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是谁?竹林七贤的历史渊源是什么?一起了解竹林七贤的资料介绍和代表作吧!
竹林七贤是谁?
竹林七贤指嵇康、阮籍、单涛、湘绣、刘玲、王戎、阮咸七人,先称七贤。因为他经常住在当时山阳县(今河南辉县)的竹林下,饮酒作乐,无拘无束,被称为天下七贤,后以地名称之为竹林。
竹林七贤的历史渊源介绍:
对此,王小毅先生在《竹林七贤研究》(2001年第5期)一文中,通过检索佛教经典《大正藏》的相关译名,认为《竹林》是东晋学者所附的佛教经典,值得商榷。韩先生在《竹林七贤姓名考辨》(文学遗产2003年第2期)一文中也认为竹林七贤的命名与佛经中的含义完全不同,“意”论不可信。
魏绍圣在《竹林七贤若干问题考证》(中州学刊1999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竹林”应位于七贤中心人物嵇康居住的山阳县。而陈寅恪先生在《魏晋南北朝史讲义》第三篇认为先有“七贤”,后有“竹林”。
作为《论语(贤文)》的“作者”的“七贤”数量,与东汉末年的“三王”、“八俊”数量相当。西晋末年“格义”之风盛行,东晋初取天竺“竹林”之名,加于“七贤”成为“竹林七贤”。“竹林”既不是地名,也不是真正的“竹林”。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无法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能通过隐喻、象征、神话等方式,微妙而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一直受到人们的尊敬。
竹林七贤嵇康信息介绍:
嵇康(223-262)是三国魏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字叔夜。乔国至(今安徽省宿州市西南)人。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曾为中三大夫,世称冀中三。崇尚老庄,讲求养生取食之道,著有《论养生》。和阮籍一样,是“竹林七贤”之一。
魏《春秋》:“(嵇康)与阮籍、河内、河南项修、子贤、琅邪、沛仁刘陵香游于竹林,并称为七贤。”他的朋友单涛(鞠远),后来投靠了司马的位置,作为高级官员,并建议他出去做官。他随后写了一封“与山居元分手”的信,拒绝了。由于“不是唐舞而是薄孔伷”,对当时当权的司马集团不满,钟会陷害,被司马昭杀死。
嵇康在政治思想上“信老庄”,拒斥“六经”,强调儒家与自然的对立,主张打破礼法的束缚。他的哲学思想以唯物主义自然观为基础,坚持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他认为“道说之气,众生各有特色”(《明丹论》),肯定万物由气而生。提出“教的越有名越自然”的理论。嵇康从小聪明好学。
他的文章是“思想新颖,常反古言”(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酒的关系)。《与山居元绝交书》和《师法自然论》是他的代表作。诗长于四字,神态清明;怨诗,赠书生从军,名闻遐迩。声无哀乐论认为同样的音乐可以唤起不同的感情,并断言音乐本身没有哀乐之分,但其目的是否定当时统治者推行的礼乐教育思想。擅长古琴以弹《广陵散》闻名,曾写过《福琴》,对琴的演奏方法和表现力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述。
竹林七贤阮籍简介:
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后嗣。陈留伟(今河南)人。他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阮籍有在政治上帮助世界的野心。当时曹睿、明帝已死,曹爽、司马懿辅佐曹芳。这两个人在互相争斗,政治形势非常险恶。曹爽曾召阮籍参军,他因病辞官。前十年(249),曹爽被专事国事的司马懿所杀。司马杀异己,很多人受牵连。
阮籍在政治上倾向曹魏皇室,对司马集团不满,但同时又觉得天下无由,于是采取了不惹事、明哲保身的态度,或闭门读书,或近水攀山,或酩酊大醉,或守口如瓶。但在某些情况下,阮籍被司马的傲慢所逼,不得不敷衍了事。他接受了司马家授予的官职,在司马家父子手下当过副将,做过步兵的跟班和校尉,所以后来被称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的公瑾写《劝金文》,并准备酒Xi。
所以司马对他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对他的各种丧心病狂、违反礼仪的行为都不追究,最后得以死。阮籍的作品有诗歌6首,散文全集9篇,诗歌90余首。阮籍的诗代表了他的主要文学成就。他的主要作品是五言律诗82首。阮籍著作《隋书经籍志》共十三卷。
原剧集已经丢失。然而,他的作品并没有丢失很多。以诗歌为例。《晋书·阮籍传》记载他写了八十多首怀诗。好像都传下来了。明代版本较多,其中张浦的《阮步兵集》被收入汉魏六朝文集一百零三部。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78年出版了《阮籍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阮步兵咏淮诗》中有一则注释。
竹林七贤单涛简介:
单涛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大的。他加入竹林名人是因为他的个人魅力。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对他的评价是:“玉不琢,不成器。”换句话说,他给人一种深刻的素质印象。而华丽是当时名流的风度之一。虽然单涛与嵇康、阮籍感情深厚,但他们的利益其实是不同的,这可以从他举嵇康自生自灭的例子和嵇康与他分手的事实来说明。他走上了另一条为官之路。
