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不同地区中秋节的民俗是怎样的?

不同地区中秋节的民俗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807 更新时间:2024/1/24 3:29:47

说起中秋节,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咱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又被称之为月夕、秋节、祭月节、仲秋节、拜月节、团圆节等,这个节日最初源自对天象的崇拜,有上古时期的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的。从古至今,中秋节就有着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一些民俗,经久不息。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化遗产。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及世界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民俗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所谓走三桥者,明显度厄之味在。

中秋节民俗祭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古时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有着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的习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

中秋节民俗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显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文字记载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中秋节民俗乞月照月

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中秋节民俗观潮

中秋观潮的习俗由来已久。"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节民俗吃月饼

吃月饼已经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了,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中秋节民俗烧斗香

江苏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

中秋节民俗燃灯

燃灯以助月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系于竹竿之上,瓦檐上、露台上等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中秋节民俗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节民俗玩兔爷

玩兔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流行于北京一带。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庄亦谐。《燕京岁时记》:“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北京百姓们称它为兔儿爷。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

中秋节民俗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中秋节民俗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中秋节民俗听香

听香是古代流传在台地区的中秋习俗。古时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烧香祭拜,诉说心事,祈求神明指示听香的方向,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回家再掷茭,判断来解释所占卜事情的吉凶。例如卜占终身大事,而听到的话是吃甜饼或花开、月圆,就表示吉兆,喜事近了。

中秋节民俗偷月亮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项习俗。[8]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中秋节民俗燃宝塔灯

中秋灯与元宵灯不大相同。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中秋节民俗抛帕招亲

在我国福建一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一般是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人接到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在交还手帕时,若“嫦娥”喜欢,则可交友往来,情投意合者便可喜结良缘。

中秋节民俗窃瓜祈子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中秋节民俗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12]

中秋节民俗偷菜求郎

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中秋节民俗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中秋节民俗赏桂花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佳节的一种美的享受。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拿烟斗的男孩艺术鉴赏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拿烟斗的男孩这副作品很多时候还是很有意思的,也比较的著名,其实问题也不大的,但是还是有不少的老哥说了,这个拿烟斗的男孩还是非常值得一一鉴赏的,那么有的人问了,有没有好一点的鉴赏文章呢?其实是有的,下面就给大家带来了,欢迎一起来看看!《拿烟斗的男孩》,1905年,法国,毕加索,画布油画,100cm

  • 抱拳左手抱右手和右手抱左手有什么区别?抱反了后果很严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在古代的传统礼仪当中,有一种抱拳的礼仪,但是很多人对于抱拳其实也只是一知半解,只知道大概的样子,却不知道两只手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状态,比如究竟是左手抱右手,还是应该右手抱左手,这些都不甚了解,有时候也就是随便比划一下。但其实在古代,如果左右抱反了的话,后果是很严重的,因为这两种姿态所代表的的

  • 与罗摩相会讲的是什么?与罗摩相会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传统文化

    《与罗摩相会》横扫了当年的雨果奖、星云奖、英国科幻协会奖等六项大奖,此后还入围了《轨迹》杂志最伟大科幻小说榜单。所以说喜欢科幻小说的朋友,《与罗摩相会》可以说是必读之作。这部小说把时间放在了千年以后,那时的人类已经可以在整个太阳系活动,直到有一天,人类第一次接触到了外星文明,这两种文明究竟会产生怎样

  • 遥远的地球之歌故事梗概,遥远的地球之歌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遥远的地球之歌》是英国科幻小说作家阿瑟·克拉克的作品,阿瑟·克拉克被称为是“科幻小说之王”同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并称为“20世纪科幻三巨头”。《遥远的地球之歌》将时间线拉至3620年,那时地球已经不再适合居住,人类不想被灭绝就需要进行太空移民。而在浩瀚

  • 二手时间内容简介,二手时间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传统文化

    《二手时间》是白俄罗斯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著写的一部纪实文学,于2013年首次出版。这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以口述的方式讲述了苏联解体后,生长于理想之下的俄罗斯人,以及如今的俄罗斯人,他们的生活变化,以及所感所想。当一个社会经历了重大变动,每个人或许都会重新思考人生的新方向。下面是为大家准备了两

  • 爱是谎言讲的什么内容?爱是谎言书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爱是谎言》共有六个短篇组成,都是围绕着爱情这个话题展开。作者白石一文是日本直木奖、山本周五郎奖的获得者,他的书往往会把伦理问题当成描述的重点,在和自我的纠葛中让人产生思考。爱情对所有人来说,应该都会产生一种共鸣,只是《爱是谎言》中的爱情故事,有些颠覆人们的常识。感兴趣的朋友还是比较建议去读读的,应

  • 偷书贼读后感,偷书贼内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传统文化

    《偷书贼》是知名作家马克斯·苏萨克的经典之作,首次出版是在2005年。故事背景放在了二战时期,我们都知道二战是有多么的残酷,对于全世界的人类来说都是一场灾难。但苏萨克还是为我们描写出了一个让人看了会感觉到温暖的故事,可以说是一部必读的国外文学作品。下面先为大家准备了两篇《偷书贼》的书评,大家可以从其

  • 张大小姐讲的是什么?张大小姐书评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传统文化

    《张大小姐》是洪晃的一部悬疑爱情小说,目前在豆瓣上的评分是6.5分,多数读者还是会给出3星或4星。熟悉洪晃的朋友,还是觉得商政界,时尚圈的内容最适合她,所以这次的故事背景就和商界有关,当然风格上能感到明显的不同,还是挺值得一读的。这本书读起来不会感到很累,各个人物关系梳理的很清晰,下面是其他读者为这

  • 无梦之境讲了什么?无梦之境读后感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传统文化

    《无梦之境》是七堇年的一部科幻小说,这部小说内容挺天马行空的,未来和过去相互夹杂在一起,故事情节略显急促,读完会有种比较混乱的感觉。所以整部作品的评价并不算太高,仅仅是刚过及格线。当然七堇年的粉丝可能还是会支持这部作品,但你要是第一次看七堇年的小说,最好还是从她别的作品开始看起。这次先为大家准备了两

  • 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谁?作者简介是哪个朝代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传统文化

    我国古代有非常多的优秀书籍,除了我们熟悉的一些古典小说、史书之外,还有很多学科专业等的著作,以及实用性非常强的书籍,比如《齐民要术》。《齐民要术》的重点在“民”,而对于古代农业社会来说,农业自然也是最重要的,《齐民要术》就是这样一本农学方面的著作。这本书的作者又是谁,他是什么