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的大名已经流传了几千年,他作为专家的名字在历史上也是有名的。更何况人堆里有吕布,马堆里有赤兔。
吕布是三国初年的专家,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当时有句名言:人堆里有吕布,马堆里有赤兔。这句话在正史中也有记载。
然而,吕布真的是三国第一武将吗?我们后人是怎么形成这种印象的?
首先明确一下,没有任何一本正式的史书提到“吕布是三国第一武将”的观点,在吕布的正史记载中也没有第一武将的影子。盘点名将吕布一生的职业生涯,会发现他并不是一个战无不胜的将军,而是一个屡战屡败的将军。
吕布是婺源县、九原县人。早年因其勇猛,受到并州刺史丁远的赏识,被封为主簿,待其如亲人。灵帝驾崩,丁元帅率军前往洛阳,卷入刀锋与宦官的政治漩涡。后来何进兵败而亡,董卓去了北京。董卓密谋杀死丁原,并吞丁原的军队,引诱吕布做内应。于是吕布杀了丁原,投靠董卓,认董卓为义父。现阶段看不到吕布的任何将领。他只是得到了丁原的信任,然后杀了丁原。道德底就更不用说了,在当将军的能力上也没有什么施展。
然后到了吕布人生的第二个阶段,董卓麾下。这个阶段恰恰是被后人解读和戏谑的阶段,各种美女英雄的故事轮番上演。总的来说,是董卓的倒行逆施惹起了天下的征服。按理说,是吕布大显身手的时候了。但是,吕布的表现很差。不要听“三国时虎牢关打吕布”的传说。这一时期声讨董卓的主力不是罗贯中笔下的袁绍、曹操、刘备,而是江东猛虎孙坚。而且斩华雄的也不是罗贯中笔下的大侠关羽。虽然不知道有没有温酒,但是斩首华雄的是孙坚。孙坚从江东打到洛阳城下,斩首董卓手下第一将华雄,两次在洛阳城外击败吕布。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到,但在史书中有所发现。然后董卓逃到长安,吕布在王允的双重间谍下杀了董卓。
董卓虽然生性残忍,但并非无能。他的士兵忠于他,所以他们在董卓的老将军李珏和郭汜的带领下打败了吕布,袭击了长安,杀死了王允。而吕布则开始了像流浪狗一样四处游荡,造反的生涯。先是投靠袁术,但是被拒绝了。然后他投靠袁绍,在袁绍手下打败了当地军阀张炎。这是吕布军事生涯的巅峰。至于张炎的实力,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记载他手下有一万多军队,吕布以少胜多。战功之后开始骄横自大,惹得袁绍决定除掉他。吕布得知消息后连夜逃跑,袁绍派人追杀,但士兵都怕他的军事勇气,不敢靠近。可见吕布的平凡人生还是有几分勇气的。
之后吕布迎来了人生的机遇,得到了刘晨太守张淼和曹操谋士陈宫的赏识。三人合伙创业,类似合伙人的关系。三人在吕布的神勇拼杀下占领兖州,凭借地盘,形成割据势力。然后就和曹操开战了。虽然前期打了一些小胜仗,但还是被曹操打败,逃到了徐州。在徐州,他去投靠还没有发财,像流浪狗一样四处挣扎的刘备。
袁术在徐州期间,征服了刘备,双方僵持不下。吕布被袁术暗中收买,攻打刘备,拿下徐州。刘备大败,无奈投降吕布,自称徐州牧羊人,把刘备送到一个叫小沛的县城。然后袁术派大将纪灵继续征讨刘备,吕布忘记了和袁术的同谋。反过来替刘备出头,上演了一出“辕门射纪”,逼走纪灵。
袁术看吕布成了气候,想嫁给他。吕布欣然同意,但随后就中了谋士陈贵的圈套。陈贵劝他不要和袁术结婚,和曹操合作更有前途。于是吕布毁约,杀了袁术派来的婚礼使者。于是袁术大怒,派兵攻打吕布。吕布在陈贵的帮助下,用一个离经叛道的手段买通了袁术派来的将领,让他们自相残杀,败北。与袁术为敌后不久,吕布又食言了,决定与袁术结盟,派他的高顺去攻打小沛初出茅庐的刘备。高顺是吕布手下的专家。他率军打败了刘备,又打败了曹操派来增援刘备的夏侯惇。
吕布公然与曹操对抗,最后引来了曹操的军队。围城之时,陈宫建议吕布驻守城外,与城形成一隅,吕布却没有勇气再战,只是留在城中。他写信给城里的袁术求助。当然,袁术不可能替他攻击曹操。最后吕布被部下反叛,被活捉,呈献给曹操。吕布战败后,谋士陈宫慷慨送高顺于死地,而吕布却恳求曹操饶命,想投靠曹操,继续折腾。但是,一个连续背叛了那么多人的鲁莽之人,精明的曹操想从他身上得到什么呢?于是曹操下令杀了吕布,结束了他背信弃义的一生,仓皇出逃。
这是吕布整个军旅生涯的经历。他确实很勇敢,有臂力,有战斗技巧,但是他有什么突出的军事成就吗?我们抛弃了他各种背叛的道德污点。看战绩本身,他之所以能干掉丁原和董卓,是因为对方信任他,而且是单挑。对方是一个比他大的人。没有所谓的武功高或军事天赋超常。任何鲁莽的人都能做这件事。打败张炎是壮举,偷袭刘备赢了。元门人用箭射戟吓走纪灵,袁术的败北源于陈贵。董卓这边,两次被孙坚打败。与董卓交战后,被李珏和郭汜击败。在与曹操的第一次战争中,他被曹操击败。在溃败的路上,他也被石成郡一个名叫李进的军事首领打败了。这件事可以从《资治通鉴》中找到。
纵观吕布一生,我们会好奇这样一个人是如何成为三国第一个无战绩无谋略无忠诚的武将的。是什么力量把他推上神坛,炒作成今天的形象?