单涛是一个很有洞察力的人。他小心翼翼地接近权力。在曹氏与司马氏家族权力斗争的关键时刻,单涛看到事变在即,“隐身拒交天下大事”。在此之前,他在曹爽为官,曹爽将败,所以退位避嫌。但当大局已定,司马的权力局面已经形成,他就出来了。
单涛和司马师是姻亲,他就是凭借这层关系去见司马师的。司马师知道了他的意图和野心,就对他说:“吕望想当官作恶吗?”于是,“命大臣李为秀才,除郎中外,转骠骑将军王昌从事郎中”过了很久,他拜倒在赵翔手下,调到吏部尚书。当然,开始做的是小官,说到任尚书吏部郎,的仕途将一帆风顺。
嵇康曾写过一封《与山居院绝交书》,所以后人对单涛非常鄙视。单涛虽然不像嵇康那样是非分明,率直急切,但他就是不违背习俗。比如他也喝酒,但是有一定的限度,直到八斗,和别人的狂饮不同。单涛生活节俭,受到时间理论的推崇。嵇康被杀二十年后,他推荐嵇康的儿子嵇绍做他的秘书。他告诉嵇绍,“我已经想你很久了。世界四点钟还有消息,但是情况很可怕!”可见他二十年来没有忘记老朋友。
至于他投靠司马家,似乎无可非议。因为学者求知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必然也有所谓“实现自身价值”的问题。然而,他们只有很少的纯知识网站。除了天文和历法,其他几乎所有的科技都是“医学占星”和“全能工作”的基础产业。法律、经济、管理也大多是小官吏的专利。琴棋书画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爱好,能做的就是读书做官。在皇权垄断一切的社会,不言而喻,那些只有一技之长的人,如鸡鸣狗盗,都是天下有经纬之术的杰出人才,除了“货和帝王家”之外,很少展示自己的本事。
竹林七贤向秀简介:
湘绣,生于河马小厨师时期(约227 -272),是魏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分句号。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人。生卒年不详。邵。与嵇康等人交好。湘绣不可能隐居。嵇康在靖远四年(263)被杀后,在司马的压力下,不得不申请到洛阳。后来骑为侍郎,转黄门骑为常侍。
湘绣的好庄子之学。当时《庄子》相当流行,但旧注是“不究其旨”,湘绣写《庄子·隐解》解释玄理,影响很大,促进了玄学的盛行。然而,湘绣并没有写完《秋水》和《幸福》。后来,郭象在《庄子·隐解》的基础上完成了《秋水》和《知乐》的注释,再发展成为今天的《庄子注》。
竹林七贤刘玲简介:
刘玲,字伯伦(约221 -300),郭培(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魏末,为建威参军。晋武帝在位之初,呼吁对策,强调无为而治,因此被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的伦理道德。为了躲避政治迫害,他染上了酒瘾,装疯卖傻。有一次一个客人来访,他一丝不挂。客人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住所,以房间为衣服裤子。你为什么钻进我的裤子里?”他放荡不羁的行为显示了对道德准则的否定。只有一篇,酒德颂。
竹林七贤王戎简介:
王戎(234─305),字君崇,临猗(今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年轻而开明,光明而美丽。善谈,与阮籍、嵇康等人游于竹林,尝后至,曰:“俗物已回失望。”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晋武帝年间,先后任吏部黄门郎、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入安丰郡侯。后来又转战吏部光禄勋、尚书。
惠帝,斯图亚特的官员。我执着于名利,对此无话可说。性极其贪婪小气,农村遍布各州,没有积累。每次我都咬牙切齿,日夜计算,如果不足。荣家有好梅,常卖,但怕别人种,常钻核卖,所以被世人讥笑。
竹林七贤阮贤简介:
阮贤,本名钟嵘,是“竹林七贤”之一,阮籍的侄子,和一个叔叔都被称为“阮大孝”。他骑着一个侍郎走过官历,以补知府。单涛自以为“贞洁无欲,深觉浊世,万物不可动。”。为官则不合时宜”(见《晋书·列传》),但晋武帝认为自己醉得不行,就用了。
和阮籍一样,他放开了自己的生日,狂野不羁。他私下里和他姑姑的鲜卑婢女有过亲密关系。母亲去世,本应回国,阮贤却要求离开她,这在当时伦理上是无法接受的。后来婢女走了,阮贤借了一头驴跟在她后面骑,终于把她找回来了,并且生了一个儿子叫阮福,被世人耻笑。
他不随便交朋友,只和亲戚朋友交朋友,喝歌。有一次,他的亲戚朋友在一起喝酒,他也来参加。他没有用玻璃杯喝酒,而是用一个大盆盛酒,喝醉了。当时来了一大群猪喝酒,阮贤也跟他们一起喝。他真的很开心一边喝酒一边弹琴。于是“和貘喝酒”成了笑话。
阮先淼因为对音律的了解和对琵琶的演奏,成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古代有一种琵琶叫“阮弦”。他曾与荀驸马论性情,荀驸马认为他远不如阮贤,极为嫉妒。于是,阮贤被贬为石美知府。阮贤的其他著作《法》代代相传。参见《世说新语·俞舒捷》。
竹林七贤的代表作有哪些?
嵇康:擅长古琴。作品有《福琴》、《声无哀乐》、《难性》、《学问》、《养生》、《亲爱的聚缘》等。阮贤:他制作了同名乐器——“阮琴”,精通旋律,但在文学方面没有留下作品。刘玲:善饮者,传世之作酒德颂项修:竹林七贤解体后阮籍:传世之作大人先生传,风格与刘玲的酒德颂相似,诗82首,有《论大庄》、《郑冲劝晋王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