸多改变?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皇贵妃,清朝,文史百科

    皇贵妃这个职位,最早起源于明朝。拥有这个位置的嫔妃,地位仅次于皇后。因为是刚刚设立的关系,皇贵妃职位为后宫带来许多弊端。因为皇贵妃在嫔妃中最有分量,又得皇帝喜爱,所以可以直接对皇后产生威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也造成后宫的混乱争斗。当清朝继承明朝制度后,就对皇贵妃制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