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800年前,一个叫曹操的人,空带着称霸天下的野心死去。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葬身之地会是2010年最曲折漫长的喜剧!
比起关注各种灾难和事件,长期关注文物考古真的不是坏事。公众注意力是一种稀缺资源,长期吸引公众注意力并不容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环环相扣的背后看似热闹,仿佛相声,有热闹,最后皆大欢喜。想出名的地方都出名了,想露脸的学者们也大方地推销自己的作品,就连编幽默短信的网友也博得了一片叫好声。
而且,就连被质疑的考古界也是喜出望外地欢迎这种质疑——要知道,他们做了一辈子的大量工作,几乎没有人关注,但是一个小小的曹操墓,却让他们成为了曝光率极高的明星!
二里头遗址属于初夏还是夏末,考古学家争论了50年,却没有演变成一个公共事件,无数考古学家挖过墓,但没有一个比这更轰动。
从这个角度来说,曹操墓成为当年十大考古发现是当之无愧的,可以说是中国考古的一个里程碑。毕竟历史给了考古学家调整学术风格的机会。
一个自以为是的学者,如果不是被所谓的非专业人士执着地质疑,怎么可能知道说服公众相信一个结论有多难?如果重要的考古发掘从此会被大众包围,会不会更怕知识?
是的,大众可能真的不知道考古是基于什么样的证据链,也不知道伪造一个考古有多难,成本有多高,中外考古史上有哪些造假。
但这能怪谁呢?考古的目的之一是破译人类在地球上留下的遗迹,揭开那些没有文字的天书,但我们的考古报告和研究成果比天书更难理解。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我们考古界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你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现在对各种真相有一种近乎病态的饥渴,对各种不诚实的怀疑已经到了极致。曹操墓不是里程碑吗?
如果能转化为一个契机,帮助大众恢复对社会的基本信心,如果考古学家真的能证明这个考古学经得起铺天盖地的质疑,还存在一个学术规范严谨的学科,那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很多时候,一个结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在没有否定证据之前,被检验,被怀疑,或者被临时确定都是可以接受的。学者和大众可能要习惯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停下来等待。
一位考古学家曾经说过,我们不应该总是用钢筋混凝土来搭建历史的架子。根据目前的调查结果,作出硬性的钢筋混凝土结论只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如果抱着这样的平常心,中国恢复学术诚信还是有希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