首先,第一个因素是吕布火热的人气。《三国志》中记载,人们说:“人中间有吕布,马中间有赤兔。”无法证明此时的他是谁,但这句话还是点出了吕布当时的立场。在他的时代,吕布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军事明星。大家都听说过他,江湖上到处都是关于他的传闻。至于他到底有多厉害,不打怎么知道?有多少人真正和他打过仗?吕布的网络名人身份和那句名言成为后世炒作他为三国第一武将的舆论依据。就像现在的娱乐圈,最出名最红的未必是演技最好的。而且根据中国古人表达的句式,似乎最后一句中的赤兔马才是强调的对象。这句话的本意可能是:“赤兔马是匹好马,威猛有力。怎么能打比方呢?”就像人中间的吕布。“然而,后世界的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一点。
第二个因素,我认为是决定性因素,是《三国演义》这本书带来的误解。虽然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没有说吕布是三国第一武将,但是别人人为捏造和隐瞒,使得吕布骁勇善战的形象大打折扣。首先,他虚构了三英大战中吕布的故事。刘和他的兄弟们一起投入战斗,但他们没有打败吕布。可见吕布比关羽张飞强。再加上罗贯中在本书中对刘备集团的极度神化,使得关羽和张飞都成为了三国无敌的高手。所以大家都会有联想,吕布原来这么厉害!就算是刘和联手,也不是他的对手!这件事其实是一个神话。这三个人没有在虎牢关和吕布打过仗。作为主公,刘备更不可能亲自对抗吕布。战场上的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如果他被吕布斩首了呢?其次,罗贯中隐瞒了吕布的多次战败,尤其是连续被孙坚击败,导致董卓兵败长安。这些隐瞒导致了对吕布形象的误解,误认为是战无不胜的战神。
第三个因素是后人对古代战争的形式了解不够。尤其是我们现代人,可能深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提起古代战争,我们想到的是双方列队,派出一名武将单挑。谁赢了这场战斗,谁就能立即鼓舞我们的士气,赢得这场战斗。其实这样的事情在三国时期的古代战争中很少发生。以吕布本人为例。董卓被灭后,李珏和郭汜的帅军在长安城下攻打吕布。吕布主动提出与郭汜单挑,在单挑中占了上风,刺死了郭汜,但郭汜马上被身后的部下救了出来,随后大军大败吕布。战争中有武将在阵前单挑的情况,但只是一个插曲。不是每个军事指挥官都这样战斗的。比如周瑜、梦露、鲁迅、杨虎等等,这些骁勇善战的武将,是不可能在上战场之前做出如此鲁莽的事情的。一旦出现意外,将对整个战局产生致命影响。一个负责任的将军如何做到这一点?而勇猛的五虎将,单挑的时候,也有磕绊的时候,打败吕布的孙坚就是一个例子。年纪轻轻就死在战场上,没多想。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必须勇猛善战,足智多谋,能够洞悉全局,管理军队,善于攻守,进退自如。吕布有什么能力才能称得上优秀?他比把江东儿女弄哭的张文远强吗?这能和赤壁之战击败周公谨相比吗?能和白衣渡江,在荆州轻松击败关羽的吕子明相比吗?比得上夷陵之战火烧连营的陆伯言吗?
然后另一个问题就出来了。罗贯中和他的《三国演义》为什么刻意抬高吕布的形象?有什么内幕?我们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进一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